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TabNet和LSSA的车架智能轻量化设计
1
作者 聂昕 刘文涛 +3 位作者 陈少伟 张承霖 陈勇 杨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为解决传统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中设计周期长、设计难度较大和过分依赖工程师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联合仿真获取车架性能表格数据.其次,基于TabNet算法、贝叶斯优化... 为解决传统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中设计周期长、设计难度较大和过分依赖工程师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联合仿真获取车架性能表格数据.其次,基于TabNet算法、贝叶斯优化算法和沙普利增量解释理论(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构建出BS-TabNet模型,用于学习车架性能表格数据,生成车架代理模型.最后,采用莱维飞行策略对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改进,得到莱维麻雀搜索算法(Levy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LSSA),用于求解车架轻量化任务,找到最优车架结构参数.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BS-TabNet模型在准确性、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三个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评价,其准确度达到了0.98左右,稳定性提高50%以上,而且具有更强的可解释能力,解决了深度学习在表格型数据上表现较差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群智能优化算法,LSSA算法能够寻找到更好的优化结果,在满足其他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车架质量减轻5.64%的轻量化效果.智能轻量化设计方法将人工智能与车架轻量化设计相结合,能够节省大量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贝叶斯优化 车架设计 TabNet SHAP SSA
下载PDF
焊缝质量离线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2
作者 李俊乐 黄珅 +5 位作者 林文俏 谭健 李典 许月文 汪侃炎 陈聪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2期11-22,共12页
针对焊后焊缝成形缺陷存在的技术问题,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即结构光视觉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磁光成像检测和红外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上述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检测特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针对焊后焊缝成形缺陷存在的技术问题,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即结构光视觉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磁光成像检测和红外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上述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检测特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检测技术各有各的优势与短板,不能满足焊缝的全面检测要求,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后焊缝检测 无损检测 结构光视觉 超声检测 涡流检测
下载PDF
人体骨骼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冠军 马巾慧 +1 位作者 李昊 刘煜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433-454,共22页
骨骼是由矿物质和胶原蛋白等成分构成的多尺度层级结构,其在生理载荷作用下的自适应特性造就了骨骼复杂的非均匀性、各项异性等特性。为适应机械、生物力学、医学、航空航天、法医等多领域中骨骼生物力学特性的表征,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 骨骼是由矿物质和胶原蛋白等成分构成的多尺度层级结构,其在生理载荷作用下的自适应特性造就了骨骼复杂的非均匀性、各项异性等特性。为适应机械、生物力学、医学、航空航天、法医等多领域中骨骼生物力学特性的表征,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准确地获取骨骼的材料本构参数。全面介绍了骨骼试样的保存、制备、测试及材料本构参数识别方法,分析了各种力学测试方法的特点及其对骨骼试样的要求。还介绍了新测试技术在骨骼力学特性表征方面的应用,基于三点弯曲测试方法提出了一套人体骨骼的材料参数获取流程。可为骨骼生物力学特性的系统表征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骨骼 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 材料参数
下载PDF
一种获取重型矿用自卸车油气悬缸参数的试验方法
4
作者 刘迪辉 许逸驰 +3 位作者 徐子寰 赵明成 李立山 穆岩岩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了测试新开发的试验样车上油气悬缸的刚度和阻尼,提出了一种获取重型矿用自卸车油气悬缸参数的实车试验方法。这种方法在车辆油气悬缸上加装2个压力传感器和1个位移传感器,在实车运行时采集动态数据,根据油气悬缸刚度和阻尼定义的理... 为了测试新开发的试验样车上油气悬缸的刚度和阻尼,提出了一种获取重型矿用自卸车油气悬缸参数的实车试验方法。这种方法在车辆油气悬缸上加装2个压力传感器和1个位移传感器,在实车运行时采集动态数据,根据油气悬缸刚度和阻尼定义的理论公式,获得油气悬缸的刚度特性曲线和阻尼特性曲线。试验中发现刚度特性曲线可以在装料过程中的试验数据中分析得出;而阻尼特性曲线在路面颠簸的条件下获得的试验数据中才能分析出结果。这种方法获取油气悬缸参数既不需要拆卸油气悬缸,也不需要专门的油气悬缸测试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悬架 试验 刚度 阻尼
