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认证下《土木工程测量》教考一体化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范波 廖一平 黄勇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9期128-129,135,共3页
针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工程测量实践能力为核心,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修订《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通过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流程重构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反映学习全过程的考核... 针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工程测量实践能力为核心,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修订《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通过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流程重构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反映学习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进行教考一体化改革,大大夯实和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测量实践能力,有力地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PBL 工程测量 教考 一体化
下载PDF
基于CDIO-OBE模式的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宇 郭范波 梅华 《科教导刊》 2022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陈旧、脱离工程实际、评价机制不完善、管理协调工作欠缺等问题,引入CDIO-OBE模式,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性实验平台、设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措施,夯实...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陈旧、脱离工程实际、评价机制不完善、管理协调工作欠缺等问题,引入CDIO-OBE模式,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性实验平台、设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措施,夯实和提高学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践能力,使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满足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OBE 土木工程材料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郭范波 夏宇 黄勇 《城市情报》 2023年第8期16-18,共3页
针对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不足、实践能力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两式三多”的教学改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得到大大加强,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奠... 针对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不足、实践能力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两式三多”的教学改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得到大大加强,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 实践类 课程 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4
作者 吴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勇毅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骄人成就,当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呆板人才”,而是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熟练操作技...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勇毅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骄人成就,当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呆板人才”,而是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社会精英”。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时,也要打破传统的“师教生学”教育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文将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创新创业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来提出如何使土木工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更好结合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土木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天然和饱水红砂岩三轴压缩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桃根 胡凯 +1 位作者 李玲 王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是红砂岩地区岩体工程安全评价的关键要素,饱水软化效应对红砂岩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压缩伺服流变仪,开展天然与饱水红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强度... 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是红砂岩地区岩体工程安全评价的关键要素,饱水软化效应对红砂岩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压缩伺服流变仪,开展天然与饱水红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蠕变破坏应力因饱水软化效应而降低,围压对其降幅有削弱作用,蠕变破坏应力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75~0.98之间;饱水软化效应能增强蠕变瞬时变形,减弱蠕变变形及蠕变应变速率;环向应变比轴向应变更早进入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速率与偏压的变化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长期强度因饱水软化作用而降低,却因围压增加而增大,长期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62~0.92之间;裂纹损伤应力与长期强度相差较大,裂纹损伤应力视为长期强度有待进一步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蠕变特性 长期强度 饱水软化效应 裂纹损伤应力
