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定量评估肌肉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逯睿琦 刘宇 +1 位作者 朱绘 杨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通过CT探讨肌肉含量与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69例腹部CT检查的受试者,通过肝脾比(CTL/S)分为正常组、轻度NAFLD组、中度NAFLD组和重度NAFLD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6、21、17、14例。测量CTL/S、腹围周长... 目的:通过CT探讨肌肉含量与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69例腹部CT检查的受试者,通过肝脾比(CTL/S)分为正常组、轻度NAFLD组、中度NAFLD组和重度NAFLD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6、21、17、14例。测量CTL/S、腹围周长、腹围长径、腰大肌面积、竖脊肌面积、腹直肌面积、腹斜肌与腹横肌面积、腹腔体积、腹腔脂肪体积。分析组间差异、各指标与CTL/S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肌肉脂肪含量与不同程度NAFLD的关系。结果: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与腹横肌、腹腔体积和腹腔脂肪体积均低于正常组、中度NAFLD组和重度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周长、腹围长径、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与腹横肌、腹腔体积呈负相关(P<0.05),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与腹横肌和腹腔体积在诊断轻度NAFLD中具有敏感度和特异度(AUC≥0.78)。结论:在早期NAFLD病程进展中肌肉含量减少比脂肪累积发生的更早;CT测量肌肉含量诊断轻度NAFL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肌肉含量 CT 肝脾比
下载PDF
联合针刺梁丘穴和足三里穴与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的fMRI-BOLD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惠斌 熊飞 +6 位作者 贾静 黄文才 李涵翰 游涛 王叶 高利臣 陈友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84,共7页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中的脑活动模式,并比较2组的差异。记录2组针刺感觉类型和强度,评估针刺感觉与脑活动的关系。结果:梁丘穴+足三里组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共同激活区集中在右侧额上回眶缘、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和左侧眶前回,2组共同负激活区则集中在右侧缘上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和左侧岛叶。梁丘穴+足三里穴组在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等区域更活跃,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在右侧缘上回、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等区域更活跃。结论: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的针刺刺激可产生协同效应,不同穴位组合对大脑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这些结果可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为针刺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穴位联合针刺 足阳明胃经 梁丘穴 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下载PDF
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海松 徐庆 邓凡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5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选择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CT对癌肿残留及复发情况进行检查,实验组应用MRI进行检... 目的研究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选择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CT对癌肿残留及复发情况进行检查,实验组应用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组准确率和肿瘤包膜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对于良性、恶性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包膜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应用MRI准确率和肿瘤包膜检出率更高,均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介入治疗 肝癌 癌肿残留及复发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海松 徐庆 邓凡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1期93-96,共4页
目的对CT和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2018年1月—2019年5月,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不同... 目的对CT和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2018年1月—2019年5月,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CT检出率为75.0%,磁共振检出率为90.0%,在检出率方面,磁共振组与CT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在早期股骨头坏死征象检出率方面,磁共振组高于CT组(P <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将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提供给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诊断 CT 磁共振 检出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CT诊断肝脏肿瘤与病理活检穿刺的一致性研究
5
作者 杨磊 陈宽 陈丹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I)辅助CT诊断肝脏肿瘤与病理活检穿刺的一致性。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7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由2名工龄10年以上的放射科医生阅片后给出诊断结果,结合AI技术辅助阅片,重新给出诊...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I)辅助CT诊断肝脏肿瘤与病理活检穿刺的一致性。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7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由2名工龄10年以上的放射科医生阅片后给出诊断结果,结合AI技术辅助阅片,重新给出诊断结果,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该研究金标准,比较人工阅片、AI辅助阅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人工阅片、AI技术辅助阅片与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人工阅片、AI辅助阅片对直径>10 mm、≤10 mm肿瘤检出率,比较良、恶性肝脏肿瘤CT灌注参数[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血流(H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量(HAF)]。结果:AI辅助阅片诊断准确率(95.71%)、灵敏度(96.72%)均高于人工阅片(77.14%、77.05%),P<0.05;AI辅助阅片诊断特异度(88.89%)与人工阅片(7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AI技术辅助阅片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9),人工阅片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737)。AI辅助阅片对直径>10 mm肿瘤检出率(75.00%)与人工阅片(8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辅助阅片对直径≤10 mm肿瘤检出率(96.67%)高于人工阅片(43.33%),P<0.05。恶性组PS、HBF、HBV、HAF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MTT低于良性组(P<0.05)。