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小麦胚芽对黄颡鱼雌性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亚宁 陈敏 +4 位作者 刘洋 韩磊 何焱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浆生理生化指标、成活率和繁殖性能等。结果显示,小麦胚芽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P<0.05),小麦胚芽添加量为10%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MDA)最低,多项式曲线方程显示添加量在11.57%—14.0%抗氧化性能最强。当小麦胚芽添加量达到10%时,对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没有影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LDLC/HDL-C)显著下降(P<0.05),利于血脂的健康代谢。因此,经添加小麦胚芽的饲料进行产前和产后培育,小麦胚芽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的成活率(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体重繁殖力与对照W0组相比有所提升(P>0.05);产后培育阶段,小麦胚芽添加组W5、W10和W15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也略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小麦胚芽能够作为黄颡鱼雌性亲鱼的饲料原料,建议产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10%—15%,产后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5%—10%,能有效改善体质,提高雌性亲鱼重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雌性亲鱼 繁殖力 成活率 抗氧化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黄颡鱼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对XX遗传型黄颡鱼雄性化的影响
2
作者 鲁子怡 丁洋 +7 位作者 刘娅 胡晨昊 任旌雷 梁浩文 陈可云 胡俊豪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5-1608,共14页
为高效诱导功能性XX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伪雄鱼,研究以XX遗传型黄颡鱼为实验对象,以12日龄为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 LNG)浸泡处理的起始点,设计高(1μg/L)、中(0.1μg/L)和低(0.01μg/L)浓度的LNG处理组,及对照(0)组,于6... 为高效诱导功能性XX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伪雄鱼,研究以XX遗传型黄颡鱼为实验对象,以12日龄为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 LNG)浸泡处理的起始点,设计高(1μg/L)、中(0.1μg/L)和低(0.01μg/L)浓度的LNG处理组,及对照(0)组,于60日龄处理结束。高、中、低浓度LNG处理组和对照组诱导雄性化比例分别为4.0%、25.0%、62.5%和0。观察性腺结构发现, 1和0.1μg/L处理组雄性化的精巢中只有全精巢型,0.01μg/L处理组则包括全精巢型(20.8%)和部分精巢型(41.7%)。幼鱼122日龄精巢组织学观察到大量精子和生精小管互通现象,推测诱导的XX伪雄鱼具有正常繁殖能力。未雄性化的卵巢发育受到LNG抑制, 62日龄卵母细胞数量和122日龄性腺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抑制程度与LNG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 LNG处理对黄颡鱼生长和死亡率都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LNG诱导黄颡鱼雄性化研究中,具有雄性化诱导效率较高、使用剂量小和产生的伪雄鱼精巢发育易成熟的优势。研究为优化制备功能性伪雄鱼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黄颡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品种高效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雄性化 性逆转 性别分化 伪雄鱼 全雌 黄颡鱼
下载PDF
黄颡鱼XX伪雄鱼诱导与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娅 于跃 +3 位作者 鲁子怡 丁洋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39-1948,共10页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5 mg/kg)、来曲唑(LZ,300 mg/kg)和高温(33.5℃)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5 mg/kg)、来曲唑(LZ,300 mg/kg)和高温(33.5℃)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研究发现,MT、LZ和高温共同作用可诱导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型雄性,完全性逆转个体运动型精子比例与XY雄鱼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切片也显示其精巢中存在大量精子细胞,推测XX伪雄鱼具有正常的繁殖功能。随后,以XX伪雄鱼为父本,正常XX雌鱼为母本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57万尾基因型全部为XX的黄颡鱼苗种,并将其成功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在幼鱼60日龄和120日龄时取样发现,分别有2.8%和12.0%的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雄性化,推测其可能受到池塘自然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了性逆转。其余XX雌鱼卵巢发育良好,来年繁殖季节可作为规模化人工繁殖的雌性亲本。研究成功开展了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工作,为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黄颡鱼新品种选育中雌性选育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雄鱼 甲基睾丸酮 来曲唑 雄性化 全雌种群 性别控制 环境友好型 黄颡鱼
下载PDF
水产饲料工艺特点及关键机械工作原理
4
作者 赵巧娥 沈凡 +1 位作者 马继武 王怀楠 《农业工程》 2021年第S01期39-48,共10页
为适应水生动物生活介质与消化生理特点,水产饲料的粉碎、调质、造粒工艺与一般畜禽饲料有较大差异。阐述了3个工艺环节涉及的机械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应用方案,以期对水产饲料加工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水产饲料 粉碎 调质 环模制粒 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