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感冒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淑繁 戴漆 +5 位作者 熊鹏 黄浩 张文迪 袁义 刘铜林 陈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分析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重型和危重型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儿童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分析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重型和危重型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名患儿中,重型流感患儿86例,危重型流感患儿35例。预后良好组患儿10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19例。93名(76.9%)感染甲型流感,27名(22.3%)感染乙型流感,1名(0.8%)同时感染甲型、乙型流感。5岁以下患儿共67例(55.4%),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和惊厥为主。75例(62.0%)患儿合并肺炎,65例(53.7%)患儿诊断为流感相关性脑病,22例(18.2%)患儿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5例(45.5%)患儿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21例(17.4%)合并细菌感染。危重型流感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率(31.4%)高于重型流感患儿(11.6%)(P<0.05)。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PCT指标升高是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5岁以下儿童易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病例,合并细菌感染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发生的可能。预后不良的重型和危重型流感患儿常伴有神经系统表现,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重型 危重型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琰 魏会平 +3 位作者 曹欣 赵慧 陆丹 王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MP)流行特点,以期为MP感染防治工作提供数据资料。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34例下呼吸道感染(LRI)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研究表,对...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MP)流行特点,以期为MP感染防治工作提供数据资料。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34例下呼吸道感染(LRI)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研究表,对纳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逐份详细阅读,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临床症状及MP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1134例LRI患儿中,155例检出MP阳性,MP构成比为13.67%;其中,2017、2018、2019年的MP构成比分别为14.40%、11.17%、15.49%,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儿的MP构成比分别为13.11%(78/595)、14.29%(77/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其中0~3岁LRI患儿的MP构成比最低,为10.26%,其次为4~5岁的15.41%、6~14岁的16.44%;经比较,0~3岁LRI患儿的MP构成比显著低于4~5岁和6~14岁LRI患儿的MP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均可出现MP感染,以10-12月的MP构成比最高,为17.21%,其次为1-3月的14.01%、4-6月的10.67%、7-9月的9.28%;经比较,10-12月的MP构成比显著高于4-6月和7-9月的MP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14岁儿童为MP易感人群,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且该病在秋冬季节更易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扩张38例支气管镜与CT表现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薇 邓文华 +2 位作者 李卉 舒俊华 吴亚斌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460-2462,I0005,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病儿的影像学及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住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病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复诊结果。结果共收集38例支气...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病儿的影像学及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住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病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复诊结果。结果共收集38例支气管扩张病例,高分辨率CT表现28例(73.7%)为支气管扩张,10例(26.3%)无支气管扩张征象;支气管镜下表现34例(89.5%)表现为“鱼骨”征,4例(10.5%)无特异性表现。出院后复诊,10例入院高分辨CT无支气管扩张征象,而支气管镜下表现为“鱼骨”征者,4~6月后复查高分辨CT示支气管扩张;4例支气管镜无特异性表现,而入院肺部高分辨CT示支气管扩张者,4~6月后肺部高分辨率CT复查支气管扩张征象消失。结论支气管扩张病儿支气管镜表现较高分辨率CT更准确与直观,可明确病原及病因,同时还可进行支气管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下载PDF
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曹欣 刘章华 任加红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8期3728-3732,共5页
目的观察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B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每次1... 目的观察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B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每次1吸(50μg),每12小时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5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8 d后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改善情况,症状缓解、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36/38)比78.9%(30/38)],ACT显著高于对照组[(25.77±0.78)分比(21.01±0.71)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PEF、FEV_1/FVC和FEV_1显著高于对照组[(82±39)L/min比(72±35)L/min,(90±11)%比(73±9)%,(2.4±0.3)L比(1.7±0.5)L,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9±1.9)d比(8.2±1.4)d,(7.1±1.1)d比(9.8±1.6)d,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BA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琰 魏会平 +3 位作者 曹欣 赵慧 陆丹 王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提升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提升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4);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05±0.86)d、咳嗽消失时间(5.12±1.14)d、住院时间(8.46±1.05)d,显著短于对照组[(3.64±1.03)d、(5.83±1.76)d、(10.17±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1,t=2.22、P=0.03,t=6.65、P<0.001);观察组治疗后干扰素γ(INF-γ)水平为(31.14±6.05)pg/ml,高于对照组(27.96±5.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1);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水平分别为(24.69±5.27)ng/L、(30.57±5.3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92±4.83)ng/L、(33.88±5.8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P<0.001,t=2.73、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13.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50)。