下载PDF
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在随机激励下的减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向越 谭平 +1 位作者 贺辉 陈倩敏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该文提出黏滞阻尼与滞变阻尼共同作用的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Dual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DD-TMD),并对白噪声作用下DD-TMD进行减震优化研究。讨论了DD-TMD的构成、优势和应用范围,并总结了DD-TMD的力学机理。提出适用于DD-TMD... 该文提出黏滞阻尼与滞变阻尼共同作用的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Dual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DD-TMD),并对白噪声作用下DD-TMD进行减震优化研究。讨论了DD-TMD的构成、优势和应用范围,并总结了DD-TMD的力学机理。提出适用于DD-TMD的H_(2)优化方法,并通过数值寻优得到了最优参数和基于稳定区域的DD-TMD参数优化方法。此外,通过DD-TMD的H_(2)优化方法进一步得到了DD-TMD的等效附加黏滞阻尼比,为工程设计奠定应用基础。以变摩擦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Variable Friction Pendulum Tuned Mass Damper,VFP-TMD)为DD-TMD的实际应用算例,通过20条地震波检验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对地震激励的减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H_(2)优化下的DD-TMD可以提供与常规黏滞阻尼TMD相当的控制效果。采用DD-TMD可以通过随机理论成功模拟与常摩擦阻尼等效的黏滞阻尼,并为带有初始摩擦的VFP-TMD提供有效可靠的优化设计方法。相较于前人所做的数值寻优方法,按照DD-TMD模型优化的VFP-TMD可以提供更加优异的减震控制效果且阻尼耗能能力提高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震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双阻尼模型 H2优化 等效附加黏滞阻尼比
下载PDF
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刘清 许飞 +4 位作者 冉枫菱 唐小林 周云 杨瑞 王东星 《中国粉体技术》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铅锌尾矿的堆存浪费及潜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铅锌尾矿粉和偏高岭土为原材料,制备掺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进而提高铅锌尾矿粉的利用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节水胶比(质量比,下同)、铅锌尾矿粉掺量(质量比... 【目的】为了解决铅锌尾矿的堆存浪费及潜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铅锌尾矿粉和偏高岭土为原材料,制备掺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进而提高铅锌尾矿粉的利用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节水胶比(质量比,下同)、铅锌尾矿粉掺量(质量比,下同)、碱当量测试混凝土的和易性、立方体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并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抗压-劈拉强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当水胶比为0.35时,地聚物混凝土和易性最优;随着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的提高,破坏形态由边界破坏转变为边界-骨料共同破坏;抗压和劈拉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呈先增加后显著下降的趋势,碱当量为10.5%时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随铅锌尾矿粉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碱当量为11.5%和12.5%时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随铅锌尾矿粉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通过幂函数拟合抗压-劈拉强度关系,得到拟合公式fts=0.115 f^(0.873)_(cu),拉压比在1/15~1/12之间。【结论】当水胶比、铅锌尾矿粉掺量和碱当量分别为0.35、40%和1.5%时,所制备的地聚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粉 地聚物混凝土 和易性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视频交互平台的地下工程施工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研究
8
作者 梅华 陈高 +1 位作者 彭浩明 肖贯中 《福建建筑》 2023年第3期144-148,共5页
地下工程施工存在教学内容明显滞后、教学互动性差和课程实践性强的问题,采用现有课程教学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探索通过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动态更新,建立短视频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交互平台进行教学实践... 地下工程施工存在教学内容明显滞后、教学互动性差和课程实践性强的问题,采用现有课程教学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探索通过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动态更新,建立短视频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交互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针对课程各教学知识模块,采用在线视频预习与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深基坑法等重要知识模块,选用典型实际在建项目进行全过程驱动式追踪学习模式;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点,邀请企业人员进行现场直播式教学模式。同时,对于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多元化的综合成绩考核体系,反馈教学效果,并进行分析,改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施工 校企协同育人 短视频 交互平台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阻尼比增效效应与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贺辉 郝霖霏 +2 位作者 谭平 游春华 向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821,共10页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惯容减震装置,本文针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TVMD阻尼比增效效应与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将TVMD对结构自身阻尼耗能功率的控制效果归纳为TVMD等效附加阻尼比,并基于随机...