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有机对接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先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3-35,共3页
高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能力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探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能力结构的有机对接有利于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湖南工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为例,在分析该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参考专业... 高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能力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探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能力结构的有机对接有利于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湖南工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为例,在分析该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参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三位一体"能力结构体系,并基于有机对接目标提出了"2+2+1"课程体系,为国内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能力结构 课程体系 有机对接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湖南工业大学
下载PDF
基于SOP-PSR模型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与生态城市的耦合协调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2
作者 聂瑞宏 郑超辉 刘建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27-36,共10页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将韧性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统一进行考量,综合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5、2010、2015和2020年为时间节点,分析了湖南省14个市州的人居环境韧性建设与生态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将韧性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统一进行考量,综合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5、2010、2015和2020年为时间节点,分析了湖南省14个市州的人居环境韧性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湖南省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挑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湖南省各市州人居环境韧性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均不断上升但位序变化不明显,长沙呈明显的首位优势;两者在空间上呈以长株潭为核心辐射带动湘西欠发达地区的演变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生态城市 耦合协调研究 湖南省 熵值法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艺霖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MODIS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2002~2022年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等级聚类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2002~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热度变化显著,降低29.26%,且除炎陵县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倒“N”型或“M”型走势,开福区、天心区、天元区等城镇建设活动多的区(县)遥感生态指数下降幅度最大;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夜间灯光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增速低于2017年,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县)集中在长沙;③长株潭城市群多数区(县)耦合度在2002~2022年处于从拮抗到磨合过渡的阶段,2012年耦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17个区(县)在2017年又落回较低阶段。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大部分区(县)耦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状态,部分区(县)长期失调,整体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夜间灯光指数 城镇化 耦合协调 遥感影像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场所文脉主义语境下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为例
4
作者 王浩 谢鹏 +2 位作者 鲁婵 苏晓青 汤海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凝聚集体情感、培育城市特质有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工业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老旧工业街区使用功能空心化、场所衰败化的危机,将“场所文脉主义”理论引...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凝聚集体情感、培育城市特质有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工业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老旧工业街区使用功能空心化、场所衰败化的危机,将“场所文脉主义”理论引入工业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并论述其意义,进而提出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总体框架及核心理念,并以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实践为例,对其规划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文脉主义 工业遗产 保护与传承 清水塘老工业区 株洲市
下载PDF
不同垂直绿化立面对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建龙 杨澜 +1 位作者 许锋 唐晴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城市化发展导致室外热环境越来越恶劣,良好的小区室外热环境能够增强城市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垂直绿化对小区室外热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株洲市某小区为例,采用ENVI-met软件对场地内室外热环境相关参数进行模拟,共设置5种不同垂直绿化立... 城市化发展导致室外热环境越来越恶劣,良好的小区室外热环境能够增强城市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垂直绿化对小区室外热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株洲市某小区为例,采用ENVI-met软件对场地内室外热环境相关参数进行模拟,共设置5种不同垂直绿化立面,研究其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绿化的布置位置与场地风向都会影响其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区域,沿着风向方向,垂直绿化的降温增湿效果会得到叠加。不同垂直绿化立面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效果大小为:东西南组合立面>南立面>东西组合立面>东立面>西立面。未来对小区进行垂直绿化墙面改造时,仅布置南立面垂直绿化,就能达到环境效益与建设成本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绿化 ENVI-met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舒适 建筑立面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
6
作者 刘笑 张旺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湖南省粮食生产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省粮食产量在2000—2020年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宁乡、湘潭、衡阳等地产量较高,可能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 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湖南省粮食生产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省粮食产量在2000—2020年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宁乡、湘潭、衡阳等地产量较高,可能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相关;(3)湖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莫兰指数分析证实了县域间粮食生产关系呈空间正相关。本文通过揭示湖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参考,对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变化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环境信息与遥感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7
作者 刘玉安 廖剑宇 张旺 《今传媒》 202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举措。本文以“环境信息与遥感应用”课程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框架、教学目标、实施路径和育人成效,并基于此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为遥感...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举措。本文以“环境信息与遥感应用”课程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框架、教学目标、实施路径和育人成效,并基于此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为遥感类的课程思政教学和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遥感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毛凤仪 于倩 赵先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0-89,共10页
