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谢娅 郭英 +3 位作者 葛双桃 吴康 韩瑞娟 赵晓彬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是提升单位社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凝聚单位职工干事创业合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的重要载体。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做好农业科研单位的宣传工作,不但能促进单位各项事业高质量... 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是提升单位社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凝聚单位职工干事创业合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的重要载体。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做好农业科研单位的宣传工作,不但能促进单位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其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统筹规划、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宣传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对外宣传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先进典型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现状及转化路径分析——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瑞娟 陈少愚 +2 位作者 王晴芳 万丙良 周黎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6期71-74,91,共5页
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该所2003—2019年的科技产出、成果转化收益情况,梳理出协同转化开发、商业化育种合作、技术总承包服务等典型模式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当前成果转化的难点,从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培育新的... 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该所2003—2019年的科技产出、成果转化收益情况,梳理出协同转化开发、商业化育种合作、技术总承包服务等典型模式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当前成果转化的难点,从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健全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模式 品种 植物新品种权 专利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创新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69-2672,2677,共5页
简要回顾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建院(1950年)以来水稻育种创新的成就,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及思考,对"十二五"期间及今后的水稻育种工作重点和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创新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新建稻田病虫草害种类调查初报及生防策略
4
作者 龙同 王凌风 +8 位作者 杨妮娜 汪本福 李捷 邓昌盛 邹永梅 李晓宇 江爱兵 张遵霞 张光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89-294,共6页
对2019年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生物防控新建稻田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初步总结出该基地水稻全生育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合计发生14种虫害,3种病害,17种杂草。在2019年度鄂州基地中稻全生育期中,仅二化螟发生危害较重,白... 对2019年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生物防控新建稻田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初步总结出该基地水稻全生育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合计发生14种虫害,3种病害,17种杂草。在2019年度鄂州基地中稻全生育期中,仅二化螟发生危害较重,白穗率接近3%,其他病虫草害危害均较轻。另外,对鄂州基地稻田7种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生物防控策略,采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印楝素、藜芦碱、井冈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控水稻钻蛀性害虫、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该系列生物制剂可由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联盟单位提供。稻田杂草可采用稻田养鸭、人工拔除、机械旋耕、淹水等综合措施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农科院鄂州基地 生物防控 病虫草害种类调查 策略
下载PDF
农业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湖北省农业L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炜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第3期62-63,共2页
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农业科研机构需要全面完善管理,而仪器设备管理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以湖北省农业L研究所为研究对象,提出农业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管理对... 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农业科研机构需要全面完善管理,而仪器设备管理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以湖北省农业L研究所为研究对象,提出农业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农业科研机构有效地进行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仪器设备 管理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赴江陵、远安、京山、宜城等地调研农业科技“五五”工程
6
作者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13-113,共1页
2022年7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赴江陵、远安、京山和宜城等地调研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并开展院士专家团队服务水稻产业发展“515”行动,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并为企业纾困解难。湖北省种子协会主要负责... 2022年7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赴江陵、远安、京山和宜城等地调研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并开展院士专家团队服务水稻产业发展“515”行动,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并为企业纾困解难。湖北省种子协会主要负责人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有关专家陪同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协会 远安 水稻产业 宜城 院士专家 听取意见 粮食作物 团队服务
下载PDF
湖北省66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检测
7
作者 徐晴 郑丹 +5 位作者 许甫超 秦丹丹 董建辉 葛双桃 朱展望 董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因Fhb1功能性分子标记和主效抗性基因(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连锁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其遗传分布和利用状况;同时分析湖北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株高和小穗密度等性状年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6份供试材料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占比24.2%,以810619品系抗性最好,病情指数略低于苏麦3号;42份材料达到中感,占63.6%。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仅鄂T45048携带Fhb1;鄂麦11、鄂麦18和810619等29份材料(43.9%)可能携带Fhb5和QFhs.crc-2DL单个或2个抗性基因,说明这2个抗性基因在湖北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中得到了较多应用。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湖北小麦品种株高持续降低,但其与赤霉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和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鉴定 分子检测 株高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念东 游艾青 +5 位作者 张兴中 周荣华 周容 胡世霞 潘峰 徐得泽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文章总结了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深刻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聚力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力提升科技成果含金量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 文章总结了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深刻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聚力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力提升科技成果含金量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思路,助力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农业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湖北省恩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莉 焦春海 +3 位作者 刘昌燕 刘良军 万正煌 陈宏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36-43,共8页
恩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共普查到地方资源108份,隶属24科40属46种,其中粮食作物13份,蔬菜31份,豆类11份,果树38份,茶4份,油料10份,纤维作物1份。对普查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恩施市农作物... 恩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共普查到地方资源108份,隶属24科40属46种,其中粮食作物13份,蔬菜31份,豆类11份,果树38份,茶4份,油料10份,纤维作物1份。对普查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恩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恩施市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金松 张再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504-5508,共5页
