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生干部团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以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
1
作者 彭婷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11期238-239,共2页
高校学生干部团队是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团队优势。充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升、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团队的理念,才能保障学校素质教育的有序、有力的发展。该院在... 高校学生干部团队是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团队优势。充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升、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团队的理念,才能保障学校素质教育的有序、有力的发展。该院在学生干部管理中首次尝试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生干部团队管理 存在的问题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2
作者 类延菊 许振志 +1 位作者 黄海洪 邵立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9期0133-0135,共3页
在乡村振兴和就业压力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普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在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 在乡村振兴和就业压力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普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在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以提高地方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社会相关扶持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木本粮油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为研究案例
3
作者 谢鹏 王云 +2 位作者 邓爱华 郝小花 杨友伟 《科技视界》 2020年第27期44-45,共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的关键点在于课程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实现的主要路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与木本粮油有关课程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学校特点和优势,整合了“经济林栽培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的关键点在于课程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实现的主要路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与木本粮油有关课程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学校特点和优势,整合了“经济林栽培学”“果树栽培学”等课程,开设了“木本粮油生产技术”课程,拟构建针对木本粮油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兴应用型课程,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木本粮油种质资源开发及生产技术相关人才进行系统培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粮油 课程开发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4
作者 李淑红 王京仁 +1 位作者 王奕 李春荣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9期32-33,共2页
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是对社会科普资源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情况分析,阐明科普网络平台构建的意义。以内容为中心构建了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网络平台,不仅成为地方科技活动、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是对社会科普资源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情况分析,阐明科普网络平台构建的意义。以内容为中心构建了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网络平台,不仅成为地方科技活动、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可成为科普知识学习与普及的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基地 网络平台 构建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专业为例
5
作者 王伯华 雷颂 +1 位作者 贺江 刘良国 《食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1期199-201,共3页
应用型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目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造就当地主要产业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求高校必须突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应用型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目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造就当地主要产业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求高校必须突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该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专业为例,从创新应用来更新产业学院育人理念,通过对当地产业需求的调查研究,实施校企协作上下贯通、内外兼顾的教学方式,探索产业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对其他同类院校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视角下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贺江 王芙蓉 +3 位作者 王伯华 雷颂 黄春红 刘良国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208-210,共3页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优化、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手段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保障等。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污排放量估算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冬生 彭小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451,共8页
