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城市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窦银娣 刘一曼 +1 位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3,共7页
运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态势来看,2000—2013年各市城市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指数均分布在0.4~... 运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态势来看,2000—2013年各市城市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指数均分布在0.4~0.5之间,整体上处于颉颃阶段;湖南省各市州(长沙除外)协调度指数均处在0.1~0.3之间,整体上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来看,耦合度指数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度指数呈现“一高多低”的空间格局,即以长沙为中心呈同心圆式向外扩散,长株潭地区协调度指数总体水平较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湖南省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伯华 陈容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利用耦合度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年~2012年湖南省及14个市(州)的耦合度指数,并对耦合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态势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耦合度指数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2)从... 利用耦合度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年~2012年湖南省及14个市(州)的耦合度指数,并对耦合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态势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耦合度指数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2)从时间序列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状态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时期和颉颃耦合时期,已进入了良性耦合阶段;(3)从空间尺度来看,耦合度指数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格局.(4)从耦合度指数增长幅度来看,湘东和湘北地区增长幅度明显放缓,湘西和湘中地区增幅较快.从耦合度指数的绝对差距来看,区域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耦合度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不断缩小,但整体耦合水平不高。协调度总体水平小幅度提升,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域东部发达地区。各地市州应根据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人居环境调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制度约束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窦银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3期186-190,共5页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约束 乡村人居环境 建设模式 工联村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动态评估及其优化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伯华 杨森 +1 位作者 刘沛林 田亚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1-76,共6页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动态评估 优化对策
下载PDF
城市意象视角下的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晴青 李伯华 +2 位作者 赵纯凤 曾菊新 杨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根据城市环境的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借助认知地图法、图片再认对衡阳市城市意象框架及元素进行提炼。结合问卷调查,以衡阳市39个典型意象元素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人居环境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衡阳市的城市识别度较高,解放大... 根据城市环境的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借助认知地图法、图片再认对衡阳市城市意象框架及元素进行提炼。结合问卷调查,以衡阳市39个典型意象元素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人居环境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衡阳市的城市识别度较高,解放大道和湘江沿岸意象要素居多;人口集聚、商业服务场所可意象性较高,人居环境满意度低,而休闲娱乐与文体场所人居环境满意度高,但可意象性低;城市意象元素的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从主城区至边缘区依次形成了四个圈层,每个圈层均具备"同质满意度"、"同质感知"强度两种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城市意象 认知地图 衡阳市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以“人居环境学”课程为例
7
作者 李伯华 《市场论坛》 2012年第8期90-92,共3页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较少。文章以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为平台,以科研课题引入为依托,以实践(实验)转化为目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创新基地 人居环境学 研究型教学 实践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的认知重建与实践——以高椅村为例
8
作者 李伯华 邹靓 +1 位作者 程波 窦银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图式语言作为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转变的媒介,为逻辑空间更新认知重建提供方法支撑;通过典型图式的提取、空间秩序和意境的解析为逻辑空间的识别创造了条件。②有机更新是逻辑空间更新的理论落脚点,图式语境和图式语法指导逻辑空间更新与有机更新理念是契合的,拓展了有机更新研究的视角。③针对高椅村逻辑空间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出了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3条实践路径:延续村落格局,织补空间意境;移植街巷肌理,修复空间秩序;建设文化场域,传承地域文脉。以期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提供决策依据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逻辑空间 实体空间
原文传递
权力、资本和地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伯华 张洁 窦银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是增进村民福祉、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选择之一。基于有机更新理论,采用“权力—资本—地方”三元辩证视角分析,构建了“搭建有机更新共同体的网络体系—形成多元...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是增进村民福祉、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选择之一。基于有机更新理论,采用“权力—资本—地方”三元辩证视角分析,构建了“搭建有机更新共同体的网络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互动机制—提出有机更新共同体的行动路径”的分析框架,以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对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进行机制探索和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是指政府、企业和村民三大更新主体,为实现有机秩序修复和传统功能转型两大更新目标,通过精准判定、精准修复和精准施策的更新方式提供多元保障的过程。2)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更新经过4个阶段的实践演进,最终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模式下成功搭建有机更新共同体网络体系。张谷英村政府强化权力规制机制、企业落实资本投入机制、村民践行地方参与机制,共同构成了张谷英村“构建有机更新网络、培育有机更新信任和形成有机更新规范”的三维互动机制。3)基于三维互动机制,针对张谷英村管理失衡、收益失策和权益失位的现实阻滞,提出了规划制定和监管强化、责任共担和收益共享、意识强化和行为规范的行动路径。研究从多元主体视角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研究进行补充,对张谷英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张谷英村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灿 潘鑫玥 +1 位作者 李伯华 窦银娣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10期1080-1086,共7页