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一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乡村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建筑设施... 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一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乡村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建筑设施与安全管理状况8项指标变量及21个指标因子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影响指标框架,并通过AMOS软件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影响指标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状况与土地资源状况对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有正向影响,其中水资源状况指标变量对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影响力高于土地资源状况;社会环境中的6项指标变量对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对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建筑设施与安全管理状况的影响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人居环境 适宜性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张谷英村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碳排放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一豆 赵先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PLUS耦合模型和碳排放响应模型,模拟了自然状态发展情景、耕地保护发展情景、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强度在2010—2015年最大,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碳排放量呈现倒“V”型曲线,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快速上升阶段(2000—2005年)和碳排放量下降阶段(2005—2020年),以2010年为节点,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缓;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减少)碳排放随之增加(减少)的较强扩张与较高排放模式。②Markov-PLUS模拟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在自然状态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大(235.9503km^(2)),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小(200.6354km^(2));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碳汇面积相对较少(169.78km^(2)),占未利用地相比其他情景较多(1.20km^(2)),扩张分布较为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较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碳排放响应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对建设用地扩张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响应结果,绿色低碳发展情景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较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响应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传统工业型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以株洲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紫君 倪筱珈 赵先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88-98,共11页
从城市生态系统支撑力、社会经济协调力、人类活动压力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手段,以株洲市为基本评估单元,对该市2007—2018年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探究了影响区... 从城市生态系统支撑力、社会经济协调力、人类活动压力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手段,以株洲市为基本评估单元,对该市2007—2018年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探究了影响区域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07—2010年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2011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2012年后处于可载状态;经济增长和人口压力的贡献度波动下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波动上升,地物覆被、资源供给先上升后下降,环境治理、生活质量、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环境治理对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的贡献居主导地位,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大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将成为制约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 传统工业型城市 状态空间法 株洲市
下载PDF
“城市触媒”视角下湖湘工业遗产改造策略研究——以长沙市曙光电子管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忆 王明斌 +2 位作者 高明惠 谭书佳 范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6期27-31,共5页
当前,随着时代变化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不断萎缩。在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多重困境,该文基于长沙市工业遗产现状,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到工业遗产改造更新当中,对城市文化、市民记忆、建筑遗存等元素进行提取,... 当前,随着时代变化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不断萎缩。在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多重困境,该文基于长沙市工业遗产现状,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到工业遗产改造更新当中,对城市文化、市民记忆、建筑遗存等元素进行提取,打造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触媒,以曙光电子管厂为例提出改造策略。构建“点—线—面”多层次触媒系统,并将其与湖湘文化相融合,打造公共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提供新的尝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触媒 工业遗产 湖湘文化 更新策略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雅萍 赵先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8-2960,共13页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近30a来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持续上升,增长率为33.33%,整体呈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演变特征.199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速率为1.38×10^(8)元/a缓慢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边缘区较高,核心区较低”的分布格局,林地转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价值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子探测人类活动强度q值由0.348增至0.394,较好地解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现象,风险探测发现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在人类活动强度异常范围0.3~0.7内保持平衡.研究时段内Moran's I从-0.363变化为-0.491,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负向效应加剧,高-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中心城区,低-高聚类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缘海拔较高的森林山脉密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关联 地理探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湖南省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航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10,共15页
开展县域尺度下的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助推实现县域等多尺度区域“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夜间灯光数据估算湖南省各区县的碳排放量,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刻画了县域碳排放时... 开展县域尺度下的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助推实现县域等多尺度区域“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夜间灯光数据估算湖南省各区县的碳排放量,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刻画了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运用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从政策、经济、能源、社会和产业维度对县域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12~2020年,湖南省县域碳排放总体呈减弱趋势,且差异较为明显,空间格局分布为北高南低,东西差距较小;②莫兰指数(Moran's I)逐年下降,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总体成正相关关系;③财政支出、人口规模、城镇化率、能源碳排放强度和农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县域碳排放的主导因子;④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主导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同一指标对不同区县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县域尺度 夜间灯光数据 地理探测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湖南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艺蕾 曾志伟 汤慧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是城市发展潜力和空间品质的重要体现,空间活力的营造和提升是助推城市更新、营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借助文献计量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回顾2003—2022年间Web 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活...