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云坤 姚蓉 +4 位作者 李林 李文莉 李长青 潘宇 李顺祥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主要证型、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特征,预测核心药方抗MAFLD作用机理,为中医药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关于中医药治疗MAFLD的期刊...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主要证型、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特征,预测核心药方抗MAFLD作用机理,为中医药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关于中医药治疗MAFLD的期刊文献;运用Excel 2019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有效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方抗MAFLD关键成分、靶点及作用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反向验证。结果共筛选出文献218篇,涉及方剂352首,中药270味,药物使用总频次3901次,共收集病例10915例,其中男性患病率更高;中医证型主要包括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其中山楂、丹参、茯苓、泽泻、柴胡和白术使用频次最高;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脾、肝经;功效以健脾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清热为主。关联规则运算得到核心药对及组合20个,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方3组。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核心药方“山楂-丹参-泽泻-柴胡-茯苓”治疗MAFLD主要成分为槲皮素、芹菜素、葛根素、木犀草素、熊果酸、山柰酚、丹参酮IIA、大黄素、丹皮酚等,涉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基因(TP53)、白细胞介素(IL)-6、IL-1β、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实验显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发挥作用。结论中医治疗MAFLD的原则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核心药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条信号通路介导产生抗MAFLD效应。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MAFLD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挖掘抗MAFLD新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用药规律 核心组方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锥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倪晓婷 张云坤 +2 位作者 唐敏 李娟 李顺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13,共15页
锥属植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多为经济植物及药食两用植物,槠子、锥栗、白猪栗根等皆来源于该属植物,入药部位有壳斗、种仁、皮叶、嫩芽,根等。其次生代谢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鞣花单宁类、没食子酰基类、黄酮类、酚酸、苯... 锥属植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多为经济植物及药食两用植物,槠子、锥栗、白猪栗根等皆来源于该属植物,入药部位有壳斗、种仁、皮叶、嫩芽,根等。其次生代谢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鞣花单宁类、没食子酰基类、黄酮类、酚酸、苯酚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锥属植物具有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锥属植物的药理药效研究、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锥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五岭龙胆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3
作者 彭江丽 王鹏 +2 位作者 彭求贤 李娟 李顺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716-1723,1781,共9页
研究五岭龙胆(Gentiana davidii Franch.)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五岭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理... 研究五岭龙胆(Gentiana davidii Franch.)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五岭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共分离鉴定15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乌发醇(2)、ursaldehyde(3)、28-norurs-12-en-3β-ol(4)、齐墩果酸(5)、β-amyrin-n-nonyl ether(6)、vanillyl glycol(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和anemarrhenoside B(10)、正二十六烷(11)、正三十一烷醇(12)、1,5-bisβ-D-glucopyranosyloxy-2-(3′,3′-dimethylallyl)benzene(13)、2,4-二叔丁基苯酚(14)和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5)。化合物7、14和15为龙胆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五岭龙胆首次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5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5和9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的NO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岭龙胆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三萜 苯丙素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2)联用技术的菖蒲属中药7H-薁[1,2,3-i,j]异喹啉-7-酮类成分的分析
4
作者 李娟 黄玉婷 +4 位作者 段彦 马源 杨紫怡 严建业 李顺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929-1938,共10页
