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庞杨 唐承丽 +1 位作者 周国华 沈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8期880-887,共8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2007—2018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①近十多年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逐年增加,空间分布重心一直在娄底市...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2007—2018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①近十多年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逐年增加,空间分布重心一直在娄底市境内,呈自娄星区向涟源市迁移的趋势,集聚主核呈张家界市→长沙市→长株潭城市群转换的特征。②全省低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加趋势明显,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性突出。③资源本底、交通条件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湖南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优化 核密度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佩娟 王学栋 +2 位作者 谢雨欣 文宁 张伟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182-6193,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是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差异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的研究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各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指数...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是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差异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的研究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各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指数,运用ESSD系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将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2006—2011年)和实施后(2012—2017年)两个时间段作对比,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主体功能区划政策对湖南省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供需关系产生积极导向作用。(2)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系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始终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重要开发区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表现为供需均衡。(3)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空间负相关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平衡性差异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系数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乡村发展潜力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丽 周国华 +1 位作者 刘李勇 尚鹏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认识乡村发展潜力及障碍因素对促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湖南省101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实证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区位条件、资源丰度、经济基础和设施水平5个维度构建乡村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 认识乡村发展潜力及障碍因素对促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湖南省101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实证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区位条件、资源丰度、经济基础和设施水平5个维度构建乡村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探究湖南省乡村发展潜力空间格局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县域乡村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湘东平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影响湖南省县域乡村发展潜力的主要因子有人均GDP、城镇化水平、乡村人均用电量、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乡镇法人企业个数等,主要障碍因素为经济基础、设施水平、资源丰度等。不同地域乡村发展潜力的障碍因素各异,乡村发展战略需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潜力 空间格局 障碍度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1 位作者 刘小铭 周慧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3-59,84,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数据,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数据,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及其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投影值由2005年的0.7473波动上升到2017年的3.5241,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2)就各子系统而言,湖南省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均呈波动提升态势,其中环境承载力提升最快,其投影值由2005年的0.0752直线上升到2017年的2.9408;其次为资源承载力,其投影值由2005年的0.1731波动上升到2017年的2.0701;社会经济支撑力相对较慢,其投影值由2005年的0.3416波动增长到2017年的2.1717。3)2005—2017年,影响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产生了一定变化,早期的主要因素为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水处理水平低、自然生态用地规模不大、区域经济支撑水平不高等,近年来则逐渐转变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理率不高、人地矛盾突出、环保投入不足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 障碍因素 投影寻踪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及测度——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承丽 宋关东 +1 位作者 周国华 贺艳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03-1916,共14页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的高新区集聚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以及岳阳、郴州、常德等城市,较低的分布在湘西地区,近年来,空间分异程度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新生态系统 内涵界定 韧性测度 适应性循环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A级旅游区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测度及其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树强 朱佩娟 吴小双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50-60,共11页
