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林季杉 赵曼 《文化发展论丛》 2016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在对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6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信仰宗教的原因、对宗教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指出必... 在对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6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信仰宗教的原因、对宗教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指出必须提高对宗教存在长期性、大学生宗教信仰之客观存在的认识,客观全面认识宗教信仰的内涵与功能,依法管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要进行合理引导和心理上的关怀,以培养他们正确、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大学生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文明湖北建设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戴茂堂 李若瑶 赵曼 《文化发展论丛》 2016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湖北省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为湖北省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提供了精神驱动力和文化、生态支撑.但湖北省文明建设还存在水平不平衡、意识不自觉、行为不自主、机制不完... 湖北省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为湖北省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提供了精神驱动力和文化、生态支撑.但湖北省文明建设还存在水平不平衡、意识不自觉、行为不自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必须明确建设的“载体”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湖北 文明建设 文化载体 文化主体
下载PDF
湖北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江畅 罗金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1,共5页
近三十年来,经过伦理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湖北已成为全国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全国伦理学界具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湖北是全国少数具有伦理学专业博士点的省份,是全国伦理学专业硕士点最多的地方省份,是伦理学理论有建树的省份,... 近三十年来,经过伦理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湖北已成为全国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全国伦理学界具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湖北是全国少数具有伦理学专业博士点的省份,是全国伦理学专业硕士点最多的地方省份,是伦理学理论有建树的省份,是国内伦理学界与国际学术界联系较多的地区。湖北已形成了全国伦理学研究队伍的湖北团队,形成了几个全国有影响、各具特色的湖北伦理学研究基地,形成了湖北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特色,形成了湖北伦理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优势。湖北伦理学研究也存在着研究者不太关注湖北地方的道德与价值问题研究、研究者参与现实的意识不强、整合力量和团队合作不够等问题。湖北伦理学研究今后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增强实力,打造学术精品,培育学术大师,进一步提升湖北伦理学研究在全国的地位,尤其是要扩大湖北伦理学研究对湖北区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伦理学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伦理学研究 学术团队 学术特色 区域影响力
下载PDF
试论《唐虞之道》的政治哲学理路
4
作者 周海春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唐虞之道》对禅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构建,但因为是对尧舜传说的哲学解读,这使得对政治的哲学思考与对历史的政治叙事结合在一起,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禅让是否可以包含传子,制度维度的“位”和美...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唐虞之道》对禅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构建,但因为是对尧舜传说的哲学解读,这使得对政治的哲学思考与对历史的政治叙事结合在一起,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禅让是否可以包含传子,制度维度的“位”和美德维度的“德”之间是什么关系;禅让和内圣外王是什么关系;血缘原则的“亲”和德行原则的“贤”之间是什么关系;禅让是否被理解为必然的;等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唐虞之道》以及先秦禅让思想研究的深入开展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虞之道》 禅让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德性与善、义务、正当及道德许可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江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7,共8页
善即道德意义上的好,它适用于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事物,如行为、品质、动机、结果等。德性是一种特殊的善,或者说,是善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品质善。义务是对行为的道德要求,正当是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履行了义务、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标准... 善即道德意义上的好,它适用于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事物,如行为、品质、动机、结果等。德性是一种特殊的善,或者说,是善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品质善。义务是对行为的道德要求,正当是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履行了义务、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标准,它们都是就行为而言的。这一点与德性明显不同,因为德性是就品质而言的。道德许可和道德不许可是指某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可接受。但是,许可的行为不是与正当的或善的行为同义的,而是在道德价值上比正当的、善的行为低的行为。不是正当的或善的行为不一定就是不正当的或恶的,而不是道德许可的行为一定是不正当的或恶的。因此,道德许可可以说是道德的底线。行为突破了道德许可,就是不许可的,也就是不正当的、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义务 正当 许可
下载PDF
关于意志自由的讲座(伦特学期,1941年)
6
作者 徐弢(译) 《德国哲学》 2024年第1期234-253,274,共21页
人类行为与自然法则关系的哲学表述会产生不少观念上的混淆,这需要通过分析相关语句的意义与使用来澄清。如果主张人们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那就不能说一个人的行为是自由的,因为决定论背后的“强迫”观念是荒谬的,它不符合大多数... 人类行为与自然法则关系的哲学表述会产生不少观念上的混淆,这需要通过分析相关语句的意义与使用来澄清。如果主张人们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那就不能说一个人的行为是自由的,因为决定论背后的“强迫”观念是荒谬的,它不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常识;如果主张人类还有意志自由,那么谈论自然法则就是混淆的。在人类自主行动中谈不上自然法则与规律性,对人类行为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负责任或不负责任;但这并不主张非决定论的观点,也不是对意志的自由辩护或反对,而是提醒人们认识到,这些表述其实与看待人类行为的特定视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自然法则 决定论 自由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工作”本体论
