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沐舒坦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晓芳 毛利平 +2 位作者 周艳玲 陈玲 刘瑾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6期874-875,共2页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重症肺炎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管鼻塞式CPAP通气,其参数设定为流量6-8L/min,吸入氧体...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重症肺炎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管鼻塞式CPAP通气,其参数设定为流量6-8L/min,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4~0.6,压力0.67~1.067kPa,治疗组在CPAP基础上,静脉输注沐舒坦30mg/(kg·d),分四次由输液泵输入,至少5min/次观察两组治疗1、12、24、48、72h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OI变化。结果:治疗组50例经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血PaO2升高,PaCO2下降,氧合参数明显增加,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及血气、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鼻塞式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能改善通气及氧合。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大剂量沐舒坦 重症新生儿肺炎
下载PDF
不同体位氧气吸入治疗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华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仰卧位组(n=36例)采用仰卧位氧气吸入治疗,俯卧位组(n=36例)采用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PaO_2、PaO_2... 目的观察和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仰卧位组(n=36例)采用仰卧位氧气吸入治疗,俯卧位组(n=36例)采用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PaO_2、PaO_2/FiO_2、PaO_2/PAO_2、A-aDO_2、PaCO_2、RR等氧合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PaO_2、PaO_2/FiO_2、PaO_2/PAO_2、AaDO_2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且俯卧位组患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而PaCO_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氧合指数,是改善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仰卧位 俯卧位 氧气吸入治疗 氧合功能
下载PDF
炎性指标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夏芳 朱晓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0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应用炎性指标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82例感染新生儿与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炎性指标检测,比较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的炎性指标水平高于另外两组,三者联合...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应用炎性指标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82例感染新生儿与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炎性指标检测,比较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的炎性指标水平高于另外两组,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 联合检测 鉴别 诊断 炎性指标
下载PDF
新生儿B组链球菌脑膜炎60例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谭举方 朱晓芳 +1 位作者 周艳玲 毛利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B组链球菌(GBS)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该院产后新生儿经B组链球菌免疫学抗原检查阳性并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60例,经伦理审查通过,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等... 目的:探究新生儿B组链球菌(GBS)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该院产后新生儿经B组链球菌免疫学抗原检查阳性并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60例,经伦理审查通过,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等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头孢曲松钠联合氨苄西林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氨苄西林治疗)。两组均辅助地塞米松及丙种免疫球蛋白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脑膜炎患儿早期药物预防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的平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合并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0)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治疗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B组链球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早产儿急性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及联合治疗方案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谭举方 朱晓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多发疾病之一,其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如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患儿死亡或转为慢性炎症,长期影响患儿健康。早产儿由于发育普遍不足,因而肺部急性感染尤其多发。本研究探讨早产儿急性肺部感染的治...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多发疾病之一,其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如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患儿死亡或转为慢性炎症,长期影响患儿健康。早产儿由于发育普遍不足,因而肺部急性感染尤其多发。本研究探讨早产儿急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性肺部感染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谭举方 朱晓芳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955-956,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丙种球蛋白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使用、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住院期间的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并在用药前后测定体内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三...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丙种球蛋白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使用、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住院期间的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并在用药前后测定体内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三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体内T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预防性应用丙种球蛋白,无论是小剂量还是大剂量,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抗感染能力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临床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应用 丙种球蛋白 极低出生体重儿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NRDS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新生儿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MV组为38例、HFOV组为40例。观察患儿在上机0 h、2 h...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新生儿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MV组为38例、HFOV组为40例。观察患儿在上机0 h、2 h、8 h和24 h时FiO_2、OI、Pa/A等氧合功能参数变化,并比较两组存活率、上呼吸机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和VILI发生例数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存活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上机时间延长,两组患儿FiO_2、OI降低(P〈0.05),而Pa/A升高(P〈0.05),且HFOV组参数改变优于CMV组(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NRDS可改善氧合功能,效果优于CMV,且可缩短上机时间和减少VILI发生例数,是治疗新生儿NRDS的有效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高频震荡通气
下载PDF
新生儿巨大肝脓肿一例
8
作者 朱晓芳 谭举方 +1 位作者 周艳玲 毛利平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6-56,共1页
患儿男,因"早产生后反应差10min"从产科转入,系第1胎第1产,胎龄29周顺产,出生体重1630g。体格检查无特殊。母亲24岁,孕期健康。入院后初步诊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患儿入院后4h严格按照《实用新生儿学》操作步骤,
关键词 新生儿学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肝脓肿 适于胎龄儿 体格检查 孕期健康 初步诊断 入院后
原文传递
脐带采血与外周采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慧 刘建宏 +2 位作者 段艳红 石福建 朱晓芳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03-910,共8页
目的分析生后不同采血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贫血和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 目的分析生后不同采血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贫血和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出生体重<1500 g)的病例资料。按照首次采血方式分为脐带采血组和外周采血组。比较2组患儿采血、输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及结局。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终入选240例,脐带采血组104例,外周采血组136例。2组一般资料及首次血液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脐带采血组第1周采血量低于外周采血组[6.5 ml(1~23 ml)与10 ml(1~30 ml),Z=-4.706,P<0.001]。2组第2~9周的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带采血组患儿生后前4周采血次数均低于外周采血组(Z值分别为-9.124、-2.272、-4.688和-2.017,P值均<0.05),2组第5周及以后的采血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脐带采血组第1次红细胞输注(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RBCT)时间迟于外周采血组[4周(1~7周)与3周(1~5周),Z=-2.839,P<0.05]。脐带采血组2次及以上RBCT率低于外周采血组[39.7%(25/63)与56.8%(50/88),χ^(2)=4.312,P<0.05],生后前3周RBCT率低于外周采血组[34.9%(22/63)与59.1%(52/88),χ^(2)=8.583,P<0.05]。2组每次RBCT量、输注后不良反应及首次输注前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Ⅲ~Ⅳ级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血方式对VLBWI住院期间贫血发生率和RBCT率无明显影响。脐带采血可推迟VLBWI的第1次RBCT时间,减少前3周RBCT率,但不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脐带穿刺术 血样采集 红细胞输注 住院时间 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