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传统稻鱼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灿 郑华斌 +4 位作者 黄璜 王晓清 唐佰文 张佩 刘运娇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丰富和传承稻鱼文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经典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 创新集成 传承
下载PDF
中国南方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功能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玉刚 周晶 +1 位作者 杨琴 黄璜 《作物研究》 2016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双季稻等;西南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春菜—水稻—秋冬菜、水稻—马铃薯(泽泻)、小麦(油菜)—水稻—秋菜。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迅速。中国南方多熟种植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质量,减少生物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多熟种植仍是中国种植模式的主流,必须力求多熟种植集约化和持续化最大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科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多熟制 种植模式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湘潭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易镇邪 王元元 +2 位作者 谷子寒 陈平平 屠乃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 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两季作物总产量以双季稻最高,双季高粱次之,双季玉米最低;(2)两季总纯收入双季稻最高(17 285.2元/hm2),双季高粱降低2.4%,双季玉米降低44.6%;(3)早、晚稻糙米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而玉米籽粒镉含量仅0.10 mg/kg左右,高粱籽粒镉含量在0.25 mg/kg^0.45 mg/kg之间,低于国家饲料镉含量标准.综合来看,双季高粱(旱季+再生季)虽经济效益较双季稻略有下降,但其产品安全,且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稻田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贵斌 黄璜 +1 位作者 周江伟 梁玉刚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66-673,共8页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是高产农业碳平衡研究的模板,其碳足迹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基于2001~2014年湖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产量等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进行...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是高产农业碳平衡研究的模板,其碳足迹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基于2001~2014年湖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产量等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过去13年里,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逐年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33%和1.85%;碳吸收呈波动式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50%和2.36%;水稻和蔬菜的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年均合计比重为83.20%;碳足迹先增加后减少,2001年为31.74×10~4hm^2,2006年增加到34.46×10~4hm^2,2014年减少到31.56×10~4hm^2;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碳生态盈余且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分析2014年的区域农田碳足迹,常德市最大,为4.52×10~4hm^2,张家界市最小,为0.89×10~4hm^2,二者相差5.08倍;2014年湖南省区域碳足迹水平分为三类:高碳足迹地区(常德市)、中碳足迹地区(岳阳市、衡阳市、邵阳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及湘西州)和低碳足迹地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张家界市及娄底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碳排放 碳吸收 湖南
下载PDF
三种稻田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镉动态与镉移除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易镇邪 王元元 +2 位作者 谷子寒 陈平平 屠乃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全年休闲、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对镉污染稻田土壤镉动态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植模式对土壤镉的移除效果,于2016年在湖南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土壤全镉含量差异不明显;与全年... 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全年休闲、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对镉污染稻田土壤镉动态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植模式对土壤镉的移除效果,于2016年在湖南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土壤全镉含量差异不明显;与全年休耕处理相比,双季稻收获后土壤有效镉含量降低,而双季玉米与双季高粱处理有所提高,以双季高粱处理表现更明显.稻米镉含量明显超标,而玉米与高粱籽粒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作物全年镉累积量呈现双季高粱>双季水稻>双季玉米趋势.可见,双季高粱(头季+再生季)对土壤镉的活化与移除效果最好,且其籽粒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镉污染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镉移除
下载PDF
miRNA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韩霜 王晓丹 +4 位作者 肖钢 李瑞莲 张振乾 邬贤梦 陈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14-16,共3页