7
作者 舒红跃(译) 罗祖唯(译) 《德国哲学》 2024年第1期254-264,274,共12页
一般而言,海德格尔研究者将此在的基本范畴理解为操心、烦,忽视操心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人在生存活动中的劳作或工作。本文探究如何从工作角度理解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建构思路。只有在深入理解人的工作以及自然本身自在和自发的工作机制之... 一般而言,海德格尔研究者将此在的基本范畴理解为操心、烦,忽视操心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人在生存活动中的劳作或工作。本文探究如何从工作角度理解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建构思路。只有在深入理解人的工作以及自然本身自在和自发的工作机制之后,我们才能将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技术哲学和其有关民族、社会的思想勾连起来。这一思路表明,在世界之中存在主要是指此在被嵌入一个已经由工作关联形成的用具世界,已经被接入世内存在者的因缘网络之中。海德格尔在国家社会主义兴起阶段便鼓吹一种新的“工作者”形式的人,认为这类人更加贴近存在之真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海德格尔思想局限性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在世界之中存在 劳作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以刘述先的“理一分殊说”为中心
8
作者 姚才刚 刘婷婷 《文化发展论丛》 2015年第1期75-84,共10页
刘述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理一分殊”的现代诠释,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他看来,传统与现代在“分殊”方面的差异是无法抹杀的,但在“理一”方面却是可以贯通的.刘述先所谓的“理... 刘述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理一分殊”的现代诠释,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他看来,传统与现代在“分殊”方面的差异是无法抹杀的,但在“理一”方面却是可以贯通的.刘述先所谓的“理一”不是某种宰制性的东西,它提供的仅仅是精神方向的指引.刘述先从“理一分殊”的角度来反思和重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颇富创见,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现代新儒家 传统 现代 “理一分殊”
下载PDF
天台宗“三谛圆融”思想研究
9
作者 徐瑾 陈思凯 《文化发展论丛》 2015年第1期316-322,共7页
“三谛圆融”之“空谛”谓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诸 法空无自性;“假谛”谓诸法宛然而有,随缘示现假相假名;“中 诗”谓诸法亦假亦空,既非虚无之“空”亦非坚实之“有”,一念 心中即空即假即中.其“假”谛示现众生心非心,见闻觉知心... “三谛圆融”之“空谛”谓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诸 法空无自性;“假谛”谓诸法宛然而有,随缘示现假相假名;“中 诗”谓诸法亦假亦空,既非虚无之“空”亦非坚实之“有”,一念 心中即空即假即中.其“假”谛示现众生心非心,见闻觉知心非 心,一念不生心非心;“空”乃真谤,示现真实如来藏之妙有,示 现真如之空相空性;“中”谛示现认识真如须从外缘起,示现外缘 内摄之中道,示现真如之究竟中道性.唯有“中”谛方能明了二者 之圆融无碍,即修习佛菩提道须在假中不断除烦恼而证菩提,也唯 有如此方能不落入断灭见,方能明了“空”谛之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诗圆融
下载PDF
信任问题研究的哲学视角
10
作者 倪霞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6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的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的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 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的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的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的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的自由和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下载PDF
传统儒家 “万物一体” 说及其现代价值--以明儒蒋信为中心
11
作者 姚才刚 曾诚 《文化发展论丛》 2020年第1期56-69,共14页
传统儒家“万物一体”说发端于先秦。汉唐及宋明时期不少儒家也较为重视并阐发了“万物一体”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明儒蒋信为中心进行探讨。蒋信在吸收、借鉴先秦及宋明诸儒相关论说的基础上,对“万物一体”说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 传统儒家“万物一体”说发端于先秦。汉唐及宋明时期不少儒家也较为重视并阐发了“万物一体”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明儒蒋信为中心进行探讨。蒋信在吸收、借鉴先秦及宋明诸儒相关论说的基础上,对“万物一体”说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他把“万物一体”说视为儒学的“立根处”,并将此说确立为自身的学术宗旨。“万物一体”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万物应相融为一体,也指人与人之间应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为了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蒋信倡导“默识涵养”“主静无欲”“戒慎恐惧”等修养功夫论。“万物一体”的理念是儒学中的珍贵资源,对于当代人重新认识天人关系以及促进自然万物与人类自身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蒋信 “万物一体”
下载PDF
论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海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论述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指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人... 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论述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指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逐步显露,我们要吸收人类中心主义的长处,克服其缺陷,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人类中心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作者 杨海军 《文化发展论丛》 2016年第1期230-238,共9页
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指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 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指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逐步凸显.我们要吸收人类中心主义的长处,克服其缺陷,以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为指导,引领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汉秀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
14