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惯容减震装置,本文针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TVMD阻尼比增效效应与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将TVMD对结构自身阻尼耗能功率的控制效果归纳为TVMD等效附加阻尼比,并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等效附加阻尼比的理论表达式。为了使TVMD更具实际应用价值,TVMD理论上应取得比同阻尼系数的黏滞阻尼器(VD)更大的等效附加阻尼比,这一现象定义为TVMD阻尼比增效效应,并定义了阻尼比增效系数来量化评估阻尼比增效效应。将等效附加阻尼比和阻尼比增效系数均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TVMD最优设计参数理论解。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为了更高效地发挥阻尼比增效效应,推荐TVMD质量比不超过0.3或阻尼比不超过0.1。以某七层标准钢框架结构作为工程算例展示了TVMD设计流程,并验证了本文解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本文解设计TVMD能显著放大其阻尼元件变形,表现出了理想的阻尼比增效效应。与传统解相比,本文解还具有另一个明显优势,即保证TVMD的减震效果优于同阻尼系数的VD,不存在减震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 阻尼比增效效应 等效附加阻尼比 理论解
下载PDF
随机激励下带滞变阻尼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越 谭平 +1 位作者 贺辉 陈倩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近年来,阻尼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的新型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相继出现,其参数分析优化原理大部分属于动力数值分析缺乏理论参数优化指导。该文对白噪声作用下具有上述特性的TMD,即滞变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Hysteretic d... 近年来,阻尼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的新型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相继出现,其参数分析优化原理大部分属于动力数值分析缺乏理论参数优化指导。该文对白噪声作用下具有上述特性的TMD,即滞变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Hysteretic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 HD-TMD)进行减振优化研究。总结了HD-TMD的力学机理并推导出相应的结构-HD-TMD系统运动方程;提出适用于HD-TMD的H_(2)优化和性能平衡设计,并通过数值拟合技术得到了最优参数公式和基于容忍度的性能平衡设计流程;以真实可用的变摩擦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VFP-TMD)为HD-TMD的实际算例,检验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对风振激励的减振性能影响。结果表明:H_(2)优化和性能平衡设计下的HD-TMD可以提供略优于传统黏滞阻尼TMD的控制效果。H_(2)优化的最优参数能使HD-TMD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实现最好的减振率,但面临VFP-TMD行程过大导致的摆动非线性问题。性能平衡设计下的最优参数可以控制VFP-TMD行程在线性范围内,同时发挥出良好且稳定的减振控制效果实现双赢。与最优参数公式结果相比,性能平衡设计的峰值减振率和均方差峰值减振率仅损失3.19%和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振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滞变阻尼 H_(2)优化 性能平衡设计
下载PDF
落石冲击砂土-珍珠棉复合垫层棚洞力学响应研究
11
作者 王星 霰建平 +2 位作者 王永东 叶飞 肖贯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7-907,共11页
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耗能减振棚洞结构,本研究采用模型试验、LS-DYNA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落球冲击作用下纯砂土垫层、砂土-EPE复合垫层棚洞结构力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纯砂土垫层下顶板腹部中心位置峰值应变为48.78×10^(-6),峰值应... 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耗能减振棚洞结构,本研究采用模型试验、LS-DYNA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落球冲击作用下纯砂土垫层、砂土-EPE复合垫层棚洞结构力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纯砂土垫层下顶板腹部中心位置峰值应变为48.78×10^(-6),峰值应力为1.46 MPa,接近其极限抗拉强度1.78 MPa;添加6 cm厚珍珠棉(EPE)垫层后该处峰值应变可降低83.42%,等效应力降至0.24 MPa,安全系数可达7.42;当EPE垫层设置厚度由0 cm增至4 cm, Z1、Z2特征位置应变降幅依次可达57.14%、65.22%,当由4 cm增至6 cm时Z1、Z2位置应变降幅为19.05%、18.75%,EPE垫层设置厚度为4 cm时减振效果达到拐点;构建与模型试验尺寸呈1∶1的数值计算模型,增设2、4、6 cm厚EPE垫层后,顶板腹部中心应力由1.16 MPa依次降至0.699、0.418、0.313 MPa,降幅为39.74%、63.96%、73.02%,建议实际防护结构宜设置40~60 cm厚EPE垫层;构建现场实际棚洞计算模型,添加40 cm厚EPE垫层后,中心单元峰值应力由5.71 MPa降至1.72 MPa,降幅为69.88%,落球加速度峰值由546 m/s^(2)降至432 m/s^(2),降幅为20.88%,验证了砂土-EPE复合垫层可对棚洞结构起到明显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 防护结构 复合垫层 珍珠棉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基于应变片法的非平行多裂纹相互作用及起裂机理
12
作者 沈晴晴 黄典一 +3 位作者 饶秋华 易威 孙栋良 李卓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55-1668,共14页
