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传感与分子信号转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谭钟扬 蒋小平 +3 位作者 易丽萍 蒋健晖 沈国励 俞汝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S2期106-108,共3页
阐述了核酸适体(aptamer)传感技术、纳米结构传感界面构建与传感技术和生物传感器件标准化技术等生物传感与分子信号转换的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这些技术是现场快速的分子检测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生物传感 分子信号转换 检测 进展
下载PDF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拟南芥隐色素突变体cry1的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粤军 李彦 +1 位作者 唐冬英 刘选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隐色素是一类蓝光受体蛋白,在动植物中调节各种光反应.在拟南芥中隐色素是核蛋白,通过蓝光调节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子叶的延展,光周期诱导开花以及生物钟.拟南芥隐色1(CRY1)是一种蓝光受体,主要调节下胚轴的伸长,但CRY1下游的光化学反应... 隐色素是一类蓝光受体蛋白,在动植物中调节各种光反应.在拟南芥中隐色素是核蛋白,通过蓝光调节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子叶的延展,光周期诱导开花以及生物钟.拟南芥隐色1(CRY1)是一种蓝光受体,主要调节下胚轴的伸长,但CRY1下游的光化学反应仍然不清楚.拟南芥隐色素突变体cry1-304和野生型col-4在蓝光条件下,经过7 d的生长,cry1-304的下胚轴的长度比野生型col-4的下胚轴长.为了弄清楚拟南芥蓝光受体隐色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机制,采用双向电泳这种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分离对比cry1-304和野生型col-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选取了15个差异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其中10个蛋白质点得到鉴定和分析,它们包括一些普通酶、氧化还原酶、转录因子、结合蛋白、热休克蛋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双向电泳 隐色素突变体cry1-304 野生型col-4
下载PDF
6种植物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新红 喻达时 +2 位作者 王婕 唐冬英 刘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78,共3页
以香根草、香茅、巨菌草、象草、串叶草、拟南芥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6种植物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无论在生长的哪个时期,香茅... 以香根草、香茅、巨菌草、象草、串叶草、拟南芥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6种植物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无论在生长的哪个时期,香茅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都是最高的.在第1.5个月时,其木质纤维素含量为香茅>香根草>巨菌草>象草>串叶草>拟南芥;在第6个月时,其木质纤维素含量为香茅>巨菌草>象草>香根草>串叶草;在第9和第10个月时,其木质纤维素含量为香茅>巨菌草>象草>香根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测定
下载PDF
药用薯蓣高皂素新种质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选明 李光明 +3 位作者 秦玉芝 邓克勤 唐冬英 赵李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2,共4页
利用盾叶薯蓣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微块茎.取带绿色芽点的微块茎或愈伤组织置于0.05%或0.02%的秋水仙碱诱变处理24~72h,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试管苗,诱变率达57.4%.细胞学鉴定后获... 利用盾叶薯蓣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微块茎.取带绿色芽点的微块茎或愈伤组织置于0.05%或0.02%的秋水仙碱诱变处理24~72h,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试管苗,诱变率达57.4%.细胞学鉴定后获得了染色体数目为2n=4x=48(x=12)的同源四倍体盾叶薯蓣新材料.该材料的生长势强,块茎粗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其幼嫩块茎的皂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0%,是高皂素药用薯蓣新种质,将在医药种质资源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四倍体盾叶薯蓣无菌短枝生根困难,采用微块茎为繁殖体,其生根率达100%,并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所以,诱导微块茎是四倍体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理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皂素 多倍体诱变 植物药 选育
下载PDF
电击法磁性纳米颗粒作为水稻转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凤华 刘俊 +5 位作者 童春义 汪启明 唐冬英 易龙 王玲玲 刘选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建立了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由电击法介导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优化方法。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磁性纳米颗粒,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融合制备基因载体,同时,制备水稻悬浮细胞,加入电极杯中,调节电击条件为:... 建立了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由电击法介导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优化方法。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磁性纳米颗粒,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融合制备基因载体,同时,制备水稻悬浮细胞,加入电极杯中,调节电击条件为:电压分别是800,1000和1200V,电容25μF,电阻200Ω,直径10mm,电击数次。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后的悬浮细胞,可以明显看到绿色荧光蛋白在水稻细胞内表达。说明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在电击作用下能有效进入细胞,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电击法转化植物细胞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电击 基因转导 水稻细胞
下载PDF