miRNAs是内源的小分子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物体代谢途径以及抵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miRNA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miRNA未来研究热点,并对其在农... miRNAs是内源的小分子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物体代谢途径以及抵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miRNA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miRNA未来研究热点,并对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农作物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湖南镉污染稻区再生稻发展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基旺 屠乃美 +1 位作者 易镇邪 陈平平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了促进湖南省再生稻健康发展,本研究综合前人对湖南省水稻镉污染防治与调控以及再生稻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大力发展再生稻的背景下,结合湖南省土壤与稻米镉污染的现状以及再生稻的优势,归纳了当前再生稻镉污染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及空白。... 为了促进湖南省再生稻健康发展,本研究综合前人对湖南省水稻镉污染防治与调控以及再生稻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大力发展再生稻的背景下,结合湖南省土壤与稻米镉污染的现状以及再生稻的优势,归纳了当前再生稻镉污染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及空白。提出了今后再生稻镉污染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是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区再生稻作安全生产评价,二是明确农艺措施对再生稻镉吸收与分配的调控效应,三是集成镉污染区再生稻安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镉污染 再生稻 发展对策 农艺调控 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下载PDF
作物产量形成理论与玉米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何闻静 韩霜 +3 位作者 曹亚娟 沙莎 易镇邪 陈平平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6-45,共10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即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和"三合结构"理论,综述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与湖南省实际,就...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即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和"三合结构"理论,综述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与湖南省实际,就我国与湖南省玉米栽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形成理论 高产栽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基旺 帅泽宇 +1 位作者 屠乃美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再生稻是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通过分析湖南再生稻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政策为引导、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配套机械为驱动、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的再生稻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湖南 再生稻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4种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的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匡宇 敖和军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56-260,286,共6页
为探究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在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开展大田试验,以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为供试晚稻品种,设置硫铝酸钙(S)、氯铝酸钙(L)、钙铝水滑石(A)、镁铝水滑石(B)4种钝化剂处理与对照(CK)处理,比较施用3年后不同处... 为探究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在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开展大田试验,以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为供试晚稻品种,设置硫铝酸钙(S)、氯铝酸钙(L)、钙铝水滑石(A)、镁铝水滑石(B)4种钝化剂处理与对照(CK)处理,比较施用3年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各部位干物质和镉吸收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B处理土壤的有效镉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7.78%和19.44%,且其土壤Cd的活化率也均显著降低。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的糙米镉含量均为A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下降48.89%和51.52%,L处理则分别下降了20.00%和21.21%,B处理分别下降了40.00%和12.12%。施用钝化剂对湘晚籼13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L、S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茎叶干物质量,A处理对水稻茎叶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B处理显著增加了湘晚籼13号的茎叶干物质量,但显著降低了玉针香的茎叶干物质量。综合分析,一次性施用钙铝水滑石对镉污染土壤修复和水稻降镉的稳定性最好,硫铝酸钙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钝化剂 晚稻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超 刘思超 +4 位作者 杨晶 王元元 唐利忠 屠乃美 易镇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2-1110,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明显提高,T1~T4处理2016和2017年早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4.86%~7.74%和0.12%~3.50%,晚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1.27%~8.10%和2.01%~6.27%,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结实率明显提高所致。与CK相比,T1、T3和T4处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成熟期时,各有机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高于CK。T1、T3和T4处理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前期较低但后期较高,其中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优势最突出。【结论】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基施均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后期氮素积累,进而提升产量,其中早稻以紫云英翻压还田、晚稻以饼肥与厩肥作用明显,适合在三熟制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有机肥 生长发育 氮素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土壤pH对不同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与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平平 郭莉莉 +5 位作者 唐利忠 卢浩宇 袁珍贵 杨晶 易镇邪 屠乃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为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以酸性敏感型品种五优308和酸性特异型品种荆楚优14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指标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pH值3.5~6.... 