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构建衔接性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基于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缪学超 易红郡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112,F0003,共12页
研究生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构建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发挥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累积效应,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开设涵盖不同层次及类型... 研究生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构建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发挥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累积效应,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开设涵盖不同层次及类型的研究生学位项目。通过基于办学使命构建具有层次性的课程体系,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以及保持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之间的开放与关联,既使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保持一致,也使不同研究生课程体系之间建立联系。总结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衔接的经验可以发现,保持不同课程体系之间培养目标的整体性是衔接的前提,坚持本科课程的基础性、开放性与跨学科设计是衔接的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课程评价是衔接的主要载体。这些措施与经验无疑能为中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衔接性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斯托大学 研究生 课程体系 衔接 教育研究学科
下载PDF
乡村少年成长的“离土化”困境及其破解——从逃离者走向承继者的乡村在地化教育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婉怡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乡村少年是乡村教育的主体和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当前,乡村少年的成长存在自我认同之困和他者承认之困,使其个体的意义感、身份感和归属感趋于断裂,沦为乡土文化的逃离者。究其根源,在于“脱离场地”的公共生活、“外部指向”的离土... 乡村少年是乡村教育的主体和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当前,乡村少年的成长存在自我认同之困和他者承认之困,使其个体的意义感、身份感和归属感趋于断裂,沦为乡土文化的逃离者。究其根源,在于“脱离场地”的公共生活、“外部指向”的离土教育和“远离乡土”的情感支持等乡村教育在地性特质的缺乏。在地化教育以着眼生态成长为目标,以扎根实践经验为内容,以赋予“常识”全新活力为方法,使教育回归“土地”。为破解乡村少年的“离土化”困境,使其成为乡土文化的承继者,需挖掘优质乡村空间禀赋,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优化乡土教材编纂质量,实现校本课程动态开发;激活乡村少年空间意识,凝聚强大乡村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少年 离土化 在地化教育
原文传递
教育研究的情感转向:多维审视、学理分析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婉怡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教育研究的情感转向是用“情感逻辑”来探讨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以规避教育研究只关注人的技术化、理性化、工具化的弊端,寻找教育研究的文化精神品格,昭示情感之于教育研究的独特价值。通过历史、现实、本质层面的多维审视以及本体论... 教育研究的情感转向是用“情感逻辑”来探讨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以规避教育研究只关注人的技术化、理性化、工具化的弊端,寻找教育研究的文化精神品格,昭示情感之于教育研究的独特价值。通过历史、现实、本质层面的多维审视以及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视角的学理分析,教育研究的情感转向需面向教育事实,把握教育问题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实践体验,丰富研究者自身教育经验;坚守教育立场,认同情感因素的独特价值;拓宽文化理解,重视研究成果的意义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情感转向 情感体验 非理性因素
下载PDF
乡村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寇瀛丹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7期34-39,共6页
目前乡村教育与乡村产业的发展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导向造成乡村人才乡土情感的弱化。乡村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遵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通的两大理论逻辑,应从乡村基础教育与乡村职业教育两个... 目前乡村教育与乡村产业的发展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导向造成乡村人才乡土情感的弱化。乡村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遵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通的两大理论逻辑,应从乡村基础教育与乡村职业教育两个方面来探寻发展路径。乡村基础教育应加强兼具民生改善和人文导向的乡村文化教育,提升乡村儿童乡土情感;坚持教劳结合思想,使劳动教育成为乡村教育与科技产业融通的重要途径。乡村职业教育要调整专业设置,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激活乡村人力资源,大力提高乡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联动,提升乡村职业教育的在地化创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人才 科技 融合
下载PDF
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信息资本的中介作用
5
作者 钟云华 杨洋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学生干部经历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深入评估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不仅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干部的育人成效,而且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化改革提供关键依据。本研究以925位大学生创... 学生干部经历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深入评估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不仅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干部的育人成效,而且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化改革提供关键依据。本研究以925位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中介效应检验和分样本检验等方法,分析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干部经历能显著促进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发生;信息资本的中介效应存在,即学生干部经历通过促进大学生信息资本积累,进而对其连续创业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干部经历的连续创业行为促进效应具有延时性,对毕业生的影响较在校生更大。为此,高校既需要从学生干部岗位数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丰富大学生的学生干部经历,又需要加强创业政策宣传增加大学生创业信息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者 学生干部经历 连续创业行为 创新创业 信息资本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乡村文化的式微及其教育激活 被引量:4
6
作者 容中逵 何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2期36-41,共6页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的式微主要表现为传统村落建筑、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步解体,传统社会教化制度的逐渐消逝,传统乡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逐步位移,传统道德伦常、风土习俗的逐步式微。其根源在于现代性的片面极致扩张,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的式微主要表现为传统村落建筑、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步解体,传统社会教化制度的逐渐消逝,传统乡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逐步位移,传统道德伦常、风土习俗的逐步式微。其根源在于现代性的片面极致扩张,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家国同构的乡村政治制度解体。通过教育来激活和重建乡村文化,需认识各乡村文化激活的系统要素侧重性并确保广义教育的同质同构;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乡村物质建筑场所,重构乡村家庭教养、乡村学校教学、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文化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式微 教育激活 城市化
下载PDF
乡村教师难以稳定供给的系统辨症与诊断施疗——兼论以师范生分配为主体的乡村教师供给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容中逵 杜薇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0,共6页
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师资难以稳定供给突出表现在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乡村教师的难以有效补充和已有乡村教师的离农、弃教、出工、趋利等趋向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师资难以稳定供给突出表现在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乡村教师的难以有效补充和已有乡村教师的离农、弃教、出工、趋利等趋向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且在制度上缺少一种有效的乡村教师稳定供给渠道所致。为此,需以师范生分配为乡村教师供给主渠道,确保来得了;以乡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为乡村教师配给主体,确保派得下;以编制、薪资、住房为乡村教师供给保障内容,确保留得住;以研训促动、职评诱动、轮岗流动、换岗调动为乡村教师职业激励手段,确保走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稳定供给 师范生分配