为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排泄情况,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控与治理提供依据,以《2011湖南省常德市农村统计年鉴》中畜禽出栏数作为统计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粪汚含量,估测了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汚排泄情况。结... 为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排泄情况,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控与治理提供依据,以《2011湖南省常德市农村统计年鉴》中畜禽出栏数作为统计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粪汚含量,估测了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汚排泄情况。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产生总量792.97万t,尿液排泄总量441.71万t,COD(化学需氧量)33.16万t,BOD(生化需氧量)29.98万t,NH3-N 2.48万t,总磷4.36万t,总氮8.21万t;畜禽粪便Zn、Cu、Cr、Pb、Cd、Ni、As、Hg的排泄量分别为284.36、217.13、32.61、36.86、6.05、33.44、5.43、0.29 t;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排泄抗生素总量22.23 t,其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分别为15.94、0.413和5.87 t,鸡粪是抗生素排泄的主体,占抗生素总排泄数的49%,四环素占总抗生素排泄量的71.72%;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发酵产气总量约为77 002万m^3。畜禽养殖业粪汚排泄量巨大,危害严重,在实践中应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原则,倡导畜禽健康养殖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德市 畜禽粪便 排泄参数 估测
下载PDF
中华草龟蛋营养成分及消化特性研究
8
作者 徐文思 杨祺福 +4 位作者 杨明毅 邓爱华 王瑞松 杨品红 苏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1,共9页
对中华草龟蛋的一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草龟的受精蛋、无精蛋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7.82±0.54)%、(79.33±0.94)%,无显著差异。干基的受精蛋中... 对中华草龟蛋的一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草龟的受精蛋、无精蛋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7.82±0.54)%、(79.33±0.94)%,无显著差异。干基的受精蛋中灰分、总糖、粗脂肪及葡萄糖含量分别为(7.22±0.05)%、(12.60±0.02)%、(32.63±1.36)%、(0.114±0.006)%,显著高于无精蛋中对应成分含量(6.19±0.13)%、(11.09±0.05)%、(30.68±1.24)%、(0.036±0.005)%;二者粗蛋白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2.68±0.38)%、(52.79±0.27)%,且无显著差异;在测定的8种矿物质元素中,磷含量最高(12900~14300 mg/kg),还含有少量硒元素(约为0.4835~0.4315 mg/kg),仅钠和钾元素含量受精蛋显著高于无精蛋。无精蛋的总脂肪酸含量为(279.43±0.94)mg/g显著高于受精蛋(213.41±3.74)mg/g,且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比例无显著差别。中华草龟的受精蛋、无精蛋中的氨基酸总量(521.94~529.99 mg/g)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40.34%~40.58%)均无显著差别。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中华草龟的受精蛋与无精蛋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及可溶性蛋白均显著增强,且在肠消化阶段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约提高4倍、铁离子还原能力约提高3倍,但二者间无显著区别;Tricine SDS-PAGE电泳图显示消化过程中,受精蛋与无精蛋在肠消化液中的蛋白分子质量集中于3.3 kDa以下,小分子肽的增多与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趋势相符。这为中华草龟蛋的食用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蛋 营养组成 体外消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9
作者 夏虎 雷婷 +7 位作者 杨品红 刘良国 余嘉 张运生 邓以国 陈福艳 陈秀荔 贺欢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利用PCR与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ypA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序列登录号:MN121742)。三角帆蚌CypA基因cDNA序列全长1237 bp,其5′非编码区(U...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利用PCR与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ypA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序列登录号:MN121742)。三角帆蚌CypA基因cDNA序列全长1237 bp,其5′非编码区(UTR)长度为57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688 bp,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92 bp,编码164个氨基酸,CypA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8.9,相对分子量为17.29 kD。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检索,三角帆蚌CypA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贝类CypA的相似性依次为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99.39%)、青蛤(Cyclina sinensis)(77.44%)、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78.05%)、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78.66%)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75.05%)。通过SWISS-MODEL预测三角帆蚌CypA含有8个β折叠和2个α螺旋,可能形成CypA的活性中心区域。利用MEGA 5.1软件将三角帆蚌CypA与其他物种Cyp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三角帆蚌CypA与池蝶蚌的CypA聚为一支,其与池蝶蚌CypA具有最近的亲源关系。