下载PDF
基于多判别器辅助分类器生成对抗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5
作者 叶子汉 王中华 +2 位作者 姜潮 吕新 张哲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0,159,共15页
在强冲击、强辐射、极高温等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机械设备的故障模式复杂多样,获得充足且有效的故障数据变得非常困难甚至难以实现,以致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受限,后续检修维护方案难以有效制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判别器辅助分... 在强冲击、强辐射、极高温等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机械设备的故障模式复杂多样,获得充足且有效的故障数据变得非常困难甚至难以实现,以致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受限,后续检修维护方案难以有效制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判别器辅助分类器生成对抗网络的数据增强算法。通过设置3个判别器、1个生成器并添加独立的分类器,构建了新的辅助分类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针对在该模型训练中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引入Wasserstein距离构造新的损失函数,并采用稳定性更具优势的单边软约束正则化项替换原有的L2梯度惩罚项来解决模型崩溃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将所提出的模型应用于扩充机械设备故障数据集,辅助深度学习智能诊断模型的训练。多个故障数据集扩充实验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新模型所生成数据的质量更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判别器辅助分类器生成对抗网络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Lipschitz(利普希茨)约束 数据增强 故障诊断
下载PDF
一种新的内翻管理论模型及其耐撞性研究
6
作者 张婉琪 尹冠生 +3 位作者 姚如洋 史明辉 韦鹏飞 王建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5-799,共15页
圆管圆角模具内翻作为金属薄壁管的一种变形模式有着良好的吸能特性.现有关于内翻模式的理论模型均假设变形区曲率恒定且很少有关于翻转全过程翻转力的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对6063铝管的内翻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外翻模式变... 圆管圆角模具内翻作为金属薄壁管的一种变形模式有着良好的吸能特性.现有关于内翻模式的理论模型均假设变形区曲率恒定且很少有关于翻转全过程翻转力的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对6063铝管的内翻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外翻模式变形特点详细探讨了内翻模式的变形特点.根据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内翻模式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在同时考虑了变形区曲率变化和管壁增厚的基础上,对内翻全过程的翻转力也进行了预测,进而可以得到内翻模式总吸能和比吸能的理论结果.通过与前人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得到,文章理论结果更吻合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最后,根据验证后的理论模型对内翻模式的耐撞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存在最优模具半径使得内翻稳态力、总吸能和比吸能最小;增大圆管壁厚可显著提高内翻模式吸能特性;增大圆管半径能提高内翻稳态力和总吸能,但会降低比吸能.新的内翻理论模型为描述内翻变形模式和内翻管作为吸能元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管 理论模型 塑性耗能 耐撞性
下载PDF
电动汽车BMS从控板热分析及散热优化
7
作者 原江鑫 何莉萍 +1 位作者 李耀东 李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从控板服役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和不均影响整车动力性、安全性问题,本文基于CFD理论,采用Icepak软件建立并验证了某商用BMS从控板热分析模型。首次在车载服役条件下,基于热分析模型开展了温度场分析和热均匀性优... 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从控板服役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和不均影响整车动力性、安全性问题,本文基于CFD理论,采用Icepak软件建立并验证了某商用BMS从控板热分析模型。首次在车载服役条件下,基于热分析模型开展了温度场分析和热均匀性优化研究。BMS从控板热仿真分析表明,均衡模块及供电模块因局部积热温度均超过BMS的设计温度限值60℃,整个BMS从控板最大温差为21.0℃。为此,进一步开展了BMS从控板散热路径分析,并通过改变均衡电阻间距、布局、PCB基材以及增设导热硅胶垫进行散热优化设计。提高了BMS从控板的散热能力,使BMS从控板的最高温度控制在设计规定值60℃以下,同时整个电路板的温差降为6.9℃,提高了BMS从控板在实际车载服役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望为BMS从控板热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动汽车 BMS从控板 热分析 散热优化
