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Ⅰ.土壤养分含量及丰缺分级 被引量:28
1
作者 鲁剑巍 熊建平 +5 位作者 陈防 徐有海 万运帆 刘冬碧 张竹青 余常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9,共5页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罗田、麻城、英山、远安、南漳、蕲春及武汉等县市的 90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养分进行了测试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桑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 ,全省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 ,有机质质量分数普遍偏低 ,平均只...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罗田、麻城、英山、远安、南漳、蕲春及武汉等县市的 90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养分进行了测试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桑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 ,全省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 ,有机质质量分数普遍偏低 ,平均只有 0 95 % ,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为 80 4、9 71和87 3mg·kg-1,有效Ca和Mg平均含量分别为 85 5 0和 15 8 0mg·kg-1,有效Cu和有效Zn平均含量分别为 0 80和 0 97mg·kg-1;鄂东部分桑园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平均只有 8 81cmol·kg-1,土壤有效S、有效B、有效Mo和有效Cl含量大多处于缺乏状态 ;主产区桑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 ,土壤缺乏速效养分氮、磷、钾、钙、镁程度严重 ,微量元素养分铁、锰、铜均存在缺乏和过量情况 ,有一半桑园土壤缺锌。结果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桑园 养分 土壤 测试 肥力 有机质 N P K Ca Mg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涝渍地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龚绍琦 沈润平 +2 位作者 金卫斌 艾天成 李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0-724,共5页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以湖北三湖农场为例,研究了涝渍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主要肥力因子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性,碱解氮变程最小为1740m,有机质其次,为2200m,速效磷和...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以湖北三湖农场为例,研究了涝渍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主要肥力因子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性,碱解氮变程最小为1740m,有机质其次,为2200m,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58560m和8060m。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克里格法进行空间局部内插,绘制出4种土壤肥力因子的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地 土壤肥力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下载PDF
湖北省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Ⅲ.土壤与桑叶养分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鲁剑巍 熊建平 +5 位作者 陈防 徐有海 万运帆 刘冬碧 张竹青 余常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桑因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质、速效K、Ca、Mg含量呈正相关,与速效N、P、Fe、Mn、Cu、Zn呈负相关,表现出全省桑园土壤养分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和桑叶中大多数...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桑因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质、速效K、Ca、Mg含量呈正相关,与速效N、P、Fe、Mn、Cu、Zn呈负相关,表现出全省桑园土壤养分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和桑叶中大多数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施用有机肥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作用。桑园土壤N、P、Ca、Mg、Mn含量与桑叶中相应养分呈正相关,而K、Fe、Cu、Zn与桑叶中相应养分呈负相关,反映出桑树吸收养分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桑园 土壤 桑叶 养分相关性 PH值 有机质
下载PDF
湖北省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Ⅱ.桑叶养分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鲁剑巍 熊建平 +5 位作者 陈防 徐有海 万运帆 刘冬碧 张竹青 余常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 6 1个桑园春季叶片的N、P、K、Ca、Mg、S、Fe、Mn、Cu、Zn、B、Mo等 12种必需养分进行了测定 ,明确了主产区桑叶养分含量背景值和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 ,同时对各养分的含量进行了分级。
关键词 湖北 桑园 养分状况 桑叶 养分含量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四湖地区涝渍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艾天成 程玲 +1 位作者 李方敏 原雄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8,共3页
对涝渍地土壤硬度、耕层厚度、结构性、容重、质地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涝渍地土壤深厚 ,有效土层均在 1 0m以上 ;质地以中壤为主 ,约占 83% ,过砂过粘的土壤较少 ;耕层土壤厚度过浅 ,机耕可有效增加耕层厚度 ;耕层土壤硬... 对涝渍地土壤硬度、耕层厚度、结构性、容重、质地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涝渍地土壤深厚 ,有效土层均在 1 0m以上 ;质地以中壤为主 ,约占 83% ,过砂过粘的土壤较少 ;耕层土壤厚度过浅 ,机耕可有效增加耕层厚度 ;耕层土壤硬度 5~ 7kg·cm-2 ;犁底层硬度能满足大型机械作业 ,并无硬盘层出现 ;土壤障碍层次为浅位中、厚层夹砂或夹粘层 ;地下水位过高 ,小于 6 0cm的占 39% ,局部地区比重更大 ;结构性和渗透性不良 ;三相比例失调 ,水多气少 ,固相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地 土壤 物理性质 土壤硬度 耕层厚度 结构性 容重 质地 渗透性 固相率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化学环境及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艾天成 李方敏 +1 位作者 臧波 周胜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8期12-15,共4页
对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CEC、EC、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等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多数在6.6~8.5之间,7.6~8.5的面积占71%,过酸过碱的极少;CEC平均为24.65cmol/1... 对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CEC、EC、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等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多数在6.6~8.5之间,7.6~8.5的面积占71%,过酸过碱的极少;CEC平均为24.65cmol/100g,处于中等水平;土壤EC95%在0.10~O.39mS/cm之间,没有盐渍化的现象;有机质及碱解氮较非涝渍地高,但下降速度较快,平均年递减量分别为1.11g/kg和1.68mg/kg;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中等,但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在养分含量较低的区域应重视有机物料和磷钾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地土壤 化学性质 评价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玲 李俊凯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110-6111,共2页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自然条件下苄嘧磺隆在涝渍地6个土系中的降解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无涝渍灾害的江汉系和涝渍灾害最严重的万全系,苄嘧磺隆的半衰期比其他土系长,其他土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江汉系、高场系、四湖系、横沟乡系、观音土当系、万全系6个土系中,苄嘧磺隆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0、16.5、14.9、17.8、19.74、2.0 d。[结论]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含水量的增大、温度的增加及酸性土壤都有利于苄嘧磺隆的降解,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涝渍地土壤 苄嘧磺隆 残留