通过qRT-PCR检测CypA基因在三角帆蚌不同组织中表达,发现三角帆蚌性腺中CypA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肝脏、肾和鳃中的表达量次之。对三角帆蚌浸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ypA基因在肝脏、性腺、肠和鳃中的表达水平在感染72h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性腺和鳃中6h最高,肝脏中12h达到峰值,肠中24h达到最高值,表明三角帆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可显著诱导CypA基因的表达。CypA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到达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肠与肝脏,且到达峰值时的相对表达量(14.91)也显著高于肝脏(9.89)、肠(9.78)和鳃(7.53),推测CypA在三角帆蚌性腺中具有防御细菌感染的重要作用,三角帆蚌性腺可能不仅具有生殖的功能,同时在免疫防御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蛋白A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应答 三角帆蚌
下载PDF
饲粮中维生素E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鱼糜品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芙蓉 谢中国 杨品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鱼糜品质的影响,试验在VE含量为20.2 mg/kg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300、500 mg/kg VE饲喂平均体重为(500.6±21.36)g的草鱼3个月,将180尾草鱼随机分为3组...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鱼糜品质的影响,试验在VE含量为20.2 mg/kg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300、500 mg/kg VE饲喂平均体重为(500.6±21.36)g的草鱼3个月,将180尾草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草鱼。通过饲粮中VE转化为草鱼鱼体VE,然后将成鱼肉制成鱼糜在4℃下保存检测其鱼糜品质。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VE对草鱼增重量、存活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300、500 mg/kgVE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添加VE对草鱼肌肉成分水分、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性影响,但300、500 mg/kg VE添加组与对照组比较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4.42%和12.35%(P<0.05);VE添加组草鱼肌肉和肝脏V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其中肌肉VE含量分别提高了160.42%、312.5%和372.92%,肝脏VE含量分别提高了231.32%、313.19%和386.81%(P<0.05);VE组草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8.21%、12.71%和21.96%(P<0.05);VE添加组草鱼保鲜肉滴水损失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VE添加组的草鱼冷冻肉在0、4 h和16 h的渗出损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此外,300 mg/kg和500 mg/kg VE添加组草鱼肉在8 h和24 h的渗出损失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各VE添加组草鱼肌肉的质构指标差异不显著;饲料添加VE喂养的草鱼做成的鱼糜与对照组比较可抑制贮藏期间的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适宜水平的VE可以改善草鱼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延缓鱼糜脂肪氧化的进程,提高鱼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维生素E 肌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鱼糜 脂肪氧化
下载PDF
沅水光泽黄颡鱼和鲫的临界游泳速度和最大游泳速度比较
11
作者 宋波澜 刘良国 +2 位作者 李金芝 骆慧玲 李天悦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了分析洞庭水系鱼类趋流特性的生态适应性及为水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在水温(20.0±1.5)℃和自然光周期下,用实验室自制的鱼类运动测试水槽和递增流速法测定了沅水中游常德河洑江段体长(13.94±1.85)cm光泽黄颡鱼(Pelt... 为了分析洞庭水系鱼类趋流特性的生态适应性及为水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在水温(20.0±1.5)℃和自然光周期下,用实验室自制的鱼类运动测试水槽和递增流速法测定了沅水中游常德河洑江段体长(13.94±1.85)cm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体长(12.28±1.42)cm鲫(Carassius auratus)的临界游泳速度及最大游泳速度等参数,分析两种鱼这两个参数与体长等因素的关联及差异。外置变频器调节电机功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而呈不同流速。1 BL·s^(-1)时开始实验,每15 s提高流速2 cm·s^(-1),直到鱼变疲劳在拦网处停止游泳20 s时的水流速度就是该鱼的最大游泳速度(U_(max),单位cm·s^(-1))和相对最大游泳速度(U_(max)^(r))[(=U_(max)/BL(体长),单位BL·s^(-1))]。流速慢慢增至60%U_(crit)估计值下,实验鱼持续游动15 min后,将增加15%U_(crit)估计值,之后继续以这种方式不断提升流速,至实验鱼达到运动力竭状态不能继续游泳为止。记录此时电机频率并把实验鱼从观察区移出来放入休息区,记录实验鱼的形态参数和达到力竭状态的前一档游泳时间,计算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r),单位为BL·s^(-1))。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的U_(crit)和U_(crit)^(r)分别为(39.21±3.41)cm·s^(-1)和(2.83±0.15)BL·s^(-1),其U_(max)和U_(max)^(r)分别为(28.96±3.44)cm·s^(-1)和(2.08±0.04)BL·s^(-1);鲫的U_(crit)和U_(crit)^(r)分别为(40.78±2.15)cm·s^(-1)和(3.34±0.23)BL·s^(-1),其U_(max)和U_(max)^(r)分别为(39.67±3.14)cm·s^(-1)和(3.24±0.14)BL·s^(-1)。依据结果,取得不同鱼类临界游泳速度、最大游泳速度与体长的线性和非线性函数显著相关模型(P<0.05)。光泽黄颡鱼和鲫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绝对最大游泳速度、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相对最大游泳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鲫的U_(max)^(r)和U_(crit)^(r)都显著高于光泽黄颡鱼。本实验结果可为不同鱼类运动生理生态的适应机制及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相应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泽黄颡鱼 最大游泳速度 临界游泳速度