结论:AI技术辅助MSCT可提高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与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MSCT还可提供血流参数,辅助临床对肿瘤良、恶性作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人工智能 多层螺旋CT 病理活检穿刺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流和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卢翼 潘海松 陈友三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其肺动脉血流以及右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中医...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其肺动脉血流以及右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为对象,以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分组,其中有肺动脉高压者25例,为观察组;无肺动脉高压者3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检查,选择检查结果中肺动脉血流3项指标和右心室4项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主肺动脉血流3项指标中,血流量平均值(59.88±12.64)mL、峰值(52.53±15.81)mL/cm、顺应性(22.06±6.9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2、4.707、6.698,P均<0.001)。观察组右心功能4项指标中,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能有效检测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和右心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对提升两者评估价值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血流 右心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庆 邓凡 潘海松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T组、MRI组,各57例,CT组使用CT诊断,MRI组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查后均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T组、MRI组,各57例,CT组使用CT诊断,MRI组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查后均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准确率。结果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灶大小的判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组检出准确率虽然高于CT组,但是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并脑出血的治疗中使用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理想,但是需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以及疾病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方法,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
下载PDF
CT及MRI灌注成像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凡 徐庆 潘海松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7期126-127,共2页
目的研究CT及MRI灌注成像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5例,脑膜瘤4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的影像... 目的研究CT及MRI灌注成像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5例,脑膜瘤4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的影像学扫描结果及灌注参数。结果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以分叶状、瘤周水肿为主要影像形态学特征,伴有较高比例的坏死毛囊、不均匀强化和宽基底,脑膜瘤患者以宽基底、脑膜尾征、瘤周水肿为主要影像形态学特征,两类患者在分叶状表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患者的灌注参数在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RrCB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通过时间(RMTT)、到达峰值时间(RTT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脑膜瘤在CT和MRI影像学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灌注参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CT及MRI灌注成像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前诊断率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灌注成像
下载PDF
CT、MR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丹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0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CT、MR 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经验及不足。方法择取我院及外院50 例肿块直径小于等于2 cm 的小胰腺癌患者,观察上述患者小胰腺癌的影像学的资料,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小胰腺癌病灶的对比度。结果 38 例患者在初次检查中就得到了正... 目的分析CT、MR 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经验及不足。方法择取我院及外院50 例肿块直径小于等于2 cm 的小胰腺癌患者,观察上述患者小胰腺癌的影像学的资料,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小胰腺癌病灶的对比度。结果 38 例患者在初次检查中就得到了正确诊断,其余12例患者被误诊。(1)CT 检查时发现,其动脉期的胰腺肿块对比度是最大的,要好于静脉期及延迟期(P < 0.05);(2)MR 弥散加权图像的对比度要高于其他的序列,P < 0.05。结论 CT 检查中等密度的肿块极易被漏诊;在MR 检查中发现,DWI 对于患者病变显示及定性上价值较高,将CT 及MR 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诊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小胰腺癌 诊断 临床效果 经验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检查对肝肿瘤患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卢翼 陈友三 +1 位作者 杨磊 肖诗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系统在肝脏CT检查中对肝肿瘤患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肝肿瘤患者,患者均行CT检查,并将肝肿瘤相关图像导入人工智能系统,而后经医师阅片与AI阅...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系统在肝脏CT检查中对肝肿瘤患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肝肿瘤患者,患者均行CT检查,并将肝肿瘤相关图像导入人工智能系统,而后经医师阅片与AI阅片。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式分别诊断与联合诊断对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测,100例肝肿瘤患者中,良性病变有29例(29.00%),恶性病变有71例(71.00%)。医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28%、82.76%、81.00%,AI诊断分别为87.32%、79.31%、85.00%,AI联合医师诊断分别为95.77%、89.66%、94.00%;AI诊断略优于医师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I联合医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医师、AI诊断(P <0.05)。在肝肿瘤类型诊断中,病理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34例,肝转移瘤23例,肝内胆管细胞瘤1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4例,肝血管瘤15例,AI联合医师诊断符合率达到94.00%,与病理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肿瘤经CT检查后,AI辅助医师进行诊断,可明显提高肝肿瘤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肝肿瘤 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