下载PDF
玻璃材料超短脉冲激光焊接机理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世林 陈聪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玻璃材料因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集成电路等领域中,但其典型的高硬脆性特性会导致玻璃受热膨胀脆断,难以形成可靠的焊接接头。由于超快激光具有热效应小、形成非线性吸收的特点,因此是玻璃焊接的... 玻璃材料因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集成电路等领域中,但其典型的高硬脆性特性会导致玻璃受热膨胀脆断,难以形成可靠的焊接接头。由于超快激光具有热效应小、形成非线性吸收的特点,因此是玻璃焊接的理想热源。介绍了超快激光焊接玻璃材料的原理和作用机制,详细分析了钠钙玻璃、硅酸盐玻璃和石英玻璃激光焊接的工艺特性和成形规律,通过玻璃焊接的模拟仿真分析了激光焊接玻璃的成形机制,并指出了超短脉冲激光焊接玻璃所面临的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超快激光 焊接 非线性吸收 成形规律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柔性生物质颗粒取向特性研究
9
作者 周长江 陈钇杰 +2 位作者 陈海康 苏杰 刘丕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222,共11页
为解决柔性生物质颗粒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制备等出现的取向无序性问题,设计了一种三角形沟槽通道.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CFD-DEM),建立三角形沟槽通道内柔性颗粒运动的气固耦合模型.其中,采用双链黏结球模型表征柔性生物质颗... 为解决柔性生物质颗粒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制备等出现的取向无序性问题,设计了一种三角形沟槽通道.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CFD-DEM),建立三角形沟槽通道内柔性颗粒运动的气固耦合模型.其中,采用双链黏结球模型表征柔性生物质颗粒.设计正交实验,研究气体速度、颗粒长度、通道倾斜角和沟槽角度对柔性颗粒取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性颗粒取向角为0~10°的比例高达0.9;通道倾斜角β对颗粒取向有序性的影响最大,随着颗粒长度颗粒的增大,通道倾斜角和沟槽角度的减小,取向有序性增强.优化模型中,颗粒取向角为0~10°的比例为0.96,取向有序参数S为-1.911,颗粒取向与沟槽方向基本一致;颗粒运动平均速度为2.467 m·s^(-1).该成果为颗粒取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取向特性 CFD-DEM 流量可视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表征与参数辨识
10
作者 刘江南 龙汪鹏 +1 位作者 吕剑文 靳启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34,共11页
目前关于栓接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建模研究忽略了栓接处有效接触区域的影响,所建立的等效模型与结合部实际装配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对此,提出一种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引入柱状正交非线性虚拟材料模型表... 目前关于栓接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建模研究忽略了栓接处有效接触区域的影响,所建立的等效模型与结合部实际装配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对此,提出一种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引入柱状正交非线性虚拟材料模型表征结合面在外载荷作用下表现出的柔性结合特征;通过建立虚拟材料微单元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吉村允孝法,理论推导虚拟材料的物理参数计算方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建立栓接结合部接触区域的几何参数预测模型,实现栓接结合部不同接触状态与接触特性区域直径的非线性映射,最终建立具有结合部实际装配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模型.以自由边界状态下的螺栓组连接钢板试件为实验测试对象,采用上述方法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将模态仿真与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未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虚拟材料建模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综合评价指标上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合部 动力学模型 虚拟材料 神经网络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廖宇轩 蒋浩 +2 位作者 金长城 李光耀 崔俊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0-65,共6页
