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花的功能成分及相关产品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红蝶 肖田 +5 位作者 李亦龙 尚铂昊 刘仲华 黄建安 王坤波 朱洺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
茶树花作为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和研究利用价值。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茶树花中存在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且与茶叶相似,对茶树花进行系统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经济... 茶树花作为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和研究利用价值。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茶树花中存在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且与茶叶相似,对茶树花进行系统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经济收益,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为茶农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整理并分析近几年茶树花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从茶树花资源角度出发,对其生化成分的提取及近年茶树花产品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功能成分 茶树花产品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荷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亦龙 尚铂昊 +2 位作者 王建辉 刘仲华 朱洺志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8-225,共8页
文章介绍了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萜类、多糖、有机酸等,重点综述了荷叶在降脂减肥、抗氧化、抑菌、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功效,并对其研发与应用前景提... 文章介绍了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萜类、多糖、有机酸等,重点综述了荷叶在降脂减肥、抗氧化、抑菌、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功效,并对其研发与应用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活性成分 黄酮 生物碱 降脂减肥 抗氧化
下载PDF
^(60)Co-γ辐照对安化黑茶“千两茶”品质与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蝶 王克勤 +3 位作者 刘仲华 武小芬 陈静萍 刘素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为提高千两茶品质,研究60 Co-γ辐照处理对千两茶品质的影响。将千两茶经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测定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在0~4kGy时,千两茶中茶多酚、咖啡碱、茶碱及水浸出物总量无显著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 为提高千两茶品质,研究60 Co-γ辐照处理对千两茶品质的影响。将千两茶经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测定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在0~4kGy时,千两茶中茶多酚、咖啡碱、茶碱及水浸出物总量无显著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可可碱和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4kGy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数均降为最低值。说明γ辐照处理可提高千两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黑茶 千两茶 品质
下载PDF
‘江华’苦茶资源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春 李端生 +3 位作者 王庆 王汉超 陈涛林 罗军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6期198-203,共6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HPLC法测定江华苦茶群体品种单株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氨酸以及生物碱类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进一步对主要生化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00份单株分为6类,第Ⅰ类表现为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低...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HPLC法测定江华苦茶群体品种单株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氨酸以及生物碱类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进一步对主要生化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00份单株分为6类,第Ⅰ类表现为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低;第Ⅱ类表现为茶多酚、酚氨比、酯型儿茶素比例以及咖啡碱含量最低;第Ⅲ类EGC含量最高;第Ⅳ类茶多酚、酚氨比以及可可碱含量最高,茶氨酸含量最少;第Ⅴ类咖啡碱、D,L-C、EC、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最高;第Ⅵ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最高,儿茶素总量最低。6个类群生化成分之间的差异明显,为优异茶树资源的选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苦茶 生化成分 系统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段一凡 龚志华 +3 位作者 朱海燕 刘林峰 李国武 肖文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139-143,共5页
为了解决茶叶籽在生产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单因素对不... 为了解决茶叶籽在生产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技术。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其中萃取温度影响显著(P<0.05)。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55℃、CO_2流量20~30 kg/h,时间16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8.77%,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80.30%,比传统索氏提取法的得率6.02%、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79.67%分别提高2.75%、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不饱和脂肪酸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黑茶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妮 赵熙 +4 位作者 黄浩 余鹏辉 周琳 郑红发 阳湘锋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产地是黑茶的一个重要属性,产地溯源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维护黑茶产品贸易公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十余年国内外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并对有机成分、化学元素、光谱指纹三大类溯源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产地是黑茶的一个重要属性,产地溯源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维护黑茶产品贸易公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十余年国内外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并对有机成分、化学元素、光谱指纹三大类溯源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黑茶产地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产地 溯源技术 有机成分 化学元素 光谱指纹
下载PDF
湖北青砖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银花 李娟 杨新河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青砖茶渥堆工艺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湖北青砖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样中咖啡碱、没食子酸的含量在渥堆加工过程中增加,其中没食子酸在翻堆第1次堆底增幅达到549.97%;水浸出物、多酚、儿茶素、游离... 以青砖茶渥堆工艺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湖北青砖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样中咖啡碱、没食子酸的含量在渥堆加工过程中增加,其中没食子酸在翻堆第1次堆底增幅达到549.97%;水浸出物、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均有所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34.40%,54.19%,79.04%,41.24%,77.71%。在渥堆过程中随着翻堆的进行,堆表、堆中和堆底3个不同层次的茶坯重新调整位置,最终使渥堆均匀,从而实现青砖茶品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渥堆 生化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安化黑茶产品及其加工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适 黄建安 +1 位作者 王伟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黑茶产品及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安化黑茶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产品 加工技术 创新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丰金玉 周思杨 +4 位作者 徐丹丹 李祁广 罗松 杨鑫迪 肖文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43-48,共6页