3株细菌降解木质素的条件调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欢 柴立元 +2 位作者 朱咏华 陈跃辉 靳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22-2928,共7页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这3株菌适宜的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具有使苯胺蓝和RB亮蓝染料脱色的能力,能够产木质素降解酶;这3株细菌的木质素降解速率较快,第5天木质素的降解基本趋于稳定;菌株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对Acinetobacter sp.B-2,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Pandoraea sp.B-6,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氮源浓度为0.03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Novosphingobium sp.B-7,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5.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这3株细菌第3天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可达到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木质素降解酶 降解条件 三国吴简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基因枪法转化洋葱细胞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凤华 刘俊 +4 位作者 唐冬英 薛昌刚 童春义 吴宪远 刘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以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仪对壳聚糖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发现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50 nm,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圆整、颗粒比较均匀、分散性好,电位约为11.1 mv;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颗粒能有效... 以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仪对壳聚糖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发现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50 nm,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圆整、颗粒比较均匀、分散性好,电位约为11.1 mv;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颗粒能有效地结合质粒DNA,并能保护所结合的DNA防止DNase I的酶切;将含GFP基因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复合物使用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基因枪 转化 洋葱细胞
下载PDF
pH值与温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清良 刘选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采用自行采集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f)应用于地浸矿山代替双氧水作氧化剂氧化吸附尾液中的Fe2 + ,研究了温度、pH值对其氧化Fe2 +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Tf氧化Fe2 + 最适宜的温度为 3 0℃ ,当温度低于 7℃或高于 5 0℃时 ,氧化亚铁硫杆... 采用自行采集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f)应用于地浸矿山代替双氧水作氧化剂氧化吸附尾液中的Fe2 + ,研究了温度、pH值对其氧化Fe2 +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Tf氧化Fe2 + 最适宜的温度为 3 0℃ ,当温度低于 7℃或高于 5 0℃时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 + 速度很慢 ;Tf氧化Fe2 + 最适宜的pH为 2 .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浸出 温度 氧化亚铁硫杆菌 氧化 PH值 亚铁离子
下载PDF
药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成就 伍贤进 +1 位作者 刘选明 黄星群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64-470,共7页
了解药用植物自然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情况和施肥、光照、干旱胁迫、水分胁迫和矿质元素等外部条件对药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与含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光合作用 日变化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拟南芥CK1A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喻达时 赵琼 +1 位作者 邓克勤 郭新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利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分离了1个CK基因家族成员CK1A,该基因的ORF全长2112bp,编码一条70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构建了CK1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35S:GFP:CK1A,采用基因枪法进行的洋葱表皮细胞GFP瞬时表达实验表明,荧光信号主要分布在细... 利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分离了1个CK基因家族成员CK1A,该基因的ORF全长2112bp,编码一条70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构建了CK1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35S:GFP:CK1A,采用基因枪法进行的洋葱表皮细胞GFP瞬时表达实验表明,荧光信号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上,显示CK1A基因的产物可能在细胞核上发挥作用。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K1A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大,其次是茎和根,在叶和叶柄中表达量较弱。蓝光使CK1A基因的表达升高,12h时表达量明显增加,24h时表达量下降。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CK1A蛋白在蓝光下能与CRY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暗示CK1A基因可能参与拟南芥的蓝光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CK1A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植物蓝光反应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小英 秦玉芝 +1 位作者 刘选明 唐冬英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9,共7页