下载PDF
高pH胁迫对小龙虾的急性毒性和SOD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韩庆 陈明鑫 +1 位作者 邵立业 夏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pH是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体pH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为了解水体pH对小龙虾的影响,为小龙虾养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pH 8–12以1.0为幅度设置5个梯度,分别记录24、48、72、96 h小龙虾的死亡数量来统计死亡率,在得出... pH是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体pH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为了解水体pH对小龙虾的影响,为小龙虾养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pH 8–12以1.0为幅度设置5个梯度,分别记录24、48、72、96 h小龙虾的死亡数量来统计死亡率,在得出96 h LC50的基础上(9.71),设置对照组(pH 7.6)和实验组(pH 9.7)2个pH处理组,开始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96 h分别取样测定血液中SOD活性。结果表明,小龙虾在pH 8–12的5个梯度中各时间点的死亡情况不同,pH为8时,各时间点均无小龙虾死亡;pH为9时,24 h无小龙虾死亡;但随时间增长死亡率升高;pH为10时,小龙虾死亡率在24 h为16.50%,96 h增加到53.00%;pH为11时,小龙虾死亡率在24 h到达64.00%,48 h为100%;pH为12时,24 h死亡率为100%。对照组小龙虾血液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各实验组小龙虾血液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0–8 h时无显著差异,24 h和96 h时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pH 半致死浓度 酶活力 SOD
下载PDF
转型形势下深化“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有效教学”途径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万生 罗玉双 +1 位作者 石彭灵 刘良国 《科教导刊》 2017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文章对转型形势下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有效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刻探析。从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有效教学"目标展开解析,认为优化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材和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将实验教... 文章对转型形势下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有效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刻探析。从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有效教学"目标展开解析,认为优化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材和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融合;制定切合实际的实验项目,重视创新性实验的开设;鼓励老师指导下学生自行设计水化学相关实验,重点考核实验过程和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将基地实验和生产实习用于巩固课程实验教学成果。这样能将实验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实现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化学 实验课程 有效教学 途径
下载PDF
常德市挺水植物水体净化能力研究
14
作者 何笑笑 谢鹏 +4 位作者 向仁姣 钱虹仙 廖悄 王云 邓爱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针对常德地区的水体生态问题,本研究选用32种常德常见的挺水植物,通过测定其体内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筛选出TN和TP含量较高的水葫芦、石菖蒲和铜钱草,通过培养后,分别测定植物体内、培养水体以及底泥中TN、TP和重金属Cd、Cu的含... 针对常德地区的水体生态问题,本研究选用32种常德常见的挺水植物,通过测定其体内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筛选出TN和TP含量较高的水葫芦、石菖蒲和铜钱草,通过培养后,分别测定植物体内、培养水体以及底泥中TN、TP和重金属Cd、Cu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氮(TN)的去除效果大小依次为铜钱草>水葫芦>石菖蒲,总磷(TP)的去除效果大小依次为水葫芦>石菖蒲>铜钱草,水葫芦对于重金属Cu、Cd的净化效果均优于铜钱草和石菖蒲。综合来看,水葫芦对于氮磷及重金属的净水能力较强,但由于其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生长迅速,应定时打捞防止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德市 挺水植物 水体净化 重金属
下载PDF
常德市城区公园绿地外来入侵生物种类、分布及危害研究
15
作者 涂婕仪 彭友林 +2 位作者 陈红平 金晨 向国红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通过对常德市城区公园绿地的调查发现该地现有外来入侵生物48种,其中植物19科47种,动物1科1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8种。危害种类最多的有6科,分别为菊科、苋科、禾本科、大戟科、旋花科和茄科;有意引进有29种,占60.4%,无意传入有19种,占39... 通过对常德市城区公园绿地的调查发现该地现有外来入侵生物48种,其中植物19科47种,动物1科1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8种。危害种类最多的有6科,分别为菊科、苋科、禾本科、大戟科、旋花科和茄科;有意引进有29种,占60.4%,无意传入有19种,占39.6%;原产于美洲的有37种,占77.1%,欧洲为6种,占12.5%,亚洲为4种,占8.3%,非洲1种,占2.1%;外来入侵生物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比最大,为33种占比68.7%,多年生草本植物12种占比25.0%,多年生浮水草本、多年生沉水(挺水)草本和软体动物各1种;其中广布的物种有29种占比60.4%;少量分布的有19种占比39.6%。同时对危害严重的8种入侵生物提出了具体的防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外来入侵生物 危害 防除
下载PDF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16