解放后湖北省水稻(Qryza satita L.)育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应用研究,新型雄性核不育细胞质资源的发现,提出中间材料使用方法、产量与抗病性的同步筛选,创造出亚籼粳杂交法,摸索出五结合单株选择法,选育了... 解放后湖北省水稻(Qryza satita L.)育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应用研究,新型雄性核不育细胞质资源的发现,提出中间材料使用方法、产量与抗病性的同步筛选,创造出亚籼粳杂交法,摸索出五结合单株选择法,选育了一批推广品种,这些对水稻乃至整个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影响重大,为水稻的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北当前在稻瘟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产量育种处于徘徊境地。以后重点是加强常规稻育种、强化水稻育种的基础研究、开展籼粳杂交研究、提高产量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Qryza satita L.) 育种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路线 品种 产量
下载PDF
湖北省蕲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宏伟 李莉 +2 位作者 刘良军 刘昌燕 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5-38,共4页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开展情况,共收集资源123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3.6%。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研究...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开展情况,共收集资源123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3.6%。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研究可为蕲春县地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下载PDF
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鲍文杰 刘易科 +3 位作者 朱展望 张宇庆 陈泠 佟汉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49-5552,共4页
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针对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与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针对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与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立省级专家顾问组,完善粮食产业科技的协调机制;二需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攻关,解决粮食作物单产稳定提高的技术瓶颈问题;三要加强对发展农机装备业的重视和支持,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四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和耕作制度,充分发挥小麦等夏收粮食作物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五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现状 对策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成就、现状与近期工作设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金松 张再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25-5027,5031,共4页
对湖北省水稻种质资源3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80年在华中地区建立了首个运转水平较高的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历史上首次完成了对湖北省神农架、三峡等地区稻种资源的普查、考察、征集工作;对库存的稻... 对湖北省水稻种质资源3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80年在华中地区建立了首个运转水平较高的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历史上首次完成了对湖北省神农架、三峡等地区稻种资源的普查、考察、征集工作;对库存的稻种资源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定,获得各种数据50万个以上;编辑资源目录册本多部;提供优异资源给育种单位使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种质资源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工作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研究成就 现状 工作设想
下载PDF
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宏伟 刘良军 +4 位作者 刘昌燕 李莉 万正煌 张再君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63-265,283,共4页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武穴市的开展情况,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9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1.93%。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下载PDF
湖北省赤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昌燕 蒋蕙君 +1 位作者 万正煌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97-102,共6页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湖北省赤壁市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赤壁市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湖北省赤壁市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赤壁市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针对赤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对茶树等地方特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资源 普查 赤壁市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佑能 丁自立 鲍文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851,共3页
创新能引起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涵义,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完善该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对策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娟 李想成 +5 位作者 张子豪 汤颢军 王鹏 严双义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1-55,62,共6页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结果表明,施氮后湖北省小麦平均增产1 838 kg/hm^2,增产率为58.2%,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36.8%,鄂中北麦区小麦施氮增产效果较江汉平原麦区明显;小麦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2.97%、56.19%和83.13%;氮吸收利用率平均为34.0%,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2、33.0 kg/kg,鄂中北麦区高于江汉平原麦区;全省小麦百千克子粒平均N、P2O5和K2O需求量分别为2.87、1.02、2.51 kg。在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湖北省不同区域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增加小麦产量;同等产量水平下,江汉平原区氮、磷需求量高,而鄂中北麦区钾需求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养分吸收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广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东峰 张再君 +4 位作者 刘华权 张士龙 杨金松 周爱国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83-86,共4页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北项目组在湖北省广水市9个乡镇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30份,蔬菜资源78份,果、茶资源32份,主要经济作物资源6份。分析历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北项目组在湖北省广水市9个乡镇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30份,蔬菜资源78份,果、茶资源32份,主要经济作物资源6份。分析历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影响,发现传统地方品种种植规模萎缩,种质资源的自然延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资源的创新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广水市
下载PDF
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振兵 汪本福 +4 位作者 田永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潘高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31-34,39,共5页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选用着粒密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选用着粒密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e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着粒密度、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的变异系数超过10%;74个品种按照着粒密度划分为3类穗型,着粒密度大于7.96粒/cm的为密穗型,小于6.85粒/cm的为稀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这3种穗型的品种在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着粒密度呈典型抛物线关系(F=17.83,P<0.01),着粒密度为7.5~8.5粒/cm时产量达到峰值;中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均优于稀穗型和密穗型。因此,为保证选育高产且优质的水稻品种,应把着粒密度控制在7.5~8.0粒/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e L.) 穗型 着粒密度 产量 品质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郧西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剑 杨新笋 +2 位作者 王连军 苏文瑾 柴沙沙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92-96,共5页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二队,于2015年10月12—21日在郧西县开展了资源的调查与收集行动,对郧西县安家乡、香口乡、湖北口回族乡、槐树林特场槐树乡农作物...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二队,于2015年10月12—21日在郧西县开展了资源的调查与收集行动,对郧西县安家乡、香口乡、湖北口回族乡、槐树林特场槐树乡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收集到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39份,其中粮油种质资源78份、蔬菜31份、果树29份(有茶树资源5份)、药用植物资源1份。粮食类作物资源最有特色的是玉米和小豆资源,果树类资源中野生葡萄、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这些种质资源抗病性较强,食味独特。但是开发利用程度不够,需要加大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郧西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