以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去系统地分析旅游景观的功能与尺度、格局与过程以及功能是旅游地理学研究新的延展。通过旅游景观和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涵解析,分析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格局构成和特征,并基于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展开实证... 以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去系统地分析旅游景观的功能与尺度、格局与过程以及功能是旅游地理学研究新的延展。通过旅游景观和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涵解析,分析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格局构成和特征,并基于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是一种具有旅游功能的地域综合体,景观整体格局特征分析是认识与理解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关键。(2)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单元可划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旅游景观分布特征、多样性与异质性、和其空间关系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3)通过对湖南省A级旅游区景观格局的测度,湖南省旅游景观整体呈现出"西边一片,东边一线"格局,旅游景观综合密度则呈现湘西、湘东北较大,湘中南较小的特征;从旅游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来看,湖南省旅游景观类型丰富,以六大景类为主,且整个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可分为十二个功能区,异质性较强;从旅游景观间的空间关系来看,湘东"一条线"上的旅游景观相互连通性较好,湘中的旅游景观连通性则最差,其它斑块的旅游景观连通性比较一般,相互差异也不大。据此文章提出了对湖南省旅游景观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测度 湖南省A级旅游区
下载PDF
高校地理野外实习中无人机实时立体景观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时欣瑜 裴禾 +2 位作者 韩广 周亮 杨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0-64,共5页
传统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方式受限于时间、天气、视角和交通等因素,实习质量不佳。本文提出通过综合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等技术,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的影像,并构建高精度立体景观模型。实时立体景观模型在实习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直观... 传统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方式受限于时间、天气、视角和交通等因素,实习质量不佳。本文提出通过综合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等技术,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的影像,并构建高精度立体景观模型。实时立体景观模型在实习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习点地形地貌信息,在实践过程中允许学生从任意角度、任意高度观察整个区域,获得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结果;在总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强且方便高效的工具,帮助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汇报。该模型在地理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可以辅助实习教学过程,提高地理实践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实时立体景观 高校地理野外实习 无人机技术
下载PDF
湖南省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鹏 周国华 +2 位作者 唐承丽 沈旺 刘鸿展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在界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环境和绿色生态5个维度构建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国家级开发区为例,采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采... 本文在界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环境和绿色生态5个维度构建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国家级开发区为例,采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湖南省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和空间差异;大多数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质”与“量”存在不协调性;国家级开发区在不同评价维度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开放环境维度和经济效益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高于其他维度;对大多数国家级开发区而言,主要障碍因子分布在开放环境维度与创新驱动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 湖南省
下载PDF
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袁增光 周国华 汪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6,34,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农村居民点 整治适宜性 评价 永顺县
下载PDF
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关东 唐承丽 周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7-434,452,共9页
[目的]科学评价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由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组成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 [目的]科学评价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由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组成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3—202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空间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和各子系统质量均有所提升,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而“低低”关联的县域多位于湘南湘西地区,此特征同样适用于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质量在湖南省的空间分布。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乡村人居环境影响最大,呈现出显著正向促进效应,而自然条件则表现负面抑制作用。[结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应因地制宜配置资源,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各地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TOPSIS法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补偿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娟 刘春腊 +2 位作者 焦丽鹏 吴丽平 徐美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211-219,共9页
