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中药饮片调剂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从辉 陈树和 +4 位作者 陈洪燕 闫斌 黄正德 杨国营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0-1092,I0001,共4页
该文主要探讨特殊煎服方法中药饮片、医疗用毒性中药及有毒中药饮片、麻醉中药饮片、妊娠禁忌中药饮片、具有肝肾毒性中药饮片、需临方炮制中药饮片等6类特殊中药饮片在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发药等调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特殊中药... 该文主要探讨特殊煎服方法中药饮片、医疗用毒性中药及有毒中药饮片、麻醉中药饮片、妊娠禁忌中药饮片、具有肝肾毒性中药饮片、需临方炮制中药饮片等6类特殊中药饮片在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发药等调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特殊中药饮片调剂应注意的关键技术点,指出做好特殊中药饮片调剂是中药调剂的关键,也是促进中药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措施,可为中药调剂人员做好药学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中药饮片 毒性中药饮片 调剂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
2
作者 曹悦 王鹏 +1 位作者 刘施 杨宏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王鹏教授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王鹏教授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数据挖掘及网络可视化。结果共收集处方330首,涉及药物166味,药物频次>150次的中药有12味,药性多为温性,药味多为苦味,归经多为肺、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组高频药物组合,药物组合关联规则20条,核心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甘草、瓜蒌皮、薤白、法半夏、枳壳、射干、麻黄。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结论本研究分析了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王鹏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止哮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曹悦 王鹏 +1 位作者 刘施 杨宏志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止哮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取药物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然后运用相应数据库预测支气管哮喘的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药物-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止哮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取药物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然后运用相应数据库预测支气管哮喘的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药物-靶点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404个,交集靶点202个。GO功能分析得到180条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9条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加味止哮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网络药理学 加味止哮平喘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含柴胡中成药用药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越 李悦 +5 位作者 刘施 董琼 王玉 孙婉瑾 熊隽 黄正德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疾病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柴胡方剂共237首,涉及中药546味,常用药对组合27个,主治疾病有14种,对4种高频疾病“感冒”“胁痛”“月经失调”“眩晕”进行分析。含柴胡方剂治疗感冒的59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疏散风寒药物羌活,祛风药物防风,宣畅气机药物桔梗,清热药物黄芩,调和药物甘草。含柴胡方剂治疗胁痛的45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30%)是逍遥散加减。含柴胡治疗月经失调的方剂有32首,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丹栀逍遥散加川芎、香附。含柴胡方剂治疗眩晕的22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逍遥散清热的黄芩。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柴胡方剂多具有解表、理气、疏肝之作用,功效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柴胡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柴胡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合理开具处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组方原则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中药汤剂煎煮规范》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雅婷 任锐洁 +7 位作者 王雷 杨湘君 陈洪燕 闫斌 梁颖 李学林 陈树和 杨新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48-1652,共5页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共同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院共同起草、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管理的《中药汤剂煎煮规范》(T/CACM1366-2021)团体标准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发布和实施。该...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共同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院共同起草、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管理的《中药汤剂煎煮规范》(T/CACM1366-2021)团体标准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发布和实施。该文对该标准进行介绍,以期使煎药人员的操作有标准可依,让煎药操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保证煎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煎煮 规范解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方药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施 高越 +2 位作者 陈树和 黄正德 李成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组方用药规律,为CRF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且诊断为CRF患者的门诊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组方用药规律,为CRF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且诊断为CRF患者的门诊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辅助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和药对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结果最终纳入处方298首,涉及中药共123味,分析得出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党参、山药、山茱萸等,在药性方面五味以甘、苦为主,四气中以寒、平最多,而在归经中,又以归肾、肝、脾、肺经用药为主,核心用药以知柏地黄丸和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挖掘出新处方6首。结论巴元明教授治疗CRF时以调理脾胃、补益肾气、活血化瘀、通腑泄浊方法为主,治疗上重视三焦,扶正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元明 慢性肾衰竭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肝藏血”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活性成分与生物学基础
7
作者 郑自健 郑吴殷晓 +5 位作者 胡春玲 陈树和 尤朋涛 俞灿 李瀚旻 周雅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14-920,共7页