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辅助治疗能提升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临床不适症状,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小儿 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余文博 杨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起病于学龄前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诱因与呼吸道感染、环境变化、接触变应原、理化因素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由于学龄前期儿童气管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机体...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起病于学龄前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诱因与呼吸道感染、环境变化、接触变应原、理化因素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由于学龄前期儿童气管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机体免疫学特点,对此年龄段儿童哮喘诊治方面的认识一直具有争议,但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预后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对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诊断 治疗 学龄前期儿童
下载PDF
脉冲震荡法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玲玲 杨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49-52,56,共5页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和控制疾病进展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但常规肺功能检查需用力呼吸配合,对年幼患儿其检测...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和控制疾病进展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但常规肺功能检查需用力呼吸配合,对年幼患儿其检测结果可信度差,因此,针对年幼患儿需要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脉冲震荡法(IOS)的出现弥补了常规肺功能检测方法的不足,作为一种评估肺功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于完成,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准确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信息。IOS的临床应用不仅体现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方面,在评估气道反应性、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就IO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脉冲震荡法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坏死性肺炎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未 汪洋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在我院的41例诊断为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1例患儿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3.2岁(0.5~12.5岁),热程为3~20(10.... 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在我院的41例诊断为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1例患儿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3.2岁(0.5~12.5岁),热程为3~20(10.51±4.16)d。(2)并发症:呼吸困难19例(43.34%),呼吸机辅助通气者7例(17.07%),合并胸腔积液23例(56.10%)、心肌损害19例(46.43%)、肝功能受损17例(41.46%)、中毒性脑病9例(19.51%),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4.88%)。(3)病原学:肺炎支原体27例,细菌6例,曲霉菌1例,病原不明者7例。(4)外周血白细胞峰值中位数为17.2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68.27±15.03)%,CRP峰值中位数为64.06 mg/L,CRP峰值大于100 mg/L者15例(36.57%)。PCT峰值中位数为0.6 ng/L,LDH峰值中位数为426 U/L。D2-聚体中位数为4.3μg/ml。(5)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程(17.78±6.23)d,实变区出现含气空洞、囊腔,1年内影像学大部分吸收。(6)40例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气管、支气管均有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2例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糜烂7例,支气管黏膜坏死24例,支气管狭窄者29例,支气管扩张者3例,支气管亚段闭塞者4例,新生物1例。(7)经治疗后41例患儿预后均良好,20例(48.78%)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20例(48.78%)应用丙种球蛋白后临床缓解,住院天数为10~46(21.27±9.11)d。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坏死性肺炎重要病原菌,坏死性肺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影像学吸收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表现严重且多样化,多伴有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应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预后大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儿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209例儿童支气管异物临床分析
9
作者 严玉群 任加红 +3 位作者 邓文华 胡茜 谢婷婷 吴亚斌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期59-60,67,共3页
目的分析209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人群特征、异物特征和首诊诊断正确率,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异物的发生,提高支气管异物的早期诊治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9月在湖北省某医院就诊的209例应用支气管镜术明确诊断并治疗... 目的分析209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人群特征、异物特征和首诊诊断正确率,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异物的发生,提高支气管异物的早期诊治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9月在湖北省某医院就诊的209例应用支气管镜术明确诊断并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人群特征、异物种类、异物嵌顿位置、首次手术成功率及首诊诊断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异物患儿中以1~<2岁患儿占比最多(61.72%),其次是2~<3岁患儿(15.79%)。男性患儿138例,女性患儿71例,男女比例1.94∶1.00。儿童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波动,春季(3~5月)和冬季(12~2月)要明显多于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其中发生在春季65例(31.10%),冬季61例(29.19%)。支气管异物共有6种,其中花生所占比例最高(62.20%)。嵌顿于左支气管和右支气管的患儿首次支气管镜术成功率分别为94.6%和9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首诊诊断正确率为69.0%,高于外院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支气管异物的好发年龄和常见异物种类,制定出预防支气管异物发生的干预策略,进而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以降低支气管异物发生率;对于怀疑为支气管异物的患儿,相关医院可考虑转诊至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术的医院进行早期确诊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镜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隐匿性气道异物3例的治疗体会
10
作者 邓文华 王薇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4-115,117,共3页
气道异物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也是低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部分患儿因病史提供不确切、症状无特异性,病情危重易变化,鉴别诊断复杂,常为隐匿性气道异物,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率。现总结某医院2018年3例隐匿性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也是低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部分患儿因病史提供不确切、症状无特异性,病情危重易变化,鉴别诊断复杂,常为隐匿性气道异物,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率。现总结某医院2018年3例隐匿性气道异物致误诊的病例特点,分析其误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隐匿性气道异物 气管镜