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干辣椒中辣椒素工艺。以辣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较优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最佳方案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辣椒素工艺... 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干辣椒中辣椒素工艺。以辣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较优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最佳方案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的过程中,各因素对辣椒素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技术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5,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87%,显著高于水浴浸提法提取得率0.43%,且验证性实验显示标准差为0.04%,相对偏差0.04%,说明实验重复性、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基于SCP范式的湖南茶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涵颖 刘仲华 周跃斌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4,共5页
近年来湖南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湖南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基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SCP),从市场集中度、广告宣传策略、产业规模等方面对湖南茶产业进行分析,指出... 近年来湖南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湖南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基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SCP),从市场集中度、广告宣传策略、产业规模等方面对湖南茶产业进行分析,指出虽然茶叶的生产种植结构属于高寡占型,但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面提出了优化湖南茶产业组织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产业组织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湖南
下载PDF
夏季茶鲜叶加工花香型绿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贺麟 李宗琼 +3 位作者 张拓 梁壮仙 朱静静 肖文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200,共6页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做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工艺技术融入其摊放工序中,通过感官审评及滋味、香气品质成分分析,优化夏季茶鲜叶加工花香型绿茶的“做青”工艺技术.结果表...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做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工艺技术融入其摊放工序中,通过感官审评及滋味、香气品质成分分析,优化夏季茶鲜叶加工花香型绿茶的“做青”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晒青 5 min 、晾青0.5h 、晒青 5min ,晾青 0.5h , 10r / min 摇青 10 转,静置1h , 15r / min 摇青 60 转为最佳“做青”工艺,加工出的夏季绿茶花香显露,滋味醇正,苦涩味降低,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传统工艺绿茶增加了 1.29%,11.08%, 10.50%,而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酚氨比、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则分别降低了 6.05%, 2.35%, 15.38%,19.15%;同时新增了苯甲醇、柏木醇、αG 合欢烯、柠檬醛等花香成分,且香草醇、橙花醇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工艺绿茶;说明在传统绿茶加工的摊放工序中融入“做青”工艺技术,可加工出具有花香品质的夏季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夏季绿茶 做青 花香绿茶 香气品质 滋味品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见田烨 晏美红 +4 位作者 尚铂昊 李亦龙 肖田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要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黑茶的香气特征明显。茯砖茶主要香气轮廓为菌花香和陈香,六堡茶具有明显持久的槟榔香与陈香,藏茶具有持久的陈香,黑砖茶香气纯正,天尖具有持久的松烟香。五种黑茶样品的感官审评总分排序为藏茶(91.35)>茯砖茶(90.15)>黑砖(89.05)>六堡茶(88.85)>天尖(86.33);五种不同的黑茶共含有56个香气成分,不同种类黑茶在香气成分构成与含量上均有差异。五种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排序为茯砖茶(6355.30μg/L)>藏茶(5858.73μg/L)>黑砖(5789.71μg/L)>天尖(4801.37μg/L)>六堡茶(3740.14μg/L)。根据多元统计分析以及香气活性值分析,发现1,2,3-三甲氧基苯对藏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柠檬醛I、柠檬醛II、正己醛和水杨酸甲酯对茯砖茶的菌花香具有突出贡献,而1,2,3-三甲氧基苯则对茯砖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雪松醇对六堡茶的槟榔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正己醛和植醇等对天尖的松烟香有突出贡献。苯乙醇、橙花叔醇II和氧化芳樟醇I等香气成分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黑砖纯正的香气。本研究为探索不同种类黑茶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娅楠 黎娜 萧力争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茶因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脂降压等多重功效,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人们日常最普遍的饮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更加关注。“隔夜茶”是否能饮用?茶叶冲泡后在什么时间段内饮... 茶因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脂降压等多重功效,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人们日常最普遍的饮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更加关注。“隔夜茶”是否能饮用?茶叶冲泡后在什么时间段内饮用最佳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问题的本质是茶汤随静置时间延长,是否变质?是否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科学、客观地揭示茶汤静置过程中的变化,是指导人们科学健康饮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置时间 茶汤 成分变化 感官品质 社会经济 消费观念 抗氧化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蜂蜜安全性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甜 王燕 +7 位作者 杨帆 许华灯 钟晓红 唐其 陆英 金秀娥 王峻 郑亚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89-401,共13页
为了梳理蜂蜜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趋势、发表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从上述数据库中得到169篇... 为了梳理蜂蜜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趋势、发表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从上述数据库中得到169篇中文文献和281篇英文文献。分析表明蜂蜜安全性研究方向中文文献的发文量自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自2007年起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近十五年来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多于中文文献;张强和Gunduz A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作者,中英文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合作关系,但各个团体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蜜蜂杂志》和《Food Chemistry》分别是发表蜂蜜安全性文献最多的中英文期刊,中英文发文期刊都以食品领域为主;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国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研究国家(地区)中土耳其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次是中国、波兰和新西兰;中文文献在研究初期以“肉毒杆菌”“粉源植物”“雷公藤”“蜂蜜中毒”等为研究热点;2000年之后,色谱、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日渐成熟,“蜂蜜孢粉学”“气相色谱”等关键词出现,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成为蜂蜜安全性研究中的热门研究方法。英文文献在研究初期以“pyrrolizidine alkaloids”“mad honey”“grayanotoxin”“natural toxicants”等为研究热点,说明此阶段主要是研究毒蜂蜜以及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梫木毒素等蜂蜜中检测到的天然毒素;随着色谱等技术的发展,“mass spectrometry”等关键词开始出现。可以看出,中英文文献研究在热点领域基本一致,都是以有毒蜜、蜂蜜中毒、蜂蜜中毒性成分检测和溯源等为主;但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国内有毒蜜源植物以雷公藤、钩吻、博落回等为主,蜂蜜中毒性成分检测以雷公藤甲素、钩吻素子等成分为主,国外蜂蜜中毒事件多是因为梫木毒素、吡咯西啶生物碱或羟基马桑毒素等造成。本研究为分析蜂蜜安全性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及判断研究热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安全性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现状与热点