作者 曾丹 罗玉双 谢中国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索《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的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德育目标。[方法]通过深入梳理《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内容确定思政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最后对思政元素在本课程中的融入... [目的]探索《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的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德育目标。[方法]通过深入梳理《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内容确定思政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最后对思政元素在本课程中的融入路径进行摸索和探究。[结果]结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从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生态保护和大局观念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案例讲解、视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结论]挖掘出“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课堂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增养殖学 思政元素 课堂德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3D打印在动物骨骼制作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俏 宋波澜 +2 位作者 李林 蔡旭琼 杜雨铃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107-109,114,共4页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因其耗材低、效率高、制作过程简单方便且成品精密,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高等教育、口腔科学和机械等领域。对3D打印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动物骨骼标本的意义及所面临的问题、3...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因其耗材低、效率高、制作过程简单方便且成品精密,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高等教育、口腔科学和机械等领域。对3D打印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动物骨骼标本的意义及所面临的问题、3D打印在动物骨骼制作中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综述,并提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动物骨骼标本,能够有效解决文化旅游产品的收藏、科普需求问题,促进动物骨骼标本对同行业、教育系统及博物馆等领域的输出,实现动物骨骼的研究、教学和宣传科普,带动3D打印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动物骨骼 标本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新途径
18
作者 邓珊珊 谢迎 +4 位作者 邝琪珊 孔尧 戴自然 贺江 刘连华 《山西农经》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以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为思路,培育发展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在实地考察了解常德市澧县彭山村创意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该村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相关... 以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为思路,培育发展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在实地考察了解常德市澧县彭山村创意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该村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相关优势进行梳理,对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其面临的困难和调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 彭山模式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淑红 王京仁 +1 位作者 成钢 李良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适应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畜牧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动物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 转型
下载PDF
湖南沅水下游䱗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艳飞 彭林平 +2 位作者 陈丽媛 曾慧琳 刘良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分析鱼类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变化趋势,研究于4—10月在沅水下游逐月采集180尾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分析81尾雌性成熟个体的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䱗的性体指数在5、6月最高,其次在7、8和9月,在4和10月最低。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 为分析鱼类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变化趋势,研究于4—10月在沅水下游逐月采集180尾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分析81尾雌性成熟个体的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䱗的性体指数在5、6月最高,其次在7、8和9月,在4和10月最低。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30116±19390)粒,以10000—30000粒为主,相对繁殖力的平均值为(650±324)粒/g,以400—800粒/g为主。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空壳重呈幂函数关系(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在5和6月最大,7、8和9月次之,在4和10月最小。不同月份成熟卵子的卵径无显著差异,补充卵子的卵径在5和6月最大,暗示5和6月分批繁殖次数较多。不同繁殖时期的分批繁殖力、繁殖次数不一样,对评估种群的繁殖潜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较不同水系繁殖力发现,湖泊种群的个体繁殖力普遍大于河流种群,沅水种群的个体繁殖力跟湖泊种群的相似,可能与其具有类似湖泊的缓流水或静水生境有关。研究揭示了䱗的基本繁殖特征,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繁殖期 卵径 洞庭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