目的:基于中医“肝藏血”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潜在活性成分与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共同检索地五养肝胶囊胶囊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和... 目的:基于中医“肝藏血”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潜在活性成分与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共同检索地五养肝胶囊胶囊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和DisGeNET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检索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相关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潜在的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软件包对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并构建出药物与疾病映射靶基因及通路网络。结果:筛选出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活性成分120个,包括槲皮素、异甘草苷、甘草次酸、绿原酸、五味子乙素、去甲氧基姜黄素等;潜在作用蛋白47个,包括TP53、Alb、TNF、IL6等。GO分析总共富集到1 551条生物过程(BP)相关,37项细胞组成相关和195项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通路分析共富集到151条信号通路。地五养肝胶囊“肝生血”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主要涉及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地五养肝胶囊可能通过以槲皮素、异甘草苷、甘草次酸、绿原酸、五味子乙素等生物活性成分调控TP53信号通路的铁死亡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五养肝胶囊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铁死亡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饮片特殊煎煮分类与技术要点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洪燕 陈树和 +7 位作者 闫斌 周从辉 黄正德 杨新建 梁颖 安雅婷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1527,共5页
该文通过查阅、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将中药饮片特殊煎煮方法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另炖)、溶化(烊化)、煎汤代水、其他等7种,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录的73味需要进行特殊煎煮中药饮片的煎煮参数等技术要点... 该文通过查阅、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将中药饮片特殊煎煮方法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另炖)、溶化(烊化)、煎汤代水、其他等7种,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录的73味需要进行特殊煎煮中药饮片的煎煮参数等技术要点,以期为制定中药汤剂煎煮技术规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特殊煎煮 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溶化 煎汤代水 冲服
下载PDF
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树和 闫斌 +8 位作者 陈洪燕 陈闻捷 孙婉瑾 周从辉 朱田密 黄正德 陈蕾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3-948,共6页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麻杏石甘汤进行煎煮实验验证这两种数学模型。结果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1为Y复方=(0.0004 X复方+0.9964)±0.004883×√198/197+(X-复方-20.7)^2/57330.46;以麻杏石甘汤中4种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的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2为Y麻杏石甘汤=(0.0005 X麻杏石甘汤+0.9938)±0.010113×√5/4+(X-麻杏石甘汤-14.67)^2/424.41,麻杏石甘汤验证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均在这两种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从辉 陈洪燕 +5 位作者 朱田密 孙婉瑾 闫斌 陈树和 黄正德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建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中药... 目的建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根及根茎类单味中药及部分复方中药煎煮实验进行验证。结果37种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3149×10^-4 X+0.9997,r=0.9601,线性范围在10.85%~69.60%,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验证实验的大部分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监测作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相对密度 出膏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结合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监测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洪燕 高申蓉 +7 位作者 闫斌 周从辉 朱田密 孙婉瑾 高欢 陈树和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4-958,共5页
目的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测定使用频次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的煎煮吸水率、得液量、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关键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 目的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测定使用频次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的煎煮吸水率、得液量、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关键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数学模型;并以单味及7种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煎煮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的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3 X+1.0002,r=0.9593,线性范围为5.2%~53.3%,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为:Y预测=(0.0003 X复方+1.0002)±0.002152×√30/29+(X复方-21.2)^2/3793.7,验证实验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的相对密度,可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草花叶类中药 相对密度 出膏率 中药汤剂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监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婉瑾 王金波 +6 位作者 闫斌 陈洪燕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并选取5种代表性的中药混合煎煮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数学模型为:Y=(0.0005 X+0.9924)±0.002148×√29/28+(X-21.3)^2/4399.793,验证实验的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的范围之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 中药汤剂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25种动物和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田密 陈树和 +6 位作者 闫斌 陈洪燕 郭雷伟 黄长梅 酒凯利 李学林 张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0-974,共5页
目的研究动物、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5种动物类、10种矿物类共75批单味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对不同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分别作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回归... 目的研究动物、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5种动物类、10种矿物类共75批单味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对不同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分别作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回归预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矿物类饮片和贝壳动物类饮片个案聚为一类,其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均低,二者之间无相关性;非贝壳动物类饮片作为一类,其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模拟线性方程为Y=0.0005 X+0.9940,r=0.864。经9批非贝壳动物类饮片验证,水煎液密度实测值在方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贝壳类及矿物类中药饮片不适合用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关系对其煎煮质量进行评价;非贝壳动物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线性关系模型能为其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饮片 矿物类饮片 汤剂煎煮 质量评价 K-均值聚类
下载PDF
