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不平衡负载下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的双转子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德荣 苏欣 +1 位作者 贺锐智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678-4686,共9页
采用滑模速度控制器的动态主从控制法对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时,其控制性能存在两个问题:①负载突变量较大时转子鲁棒性较差;②严重不平衡负载下从转子存在较大的转速脉动。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双转子直接转矩控制与负载转... 采用滑模速度控制器的动态主从控制法对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时,其控制性能存在两个问题:①负载突变量较大时转子鲁棒性较差;②严重不平衡负载下从转子存在较大的转速脉动。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双转子直接转矩控制与负载转矩补偿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对两转子进行直接转矩控制,同时采用负载转矩观测器对两转子的负载转矩进行观测并前馈补偿于控制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滑模速度控制器的动态主从控制法相比,该文提出的方法提高了转子负载突变量较大时系统的鲁棒性,且在严重不平衡负载状态下,该电机的两转子能在基本无脉动的条件下同步跟随给定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永磁同步电机 不平衡负载 直接转矩控制 负载转矩观测器
下载PDF
考虑脉冲负载影响的直流微电网变换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新宽 陈燕东 +1 位作者 姚鹏 姜洪朝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28,共9页
围绕含脉冲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问题,设计了抑制脉冲负载影响的直流微电网中变换器的预测控制策略。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器是一种最优鲁棒协调控制器,可直接应用于直流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并减轻脉冲功率负载的负面影响。在分... 围绕含脉冲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问题,设计了抑制脉冲负载影响的直流微电网中变换器的预测控制策略。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器是一种最优鲁棒协调控制器,可直接应用于直流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并减轻脉冲功率负载的负面影响。在分析直流微电网构成基础上,推导了系统动态模型以开发模型预测控制器,同时将系统硬约束引入控制策略中,进而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条件。利用搭建的直流微电网测试平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脉冲负载
下载PDF
单相和三相整流系统统一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德荣 闫伟伟 +1 位作者 刘旺 沈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矢量控制在三相整流系统中的优越控制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将矢量控制的优越性扩展到单相整流系统中,通过将三相及单相整流系统控制方程表达式变换到d,q轴系中进行分析,得到了两个系统一致的控制方程,并给出两者的控制框图。并在... 矢量控制在三相整流系统中的优越控制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将矢量控制的优越性扩展到单相整流系统中,通过将三相及单相整流系统控制方程表达式变换到d,q轴系中进行分析,得到了两个系统一致的控制方程,并给出两者的控制框图。并在Madab中进行仿真,两个系统都能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通过单相与三相整流系统统一性推导,可推广到任意相整流系统空间矢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单相整流 三相整流
下载PDF
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及关键技术综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加柱 刘裕兴 +3 位作者 项锦文 崔贵平 梁崇淦 刘鹏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通用性铁道运输市场的不断扩大,能够不间断运行于不同供电制式的多流制电力机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研制和发展多流制电力机车,是实现我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铁道交通互联互通、提升我国电力机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文... 随着通用性铁道运输市场的不断扩大,能够不间断运行于不同供电制式的多流制电力机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研制和发展多流制电力机车,是实现我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铁道交通互联互通、提升我国电力机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文中从牵引变流器的功率开关器件和牵引电机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拓扑结构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电力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拓扑结构优缺点以及运行特性;通过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阐述了多流制电力机车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流制电力机车 牵引传动系统 电力电子
下载PDF
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并联侧无功扩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建 李幸 +2 位作者 罗德荣 王帅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8-1508,共11页
考虑到现有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IMC-UPFC)并联侧无功功率范围的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IMC-UPFC并联侧无功范围扩展方案。论文推导了IMC-UPFC串联侧线路电流预测模型和并联侧无功预测模型,建立了以... 考虑到现有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IMC-UPFC)并联侧无功功率范围的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IMC-UPFC并联侧无功范围扩展方案。论文推导了IMC-UPFC串联侧线路电流预测模型和并联侧无功预测模型,建立了以控制线路潮流和扩展并联侧无功范围为目标的综合代价函数,通过合理地选取使综合代价函数最小化的IMC的最优开关状态,以达到其控制目标。MPC控制策略具备算法简单及无需额外设置调制规则等优势。两节点网络IMC-UPFC的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IMC-UPFC的MPC控制策略有效地扩大了IMC-UPFC并联侧无功范围,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统一潮流控制器 模型预测控制 并联侧无功扩展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冗余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婉韵 黄守道 +1 位作者 胡敬伟 朱广辉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1,共5页