通过计算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kmax(θ)和KⅡ,kmax(θ),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多裂纹起裂准则预测非平行多裂纹的起裂参数。对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红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片测量方法监测裂纹尖端附... 通过计算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kmax(θ)和KⅡ,kmax(θ),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多裂纹起裂准则预测非平行多裂纹的起裂参数。对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红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片测量方法监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以确定裂纹起裂顺序。结果表明:裂缝相对倾角的变化对破坏轨迹影响不大且多裂纹尖端很少同时起裂。单轴压缩下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红砂岩试件破坏形式可分为两种:翼裂纹贯通和翼裂纹-次生裂纹贯通。断裂机理均为Ⅰ型(拉伸)起裂。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行多裂纹 相互作用机理 起裂机理 应变片法
下载PDF
铁路粗粒土填料蠕变及颗粒破碎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启云 康健 +3 位作者 张丙强 魏心星 肖南雄 项玉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7,共8页
粗粒土被广泛用作铁路路基填料,其蠕变特性对路基的长期沉降与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利用自制粗粒土填料单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系列二维蠕变试验,探索竖向应力、降雨入渗等因素对蠕变及颗粒破碎的影响;试验后对试样进行颗粒分析,据此建... 粗粒土被广泛用作铁路路基填料,其蠕变特性对路基的长期沉降与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利用自制粗粒土填料单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系列二维蠕变试验,探索竖向应力、降雨入渗等因素对蠕变及颗粒破碎的影响;试验后对试样进行颗粒分析,据此建立能同时考虑降雨入渗量、破碎率Bg和荷载的双曲线蠕变预测模型,并且基于确定的静力荷载分布模式及含水率分布公式,建立了粗粒土路基蠕变变形分析模型,分析不同轨道型式条件的路基蠕变变形。结果表明,在50~300 kPa荷载作用下,粗粒土填料蠕变稳定后应变为0.05%~0.101%,且呈衰减型增长趋势;在蠕变过程中颗粒破碎以大粒径颗粒破裂为主、研磨为辅,降雨入渗导致粗粒土填料的颗粒破碎,粒径发生改变;粒组含量的变化总量随荷载增大而显著增大,随降雨入渗强度增加呈先迅速增加而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蠕变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降雨入渗引起路基蠕变变形增幅可以达到80%。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粗粒土路基变形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粗粒土 蠕变 颗粒破碎 模型试验 降雨入渗
下载PDF
砂土-高密度海绵垫层棚洞力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王星 王帅帅 +2 位作者 黄帅 梅华 胡朝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共9页
依托某隧道洞口工程,探究更为有效的落石冲击防护结构,采用1∶10几何相似模型试验与LS-DYNA数值计算方法,揭示落石冲击作用下砂土-高密度海绵复合垫层力学响应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6 cm高密度海绵构成复合垫层,顶板腹部中心... 依托某隧道洞口工程,探究更为有效的落石冲击防护结构,采用1∶10几何相似模型试验与LS-DYNA数值计算方法,揭示落石冲击作用下砂土-高密度海绵复合垫层力学响应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6 cm高密度海绵构成复合垫层,顶板腹部中心应力峰值由1.71 MPa依次下降至0.75、0.24 MPa,降幅为55.90%、86.43%。与试验等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添加3、6 cm海绵构成复合垫层,顶板腹部中心应力峰值由1.13 MPa降至0.57、0.22 MPa,降幅可达49.73%、80.35%。实际工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垫层棚洞应力水平大幅降低,板内应力整体较均匀且中心位置应力集中状态已基本消除,应力曲线已由纯砂土垫层的折线形式变化为波浪式,应力峰值由5.63 MPa降至1.77 MPa,降幅可达68.56%。位移峰值由-3.08 mm降至-2.51 mm,加速度峰值由514 m/s 2降至445 m/s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落石冲击 防护结构 砂土-海绵垫层 模型试验 LS-DYNA
下载PDF
整跨吊装施工钢混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研究
15
作者 韩洪举 郭吉平 夏宇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确保新平河特大桥钢主梁整跨吊装施工安全,掌握施工过程中钢主梁的受力状态,通过建立桥梁施工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对钢主梁在各施工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架桥机整跨吊装施工中钢主梁受力和变形符合要求,实测... 为确保新平河特大桥钢主梁整跨吊装施工安全,掌握施工过程中钢主梁的受力状态,通过建立桥梁施工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对钢主梁在各施工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架桥机整跨吊装施工中钢主梁受力和变形符合要求,实测值也与计算值较好地吻合,说明采用架桥机整跨吊装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梁上运输 架桥机 整跨吊装
下载PDF
堵塞效应下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香玲 梅华 王丰仓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1-1496,共6页
为获取更为准确的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算法,考虑火源阻塞比φ_(1)、火源上游处阻塞比φ_(2)均为0、0.23、0.41、0.64,选取了1.6,3.2,9.3 kW三种火源热释放率,通过正交数值试验计算了48种阻塞工况的临界风速值,推导了单纯火源阻塞、单纯火... 为获取更为准确的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算法,考虑火源阻塞比φ_(1)、火源上游处阻塞比φ_(2)均为0、0.23、0.41、0.64,选取了1.6,3.2,9.3 kW三种火源热释放率,通过正交数值试验计算了48种阻塞工况的临界风速值,推导了单纯火源阻塞、单纯火源上游阻塞、火源与上游同时阻塞时临界风速无量纲修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增加火源处阻塞比还是加大火源上游阻塞比,临界风速值都会逐步减小,火源处阻塞对临界风速的影响更大。火源热释放率增加,临界风速也不断增大。仅火源处阻塞时,临界风速与(1-φ_(1))^(2/3)成正比。仅火源上游阻塞时,临界风速与(1-φ_(2))^(1/3)成正比。火源与上游同时阻塞时,临界风速与(1-φ_(1))^(2/3)(1-φ_(2))^(1/3)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临界风速 堵塞效应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装配式剪力墙钢筋机械搭接轴向拉伸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游春华 何根 +2 位作者 梅华 苏万林 候蕾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10-114,27,共6页