含半夏中成药组方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越 刘施 +2 位作者 黄正德 胡晓雪 陈树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P),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半夏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P),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半夏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半夏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半夏方剂共360首,涉及中药579味,常用药物组合49个,主治疾病17种,高频药对"半夏-陈皮""半夏-茯苓""半夏-白术",得出半夏常与理气健脾药、芳香化湿药、化痰药、消食药合用,此外,对4种高频疾病"咳嗽""积滞""喘证""眩晕"进行药物组合分析,半夏在不同组合药对中发挥作用相似。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半夏方剂多具有理气、化湿、化痰、消食之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半夏治疗不同疾病时配伍的特点,可为充分发挥半夏方的功效以及临床科学处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复方苦黛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田密 段雪云 +2 位作者 姜楠 周从辉 孙婉瑾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苦黛汤的入血成分。方法建立复方苦黛汤及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的HPLC-DAD指纹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单味药及其分别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分析口服复方苦黛汤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药物来源及代谢产物。结果...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苦黛汤的入血成分。方法建立复方苦黛汤及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的HPLC-DAD指纹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单味药及其分别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分析口服复方苦黛汤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药物来源及代谢产物。结果口服复方苦黛汤后,从大鼠血中发现了8个入血成分,其中2个为原形成分,2个为代谢产物,4个可能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物质。结论吸收入血的8个成分可能是复方苦黛汤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黛汤 血清药物化学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桂枝汤方剂不同提取部位免疫抑制活性的考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俊芬 王新桂 +1 位作者 鲁建武 宋金春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筛选桂枝汤方剂免疫抑制活性部位。方法处方药材分别水煎浓缩为水提部位,乙醇提取为乙醇提取部位。同时将乙醇部位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和正丁醇部位。CCK-8法考察桂枝汤不... 目的筛选桂枝汤方剂免疫抑制活性部位。方法处方药材分别水煎浓缩为水提部位,乙醇提取为乙醇提取部位。同时将乙醇部位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和正丁醇部位。CCK-8法考察桂枝汤不同提取物对Con A激活T细胞和LPS激活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用二硝基氯苯对昆明种小鼠皮肤致敏和诱发,制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桂枝汤方剂不同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干预作用。结果桂枝汤方剂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有显著免疫抑制功效,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佳。浓度200 mg·L-1时T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3%、45.9%,B细胞抑制率大于3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胸腺和脾脏无明显影响。结论桂枝汤方剂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为免疫抑制活性部位,能显著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正常细胞、胸腺、脾脏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分析 化学分馏法 超敏反应 迟发型 催化域
下载PDF
含麻黄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越 黄正德 +3 位作者 刘施 李悦 孙婉瑾 胡晓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含麻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及新药前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进行收集并整理,构建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 目的分析含麻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及新药前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进行收集并整理,构建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麻黄方剂共284首,涉及中药589味。常用药物组合28个,主治疾病有9种,对3种高频疾病“咳嗽”“痹病”“哮病”进行药物组合分析,麻黄在不同组合药对中发挥作用相似,均有辛散温通的作用。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多具有化痰、止咳、祛风解表之功,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麻黄治疗不同疾病时配伍的特点,可为充分发挥麻黄方的功效以及临床科学处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下载PDF
甲氧苄啶与58种中药联用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梅梅 常明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3期27-31,35,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甲氧苄啶(TMP)对具抗菌作用中药的抗菌增效作用。方法选择58种不同功效种类中药,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对中药、TMP、中药联用TMP抗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除五倍子外,TMP对所研究的单味中药基本上均有抗菌增效作用,但对不同中... 目的系统研究甲氧苄啶(TMP)对具抗菌作用中药的抗菌增效作用。方法选择58种不同功效种类中药,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对中药、TMP、中药联用TMP抗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除五倍子外,TMP对所研究的单味中药基本上均有抗菌增效作用,但对不同中药、不同菌种增效强度有所不同。总体上,对金葡菌、水弧菌增效作用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增效作用较弱。大多数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作用,与TMP联用后大多显示出与TMP相当或增强的抗菌作用。补益类中药与TMP联用后,抗菌增效作用增幅较大。结论 TMP对所研究的57种中药具抗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苄啶 中药 抗菌增效
下载PDF
湖北恩施产三七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劲松 高申蓉 常明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455-456,共2页
目的优化超声法提取三七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2%、固液比1∶11、提取时间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三七总皂苷的提取率为6.92%,与模型预测值6.97%基... 目的优化超声法提取三七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2%、固液比1∶11、提取时间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三七总皂苷的提取率为6.92%,与模型预测值6.97%基本相符。结论超声提取法是一种高效提取恩施三七总皂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Box-Benhnken设计 超声提取
下载PDF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实际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申蓉 崔达 +1 位作者 王新桂 朱田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53-55,共3页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方法来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传统中药性状,是中药界先辈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简便易廉的鉴定方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用于道地药材及一些理化指标难以...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方法来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传统中药性状,是中药界先辈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简便易廉的鉴定方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用于道地药材及一些理化指标难以控制的鉴定品种。本文就传统鉴定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加以总结,加深大众对其意义及方法的认知,以便进一步发挥中药传统鉴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 传统鉴定 道地药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