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柳扬 唐接福 +5 位作者 石文生 刘鹏 孙彤 郑文宾 孙明耀 胡三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7,共9页
目的:探讨与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7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 目的:探讨与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7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1±10.1岁。依据腰椎融合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心脏骤停、新发或是加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是心绞痛及心力衰竭)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查理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改良心脏危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等]、术前检查(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心脏超声射血分数等)、手术参数(手术有创性Mirz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等)以及术中监测指标(基线平均动脉压、术中尿量、自体血回输量等)的差异。结果:腰椎融合术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CCI、RCRI、超声心动E波最大流速、术中估计失血量、基线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自体血回输均明显小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0.9±1.0 vs 1.6±1.5;1.5±0.7 vs 2.0±0.8;70.3±18.2 vs 82.6±36.9;705±560.6 vs 1193±1332.9;103.6±15.9 vs 112.1±12.1;399.5±368.3 vs 637.6±4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CI和术中估计失血量与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存在统计学相关性(OR=1.968,P=0.007;OR=1.001,P=0.023)。结论: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可能与患者查理森共病指数及手术失血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术 心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69例诊疗体会
2
作者 黄鹏 朱健 +3 位作者 申小青 易黎明 唐接福 李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0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骨科医师对此类型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成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骨科医师对此类型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成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后踝骨折块大小分为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胫骨骨折使用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内固定组使用空心螺钉固定,石膏外固定组使用石膏托固定。门诊随访记录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生率为81.2%,X线检查漏诊率为55.1%,同时合并腓骨骨折58例(84.1%)。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优5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7.1%。结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往往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和腓骨骨折,CT是必要检查;后踝骨折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采取石膏外固定或螺钉固定,但应避免漏诊,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1/3骨折 胫骨干骨折 胫骨螺旋形骨折 后踝骨折 腓骨骨折 髓内钉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应用止血带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鹏 吕微微 +4 位作者 易黎明 肖国强 唐接福 朱健 李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止血带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观察缺血预处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3-01手术治疗的1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术中均使用下肢止血...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止血带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观察缺血预处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3-01手术治疗的1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术中均使用下肢止血带。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止血带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阳性组64例,阴性组116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栓弹力图参数、手术时间、术后1周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1周血栓弹力图中K值、α值、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止血带使用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血栓弹力图中R值、缺血预处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D-二聚体水平、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大出血量、术后1周血栓弹力图R值增高是独立危险因素,缺血预处理联合二甲双胍干预是保护因素。结论术前高D-二聚体水平、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大出血量、术后1周血栓弹力图R值增高是踝关节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止血带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预处理联合二甲双胍干预是保护因素,而根据预测模型预测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临床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2型糖尿病 止血带 静脉血栓形成 缺血预处理 二甲双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