钢筋的有效连接是装配式结构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符合《钢丝绳夹》(GB/T 5976—2006)不锈钢卡件将钢筋进行机械搭接,研究此类连接方式的有效性。分别对采用两卡件和三卡件钢筋机械搭接的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试验表明:提高卡... 钢筋的有效连接是装配式结构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符合《钢丝绳夹》(GB/T 5976—2006)不锈钢卡件将钢筋进行机械搭接,研究此类连接方式的有效性。分别对采用两卡件和三卡件钢筋机械搭接的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试验表明:提高卡件数量、增加U型卡件与钢筋之间接触面积,对于提高钢筋搭接连接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当采用三卡件时,钢筋的连接强度大于母材的强度,搭接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母材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一致,满足工程应用的力学要求,可应用于装配式剪力墙受力钢筋的等强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连接 机械搭接 装配式剪力墙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随机地震作用下TMD等效附加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辉 谭平 +2 位作者 林松伟 向越 兰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5,共9页
针对随机地震作用下TMD给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展开研究。随机地震动采用过滤白噪声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并将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描述的场地过滤效应表示成传递函数形式,进而推导出结构相对于基岩的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然后,结合S... 针对随机地震作用下TMD给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展开研究。随机地震动采用过滤白噪声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并将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描述的场地过滤效应表示成传递函数形式,进而推导出结构相对于基岩的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然后,结合SRSS方法,以结构位移响应均方值作为评价准则,提出了随机地震作用下TMD提供给结构任意阶模态的等效附加阻尼比理论公式。最后,以某景观塔作为工程算例展示了TMD等效附加阻尼比的求解流程,并验证了该等效附加阻尼比公式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等效附加阻尼比指标来评估TMD减震性能是合理有效的,且使用推导的TMD等效附加阻尼比理论公式能更准确地评估TMD对结构位移响应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地震 Kanai-Tajimi功率谱 调谐质量阻尼器 等效附加阻尼比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依托工程力学课程培养工程思维能力
19
作者 何根 郭范波 +1 位作者 欧阳晶 许斌林 《大学教育》 2025年第8期66-69,74,共5页
工程力学课程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许多专业课的基础,其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工程思维能力,这既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 工程力学课程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许多专业课的基础,其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工程思维能力,这既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必备条件。工程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力学计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强化计算能力,引入游戏化教学提升实践能力,设计开放性实验与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创新能力,结合案例式教学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并注重过程思维的培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工程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力学课程 工程思维能力 工科类专业
下载PDF
碳封存砂岩储层的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雷 王惠民 +4 位作者 盛金昌 罗玉龙 詹美礼 陶锴 田佳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前“双碳”减排的背景下,砂岩咸水层是最具潜力的二氧化碳封存介质,其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流体的运移及封存效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形维数常用于定量表征砂岩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但以往对砂岩孔隙迂曲度... 目前“双碳”减排的背景下,砂岩咸水层是最具潜力的二氧化碳封存介质,其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流体的运移及封存效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形维数常用于定量表征砂岩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但以往对砂岩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时,多依赖于孔隙率、平均孔隙半径、平均迂曲度等特征值计算分形维数,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岩石孔隙排列分布及孔隙连接的非均质性。文章将砂岩孔隙结构概化为具有迂曲度的毛细管,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获取岩石片层图像,以盒维数法获得孔径分布分形维数;随后以孔径分布分形维数为目标值,结合不同迂曲度下的毛细管数量与孔径的分形标量关系,迭代计算迂曲度分形维数。与传统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相比,该研究确定的迂曲度分形维数更能体现岩石内部不同孔隙排列方式引起的迂曲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核磁共振 迂曲度 分形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