为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以酸性敏感型品种五优308和酸性特异型品种荆楚优14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指标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pH值3.5~6.5范围内,五优308氮素稻谷生产效率(NGPE)与氮生理效率(NPE)随土壤pH值的下降显著降低,氮收获指数(NHI)变化不明显;而荆楚优148中3个指标在pH值5.0时最大。土壤pH值的下降均降低了2个品种的根际土壤酶活性,但品种间、时期间降幅稍有差异。五优308各时期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随土壤pH值降低而降低,而荆楚优148各时期PLFA含量在pH值5.0时最高。五优308的NGPE、NPE与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NHI仅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较显著;五优30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但其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时期间与微生物间有一定差异;而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分蘖~孕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随土壤pH下降显著降低,且主要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所致;而酸性特异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在pH值5.0时最大,且其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相关性表现与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不同。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酸化稻田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为酸化稻田适宜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PH 酸性敏感型 氮利用效率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土壤pH值与镉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易镇邪 袁珍贵 +2 位作者 陈平平 郭莉莉 屠乃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8-998,共11页
为探明水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对土壤pH值和镉含量的响应,以3个籽粒Cd含量差异明显的晚稻品种(天优华占,TY;星2号,X2;湘晚籼13号,XW)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pH值稻田研究土壤镉(Cd)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Cd累积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间差... 为探明水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对土壤pH值和镉含量的响应,以3个籽粒Cd含量差异明显的晚稻品种(天优华占,TY;星2号,X2;湘晚籼13号,XW)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pH值稻田研究土壤镉(Cd)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Cd累积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因土壤p H值下降而下降,且品种间降幅差异明显,以X2最大(21. 72%~33. 81%),XW最小(3. 05%~17. 71%);添加0. 5 mg·kg-1Cd时水稻减产不显著,但添加1. 0 mg·kg-1Cd时各品种均显著减产,且其降幅与品种和土壤pH值有关,X2和XW在酸化条件下降幅较大,而TY在正常pH条件下降幅较大。植株(整株) Cd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各品种植株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的提高与土壤pH值的下降而显著提高,且植株Cd含量峰值因土壤酸化而提前。水稻器官间Cd含量依次表现根>茎>穗>叶,各器官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大,但增大倍数存在器官间差异;品种间器官Cd含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表现为X2>TY>XW,而稻穗表现为TY>X2>XW。水稻各器官及全株Cd累积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和土壤pH值降低而显著增大,成熟期累积量表现为茎>穗>根>叶;品种间Cd累积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和整株Cd累积量表现为X2>XW>TY,而穗Cd累积量表现为TY>X2>XW。Cd分配比例一般以茎为最高,叶最低,土壤酸化使茎、叶所占比例增大,根、穗所占比例降低;品种间Cd分配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穗Cd所占比例表现为TY>X2>XW。可见,水稻产量与器官间Cd累积分配规律受到土壤Cd含量和p H值的影响显著,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本研究为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p H值与Cd含量稻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PH值 产量 镉积累分配 品种间差异
下载PDF
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沙莎 何闻静 +4 位作者 曹亚娟 韩霜 罗水清 易镇邪 陈平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 【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木塘垸镇进行大田试验,比较1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2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大喇叭口期)和无化学调控(对照)对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60000、75000和90000株/ha)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种植密度增大,夏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增高、茎秆变细、气生根数量减少,但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可增加气生根数量,增大茎粗和茎秆拉折力,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及玉米重心,进而提高玉米的抗倒性能,降低倒伏率与倒折率。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且两年度表现一致。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可能与2017年异常天气状况有关。2017年,玉米产量随化学调控次数增加而下降;2018年,低种植密度下以无化学调控处理的产量最高,中种植密度下不同化学调控次数间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种植密度下表现为1次化学调控>对照>2次化学调控。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均在高种植密度、1次化控条件下获得。【结论】化学调控可明显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不同群体条件下宜采取不同的化学调控措施。夏玉米群体较大、长势良好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1次化学调控剂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化学调控 抗倒性 产量
下载PDF