下载PDF
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遵莹 唐栋宇 肖文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7期191-195,共5页
为优化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的工艺参数,以新鲜长沙本地小红尖椒为试验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的提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料液比等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及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 为优化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的工艺参数,以新鲜长沙本地小红尖椒为试验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的提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料液比等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及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辣椒素提取得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料液比1:15、提取溶剂为80%乙醇。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辣椒 辣椒素 直接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
16
作者 郑雪雪 黄甜 +4 位作者 金友兰 晏玲玲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6,共12页
为全面了解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极性色谱柱HP-INNOWAX、中性色谱柱DB-35MS、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69种挥... 为全面了解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极性色谱柱HP-INNOWAX、中性色谱柱DB-35MS、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6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29种。HP-INNOWAX、DB-35MS、HP-5MS分别鉴定出77、66、116种,其中特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32、12、64种。从鉴定的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来看,HP-INNOWAX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占化合物总质量的43%,DB-35MS其次(31%),HP-5MS最低(26%)。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在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中各有优势,极性色谱柱HPINNOWAX对醇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中性色谱柱DB-35MS对酮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碳氢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对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香气组成,从而揭示茯砖茶独特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色谱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茶树响应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俊铭 赵体跃 +2 位作者 黄翔翔 赵剑 王坤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茶树栽培措施和选育耐热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温 响应 次生代谢 热休克转录因子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黑老虎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王欣 肖甜 陆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95-101,共7页
为了解黑老虎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筛选出177篇中文文献和96篇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对黑老虎研究的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进行... 为了解黑老虎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筛选出177篇中文文献和96篇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对黑老虎研究的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黑老虎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中文文献多于英文文献;黑老虎研究的中文文献作者形成了以梁忠厚、李有清、周玮等为核心的研究团体,英文文献作者形成了以Sun Han Dong、Pu Jian Xin、Wang Wei和Li Bin等为核心的研究团体;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和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是发表中、英文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中国是黑老虎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黑老虎中文文献倾向于研究黑老虎的整体开发利用,更注重实践应用;英文文献侧重于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机制,更倾向于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 CITESPACE 现状与热点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紫锥菊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佳银 罗晋 +2 位作者 李觅路 陆英 刘仲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制备紫锥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所获得的2个花色苷单体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性实验。以新鲜紫锥菊花瓣为原料,含0.1%HCl的60%乙醇为溶剂避光冷浸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100 mL,2 cm...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制备紫锥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所获得的2个花色苷单体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性实验。以新鲜紫锥菊花瓣为原料,含0.1%HCl的60%乙醇为溶剂避光冷浸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100 mL,2 cm×30 cm)纯化后,得2.1 g紫锥菊花色苷提取物干粉样品。以水-正丁醇-甲基叔丁基甲醚-乙腈-三氟乙酸(6∶3∶2∶1∶0.001)为HSCCC分离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进样量160 mg,通过一次分离得到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经HPLC检测其纯度分别达95.1%(9.8 mg)、98.2%(14.3 mg),MS及NMR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和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以Vc为对照组,对所获得的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进行了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体外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显示2种花色苷对DPPH.的半清除率(EC50)均小于10 mg/L,小于对照样Vc,表明2种花色苷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化合物1的清除能力强于化合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紫锥菊 花色苷 DPPH.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辣椒碱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安 王振 +2 位作者 刘林峰 向奕 肖文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181,共3页
以辣椒碱标准品为原料,Vc为阳性对照,采取体外抗氧化试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辣椒碱的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亚硝基以及羟自由基(·OH)的能力,探讨辣椒碱的体外抗氧化性... 以辣椒碱标准品为原料,Vc为阳性对照,采取体外抗氧化试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辣椒碱的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亚硝基以及羟自由基(·OH)的能力,探讨辣椒碱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辣椒碱的还原能力以及对DPPH·、亚硝基以及·OH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清除效果与Vc基本相近,但对O_2^-·的清除率较低;辣椒碱对DPPH·、亚硝基以及·OH的IC_(50)分别为0.02,0.15,0.28mg/mL,说明辣椒碱清除DPPH·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体外抗氧化 还原力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