冗余子模块(SM)是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介绍了MMC含冗余SM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分析了3种SM冗余保护方案,提出MMC动态冗余运行方案。为抑制SM电容电压波动,提出能量均衡控制及基于电容电压排序算法的调制... 冗余子模块(SM)是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介绍了MMC含冗余SM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分析了3种SM冗余保护方案,提出MMC动态冗余运行方案。为抑制SM电容电压波动,提出能量均衡控制及基于电容电压排序算法的调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所构建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冗余控制策略可保证冗余SM正常参与工作并保持电容电压稳定,系统整流侧可输出良好的直流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 冗余控制
下载PDF
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及有源阻尼优化方法 被引量:39
7
作者 周乐明 罗安 +3 位作者 陈燕东 陈智勇 龙际根 王明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针对分布于电网末梢的单相LCL型光伏并网发电单元,提出了一种单电流反馈有源阻尼优化方法抑制LCL的谐振尖峰,并采用SRFPI控制方法零稳态调节单相逆变器的瞬时并网电流,使系统具有低谐波失真的并网电流及无功补偿功能。对于LCL谐振抑制,... 针对分布于电网末梢的单相LCL型光伏并网发电单元,提出了一种单电流反馈有源阻尼优化方法抑制LCL的谐振尖峰,并采用SRFPI控制方法零稳态调节单相逆变器的瞬时并网电流,使系统具有低谐波失真的并网电流及无功补偿功能。对于LCL谐振抑制,通过对并网电流的高频分量反馈增加了系统阻尼,减少了额外的传感器,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将该单电流反馈系数中多变量降为单一变量,在响应速度和阻尼系数中择优选取参数值,降低参数设计复杂度,提高系统性能。给出了单相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设计,分析了SRFPI控制策略以及单电流反馈中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参数的选择方法,确定反馈参数的取值。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控制 功率控制 同步旋转坐标变换 LCL滤波器 单电流反馈 动态性能
下载PDF
中低压直流变压器拓扑与控制综述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贝 涂春鸣 +3 位作者 肖凡 余雪萍 郭祺 帅智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2-246,共15页
直流变压器作为直流电网中实现电压变换与电能分配的核心装备,其运行特性对直流电网影响深刻。基于此,对中低压直流电网中直流变压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首先,简要阐述了直流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典型运行场景;考虑到拓扑是直流... 直流变压器作为直流电网中实现电压变换与电能分配的核心装备,其运行特性对直流电网影响深刻。基于此,对中低压直流电网中直流变压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首先,简要阐述了直流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典型运行场景;考虑到拓扑是直流变压器适应不同电压等级应用场合的关键,从端口数量和能量耦合方式的角度对直流变压器拓扑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各类拓扑的主要特征;其次,全面分析了直流变压器在稳态与暂态运行过程中包括效率优化、软启动、直流偏置电流抑制等方面的控制策略,有利于保障直流变压器在复杂工况下的高效可靠运行;然后,对直流变压器核心部件——高频变压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为高频变压器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了参考;最后,对直流变压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直流变压器 拓扑结构 控制策略 高频变压器
下载PDF
三相逆变器的双模式及其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明玥 罗安 +2 位作者 陈燕东 黄媛 吕志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4-134,共11页
针对微电网逆变器在并网切换时电流冲击大、在离网切换时直流侧电压波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相逆变器的双模式及其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稳态控制和切换控制两部分,其中,切换控制由软启动虚拟阻抗和单环电流反馈控制构成。同时,... 针对微电网逆变器在并网切换时电流冲击大、在离网切换时直流侧电压波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相逆变器的双模式及其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稳态控制和切换控制两部分,其中,切换控制由软启动虚拟阻抗和单环电流反馈控制构成。同时,为防止逆变器在并网切换和稳态控制中,因相位误差造成的能量倒灌现象,提出了相位超前控制方法,并引入到下垂控制器中,给出了其频率调节实现方式。切换控制抑制了逆变器输出电流、入网电流的瞬间冲击,实现并网平滑切换。逆变器离网切换时,仅引入单环电流反馈控制加快入网电流泄放,避免由电流瞬时不平衡引起的逆变器直流侧电压波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三相逆变器的双模式及其平滑切换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三相逆变器 双模式控制 平滑切换
下载PDF
混合储能系统功率自主分频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燕东 谭文娟 +3 位作者 周小平 周乐明 杨苓 伍文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3,共9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间歇性与负载多变性的问题,储能成为直流微电网电压支撑与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势,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自主分频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各储能单... 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间歇性与负载多变性的问题,储能成为直流微电网电压支撑与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势,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自主分频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各储能单元下垂控制环中引入虚拟阻感或虚拟电容,重塑各变换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值,从而实现了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优势互补.在负荷突变时,超级电容能快速吸收系统功率波动的高频部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蓄电池则主要用来平衡系统功率波动的低频部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储能系统 自主分频控制 虚拟阻抗 下垂控制
下载PDF
基于负载观测的永磁电机驱动系统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30
11
作者 盖江涛 黄守道 +1 位作者 黄庆 王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36,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车辆驱动系统在负载变化过程中转速受到较大影响的问题,结合自抗扰控制器(ADRC),采用对负载扰动进行观测并补偿来抑制外部扰动的方法,设计了基于负载观测的二阶ADRC速度控制系统。对负载观测ADRC的控制方程进...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车辆驱动系统在负载变化过程中转速受到较大影响的问题,结合自抗扰控制器(ADRC),采用对负载扰动进行观测并补偿来抑制外部扰动的方法,设计了基于负载观测的二阶ADRC速度控制系统。对负载观测ADRC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将负载观测控制量作为速度环的补偿控制输入。同时与未加入负载扰动的ADRC系统作对比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带有负载观测的ADRC调速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动能力,提高了PMSM变频调速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能和响应能力,证明了带有负载观测的ADRC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电传动履带车辆的控制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负载观测 自抗扰控制器 调速系统
