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座落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碧波粼粼的湘江之滨,位于学校新校门旁碧波荡漾的桃子湖畔,被誉为“湖南师范大学门户”。
关键词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简介 岳麓山 校门 学校
下载PDF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晓清 皮勇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2期88-92,共5页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改进之处是:树立科学的方...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改进之处是:树立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为各种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在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运用多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优化研究结构,加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发展混合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教育调查的城市取向及对乡村教育的疏离——近三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述评
3
作者 张绍军 李映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教育实习、"两课"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团队建设是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大学生自主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调查是教育实习过程中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分... 教育实习、"两课"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团队建设是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大学生自主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调查是教育实习过程中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对近3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的分析得出:教育调查客观上升华了教育实习效果,却仍禁囿于城市文化教育价值参照谱系,疏离了对乡村文化教育价值的应有关照。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背景是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或城市文化当作农业文明或乡村文化的应然效仿对象,城市文明被视为教育发展现代化的单一向度。为使教育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教育发展的长远鹄的,我们建议:1)构建双赢的农村教育实习基地;2)发挥教育调查在教育决策机构与高师院校间的联动桥梁作用;3)挖掘优秀的乡村教育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 城市取向 乡村教育
下载PDF
校外兼职导师问题与对策思考——以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谭祥花 刘德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7期94-99,共6页
在基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为推动校外兼职导师自身发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对校外兼职导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兼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自身职权不明确、... 在基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为推动校外兼职导师自身发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对校外兼职导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兼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自身职权不明确、与学生互动意识淡薄、兼职导师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和指导空间有限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为优化校外兼职导师制度,从学校管理、兼职导师自身的角度提出定期对校外兼职导师组织培训、加强校外兼职导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建立优秀校外兼职导师库、制定特色化的校外兼职导师评聘体系、建立健全校外兼职导师激励制度五项可行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兼职导师 专业学位研究生 小学教育专业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兴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7期19-20,共2页
为了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首先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概况,其次对该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与基本方法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中... 为了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首先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概况,其次对该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与基本方法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教育管理 问题对策
下载PDF
历史追溯: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景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则可上溯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清末新政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1903年,岳麓书院停办,湖南高等学堂迁入,继之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则可上溯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清末新政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1903年,岳麓书院停办,湖南高等学堂迁入,继之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省立湖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在湖南一分为三,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沿承岳麓书院学术研究传统,且于1953~1959年,设址于岳麓书院。总之,从千年岳麓书院所具有的师范性、人文学术中心,或湖南师范大学历史上与岳麓书院的地缘关系以及对岳麓书院文脉的延续来看,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有着无法割舍的历史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学术传统 历史渊源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管理思想
7
作者 刘黎明 刘筱玮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管理思想以生存哲学、自由哲学与交往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科研工作者、自由的人、精神贵族和整全的人为目的。其基本内容涉及大学教育管理去霸权化、大学教育管理重学术自由、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大学专业管理...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管理思想以生存哲学、自由哲学与交往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科研工作者、自由的人、精神贵族和整全的人为目的。其基本内容涉及大学教育管理去霸权化、大学教育管理重学术自由、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大学专业管理统一化和大学主体管理交往互动化。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杜绝大学教育管理行政化片面发展趋势,注重教育管理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强调教育管理各专业之间的统一,彰显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将对话视作教育管理的必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大学教育管理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捍卫古典学科: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观
8
作者 易红郡 秦睿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他在大学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利文斯通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体现在他的著作与演讲中,他认为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和传递真理的殿堂,大学教育的... 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他在大学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利文斯通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体现在他的著作与演讲中,他认为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和传递真理的殿堂,大学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和道德高尚的青年。然而,大学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学课程缺乏科学性、大学考试内容欠合理、大学教学方式需改革等。利文斯通提出通过优化大学课程和考试内容、转变古典教育教学方式完善大学教育。作为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观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文斯通 大学教育 古典教育 古典学科
下载PDF
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
9
作者 刘黎明 武甜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整体性是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征。雅斯贝尔斯反思了当时德国大学教育的弊病—整体性缺失:教育构成的“支离破碎”,专业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分离,职业教育与精神交往的分离,职业训练、整全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三者的相互分离。基... 整体性是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征。雅斯贝尔斯反思了当时德国大学教育的弊病—整体性缺失:教育构成的“支离破碎”,专业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分离,职业教育与精神交往的分离,职业训练、整全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三者的相互分离。基于此,他构建了大学教育思想五维度的思想体系,涉及大学理念的整体性、大学使命的整体性、大学教育目的的整体性、大学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大学育人格局的整体性。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表现为关联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研究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形成整体性的大学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大学教育思想 整体性维度 整体性特征
下载PDF
交谈与成人:欧克肖特论大学自由教育
10