下载PDF
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用影像设备管理中的价值评估
11
作者 金剑 杜坤 +1 位作者 杨宁 陈雪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98-103,共6页
目的:评估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用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医用影像设备组成形态和运行情况,将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架构于一体,发挥联合管理机制作用对大型医用影像设备进行... 目的:评估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用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医用影像设备组成形态和运行情况,将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架构于一体,发挥联合管理机制作用对大型医用影像设备进行管理。选取2022年至2023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在用的26台医用影像设备,按照设备管理方法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13台)和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模式(简称智能模式)进行管理(13台)。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医用影像设备临床使用效果、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参与使用管理人员的认可度评分。结果:采用智能模式管理的设备平均开机率、运转率和周转率分别为(90.56±4.69)%、(12.36±2.45)%、(15.69±3.65)%,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66、15.637、9.082,P<0.05);采用智能模式管理的设备临床操作、信息数据、质量控制和维护维修平均评分分别为(93.65±4.21)、(94.65±4.36)、(95.36±6.56)和(94.26±5.63)分,亦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4、6.818、6.918、10.136,P<0.05);采用智能模式管理的设备合理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和设备完好率分别为76.92%(10/13)、84.61%(11/13)和84.61%(11/13),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4、12.462、9.905,P<0.05);参与设备管理和使用的工程师、操作人员、医护人员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采用智能模式管理的设备管理认可度评分分别为(93.54±3.65)、(92.58±4.58)、(90.78±3.14)和(92.65±3.41)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4.142、6.424、7.278,P<0.05)。结论:智能数字化技术联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管理模式应用于大型医用影像设备管理,能够改善设备临床使用质量,提高设备技术保障能力,降低设备故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数字化技术 质量控制指标 医用影像设备 数据接口平台
下载PDF
HID1基因突变致婴儿脑病和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
12
作者 曾素梅 杨春娥 +1 位作者 陈秀珍 杨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86-190,共5页
本文报道1例HID1基因突变致婴儿脑病和垂体功能减退症,该患儿婴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垂体功能减退和肌张力降低,并逐渐发展为全面严重的发育迟缓和难治性癫痫;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明显变薄,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示HID1基因复合... 本文报道1例HID1基因突变致婴儿脑病和垂体功能减退症,该患儿婴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垂体功能减退和肌张力降低,并逐渐发展为全面严重的发育迟缓和难治性癫痫;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明显变薄,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示HID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002C>Tp、c.1213-c.1215delTTCp。HID1基因突变致婴儿脑病和垂体功能减退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该患儿给予抗感染、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和左乙拉西坦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出院后随访27个月,2岁6月龄时因呼吸系统并发症及顽固性癫痫发作去世。基因检测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方法。本文进一步丰富婴儿脑病和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型及遗传突变谱,为疾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D1基因 婴儿脑病 垂体功能减退症
下载PDF
儿童卡他莫拉菌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振国 贵琳 +2 位作者 黄洋 龙珍 杨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的感染率与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1 2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照美国...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的感染率与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1 2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进行判定,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0份标本共分离出138株卡他莫拉菌,检出率为11.13%,其中肺炎、哮喘并发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分别占66.67%、15.22%、10.14%和7.97%;卡他莫拉菌感染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和感染季节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均>90.00%。结论儿童作为卡他莫拉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对于3岁以下和冬季患病儿童,应及时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卡他莫拉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导管在小儿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9期101-102,共2页
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小儿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中的体位指导、镇静护理、穿刺配合,穿刺后的体位指导、导管固定、饮食护理、引流物的观察、拔管护理。认为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小儿胸腔积液的... 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小儿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中的体位指导、镇静护理、穿刺配合,穿刺后的体位指导、导管固定、饮食护理、引流物的观察、拔管护理。认为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小儿胸腔积液的胸腔引流术治疗中,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优化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胸腔积液
下载PDF
1039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病原体的感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严玉群 陈雪丽 杨磊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病原体的感染特征,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病因,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 39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并... 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病原体的感染特征,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病因,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 39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53例样本呈阳性,阳性率为32.26%,其中单一感染2 568例,混合感染785例,且以肺炎支原体(MP)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为主。单独统计9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MP检出率最高,达26.71%;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Flu B),检出率为9.79%。4种主要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特征分析显示:女童中MP阳性检出率(33.09%)大于男童(22.64%),女童中Flu B阳性检出率(12.31%)也大于男童(8.19%);MP阳性检出率在秋季最高(42.85%),春季最低(11.92%),副流感病毒(PIV)123和嗜肺军团菌(LP)也同上,但Flu B夏季最高(16.34%),冬季最低(4.79%);在3~6岁组中4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最高,MP阳性检出率为42.71%,Flu B为17.77%,LP为3.98%,PIV123为2.44%,在<1岁组检出率均最低。结论 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联合检测能明确主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对临床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抗体
