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36例
1
作者 周麒 周立阳 谢心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36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无麻醉情况下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对比患...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36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无麻醉情况下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对比患侧与健侧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并统计有无出现不良情况。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22±0.07)分,无石膏断裂、脱落等不良情况,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情况与健侧对比,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简单经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术 BENNETT骨折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张雄 许晓彤 +2 位作者 谢心军 徐永贵 谢求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5例合并肌腱、骨外露及严重感染的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观察皮瓣存活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5例合并肌腱、骨外露及严重感染的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观察皮瓣存活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且创面深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重建的动静脉血管通畅,患肢末梢血运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在不牺牲供受区主干血管情况下,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严重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严重感染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3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江 谢心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以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对照组33例,予以推拿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均于治...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以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对照组33例,予以推拿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均于治疗3周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伤速康贴膏外敷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伤速康贴膏 体外冲击波 痹证
下载PDF
SIRT1/PGC-1α通路在断指再植大鼠皮瓣成活及皮瓣自噬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陈姣凤 陈盛元 余静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在断指再植大鼠皮瓣成活、自噬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断指再植大鼠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IRT1激动...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在断指再植大鼠皮瓣成活、自噬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断指再植大鼠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IRT1激动剂(SRT-1460)组、雷帕霉素(RAPA)组、RAPA+SIRT1抑制剂(EX527)组、SRT-1460+RAPA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断指再植大鼠的皮瓣存活率、皮瓣存活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皮瓣SIRT1、PGC-1α、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LC3II)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皮瓣SIRT1、PGC-1α、Beclin1、LC3II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RT-1460组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存活率(74.81±4.38)及皮瓣存活面积(6.22±1.15)显著增加,断指再植大鼠皮瓣中SIRT1、PGC-1α、Beclin1、LC3I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RAPA组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存活率(76.50±5.82)、皮瓣存活面积(6.94±2.61)增加,断指再植大鼠皮瓣中SIRT1、PGC-1α、Beclin1、LC3I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RAPA组相比,RAPA+EX527组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存活率(67.23±6.28)及皮瓣存活面积(5.91±1.83)减少,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SIRT1、PGC-1α、Beclin1、LC3I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与SRT-1460组相比,SRT-1460+RAPA组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存活率(89.71±7.13)、皮瓣存活面积(8.32±1.26)减少,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SIRT1、PGC-1α、Beclin1、LC3I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结论:SIRT1/PGC-1α信号通路在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成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通路的抑制可通过下调自噬并降低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成活,激活该通路可增强自噬并提高断指再植大鼠皮瓣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皮瓣 SIRT1/PGC-1α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