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CT和DXA对腰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安芬 曾雪晴 +5 位作者 王玲 程晓光 毛志群 刘鹏 黄锋 苏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中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1日的相关文献,提取目标数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研究,总样本量为4008例,其中男性2265例,女性1743例。24项研究间异质性显著,按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汇总QCT和DXA对腰椎OP检出率为0.44(95%CI:0.37~0.52)和0.17(95%CI:0.14~0.21)。QCT对男、女性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32(95%CI:0.22~0.43)和0.45(95%CI:0.33~0.58),DXA则分别为0.14(95%CI:0.08~0.20)和0.24(95%CI:0.17~0.30)。QCT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1(95%CI:0.21~0.61)、0.43(95%CI:0.33~0.54)和0.48(95%CI:0.41~0.54),DXA则分别为0.30(95%CI:0.12~0.49)、0.16(95%CI:0.11~0.20)和0.15(95%CI:0.10~0.21)。QCT和DXA对国内人群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0(95%CI:0.33~0.47)和0.15(95%CI:0.12~0.19),对国外人群分别为0.68(95%CI:0.43~0.93)和0.28(95%CI:0.18~0.39)。QCT与DXA对腰椎OP检出率的差值(率差)定量合并结果为0.25(95%CI:0.20~0.31),在男性为0.26(95%CI:0.18~0.34),在女性为0.28(95%CI:0.17~0.39),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中分别为0.10(95%CI:0.06~0.14)、0.26(95%CI:0.19~0.33)和0.30(95%CI:0.18~0.41),及在国内外人群分别为0.23(95%CI:0.17~0.29)和0.38(95%CI:0.13~0.64)。结论QCT比DXA对腰椎OP的检出率高,且QCT对男、女性和各年龄段及不同地区间人群的腰椎OP检出率均高于DXA,率差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提示QCT对高年龄组腰椎OP的早期发现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吸收测量仪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各亚型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戴皓云 周楠 +5 位作者 任香 罗飘异 易尚辉 全梅芳 查文婷 吕媛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8-1345,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19年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预测各亚型流感发病趋势。方法采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流感数据进行原始序列预处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和统计建模,预测流感发病趋势。结果构建流感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19年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预测各亚型流感发病趋势。方法采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流感数据进行原始序列预处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和统计建模,预测流感发病趋势。结果构建流感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模型为ARIMA(1,2,1)(0,1,1)_(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14.257,P>0.05),相对误差约10%;甲型流感预测模型为ARIMA(2,1,1)(0,2,2)_(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13.236,P>0.05),预测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的甲型流感发病率较高,4月开始,发病率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相似,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乙型流感预测模型为ARIMA(1,2,1)(1,0,1)_(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9.841,P>0.05),但模型预测2019年乙型流感发病率较低,相对误差较高。结论流感、甲型流感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乙型流感预测模型数据信息提取充分,但相对误差较高,可能与乙型流感发病无明显的长期趋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4D-蛋白组学的乳腺癌肿瘤演进研究
3
作者 周鑫 肖瑜 +3 位作者 周鹏 易尚辉 赵超 刘建军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5,共9页
乳腺癌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多个过程,其演进中的蛋白分子信息错综复杂。采用4D-蛋白组学技术对MMTV-PyMT乳腺癌转基因小鼠肿瘤演进开展研究,经蛋白鉴定和表达差异分析,共鉴定蛋白5819个,其中可用于定量的蛋白数5667个。与3周龄的乳腺癌... 乳腺癌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多个过程,其演进中的蛋白分子信息错综复杂。采用4D-蛋白组学技术对MMTV-PyMT乳腺癌转基因小鼠肿瘤演进开展研究,经蛋白鉴定和表达差异分析,共鉴定蛋白5819个,其中可用于定量的蛋白数5667个。与3周龄的乳腺癌肿瘤相比,5周龄肿瘤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数为270个,7周龄肿瘤是255个。随着肿瘤经历3周、5周和7周的演进,有23个蛋白表达倍数逐渐增加(Srpk1和Tinagl1等),有35个蛋白表达倍数逐渐降低(Pdgfrb,Col1a2和Col1a1等)。差异蛋白的亚细胞定位、GO功能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随着肿瘤生长时间增加,并没有改变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免疫调控和脂质代谢)和富集通路(代谢相关通路),但改变了细胞组分(5周龄集中分布于细胞外区域和生物膜,7周龄集中分布于细胞质)和分子功能(5周龄重点参与蛋白结合功能,7周龄重点参与核苷酸结合)。本研究获得的肿瘤演进相关的蛋白生物标志物和通路结果,对于揭示乳腺癌形成的分子机制、筛查乳腺癌分子靶点、评估发展阶段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蛋白组 乳腺癌 肿瘤演进
原文传递
长沙市孕妇妊娠早期血清全氟化合物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林乐诗 李文娟 +6 位作者 滕胜 杨奕 黎丽 彭芳 彭冬梅 秦露露 高晓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35-142,147,共9页
目的:探究长沙市孕妇妊娠早期血清全氟化合物浓度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和孕妇全氟化合物浓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孕检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检测,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孕检信息等... 目的:探究长沙市孕妇妊娠早期血清全氟化合物浓度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和孕妇全氟化合物浓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孕检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检测,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孕检信息等资料,对全氟化合物浓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氟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孕妇血清中共检出23种全氟化合物,其中10种全氟化合物的检出率达到100%,13种全氟化合物检出率超过90%。孕妇血清中的全氟化合物浓度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11~0.93)。全氟化合物总浓度值的中位数为7.5729 ng/mL,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酸的浓度中位值分别为2.3696 ng/mL和1.7738 ng/mL。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吸烟、年龄和住所打扫频率是全氟化合物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饮酒和孕次是全氟化合物浓度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孕妇体内全氟化合物暴露水平与国内其他内陆城市人群的全氟化合物暴露水平相近。全氟化合物浓度的正关联影响因素有吸烟、年龄、住所打扫频率;全氟化合物浓度的负关联影响因素有饮酒和孕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孕妇 血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