下载PDF
易引起地下水浅埋农田涝渍的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建强 刘会宁 耿显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3,共4页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6~2.9年出现1次,降水持续时间主要在7d以内;致渍型降水3.8次/年,3~9月份均有可能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率最高(80%左右);致涝型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份,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2.1%、37.7%和24.5%;致渍型降水出现的频次远大于致涝型降水,二者之比为2.63:1;导致农田涝渍相随现象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重现期,春季约3年一遇,春夏过渡期约4.4年出现一次,夏季约3.5年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区 降水过程 农田涝渍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物理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艾天成 李方敏 原雄人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45-247,275,共4页
对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域土壤硬度、耕层厚度、结构性、容重、质地等物理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涝渍地土壤深厚,有效土层均在1 0m以上;质地以中壤为主,约占83%,过砂过粘的土壤较少;耕层土壤厚度过浅,机耕可有效增加耕层厚度;... 对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域土壤硬度、耕层厚度、结构性、容重、质地等物理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涝渍地土壤深厚,有效土层均在1 0m以上;质地以中壤为主,约占83%,过砂过粘的土壤较少;耕层土壤厚度过浅,机耕可有效增加耕层厚度;耕层土壤硬度5~7kg/cm2;犁底层硬度能满足大型机械作业,1m以内无硬盘层出现;土壤障碍层次为浅位中、厚层夹砂或夹粘层;地下水位过高,小于60cm的占39%,局部地区比例更大;结构性和渗透性不良;三相比例失调,水多气少,固相率偏高。多项物理指标需要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湖积型涝渍地 土壤物理环境 质量评价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农科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玲 李俊凯 王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0年第2期102-103,106,共3页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在农科院校中开设的目的和培养要求,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针对教学要求高、实验课时少等问题,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科学安排实验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从多方面保证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学生的...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在农科院校中开设的目的和培养要求,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针对教学要求高、实验课时少等问题,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科学安排实验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从多方面保证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改革实验教学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仪器分析实验室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课 农科院校 问题 改革
下载PDF
硅藻土对再生稻产量、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振远 刘阳 +4 位作者 曾茜倩 蒋梦蝶 聂江文 刘冬 金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Si)]下再生稻田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再生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性质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和N+Si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再生稻两季产量,以及再生稻头季CH_(4)累积排放量与CH_(4)排放强度(P<0.05)。与N处理相比,2022年和2023年N+Si处理头季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75%和3.85%(P<0.05),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38.66%和25.99%(P<0.05),CH_(4)排放强度头季分别显著降低43.51%和26.52%(P<0.05),再生季分别降低18.65%和41.1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性质对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处理以及水稻生长季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再生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头季持续淹水期间,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N+Si处理下CH_(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Q_(10))值最高,为8.86,这意味着添加硅藻土使CH_(4)排放通量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综上所述,硅藻土的施用通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温度等关键因子,调节CH_(4)排放,以上有助于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减排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CH_(4)排放 硅藻土 氮肥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湖北江汉平原大棚栽培厚皮甜瓜品种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玲 鄢圣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04年第6期41-41,69,共2页
引进国内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 ,以筛选出适合江汉平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品比试验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浅析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
13
作者 龚绍琦 金卫斌 李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阐述互联网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总结了互联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开展远程教育、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预测农业灾害以及政府在农业决策方面的... 在阐述互联网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总结了互联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开展远程教育、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预测农业灾害以及政府在农业决策方面的作用 ,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信息 网络化 对策
下载PDF
酸化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家鑫 杨婷婷 +4 位作者 郭凯 关舒 郜卫华 罗凯 迟淑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8,共15页