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是城市发展潜力和空间品质的重要体现,空间活力的营造和提升是助推城市更新、营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借助文献计量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回顾2003—2022年间Web 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研究,梳理了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阶段与热点并展开评述与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发文量与时间分布方面,全球范围内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数量上英文文献多于中文文献;国家与机构学术合作方面,中国相关研究热度最高,美国相关研究影响力最强,且国家与机构之间总体合作网络较为密切;所涉期刊与发文量方面,相关研究所涉期刊丰富,英文文献发文量高于中文文献,且英文相关研究所涉学科领域种类较多;研究主题方面,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热点不断更新,全球范围内相关研究关于城市设计对活力的营造关注时间最长,建成环境和大数据的运用是近年来中英文文献共同关注的热点。因此,立足于城市更新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未来应创新多学科交叉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理论体系和系统性评价框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动态演化路径,注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引起的多重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关键类型及阈值效应
15
作者 欧阳晓 陈键 +2 位作者 魏晓 谢花林 魏国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6-1954,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揭示2000—2020年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其占比增长了8.10%,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生态系统健康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等级呈现集聚分布。(3)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存在阈值,当耕地占比≥1.98%,林地占比≥7.58%,建设用地占比≤19.80%时,生态系统健康能达到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阈值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遗产廊道理念的线形滨水工业区更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思娇 申玲 +3 位作者 陈舒扬 李佳琪 岳俊芝 谭芊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工业遗产再利用在全球后工业化转型背景下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面对滨水工业厂区大规模且各自独立封闭的空间形态,遗产廊道理念为线形滨水工业区更新提供了可行方向。介绍美国纽约市与我国上海市滨水工业区更新再生实例,归纳规划再生... 工业遗产再利用在全球后工业化转型背景下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面对滨水工业厂区大规模且各自独立封闭的空间形态,遗产廊道理念为线形滨水工业区更新提供了可行方向。介绍美国纽约市与我国上海市滨水工业区更新再生实例,归纳规划再生与遗产保护模式,以期为我国面临产业转型的港口城市提供有效的操作路径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形景观 滨水工业区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业企业创新绩效宏观环境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17
作者 韩超跃 《现代农业》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提高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拓宽创新发展途径,是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湖南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宏观环境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建立宏观环境因素与技... 提高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拓宽创新发展途径,是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湖南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宏观环境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建立宏观环境因素与技术创新绩效模型,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技术环境因素和服务环境因素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务政策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稍弱,而市场环境因素并未对其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此,研究提出加强企业与外部多元主体间协同创新、强化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完善创新环境的政策引导以促进农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创新绩效 宏观环境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18
作者 韩超跃 赵先超 《现代农业》 2023年第2期72-80,共9页
通过探索性地构建湖南省农业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现状延续型、强需求型、强供给型和综合调控型4种不同情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湖南省农业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未来变动情况及其均衡状况。结果表明:(1)4种情景中... 通过探索性地构建湖南省农业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现状延续型、强需求型、强供给型和综合调控型4种不同情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湖南省农业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未来变动情况及其均衡状况。结果表明:(1)4种情景中,湖南省农业供给系统与城市消费市场需求系统的关键变量均呈增长趋势,且综合调控供需两端对系统变量影响最大。其中,综合调控型情景下,农业供给水平和城市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分别为14.466和10.32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20%和3.97%;(2)供需比在4种情景下均渐趋均衡,其中仅综合调控型情景在长时间序列中供需比均接近1。研究表明,只追求供给或需求单方强化,均较难实现供需均衡,需要全面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 城市消费市场需求 仿真模拟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邓黎倩 《北方经贸》 2024年第12期154-160,共7页
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测算各市州旅游经济联系总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湖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沙市与湘潭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始终位列第一;区域间旅游经济联... 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测算各市州旅游经济联系总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湖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沙市与湘潭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始终位列第一;区域间旅游经济联系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游客总人数与实际利用外资是影响湖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主导因素,各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强于单独作用;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步伐,缩小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Dagum基尼系数 地理探测器 引力模型 影响因素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旅游利用潜力研究
20
作者 谭书佳 雷媛婷 韩雅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70,共10页
以根源性、在地性、历时性为标准,对湖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乡村非遗项目进行筛选,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昂普理论(R-M-P)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单元的乡村非遗资... 以根源性、在地性、历时性为标准,对湖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乡村非遗项目进行筛选,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昂普理论(R-M-P)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单元的乡村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非遗类型分布不均衡,传统技艺与民俗类乡村非遗占比较高;湖南省乡村非遗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部集聚、南北部集中、东部较少”的特征,形成1个集核区、3个带状高密度区和多个中密度区;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整体利用潜力大,但地区性差异显著。据此,建议高潜力区将乡村非遗资源与热门旅游景点有机结合,并借助乡村非遗节庆和民俗活动,推广乡村非遗项目;中潜力区借助特色文化活动,开发乡村非遗文旅路线,并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开发跨区域的乡村非遗旅游路线;低潜力区加强乡村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和申报,推动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格局 旅游利用潜力 湖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