电磁铆接技术可以有效地使大直径铆钉一次成形,快速生产高质量铆接接头,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目前针对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接头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搭建大直径铆钉电磁铆接平台,对直径10 mm的钢铆钉进行工艺试验... 电磁铆接技术可以有效地使大直径铆钉一次成形,快速生产高质量铆接接头,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目前针对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接头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搭建大直径铆钉电磁铆接平台,对直径10 mm的钢铆钉进行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铆接后的镦头直径均随着放电能量增大而增大,镦头高度均随着放电能量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放电能量下,预制孔直径越大,镦头高度越低且直径越大。此外,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接头的干涉量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大逐渐增大。预制孔直径10.1 mm铆接接头的干涉量始终要大于预制孔直径10.3 mm铆接接头。与此同时,由于预制孔直径为10.3 mm铆接接头在铆接过程中容易歪斜,此值不宜作为优选工艺参数。另外,综合放电能量区间参数,得到了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最佳工艺参数:预制孔直径10.1 mm、放电能量15.5 kJ。最后,对大直径铆钉电磁铆接接头及传统液压铆接接头的干涉量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大直径钢铆钉电磁铆接接头,其干涉量为2.15%,较液压铆接接头的干涉量1.75%数值更大,也更均匀,其最大剪切载荷及吸能值高于液压铆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铆钉 电磁铆接 工艺试验 力学性能 干涉量
下载PDF
事故工况下行人胸部与车辆碰撞的边界条件特征分析
12
作者 高文博 吕晓江 +2 位作者 肖志 莫富灏 李桂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562,共8页
研究了行人胸部与车辆碰撞边界条件特征。建立了基于中国道路事故工况的车辆与行人碰撞多体仿真矩阵,进行了仿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年行人胸部绕转距离(WAD)范围为0.957~1.808 m;6岁儿童行人胸部绕转距离(WAD)为0.760~0.910 m;... 研究了行人胸部与车辆碰撞边界条件特征。建立了基于中国道路事故工况的车辆与行人碰撞多体仿真矩阵,进行了仿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年行人胸部绕转距离(WAD)范围为0.957~1.808 m;6岁儿童行人胸部绕转距离(WAD)为0.760~0.910 m;对于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多用途汽车(MPV)等3种车型碰撞,成年行人胸部中值碰撞角度为17°、34°、32°,中值速度为12.5、19.8、17.3 km/h;6岁儿童速度为20.5、38.4、25.4 km/h,胸部碰撞角度49°、90°、81°。轿车碰撞中的行人胸部绕转距离WAD高于SUV和MPV碰撞工况,但行人胸部与车辆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明显低于SUV和MPV碰撞工况。因而,本文作者建议:根据车辆WAD区域,分别开展成年和儿童行人胸部防护测评,并在测试中根据车型合理设定胸部冲击加载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事故 胸部碰撞 碰撞防护的测评 测评加载的边界条件
下载PDF
铝/镁合金轴叉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工艺与接头性能
13
作者 陈昶 朱佳佩 +3 位作者 韩子川 柳泉潇潇 崔俊佳 李光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37,共8页
面向汽车传动轴中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与连接需求,提出了一种6061-T6铝合金和AZ31B镁合金轴叉的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工艺。通过改变放电次数、槽倾角和放电能量等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下胶接接头、磁脉冲压接接头和磁脉冲压接/... 面向汽车传动轴中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与连接需求,提出了一种6061-T6铝合金和AZ31B镁合金轴叉的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工艺。通过改变放电次数、槽倾角和放电能量等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下胶接接头、磁脉冲压接接头和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显微观测探究了不同试验参数对铝/镁合金接头性能的影响和机理。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观察了接头在不同周期下的腐蚀产物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工艺能够实现镁合金和铝合金的高质量连接,放电能量25 kJ、槽倾角90°、放电3次时,接头最大扭矩达到1479.30 N·m;铝合金外管和镁合金槽底面的贴合区域长度随放电次数和槽倾角的增大而增加;胶粘剂的加入有利于降低接头的腐蚀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磁脉冲压接/胶接复合连接 力学性能 盐雾腐蚀试验
原文传递
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关键技术综述
14
作者 胡满江 杨智元 +3 位作者 李洋 陈晓龙 徐彪 黄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6,共19页