为了探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含不同酸化剂水平(0%、0.05%、0.10%、0.15%和0.20%)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0.18)g的大口黑鲈64 d。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 为了探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含不同酸化剂水平(0%、0.05%、0.10%、0.15%和0.20%)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0.18)g的大口黑鲈64 d。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0.15%组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0.10%~0.15%的酸化剂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对饲料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在饲料酸化剂添加量为0.15%时,大口黑鲈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0.1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0.15%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在0.10%~0.15%时,大口黑鲈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0.15%组肠道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显著上调大口黑鲈肠道抗氧化相关因子(nrf2、cat和sod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抑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饲料中添加0.20%的酸化剂显著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结果,大口黑鲈饲料中酸化剂适宜添加量为0.148%~0.152%。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以及维持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酸化剂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原文传递
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鲁剑巍 熊建平 +5 位作者 陈防 徐有海 万运帆 刘冬碧 张竹青 余常兵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养分缺乏的桑园施用相应的缺素养分总体上有改善桑叶品质的作用。N、P、K、S、Mg、B等 6种养分的施用均明显提高桑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 ;N、K、S、B...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养分缺乏的桑园施用相应的缺素养分总体上有改善桑叶品质的作用。N、P、K、S、Mg、B等 6种养分的施用均明显提高桑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 ;N、K、S、B肥有提高桑叶蛋白质的作用 ,Mg对蛋白质的影响作用很小 ;N、Mg、B肥有提高桑叶全糖含量的作用 ,P、K肥则会降低全糖含量 ,S对桑叶全糖含量的影响不大 ;N、P、K肥施用有提高桑叶中脂肪含量的作用 ,而S、Mg、B肥的作用则相反。结果还显示 ,同一种养分在不同试验中对桑叶某一具体品质参数的影响大小及影响方向不尽相同 ,表明施肥对桑叶品质的作用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养分(N、P、K、S、Mg、B) 桑叶 品质
下载PDF
Study on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everal Plant Pathogens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勇 李俊凯 +2 位作者 张莉萍 杜铁钢 方祖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everal plant pathogen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Pu-erh tea in agricultur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everal plant pathogen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Pu-erh tea in agricultur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on several plant pathogens was studied by adopting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had inhibitive effects on Thanatephorus cucomeris(Frank)Donk,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及与耐盐有关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玲 邱永福 +1 位作者 李显榕 朱建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7,共6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土壤改良剂处理盐渍化程度不同的土壤,比较了棉花在该土壤中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无法在重度(H)盐渍化土壤中发芽;而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棉花在轻度(L)和中度(M)盐渍化土... 利用不同浓度的土壤改良剂处理盐渍化程度不同的土壤,比较了棉花在该土壤中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无法在重度(H)盐渍化土壤中发芽;而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棉花在轻度(L)和中度(M)盐渍化土壤中的发芽率和生长性状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随着改良剂浓度的增加,两种土壤中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POD、CAT活性上升,脯氨酸含量下降;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在L土壤中下降,在M土壤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盐渍化胁迫 棉花 生长特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芦荟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明敏 鲁红学 +2 位作者 张长青 周炎炎 章松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082,共2页
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含多种药用成分,其中芦荟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芦荟多糖的结构、分离提取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芦荟多糖的研究和作为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荟 芦荟多糖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芦荟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鲁红学 赵明敏 李建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芦荟黑斑病的发生规律,采用组织分离法、血球计数板法、悬滴法等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倒梨形链格孢(Alternaria obpyriformisT Y Zhang)。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 为进一步了解芦荟黑斑病的发生规律,采用组织分离法、血球计数板法、悬滴法等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倒梨形链格孢(Alternaria obpyriformisT Y Zhang)。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在pH 3.92~10.82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3.92~6.83,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 5.23~6.83;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0~30℃,最适pH 3.86~9.23。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1%时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光暗交替下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其次是完全黑暗下,而连续光照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缓慢且产孢量少。该菌适合在含有芦荟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醇类作碳源和L-亮氨酸等有机氮和硫酸铵等无机氮作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黑斑病 倒梨形链格孢 形态鉴定 培养特性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启侠 朱建强 耿显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通过对四湖流域5个试验站1958-2000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四湖流域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四湖流域降水在区内差异不明显,但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别为204.9、0.19,春、夏两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49%... 通过对四湖流域5个试验站1958-2000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四湖流域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四湖流域降水在区内差异不明显,但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别为204.9、0.19,春、夏两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49%。采用Z指数法分析该区域多年降水旱涝情况,结果表明出现雨涝和干旱年的概率相当(分别为25.58%、27.91%);采用降水量模比差积曲线法及游程理论分析四湖流域降水多年丰枯变化趋势和连丰、连枯情况,结果表明四湖流域多年降水存在3个明显的连丰时段、5个明显的连枯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游程理论 初步分析 四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