原文传递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用药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欣 代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氨溴索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氨溴索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联合常规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热程、咳嗽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以及患儿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热程、咳嗽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用药能够提高感染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用药
下载PDF
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了 杨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42-45,共4页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临床特征及免疫学和分子病因学往往因人而异。近些年,随着微生物代谢组学分析的兴起,临床中发现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免疫反应的发展、调节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并...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临床特征及免疫学和分子病因学往往因人而异。近些年,随着微生物代谢组学分析的兴起,临床中发现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免疫反应的发展、调节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并由此诞生了“肠-肺轴”这一概念。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调会影响哮喘的发展、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不同微生物群落对哮喘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最近发现的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哮喘的诊断和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肠-肺轴 肠道菌群 肺部菌群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从伏风化燥伤阴论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体会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郝宏文 王豪 +4 位作者 王道涵 卫利 刘奕 薛小娜 王素梅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3期71-73,共3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由致敏因素引起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咳嗽受体敏感性增高及气道慢性炎症等,临床表现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清晨或夜间发作较多、病情反复、运动后咳嗽明显为特点。从风邪伏肺是基本病机、感受外风为重要诱因、伏风化...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由致敏因素引起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咳嗽受体敏感性增高及气道慢性炎症等,临床表现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清晨或夜间发作较多、病情反复、运动后咳嗽明显为特点。从风邪伏肺是基本病机、感受外风为重要诱因、伏风化燥伤阴是主要病机等方面对CVA的中医病机进行探讨,治疗以祛风润燥、养阴敛肺为法。现代研究认为CVA与气道炎症及支气管痉挛密切相关,而中药药理研究提示祛风药具有缓解支气管炎症及痉挛的作用。从伏风化燥伤阴论治儿童CVA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风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原文传递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中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豪 杨磊 +1 位作者 吴亚斌 郝宏文 《湖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2期51-55,共5页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病情轻重不一,重症患儿可并发肺不张、塑形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胸腔积液、气胸等,病情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闭塞、炎性假瘤、肺间质纤维化、肺空洞等。肺不张是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上最常...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病情轻重不一,重症患儿可并发肺不张、塑形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胸腔积液、气胸等,病情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闭塞、炎性假瘤、肺间质纤维化、肺空洞等。肺不张是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上最常见的肺内并发症[1]。有报道显示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生率为10.17%(98/964)[2]。目前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儿童肺炎合并肺不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支气管镜只能到达3~4级支气管,对于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泌物无法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不张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结核的CT影像学诊断特征
20
作者 韩亚平 毛晓雯 +1 位作者 张永康 李国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对儿童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探究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要点。方法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3例儿童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大于等于5岁或小于5岁)分为两组,分... 对儿童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探究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要点。方法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3例儿童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大于等于5岁或小于5岁)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儿童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特征与发病年龄的关系。结果 本文研究中,年龄<5岁的儿童以原发性肺结核发病为主,≥5岁的儿童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两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肺结核CT影像多以肺实变和淋巴肿大为主,同时还检测出支气管病变、肺内钙化、CT显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胸膜受累等,两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根据年龄和病变特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肺结核在发病年龄上有显著差异,<5岁的儿童多以原发性肺结核为主。儿童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点复杂且多变,需要加深认识并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影像学特征 儿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