土壤镉含量影响水稻产量与稻穗镉累积分配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珍贵 陈平平 +2 位作者 郭莉莉 屠乃美 易镇邪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以谷粒镉(Cd)积累能力不同的3个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和湘晚籼13号)为材料,在人为设置的3个土壤Cd含量条件下,研究土壤镉含量提高对水稻产量与稻穗镉累积分配特性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土壤Cd含量提高使水稻产量下降,... 以谷粒镉(Cd)积累能力不同的3个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和湘晚籼13号)为材料,在人为设置的3个土壤Cd含量条件下,研究土壤镉含量提高对水稻产量与稻穗镉累积分配特性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土壤Cd含量提高使水稻产量下降,在添加1.0mg/kg Cd时各品种均显著减产,以天优华占降幅最大;土壤Cd含量提高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具有品种间差异,但其使各品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基本一致,即主要由有效颖花数、结实率与收获指数下降导致。(2)稻穗与谷粒各部分Cd含量均随土壤Cd含量提高而显著提高,但并不呈直线增长趋势,3个品种的提高幅度表现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趋势。(3)稻穗Cd累积量随土壤Cd含量提高而显著提高,品种间稻穗Cd累积量呈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趋势。(4)稻穗Cd主要累积在实粒中,但实粒Cd所占比例随土壤Cd含量提高呈下降趋势,3个品种实粒Cd所占比例呈星2号>天优华占>湘晚籼13号趋势。可见,土壤Cd含量提高对水稻产量与稻穗Cd累积分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Cd污染程度不同的稻田应因地制宜选择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镉含量 产量 镉积累分配 品种间差异
原文传递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元元 李超 +4 位作者 刘思超 杨晶 唐利忠 屠乃美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机肥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有机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土壤特性
下载PDF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周晚来 王朝云 +5 位作者 易永健 谭志坚 汪洪鹰 杨媛茹 余旺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11-15,共5页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原因。本文基于对大量基层农技人员相关报道的梳理,在总结我国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插育秧与手插育秧的区别,及影响水稻机插秧苗群体和个体素质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机插育秧技术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化 机插秧 育秧
下载PDF
施氮量与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对紫米稻产量形成与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浩宇 文浩 +1 位作者 易镇邪 周铁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120、150kg/hm^2)与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100%:0、50%:50%、25%:75%、0:100%)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增加,紫米稻分蘖增加、成穗率提高、叶面积增大、...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120、150kg/hm^2)与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100%:0、50%:50%、25%:75%、0:100%)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增加,紫米稻分蘖增加、成穗率提高、叶面积增大、物质积累增多,产量显著提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以无机肥:有机肥50%:50%处理产量最高,25%:75%处理其次,0:100%处理产量最低;(2)适当施氮与有机肥可提高紫米稻糙米率和精米率,以无机肥:有机肥0:100%处理提高效果最好,50%:50%处理其次;(3)紫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大与有机肥比例提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因施氮而显著提高,且随有机肥比例提高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机肥:有机肥25%:75%处理最高,50%:50%处理其次。施氮显著提高紫米稻维生素B1含量,配施有机肥也有一定提升效果,但差异不显著。(4)100%无机肥处理对紫米稻稻米Se、Zn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紫米稻稻米Fe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对提高紫米稻稻米Se、Zn和Fe含量效果显著,且一般随有机肥配施比例提高而提高。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50kg/hm^2、有机肥配施比例为50%~75%有利于紫米稻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稻 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 产量形成 米质
原文传递
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适宜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方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艳芳 陈平平 +3 位作者 黎娟 黄松青 易镇邪 屠乃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4,共8页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过量施氮导致减产的原因在于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下降;(2)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晚稻产量,施氮90 kg/hm^2时W3处理(基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0.5∶0.25∶0.25)产量最高,施氮30~60 kg/hm^2时以W4处理(0.25∶0.5∶0.25)产量最高,增产的原因在于氮肥后移提高了烟后晚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3)氮肥用量增大,烟后晚稻氮积累量提高,但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生理利用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下降;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较低时,氮肥后移有利于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施氮量偏高时(90 kg/hm^2)后期施用氮肥比例不宜过高。可见,为提高长沙烟区烟后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在60 kg/hm^2以内可采取氮肥后移策略,而施氮90 kg/hm^2时后期施氮比例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后晚稻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长沙烟区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贵斌 周江伟 +2 位作者 王忍 伍佳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65-67,73,共4页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在生育后期更明显;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方面,3个处理的大小关系为RFC>RRF>CK,RFC、RRF处理能提升灌浆效果,增加穗部干物质质量;在收获指数方面,RFC处理与CK差异显著,RRF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RFC、RRF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5.32%、4.77%;RFC、RRF处理的产投比分别为2.56、2.34,均高于CK(2.00);RFC、RRF处理的总利润分别为39 318.62、30 340.88元/hm2,均高于CK(9 106.22元/hm2)。研究显示,垄作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种养模式 稻鱼鸡共生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