植物具备一套复杂的由3种蓝光受体和多种信号转导下游组分组成的蓝光感应系统,通过感受光照强度、光的方向和光周期,调节自身对蓝光的应答。本文综述了植物蓝光反应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探讨蓝光受体及信号转导下游组分在植物发育... 植物具备一套复杂的由3种蓝光受体和多种信号转导下游组分组成的蓝光感应系统,通过感受光照强度、光的方向和光周期,调节自身对蓝光的应答。本文综述了植物蓝光反应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探讨蓝光受体及信号转导下游组分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及蓝光诱发植物作出反应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分子生物学研究 诱发 光反应 分子机制 蓝光受体 调节 植物发育 突变体 光周期
下载PDF
KTD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娟 刘选明 +4 位作者 徐康平 颜冬兰 刘让茹 章为 谭桂山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3-Keto-tirucall-8,24-dien-21-oic acid(KTDA)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KTD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它们... 目的探讨3-Keto-tirucall-8,24-dien-21-oic acid(KTDA)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KTD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它们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结果KTDA浓度为100、10、1μg.mL-1,作用72 h时,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舌癌细胞系Tca 8113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当KTDA浓度为10μg.mL-1时,处理72 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小体,电泳结果显示典型的DNA梯状条带。结论KTDA能抑制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KTDA对MCF-7、SMMC-7721、K562、Hela比较敏感,Tca 8113次之,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诱导5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Keto-tirucall一8 24-dien-21一oic acid~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雄性核不育水稻矮秆突变体突变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小川 杨远柱 +4 位作者 刘选明 赵小英 林建中 唐冬英 赵李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株-1S、SV1S、SV14S为研究材料,分析这3种材料的胚乳α-淀粉酶活性、第二叶鞘及节间长度对赤霉素(GA3)反应,结果表明来源于株-1S的SV1S、SV14S突变体的矮化变异与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无明显关系.此外,通过3种材料的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 以株-1S、SV1S、SV14S为研究材料,分析这3种材料的胚乳α-淀粉酶活性、第二叶鞘及节间长度对赤霉素(GA3)反应,结果表明来源于株-1S的SV1S、SV14S突变体的矮化变异与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无明显关系.此外,通过3种材料的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发现矮秆突变体株系的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都存在一定的变化,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SV1S和SV14S突变体的遗传突变.其突变的生理机制与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无明显关系,很可能与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杆突变体 赤霉素 RAPD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人舌癌耐药细胞株Tca8113/BLM的逆转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春梅 段朝军 +1 位作者 秦迪兰 关勇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19,422,共4页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apami,Vera)对人舌癌耐药细胞Tca8113/BLM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Vera增加人舌癌亲本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era逆转前后对细胞内阿霉素(ADM)浓度聚积、...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apami,Vera)对人舌癌耐药细胞Tca8113/BLM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Vera增加人舌癌亲本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era逆转前后对细胞内阿霉素(ADM)浓度聚积、细胞膜上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和MRP耐药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Tca8113、Tca8113/BLM细胞对BLM的IC50分别为16.1和86.23,加用10μmol/L Vera作用细胞后Tca8113、Tca8113/BLM细胞对BLM的IC50分别为8.1和8.06,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对BLM的增敏倍数分别为2和12倍,ADM在耐药细胞Tca8113/BLM中蓄积明显增加(P<0.01),细胞膜上的P-gp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1),MPR荧光强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Vera能逆转人舌癌耐药细胞Tca8113/BLM对BLM的耐药现象,其逆转机制主要与P-gp的作用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Tca8113/BLM 逆转剂 P—gp MRP
下载PDF
川东獐牙菜苦甙类成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李剑 左泽乘 +1 位作者 邹洪波 刘选明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
提取川东獐牙菜中的苦甙成分并观察其体外抗肿瘤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川东獐牙菜中含有獐牙菜苦甙。MTT实验结果说明獐牙菜苦甙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甙浓度在35~500μg/ml的时候,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可达到50%。