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是指驾驶人与驾驶自动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交互和协同决策的过程,其对于提升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在当下文献研究中碎片化且缺乏相关综述研究的现状,介绍了... 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是指驾驶人与驾驶自动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交互和协同决策的过程,其对于提升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在当下文献研究中碎片化且缺乏相关综述研究的现状,介绍了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基于对人机协同驾驶领域研究现状的梳理,从驾驶权限和人机交互2个维度对人机协同决策方法进行分类,前者包含以人为主、人机驾驶权限切换和以机为主的3种决策方式,后者包含人机直接交互和人机间接交互2种决策形式。进一步根据智驾系统中人机协同决策的层级差异,将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分为人机协同行为决策、人机协同运动规划两大关键技术。前者可分为仲裁驾驶权限、协调驾驶意图和人类在环学习3类,后者可分为人机协同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2类。最后,对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通过梳理总结认为: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决策层面,也依赖于上下游共同的技术进步,且多模态人机界面和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将依托新型决策意图传导技术与大语言模型步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人机协同决策 综述 驾驶权限 人机交互 行为决策 运动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运动约束的激光雷达与车体坐标系旋转参数标定
15
作者 谢国涛 王帅杰 +3 位作者 高铭 汪东升 秦洪懋 秦晓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72,共14页
激光雷达是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传感器,多坐标系空间标定是激光雷达精准环境感知的前提条件。针对激光雷达与车体坐标系空间同步面临传感器观测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雷达与车辆的平面运动和直线运动约束2步标定方法。为构建... 激光雷达是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传感器,多坐标系空间标定是激光雷达精准环境感知的前提条件。针对激光雷达与车体坐标系空间同步面临传感器观测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雷达与车辆的平面运动和直线运动约束2步标定方法。为构建运动约束,基于激光里程计获取激光雷达运动位姿信息,通过激光雷达运动轨迹信息和时域上多帧地面平面拟合信息进行平面行驶识别,在满足平面路况下构建平面运动约束标定,进而标定横滚角与俯仰角;基于俯仰角和横滚角对车辆轨迹进行修正,通过激光运动轨迹建立直线行驶判别模型判别车辆运动状态,在满足车辆直线行驶路况下构建直线运动约束,从而标定偏航角。最后,在智能驾驶试验车上开展了激光雷达与车辆坐标系标定的实车试验,通过实车采集的数据验证了提出的空间同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光雷达与车体坐标系标定方法优于基于标定物的方法,在原始数据上可以保证标定后的旋转误差降低至0.61,误差率降低约47.4%。在手动调整的扩充数据上标定后的旋转误差降至1.64,误差率降低约40.6%。相对于基于标定物的方法,其旋转误差均有降低且不需要借助特定的标定物与标定场,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同时通过消融对比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 环境感知 激光雷达 激光里程计 外参标定
原文传递
电磁无铆钉铆接工艺及钢—铝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大勇 丛艳军 +3 位作者 蒋浩 廖宇轩 李光耀 崔俊佳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44,共9页
以AA5052铝合金薄板和DC52D+ZF高强钢薄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放电能量下,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的镦头成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放电能量值过小,会导致铆钉变形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互锁结构;放电能量值过大,则会导致上板材... 以AA5052铝合金薄板和DC52D+ZF高强钢薄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放电能量下,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的镦头成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放电能量值过小,会导致铆钉变形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互锁结构;放电能量值过大,则会导致上板材材料流动过于充分,进而在颈部区域出现微裂纹甚至发生断裂。此外,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的平均互锁值Tu较常规液压无铆钉铆接接头高46.6%。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中心区域的硬度略高一些。剪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的剪切性能略高于常规液压无铆钉铆接接头。与常规液压无铆钉铆接接头对比,电磁无铆钉铆接接头在截面互锁程度、显微硬度及剪切性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无铆钉铆接 钢-铝接头 放电能量 力学性能 互锁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