下载PDF
基于模型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盖江涛 黄庆 +3 位作者 黄守道 刘旺 周滔滔 潘小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1-588,共8页
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中,提出新型模型补偿的无参数整定自抗扰控制策略.将模型辨识补偿与自抗扰控制技术相结合,采用离散最速反馈控制(fhan)函数解决了自抗扰控制器(ADRC)中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NLSEF)参数整定的问题,使... 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中,提出新型模型补偿的无参数整定自抗扰控制策略.将模型辨识补偿与自抗扰控制技术相结合,采用离散最速反馈控制(fhan)函数解决了自抗扰控制器(ADRC)中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NLSEF)参数整定的问题,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动态响应能力增强;引入负载观测器对负载扰动进行观测,对扰动进行部分补偿,使得速度控制系统稳态性能更好.通过仿真和实验的验证,模型补偿NMT-ADRC控制策略用于速度驱动系统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转矩脉动更小、宽调速等特点,对负载及系统内部参数变化具有很强的抗扰动能力,使得该控制策略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车辆驱动系统调速控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模型补偿 自抗扰控制(ADRC) 无参数整定
下载PDF
不对称电压下PWM整流器的变结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庆 黄守道 +4 位作者 陈泽远 周滔滔 马敏 邹永 匡江传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抑制PWM整流器在不对称电网电压时的谐波功率以及负载扰动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理论的新型电压控制方法。将自抗扰控制与变结构控制器相结合,设计了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正负序电流环采用变结构自抗扰控制,... 为抑制PWM整流器在不对称电网电压时的谐波功率以及负载扰动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理论的新型电压控制方法。将自抗扰控制与变结构控制器相结合,设计了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正负序电流环采用变结构自抗扰控制,以此来消除电流环的耦合对系统的扰动,并消除功率传输中的谐波分量。新型控制器在保持原自抗扰控制器特点的同时减少了可调参数,使得参数整定变得容易,改善了系统控制性能。仿真以及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对输出电压快速并无超调的进行控制,并能有效抑制传输中谐波功率和负载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电压 PWM整流器 电压定向 变结构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下载PDF
微网逆变器的改进鲁棒下垂多环控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逸超 罗安 金国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6-123,共8页
对于孤岛模式下的逆变器,其等效输出阻抗和连线阻抗差异对功率分配和环流抑制的影响较大。鲁棒下垂控制虽然可以减小阻抗差异对功率精确分配的影响,但在逆变器投入并联运行过程,存在冲击电流大、过渡时间长的不足,影响鲁棒下垂控制的实... 对于孤岛模式下的逆变器,其等效输出阻抗和连线阻抗差异对功率分配和环流抑制的影响较大。鲁棒下垂控制虽然可以减小阻抗差异对功率精确分配的影响,但在逆变器投入并联运行过程,存在冲击电流大、过渡时间长的不足,影响鲁棒下垂控制的实用化。为此,以阻性线路阻抗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鲁棒下垂多环控制方法,其由功率外环和电压、电流双环构成。电压、电流双环设计中,采用考虑负载影响的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抑制负载变化对电容电流内环跟踪性能的不利影响。功率外环通过引入阻性虚拟阻抗将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阻性,提出一种改进的鲁棒下垂控制方法,与常规鲁棒下垂控制相比,可以改善逆变器的并机过程,减小并机冲击电流,加快并机过渡过程,实现平滑快速并机过渡。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内环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 改进鲁棒下垂控制 并机过渡过程
下载PDF
一种低延时鲁棒功率下垂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乐明 罗安 +2 位作者 陈燕东 李鸣慎 匡慧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共12页
在分析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上,提出一种低延时鲁棒功率下垂控制方法。通过重新设计等效输出阻抗呈阻性,将下垂控制器中有功/无功功率进行解耦。在此基础上,对有功功率控制构造积分器1/s,设计Q-f/P-U'鲁棒下垂控制器及U'恢... 在分析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上,提出一种低延时鲁棒功率下垂控制方法。通过重新设计等效输出阻抗呈阻性,将下垂控制器中有功/无功功率进行解耦。在此基础上,对有功功率控制构造积分器1/s,设计Q-f/P-U'鲁棒下垂控制器及U'恢复机理,提高了逆变器输出功率对等效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的鲁棒性,解除了线路阻抗与功率制衡关系,实现了负荷功率按额定容量比精确分配。该策略未改变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相频特性,无需重新设计等效输出阻抗,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利用所提的低延时快速功率计算方法降低了功率计算引入的控制延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逆变器并联 环流 低延时功率控制 鲁棒下垂控制
下载PDF
海上风电VSC-HVDC系统的直接功率控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德荣 姬小豪 +1 位作者 廖武 宋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存在开关频率不恒定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场并网的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改进直接功率控制。该方法在推导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αβ坐标系下离散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磁链定向、... 为了解决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存在开关频率不恒定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场并网的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改进直接功率控制。该方法在推导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αβ坐标系下离散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磁链定向、瞬时功率理论和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针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了相关的离散化控制器。风电场侧采用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网侧采用定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实现直流电压稳定以及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在Matlab/Simulink构建的离散模型基础上,对有功、无功等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海上风电场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供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 直接功率控制 虚拟磁链 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