由于各地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核心内容分析(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利益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措施),从省域、区域、市域不同空间尺度... 由于各地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核心内容分析(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利益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措施),从省域、区域、市域不同空间尺度对湖南省生态补偿的地域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1)补偿类型及标准的差异在各空间尺度均存在,表现为各区以当地优势资源为重点补偿对象,且经济发达区补偿标准相对高于经济欠发达区;(2)补偿方式和补偿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在全国省域尺度较为明显,湖南省结合流域上下游之间的补偿、资源产权交易等方式形成了政府-政府、企业-企业等多种利益主体格局;(3)补偿措施的差异性在市域尺度较为明显,各市域结合自身实践,实施政策、实物、技术等多种补偿。湖南省生态补偿地域差异格局的形成与区域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及省级政策方针导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总结出湖南省生态补偿的基本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地域差异 影响因素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近54年冬季降水分区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倩 贺新光 +1 位作者 卢希安 章新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基于湖南省89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冬季降水观测数据,应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层次聚类法(HCA)对湖南省冬季降水进行分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小波变换结合Mann-Kendall(MK)和Sequential MK(SQMK)的方法,讨论湖南省各分... 基于湖南省89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冬季降水观测数据,应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层次聚类法(HCA)对湖南省冬季降水进行分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小波变换结合Mann-Kendall(MK)和Sequential MK(SQMK)的方法,讨论湖南省各分区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并识别影响各自变化趋势的主周期分量。结果表明:(1)REOF的前3个旋转空间模态揭示湖南省冬季降水存在3个主要的异常敏感区:湘南、湘西北及湘中;(2)湖南省冬季降水在空间上可划分为5个一致性子区域:湘西北区(DJF1)、湘西-湘北区(DJF2)、湘西南-湘中区(DJF3)、湘南丘陵区(DJF4)和湘南山地区(DJF5),且每一子区域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展布;(3)近54年来,5个子区的冬季降水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各区存在差异,其中,湘西南-湘中区、湘南丘陵区和湘南山地区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D1分量是影响湖南省不同区域冬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最占优的周期分量,揭示湖南省的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准2年的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降水 分区 趋势分析 湖南省
下载PDF
电商冲击下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测度与成因研究
13
作者 黄军林 文明星 +2 位作者 张琬清 胡涛 朱佩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速度远超传统零售商业,两者均呈现典型的空间聚集分布态势;(2)低效零售商业空间呈“中心—外围”环状格局,核心圈层低效程度较低,外圈层低效程度较高;(3)低效程度受多种因素作用,其中商业条件与市场需求作用力最强,电商规模次之,空间环境与交通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空间 零售商业 电子商务 快递网点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红线区2015—2021年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14
作者 江纯 高伟 +2 位作者 吕文凯 薛祥海 吴若楠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81-89,共9页
利用InVEST模型对湖南省生态红线区2015—2021年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以揭示2018年生态红线划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红线区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5—2021年,湖南省生态红线区一直都以林地面积占比最高;耕地和不透水面面积增加,林... 利用InVEST模型对湖南省生态红线区2015—2021年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以揭示2018年生态红线划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红线区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5—2021年,湖南省生态红线区一直都以林地面积占比最高;耕地和不透水面面积增加,林地、草地和水体面积减少,呈现“两增三减”的变化特征。2015—2021年,湖南省生态红线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增加趋势,耕地和不透水面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均持续增加,但在2018—2021年其增幅都在减小。湖南省生态红线区以优等生境质量区域为主,生境质量总体优良;整个生态红线区基本都有生境退化的趋势,但以轻度退化为主。湖南省生态红线区划定后,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下降幅度明显减缓,从2015—2018年的下降0.002减缓至2018—2021年的下降0.001;优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变化幅度由2015—2018年的减少0.12%变为2018—2021年的增加0.09%。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红线区划定以后,政府相关部门对生态红线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有效遏制了生境质量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红线 湖南省
下载PDF
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垂直特征及模式识别
15
作者 尹林赛 刘春腊 +2 位作者 蒲美霖 皇甫子贞 王飞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3,412,共11页
[目的]从区域尺度和垂直角度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识别其特征和模式,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空间协调和优化、推动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方法]以湘西州178个传统村落为样本,引入“三生空间”理论,利用遥感... [目的]从区域尺度和垂直角度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识别其特征和模式,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空间协调和优化、推动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方法]以湘西州178个传统村落为样本,引入“三生空间”理论,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探讨传统村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的垂直特征、模式及影响因素。[结果](1)湘西州传统村落总体呈现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垂直结构特征。(2)空间结构垂直分异规律显著,可细分为6种基本模式。(3)空间结构分异影响因素中,自然条件是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人文因素是关键支撑、经济发展是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推手。[结论]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垂直特征分异明显,是自然条件、人文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开展定量、动态研究,同时针对不同模式下的村落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 垂直分异 遥感影像识别 “三生空间” 湘西州
下载PDF
新时期乡村可持续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妍 贺艳华 吴秀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共10页