关键词 獐牙菜苦甙 川东獐牙菜 肝癌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拟南芥DTX31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新红 王婕 +3 位作者 邓克勤 左泽乘 唐冬英 刘选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5-679,共5页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PCR和RT-PCR在DNA和RNA水平上筛选鉴定了DTX31基因对应的T-DNA插入突变体,对其表型变化进行了观察.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检测了DTX31基因在拟南芥不同器官及环境胁迫响应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DTX31基因在...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PCR和RT-PCR在DNA和RNA水平上筛选鉴定了DTX31基因对应的T-DNA插入突变体,对其表型变化进行了观察.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检测了DTX31基因在拟南芥不同器官及环境胁迫响应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DTX31基因在根中表达最高,而在茎、叶、叶柄、花中的表达则较弱;盐和赤霉素使DTX31基因的表达迅速升高,盐胁迫2 h后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峰,GA处理1 h时就达到最高峰,热激使DTX31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是盐和GA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MATE家族 环境胁迫 T-DNA插入突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新红 刘文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0,13,共3页
表观遗传学是指以不涉及到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的生物现象为内容的生命学科。它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4种方式来控制表观遗传的沉默。据此,对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机... 表观遗传学是指以不涉及到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的生物现象为内容的生命学科。它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4种方式来控制表观遗传的沉默。据此,对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机制、改变的特征及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非编码RNA
下载PDF
鳜属3物种IRF_2基因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臻 钟敬 +3 位作者 赵琼 鲁双庆 熊钢 张建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利用微卫星分析技术筛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的IRF2基因微卫星标记,分析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筛选出了4个微卫星标记,其中I3、I4标记可用于斑鳜的分子鉴定;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频率0.0667... 利用微卫星分析技术筛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的IRF2基因微卫星标记,分析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筛选出了4个微卫星标记,其中I3、I4标记可用于斑鳜的分子鉴定;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频率0.0667~0.7143;3物种IRF2基因遗传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眼鳜(H为0.6717;PIC为0.6241),翘嘴鳜(H为0.5376;PIC为0.4462),斑鳜(H为0.3000;PIC为0.2656),这说明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遗传变异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IRF_2基因 微卫星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鱼腥草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成就 伍贤进 +2 位作者 魏麟 刘选明 黄星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144-16146,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片RNA提取的方法。[方法]以鱼腥草叶片为材料,比较了经典RNA提取试剂盒、Trizol试剂盒A、Trizol试剂盒B以及富含多糖类材料RNA提取试剂盒提取鱼腥草RNA的效果。[结果]Trizol试剂盒A、Trizo... [目的]筛选出适合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片RNA提取的方法。[方法]以鱼腥草叶片为材料,比较了经典RNA提取试剂盒、Trizol试剂盒A、Trizol试剂盒B以及富含多糖类材料RNA提取试剂盒提取鱼腥草RNA的效果。[结果]Trizol试剂盒A、Trizol试剂盒B和经典RNA提取试剂盒难以提取出高质量的RNA,而富含多糖类材料RNA提取试剂盒提出的RNA质量高,完整性好,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结论]普通RNA提取试剂盒难以提取出鱼腥草叶片的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总R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
作者 萧小鹃 赵小英 +4 位作者 黄绿红 秦玉芝 童春义 赵李剑 刘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和对照材料cry1cry2的植株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考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然后选取30个差异蛋白质点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有22个蛋白质点...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和对照材料cry1cry2的植株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考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然后选取30个差异蛋白质点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有2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其中在scc8-D突变体中有3个蛋白上调,16个蛋白下调,有3个蛋白仅在cry1cry2中表达.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光呼吸、胁迫响应、蛋白质合成和氧化还原平衡等过程.这些蛋白中光合蛋白占32%,说明这些与矮化相关的调节性蛋白和功能性蛋白丰度的表达受到光的调控,从而抑制了植物下胚轴的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拟南芥 突变体 T—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