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用穴规律探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炯 岳增辉 +5 位作者 易受乡 严洁 林亚平 易展 谢华 常小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主要搜集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应用。纳入合格文献38篇,腧穴55个,54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阳明胃经13个,任脉腧穴11个,... 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主要搜集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应用。纳入合格文献38篇,腧穴55个,54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阳明胃经13个,任脉腧穴11个,膀胱经腧穴8个,脾经7个。纳入穴中特定穴37个,涉及特定穴10种。结果发现,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任脉、足阳明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胃炎 用穴规律 腧穴 十四经穴 特定穴
下载PDF
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
作者 刘密 彭艳 +4 位作者 常小荣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6-78,共3页
艾灸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流行,《孟子·离娄上》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早在《灵枢-官能》篇就有“针所... 艾灸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流行,《孟子·离娄上》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早在《灵枢-官能》篇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效应 生物物理学
下载PDF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亮 常小荣 +6 位作者 岳增辉 易受乡 严洁 林亚平 符凌 何新群 商李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7期632-634,共3页
关键词 针灸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下载PDF
脾虚证与物质代谢改变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芬 易受乡 +5 位作者 严洁 林亚平 易展 谢华 宋炯 常小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6期540-542,545,共4页
关键词 脾虚 益气化浊 肥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脾虚证相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河 林亚平 +6 位作者 易受乡 常小荣 严洁 易展 谢华 彭芬 宋炯 《医学信息》 2010年第5期1504-1507,共4页
本文通过综述脾虚证机体内D-木糖、蛋白质、脂肪、乳酸、微量元素、酶的特异性变化,表明了脾虚证与上述物质代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脾虚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脾虚 检测指标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下载PDF
不同灸治时间对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常小荣 谢华 +6 位作者 严洁 易展 刘密 易受乡 岳增辉 林亚平 宋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治时间治疗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艾灸温补效应的量效规律及对血清胃肠激素的调整作用。方法将84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通过中心随机方法(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中心随机,...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治时间治疗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艾灸温补效应的量效规律及对血清胃肠激素的调整作用。方法将84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通过中心随机方法(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中心随机,通过手机短信申请获得随机分组信息)分为温和灸20min组、温和灸40min组、药物组各2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及不同时点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3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②治疗后温和灸20min组、温和灸40min组、药物组的浅表性胃炎症状积分分别为(3.07±1.54)、(3.11±1.40)、(3.79±2.2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3组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1.32)、(2.57±1.10)、(4.11±2.4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治疗后,3组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33.751±1.267)pg/ml、(33.774±8.583)pg/ml、(32.583±8.259)pg/m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温和灸40min后,血清EGF含量明显升高(1.331±O.823)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远期疗效上,灸法组优于药物组;②灸法对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的胃肠激素有一定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寒证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