本文基于乡村可持续性内涵,从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农民生活3个方面,构建乡村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典型平湖农区洞庭湖区为例,对2010年和2018年的乡村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解释其空间格局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本文基于乡村可持续性内涵,从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农民生活3个方面,构建乡村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典型平湖农区洞庭湖区为例,对2010年和2018年的乡村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解释其空间格局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区乡村可持续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可持续性指数和农民可持续性指数提升明显;其乡村可持续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城市化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地质灾害、农村机械化水平和第二、三产业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由“中部低-外围高”向“西南低-东部高”转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洞庭湖区 乡村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评价
下载PDF
利用高分影像和珞珈一号数据进行住房空置率高精度空间估算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栋 李德平 +4 位作者 周亮 黄金侠 高航 王嘉丞 马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52,共7页
本文主要利用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和高分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对研究区按建成区高层区、建成区低层区和非建成区住房进行空置率分区块估算的方法,采用夜晚实地记录的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通过LISA聚集图分析其空间聚集情... 本文主要利用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和高分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对研究区按建成区高层区、建成区低层区和非建成区住房进行空置率分区块估算的方法,采用夜晚实地记录的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通过LISA聚集图分析其空间聚集情况。表明结果:①研究区整体住房空置率为17.88%,均方根误差为0.14,其中非建成区的住房空置率整体上要高于建成区,而满置率却低于建成区;②研究区住房空置率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两种空间集聚特征,为进一步大范围了解农村地区住房情况及整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空置率 建成区和非建成区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 LISA自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TRMM降水数据在洞庭湖流域的精度评估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东 刘雯 +3 位作者 朱靖轩 张洪涛 李学章 徐宪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高分辨率卫星降雨产品的出现为降水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然而这些产品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全面的精度评估。评估了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B43V7降水数据在洞庭湖流域的精度和适应性。基于洞庭湖流域1998—2011年TRM... 高分辨率卫星降雨产品的出现为降水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然而这些产品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全面的精度评估。评估了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B43V7降水数据在洞庭湖流域的精度和适应性。基于洞庭湖流域1998—2011年TRMM降水数据和2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均方误差技能分数等指标在月和季尺度下评估其在流域内精度,揭示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月尺度上,TRMM数据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相关系数为0.89,但TRMM数据在流域大部分地区高估降水。(2)在季尺度上,TRMM数据精度较月尺度有所提升,相关系数达到0.94,并且可靠性更高。(3)两种数据在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上表现出一致性,在春夏两季为湿润多雨期,秋冬季节降水则相对匮乏。流域内降水分布不均匀,整体呈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3B43 卫星降水产品 精度评估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高精度住房空置率的地理空间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栋 李德平 +3 位作者 周亮 王嘉丞 马宇 易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揭示住房空置率对地理空间因素的依赖性,本文首先以50 m×50 m格网为基本单位,通过建模等方式计算格网尺度的住房空置率、自然因子、社会因子,然后对研究区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法对自然因子的影响... 为揭示住房空置率对地理空间因素的依赖性,本文首先以50 m×50 m格网为基本单位,通过建模等方式计算格网尺度的住房空置率、自然因子、社会因子,然后对研究区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法对自然因子的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住房空置率与所选地理空间因子均呈显著性相关,植被占比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他自然因子的影响程度普遍偏小;(2)由于非建成区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非建成区对于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的依赖程度均大于建成区;(3)各街道的住房空置率受坡度的影响程度普遍小于其他自然因子,各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住房空置率的解释力具有显著增强的效果。本文为小区域住房空置率的影响因素剖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空置率 格网 自然因子 建成区和非建成区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人口空间化多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金侠 李德平 +4 位作者 周亮 周梦杰 易敏 杨斌 高航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12期58-62,共5页
针对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建模辅助因子单一、方法选择不够准确、结果精度低等问题,该文以长沙市为例,提出了利用NPP/VIIRS DNB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和POI数据作为建模辅助因子,通过MLR模型、GWR模型和SLM模型,建立了该区域1... 针对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建模辅助因子单一、方法选择不够准确、结果精度低等问题,该文以长沙市为例,提出了利用NPP/VIIRS DNB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和POI数据作为建模辅助因子,通过MLR模型、GWR模型和SLM模型,建立了该区域1 km×1 km格网人口空间化模型,并比较了模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三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89、0.90、0.92,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2)三个模型的模拟结果人口分布相似,即在经济发达的城区人口趋向聚集状态,而在地形地势较复杂的农村地区人口较分散;3)通过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对三种模型空间化结果进行比较以及误差检验得到基于GWR模型的模拟结果精度最高,其次是SLM模型,MLR模型精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化 MLR模型 GWR模型 SLM模型 长沙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