原文传递
我们从邻国的新村运动中学到了什么?——韩、日两国乡村振兴运动中的教育功用透视 被引量:1
8
作者 容中逵 何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硬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面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产业,提高乡民物质生产水平;以教育为主导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软建设”,强化乡民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新型乡民,提升乡民精神生活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运动 一村一品运动 乡村振兴 教育功用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基于湖南省部分县市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易红郡 张燕 《云梦学刊》 2019年第4期117-124,共8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大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已很难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和教育优质化的需求,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主动迎接历史挑战,不断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机制,完善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大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已很难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和教育优质化的需求,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主动迎接历史挑战,不断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机制,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督导评估机制,为建立一支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保障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部分县市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红郡 孙娜 《武陵学刊》 2019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石,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湘东、湘中、湘西、湘南部分县市的调研发现,目前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乡村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均衡、老龄化较严重、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石,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湘东、湘中、湘西、湘南部分县市的调研发现,目前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乡村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均衡、老龄化较严重、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乡村教育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经济待遇较差,缺乏吸引力。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扩大教师招聘规模,加大补助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使这一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大学课程?——基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缪学超 胡玲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课程变革是大学深度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在2025年前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各级教育系统的核心课程。英国是较早通过大学课程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其中曼彻斯特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将“社会责任”与... 课程变革是大学深度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在2025年前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各级教育系统的核心课程。英国是较早通过大学课程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其中曼彻斯特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将“社会责任”与“教学”“科研”并重,着力通过课程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课程体系,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可持续发展慕课、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和跨学科可持续发展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主题内容融入多个学科;在课程教学方面,采用了混合式教学并重视探究式学习。曼彻斯特大学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课程的策略,能够在发挥课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课程以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方面为我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学课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 曼彻斯特大学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算法逻辑、可能风险及规制策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阴祖宝 容中逵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5,70,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算法的教育研究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正推动着教育研究由以个体数据为主的实证分析向以海量关系数据为主的智能预测转型。基于算法的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运行逻辑,表现为指向计算主义的研究本体论规定,指向...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算法的教育研究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正推动着教育研究由以个体数据为主的实证分析向以海量关系数据为主的智能预测转型。基于算法的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运行逻辑,表现为指向计算主义的研究本体论规定,指向算法表征的研究认识论预设,指向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论实践,指向模型预测的研究价值论诉求。但基于算法的教育研究也面临量化一切的算法崇拜、人之主体性的僭越、唯数据论的方法圭臬以及教育研究的非正义性等潜在风险。为防范和化解算法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制机制,具体包括嵌入基于人文主义的研究立场,构建主体间性的“人—算”协同关系,推进基于数据效能的算法公开,重塑基于教育逻辑的算法正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研究 算法 算法风险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与启示——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
13
作者 缪学超 王思琦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19,29,共9页
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设立,有利于从治理层面保障大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爱丁堡大学成立了英国第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并且在该机构引领下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设立,有利于从治理层面保障大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爱丁堡大学成立了英国第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并且在该机构引领下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该机构主要通过引领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为期望型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以及激发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潜力等方式,协同各利益相关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前提,以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为行动逻辑,这对我国高校成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门机构,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战略管理以协同各利益相关者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机构 利益相关者理论 爱丁堡大学 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载PDF
乡土如何走进现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命题追问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叶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9,共9页