作者 杨海军 《文化发展论丛》 201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本文讨论了汉秀的来源、汉秀文化产业的发展、汉秀对湖北文 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汉秀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湖北文化资 源,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受到很高的评价;汉秀为湖北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对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 本文讨论了汉秀的来源、汉秀文化产业的发展、汉秀对湖北文 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汉秀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湖北文化资 源,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受到很高的评价;汉秀为湖北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对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 要体现在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湖北文化、有利于推动湖北文化的创 新、有利于促进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秀 湖北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劳思光基源问题研究法探析
15
作者 刘淞 高乐田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9年第1期84-93,共10页
劳思光在整理哲学史时所用的“基源问题研究法”是他本人所提出的并且颇具特色的哲学史研究方法。他认为该方法综合了系统研究法、发生研究法以及解析研究法的优点,能够更加真实、系统及客观地去做哲学史的研究。掌握“基源问题研究法... 劳思光在整理哲学史时所用的“基源问题研究法”是他本人所提出的并且颇具特色的哲学史研究方法。他认为该方法综合了系统研究法、发生研究法以及解析研究法的优点,能够更加真实、系统及客观地去做哲学史的研究。掌握“基源问题研究法”对把握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叙述了“基源问题研究法”的内容,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得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基源问题研究法 设准
下载PDF
“君子”之“学”与人伦场域——论《论语·学而》的思想主题及伦理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春 陈诗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9,共8页
《论语·学而》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学而》中有很多思想议题,各思想议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君子”之“学”把各章的思想串联起来。“君子”是在人伦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学”成长的,通过“学”成就的“君子”不仅具有人格... 《论语·学而》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学而》中有很多思想议题,各思想议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君子”之“学”把各章的思想串联起来。“君子”是在人伦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学”成长的,通过“学”成就的“君子”不仅具有人格的独立性,还保持了趋向于自我完善的超越性。“君子”是人伦的典范,促进了人伦关系的优化。人伦是人的现实的生存场域。“学”丰富了这一场域的意义内涵,从而以君子的人格撑开人伦而成圆道。“君子”在自我成道成德中促进他人成道成德,个体通过“崇德”深化人伦关系的伦理意义,并以个体成道成德为价值归宿。圆满的人伦场域与圆满的个体人生在这种伦理关系中达成一致,则可以说此为最高境界的圆满的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学而》 君子 人伦 圆道
下载PDF
卢梭对文明社会的批判:真、美与善
17
作者 陶文佳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1期303-316,共14页
本文通过分析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一文中批判科学与艺术的思路,梳理该文的论证逻辑,澄清卢梭批判科学与艺术的目的。笔者认为,该文并非如启蒙哲学家们所说提倡回到原始社会,而只是强调道德与风俗在国家... 本文通过分析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一文中批判科学与艺术的思路,梳理该文的论证逻辑,澄清卢梭批判科学与艺术的目的。笔者认为,该文并非如启蒙哲学家们所说提倡回到原始社会,而只是强调道德与风俗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卢梭批判科学和艺术的核心论点是,科学和艺术会强化人们的自我中心倾向,扩大甚至扭曲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人们追求假知识、坏审美,而将道德与风俗抛到一边,最终使社会堕落和国家覆灭。在真、美与善之间,卢梭选择了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文明社会 批判
下载PDF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汤德森 杨邦 张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面对全球治理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全球化共同治理的新思路,内涵十分丰富,包含政治领域互通、经济领域互融、文化领域互往、安全领域互助、生态领域互建等方面,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如何建设这个... 面对全球治理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全球化共同治理的新思路,内涵十分丰富,包含政治领域互通、经济领域互融、文化领域互往、安全领域互助、生态领域互建等方面,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时代命题。这为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促进全球化共同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引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的新路径,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论《孟子》中的“乐”思想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茂堂 朱运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141,共4页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乐"的思想,包括《尽心》篇中提出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命题和君子之乐,以及与君子之乐相对的王之乐等。孟子的乐思想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乐"的思想,包括《尽心》篇中提出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命题和君子之乐,以及与君子之乐相对的王之乐等。孟子的乐思想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诚之乐为统领,诚之乐贯穿于君子三乐和王之乐之中。君子之乐以事亲、守身为本,以家庭亲情之乐、道德修养之乐和社会教化之乐为要,从而实现仁义道德从亲亲为大的血缘亲情向以个人道德魅力化育天下英才的道德完善和升华。"与民同乐"的王之乐奠基于君子之乐,又高于君子之乐,是一种圣人之乐,其根基和要旨仍然是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子之乐 王之乐
下载PDF
论德性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质,即道德的品质。它具有指向性、意向性、多维性、统一性、稳定性和普适性等主要特征。德性从直觉的层次看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但从批判的层次上看则根源于人更好生存的需要。德性一般都体现为德目或德性要求,因而具有规范性,但德性规范是构成性规则,与作为规范性规则的道德规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智慧 品质 道德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