作者 易红郡 秦睿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英国政治思想家欧克肖特以哲学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对大学自由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师生进行交谈的活动和个体学会成人的过程,自由教育在成人与交谈中发生。大学虽然是自由教育的理想场所,却面临着外界带来的发展困境,导... 英国政治思想家欧克肖特以哲学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对大学自由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师生进行交谈的活动和个体学会成人的过程,自由教育在成人与交谈中发生。大学虽然是自由教育的理想场所,却面临着外界带来的发展困境,导致大学的自由教育精神逐渐衰微。为此,欧克肖特提出了大学应保障学生享有闲暇时间、开展师生间友好的交谈、重视学生形成自我理解、回归自由教育的本真等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克肖特 大学教育 自由教育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内容的质性分析——基于湖南师范大学BCL平台和ETQQ群的质性分析
11
作者 张涛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与教的教学方式,采用时空分离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协作能力提高,增强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湖南师范大学的BCL平台和ETQQ群讨论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分... 目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与教的教学方式,采用时空分离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协作能力提高,增强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湖南师范大学的BCL平台和ETQQ群讨论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分析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情感的变化、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Nvivo8.0 学习者 质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期师范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略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旭 白解红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在教师教育转型期,我国师范大学既要提升办学水平,又必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师范大学面临的复杂情势可以概括为封闭与开放交织中的混沌、从低重心到高重心的艰难、在终结性与发展性间徘徊、在学术性与职业性间突围... 在教师教育转型期,我国师范大学既要提升办学水平,又必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师范大学面临的复杂情势可以概括为封闭与开放交织中的混沌、从低重心到高重心的艰难、在终结性与发展性间徘徊、在学术性与职业性间突围。针对这一情势,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师范大学谋求发展的关键。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然后并同时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继而,师范大学要在办学模式上区别于举办师范教育,而应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科架构、教学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入改革,既促进教师教育的转型,也有效地提升办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大学 办学模式 转型期 中国 教育改革 培养模式 教学制度
下载PDF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的行动者网络:一种解释框架
13
作者 黄小宾 钟云华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大学是人才引培者、科研院所是资源共谋者、企业是成果转化者、公众是社会监督者。由于主体间的角色定位和网络空间位置差异,多元主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协同和冲突关系,如府学关系之间的服务耦合与价值冲突、学研关系之间的科研共谋与流动设限、学企关系之间的知识链化与无序逐利、学众关系之间的责任共担与行动异化等。因而,为促进大学科学创新职能有效实现,在参照行动者网络的一般规律和各行动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达成行动者共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和形成实践共同体的转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 职能实现 行动者网络 转译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欧林工学院为例
14
作者 刘盛 周宏 余捷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作为全球工程教育引领机构,欧林工学院以培养工程创新者为己任。为此,欧林工学院将“欧林三角”作为课程哲学,致力于在工程教育中融入人文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将工程愿景变为创业技能是其课程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安排了模块化课程和实践... 作为全球工程教育引领机构,欧林工学院以培养工程创新者为己任。为此,欧林工学院将“欧林三角”作为课程哲学,致力于在工程教育中融入人文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将工程愿景变为创业技能是其课程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安排了模块化课程和实践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欧林工学院以雄厚的师资背景和“以目的为中心,多元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作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智力支持,从而确保课程有效开展。借鉴欧林工学院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校可以从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拔具有创造力的“跨界”教师,改进教师评价体系形成凸显教师工作轨迹的综合评价等路径,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欧林工学院
下载PDF
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浅议
15
作者 王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面对教师教育开放、竞争的局面,我国大多数师范大学利用长期以来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奋斗目标。但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足以形成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师范大学长久以来举办教师教育沉淀积累下来的,在... 面对教师教育开放、竞争的局面,我国大多数师范大学利用长期以来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奋斗目标。但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足以形成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师范大学长久以来举办教师教育沉淀积累下来的,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对于未来教师的职业信念、境界等都具有促进作用。在追求综合化的过程中,它却不断淡化。要重塑教师教育特色,就必须营造教师教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特色 教师教育文化
下载PDF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新生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雨燕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使用UPI对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3964名新生的调查得出,大学新生的心理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调查也同时测出为UPI一类的人数有681人,一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强迫"三个方面。通过回访面谈的方式,找出了... 通过使用UPI对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3964名新生的调查得出,大学新生的心理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调查也同时测出为UPI一类的人数有681人,一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强迫"三个方面。通过回访面谈的方式,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主要原因,并就其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新生 UPI 心理健康 对策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杨莉君 曹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82-85,共4页
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我们构建新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的定位、招生方式的改革、课程的设置、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重构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招生方式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大学科学研究之教育意蕴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超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释读教育性涵义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人文价值、思想意涵和大学诉求四方面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即从教育目的所关注的点——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挖掘了科学研究中内含的相应教育因子以及在科研过程中的育人表征;从科... 在释读教育性涵义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人文价值、思想意涵和大学诉求四方面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即从教育目的所关注的点——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挖掘了科学研究中内含的相应教育因子以及在科研过程中的育人表征;从科学研究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其人性陶冶的意义和文化熏陶的价值;从科学研究思想启迪方面探讨了其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意涵;从科学研究在大学里所固有的特性阐释了教育性是其为一种本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研究 教育性 人文价值 思想意涵
下载PDF
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楚廷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人文科学所有的知识叮分为三大类,一大类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社会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
关键词 人文科学 大学教育 知识
下载PDF
再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基于教育目的之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超富 姚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8,共7页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责,从"智"之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接受、创造、发现,从"体"之身康体健,从"美"之无限、自由等美的特质,从"劳"之内涵等诸方面分析大学科学研究在其中的特殊表征,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研究 教育性 教育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