乡村教育振兴面临振兴什么、振兴何往与振兴何为三重追问,存在遮蔽乡村与教育之间联系的风险。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时间维度上,现代化进程中对“乡土传统”的找回;空间维度上,城市化运动中“城乡”正义的彰显;主体维度上,... 乡村教育振兴面临振兴什么、振兴何往与振兴何为三重追问,存在遮蔽乡村与教育之间联系的风险。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时间维度上,现代化进程中对“乡土传统”的找回;空间维度上,城市化运动中“城乡”正义的彰显;主体维度上,乡村教育主体自觉性的激发。振兴乡村教育需要重建教育的乡土性,通过教育目的的乡土认同、知识的伦理重建、行为的实践自信和师资建设的流动逻辑,从价值引领、制度建构、行为改善和体制保障上寻求乡村教育的振兴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现代化 乡土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劳动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敏敏 蔺海沣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5,共14页
现有劳动教育研究综述缺乏国内外比较分析且未关照学段特性。故基于全学段视角,运用CiteSpace从发文时间、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等方面分析CNKI与WOS的2260篇劳动教育文献发现:全球学段性研究偏少,国内学段性研究渐增但缺少实证研究;在热... 现有劳动教育研究综述缺乏国内外比较分析且未关照学段特性。故基于全学段视角,运用CiteSpace从发文时间、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等方面分析CNKI与WOS的2260篇劳动教育文献发现:全球学段性研究偏少,国内学段性研究渐增但缺少实证研究;在热点主题上,大学为劳动教育的作用后果与组织影响因素,中学为学科渗透与空间影响因素,小学为课程体系建构与课程资源研发;在前沿演进上,国内从中小学劳动课程改革转向大学生劳动素养再转向以劳立德,国外则从大学的实训项目转向中学的个体影响因素再转向小学的测量工具。基于发现,提出以下研究路向:关注影响因素、聚焦德劳结合、加强多学科渗透、丰富课程资源研发、融合城乡特性、加强各学段纵向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知识图谱 全学段 文献评述
下载PDF
论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寇瀛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基于劳动课程的实践属性、人类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学校应坚持“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这一论断,存在将实践等同于体力劳动、片面地用心理学的逻辑来确证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的价值等同于体力劳动的价值等误区。劳动教育... 基于劳动课程的实践属性、人类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学校应坚持“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这一论断,存在将实践等同于体力劳动、片面地用心理学的逻辑来确证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的价值等同于体力劳动的价值等误区。劳动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个体与社会发展功能的统一,在实施过程上应坚持专门性劳动教育和渗透性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其实施主体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基于此,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要在目标上坚持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的统一,在内容上以个体成人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价值导向进行科学选择,在途径上注重学科课堂教学、校外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的结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体力劳动 教劳结合 全方位劳动教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审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珊 李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6-95,共10页
乡土教材自清末产生至今,其发展历程已逾百年。作为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乡土教材契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力量。乡土教材具有文化选择、文化传续、文化育人、文化规范等四重文化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 乡土教材自清末产生至今,其发展历程已逾百年。作为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乡土教材契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力量。乡土教材具有文化选择、文化传续、文化育人、文化规范等四重文化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教材文化功能的发挥需要健全乡土教材编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发独具特色的优质教材;完善乡土教材质量审查机制,研制适用乡土教材的标准体系;因循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升乡土教材的使用成效;构建权责分明的乡土教材管理体制,强化乡土教材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教材 文化功能
原文传递
从“离土”到“归根”:乡村教育的文化隐忧与内源突破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婉怡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28-39,共12页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文化问题。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实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乡村教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最终出路。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存在乡土文化的解体与背离、乡村教师乡土...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文化问题。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实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乡村教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最终出路。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存在乡土文化的解体与背离、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迷失、乡村少年文化传承的时空缺位等“离土”困境。从内源发展视域审视乡村教育,需要基于乡土文化重塑乡村教育的文化自信,基于地域性文化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基于耦合理念培育学生多维度的文化品格,从而实现乡村教育的内源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土文化 乡土情怀 乡村教师
下载PDF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路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fsQCA组态探索 被引量:7
19
作者 蔺海沣 左谢兴 刘碧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H省8所高校为样本,探索社会资本(认知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亲社会动机等多重前因条件的交互效应以及前因组态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 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H省8所高校为样本,探索社会资本(认知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亲社会动机等多重前因条件的交互效应以及前因组态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系统影响发现:上述6个前因变量均不足以独立成为驱动返乡创业意愿的必要条件;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交互的结果;农村籍大学生高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组态包括“地域忠诚”驱动型、“人地关怀”加持型等2类;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亲社会动机、地方依恋是导致低返乡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对此,建议重视元资本(即政府力量)对返乡创业的包容性规范、制度性信任和延伸性网络的协同建设,加强社会资本与地方依恋、亲社会动机的适配性联结,并突出基于“乡村性”的农村籍大学生亲社会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意愿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云华 余素梅 雷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4,共12页
作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心理资本是否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也产生重要影响,是学界关注的研究问题。对全国632份创业失败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有正向促进作用,能正向预测其创业失... 作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心理资本是否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也产生重要影响,是学界关注的研究问题。对全国632份创业失败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有正向促进作用,能正向预测其创业失败修复水平;失败学习和恢复导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经济成本负向调节心理资本通过失败学习和恢复导向影响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的程度。促进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可从营造宽容创业失败氛围、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构建大学生创业失败经济补偿机制和大学生加强失败学习准备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大学生 创业失败修复 经济资本 失败学习 恢复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