研究不同产地菖蒲属中药中7H-薁[1,2,3-i,j]异喹啉-7-酮(7H-azulene[1,2,3-i,j]isoquinoline-7-one,7H-AI7O)类成分的种类和分布。综合运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柱色谱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法,以菖蒲新碱(neo-tatarine)为对照品,富集... 研究不同产地菖蒲属中药中7H-薁[1,2,3-i,j]异喹啉-7-酮(7H-azulene[1,2,3-i,j]isoquinoline-7-one,7H-AI7O)类成分的种类和分布。综合运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柱色谱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法,以菖蒲新碱(neo-tatarine)为对照品,富集菖蒲属中药中7H-AI7O类成分,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2)技术分析其组成。在10批菖蒲属中药中,S2、S4和S5批藏菖蒲和S6批石菖蒲中检测出7H-AI7O类成分,其中,藏菖蒲S2批检测到5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4批检测到2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5批和石菖蒲S6批中仅检测到菖蒲新碱。虽然检测样本数量有限,但就目前的结果分析,菖蒲属中药藏菖蒲和石菖蒲均存在7H-AI7O类成分,含7H-AI7O类成分的藏菖蒲较石菖蒲的产地分布广,藏菖蒲所含7H-AI7O类成分的种类较石菖蒲丰富。该研究为7H-AI7O类成分的多植物来源、微量成分检测及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属 藏菖蒲 石菖蒲 7H-薁[1 2 3-i j]异喹啉-7-酮 菖蒲新碱
下载PDF
药用动物源蛋白质多肽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凡星 童明慧 +5 位作者 刘娟 李蓉 方爱青 郭英球 时贞平 李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共11页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药源之一,近年来,其生物活性物质逐步被发现,尤其是动物药中共有物质——蛋白质和多肽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和抗血栓等生物活性。本文选择目前研究较多的蟾蜍科、不同科属的地龙和全蝎等动物来源中药,检索...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药源之一,近年来,其生物活性物质逐步被发现,尤其是动物药中共有物质——蛋白质和多肽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和抗血栓等生物活性。本文选择目前研究较多的蟾蜍科、不同科属的地龙和全蝎等动物来源中药,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阅从1989年至今与动物蛋白质和多肽相关的研究资料,重点综述了这些动物来源蛋白质/多肽的组成、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为动物来源蛋白质和多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蛋白质 动物多肽 生物活性 抗菌 纤维蛋白溶解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南山不老松的考证及其松针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华清 周扬涛 +2 位作者 倪晓婷 李娟 李顺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6-335,共10页
笔者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书籍及相关药材标准,对“南山不老松”中松的品种进行考证,并对其松针的化学成分和活性进行综述。笔者初步考证出南山不老松品种主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现代研究表明,马尾松松针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木脂... 笔者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书籍及相关药材标准,对“南山不老松”中松的品种进行考证,并对其松针的化学成分和活性进行综述。笔者初步考证出南山不老松品种主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现代研究表明,马尾松松针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及莽草酸成分等,具有抗衰老、降脂、降压、抗肿瘤、抑菌等药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老松 考证 松针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抗衰老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与相关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探讨肝复乐干预肝癌作用机制
7
作者 李涵颖 刘新暄 +3 位作者 曾杨丽 李娟 李顺祥 徐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肠道菌群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分析,从全新角度探索肝复乐干预肝细胞癌的药效机制。方法:将15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获得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肝复乐5.4 g/kg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模型对照组、正常... 目的:通过建立肠道菌群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分析,从全新角度探索肝复乐干预肝细胞癌的药效机制。方法:将15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获得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肝复乐5.4 g/kg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瘤体组织和肠道内容物,HE染色法观察小鼠瘤体坏死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4个相关炎症因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的肠道菌群作16S rDNA V3~V4区分析。采用皮尔逊指数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法,考察小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与体内肠道菌群交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4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H22肝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等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复乐5.4 g/kg组对肝癌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4.6%,肿瘤细胞坏死程度严重;血清IL-10、TGF-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IL-4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16S rDNA基因测序显示,肝复乐5.4 g/kg组可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并增加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等有益菌数量(P<0.05),减少厚壁菌门等致病菌数量(P<0.05)。建立机体炎症因子与肠道菌群互作分析发现:TGF-β与阿克曼氏菌属呈负相关(P<0.01),TNF-α与葡萄球菌属呈正相关(P<0.01),副拟杆菌属与IL-10呈正相关(P<0.01),IL-4与乳酸杆菌属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复乐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相关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差异肠道菌种与4个炎症因子呈高度相关性,提示其可通过调控炎症相关的肠肝轴遏制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乐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