下载PDF
对转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燕 黄钟 +1 位作者 成双银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针对对转永磁同步电机在双边转子负载不平衡情况下运行时易出现双转子失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对转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空间磁链矢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转矩角的双转子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所述方法以转矩角控制为出发点,在双边... 针对对转永磁同步电机在双边转子负载不平衡情况下运行时易出现双转子失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对转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空间磁链矢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转矩角的双转子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所述方法以转矩角控制为出发点,在双边转子负载不平衡时,通过观测双边转子转矩角并加以限制,实时调节定子磁链位置,控制转矩角在限定范围内,实现对双边转子转矩的分时调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保持双边转子转速同步跟踪给定转速,有效防止系统受到不平衡负载扰动时出现双边转子失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永磁同步电机 双转子失步 直接转矩控制 转矩角
下载PDF
一种无谐波检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谐波灵活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媛 罗安 王逸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13-222,共10页
为了简化三相并网逆变器的谐波补偿控制,同时提高并网逆变器对电网背景谐波电压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一种无谐波检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谐波灵活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本地谐波补偿和抗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扰动在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中予以统一考虑... 为了简化三相并网逆变器的谐波补偿控制,同时提高并网逆变器对电网背景谐波电压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一种无谐波检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谐波灵活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本地谐波补偿和抗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扰动在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中予以统一考虑。所提控制方法可根据控制目标的不同,在谐波抑制和谐波补偿两种模式下灵活切换。谐波补偿模式,在不需要进行谐波电流检测的前提下,可实现对本地负载谐波电流的有效补偿,简化了谐波补偿时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操作;谐波抑制模式,可抑制电网背景谐波电压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并网逆变器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控制器到静止坐标系的等效变换,建立了整个控制系统在静止坐标系的频域模型,分析了系统的频域跟踪特性和稳定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谐波补偿 谐波检测 同步旋转坐标系 电网背景谐波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率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晨东 黄守道 +1 位作者 李中启 黄禹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通过电磁仿真得到了螺旋线圈在终端开路和终端短路两种不同馈电方式下相应的等效电路,基于螺旋线圈等效电路,运用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了螺旋线圈终端短路串电容两线圈结构模型。利用系统的等效电路,得到了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数学表... 通过电磁仿真得到了螺旋线圈在终端开路和终端短路两种不同馈电方式下相应的等效电路,基于螺旋线圈等效电路,运用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了螺旋线圈终端短路串电容两线圈结构模型。利用系统的等效电路,得到了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当系统谐振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及传输效率与互感系数、线圈分布电容、线圈内阻和负载电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了系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得到了最大功率输出时的最优互感值及传输效率随互感值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设计制作了一套基于螺旋线圈终端短路串电容模型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终端短路串电容 等效电路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直接转矩控制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守道 黄庆 +3 位作者 伍倩倩 张洪彬 李孟秋 邓超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PMSM)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系统中存在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脉动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抑制转矩脉动、减小谐波电流的方法。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器相结合,取代...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PMSM)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系统中存在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脉动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抑制转矩脉动、减小谐波电流的方法。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器相结合,取代传统的PI控制,并在直接转矩控制基础上加入谐波电流注入补偿环节,将空间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有效补偿三相电流谐波,针对谐波电流提取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波电流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新的SVM-DTC控制框图。通过仿真软件MATLAB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和改进后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利用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有效抑制了磁链和转矩的脉动、减小了谐波电流,且能满足控制系统快速响应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转矩脉动抑制 模糊PID 谐波注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