我国传统村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人居危机,其人居环境脆弱性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对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上甘棠村人居... 我国传统村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人居危机,其人居环境脆弱性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对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度为微脆弱,总体人居环境基本理想。②自然生态系统对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性影响最小,其中气候适宜度是高脆弱度指标因子。③支撑设施系统对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性影响最大,其中自来水覆盖率、公共服务设施完整度、未建设设施率是高脆弱度指标因子。④自然条件、经济变动、新村建设、旅游开发是影响上甘棠村人居环境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脆弱性评价 上甘棠村
下载PDF
基于游客视角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窦银娣 周颖 +2 位作者 李伯华 王艺蓉 王晨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2期123-127,157,共6页
以我国传统村落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构建了游客视角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体系,并对游客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影响游客认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游客对兰溪村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整体水平较低,个体认知的差异较大;(2)... 以我国传统村落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构建了游客视角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体系,并对游客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影响游客认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游客对兰溪村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整体水平较低,个体认知的差异较大;(2)游客对兰溪村的自然生态环境认知度最高,对社会文化环境认知水平最低;(3)影响游客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出游次数,而渠道种类、教育程度、文化动机等影响因素对游客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水平影响不大,这与兰溪村当前的旅游现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视角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影响因素 兰溪村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伯华 曹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04,总体适宜性较好.(2)从空间结构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即湘北洞庭湖带和湘中湘江带是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集聚区,湘西北、湘西南和湘东南边缘区是人居环境不适宜区.(3)根据适宜性聚类分析,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8个,一般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2个,不适宜区的县市(州)有11个.(4)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曲线拟合度高达0.91.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应性分区 人口布局 GIS 湖南省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6期524-527,512,共5页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即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基于"3S"技术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乡村人居环境 城市主义
下载PDF
知行合一:传统村落研学旅行的活化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14
作者 窦碧琴 李伯华 罗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5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研学旅行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面临“形式主义”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旅行”与“教育”知行合一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嵌入情境学习理论,结合传统村落多元价值教育形态,构建传统村落研学旅行活化机制,并以皇都村为例... 研学旅行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面临“形式主义”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旅行”与“教育”知行合一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嵌入情境学习理论,结合传统村落多元价值教育形态,构建传统村落研学旅行活化机制,并以皇都村为例,探究传统村落研学旅行的优化路径。结果显示:①传统村落研学教育功能需要再认知。从“五育”视角阐述了传统村落蕴含的多元教育功能。②通过探讨传统村落与研学旅行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外部要素对研学旅行的驱动作用,构建了传统村落研学旅行活化模型。③通过构建特色研学旅行活动空间、丰富研学主题和研学课程、培养专业性研学导师等,优化了皇都村研学旅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传统村落 研学旅行 活化机制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有机更新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研究——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龙翔宇 李伯华 +1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现在...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现在村落有机秩序失序、“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失调、村落关系网络撕裂及文化基因传承无路4个方面。(2)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整体保护、微创更新、渐进修补、有机发展的原则,从传统村落的有机秩序修复、功能结构优化、关系网络织补、文化基因传承4个方面探索了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化路径。(3)兰溪村有机秩序修复强调了外部生态格局恢复和内部建筑肌理保护的有机结合;皇都村功能结构优化强调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适宜性发展;板梁村关系网络织补明确了更新生产关系网络和织补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机统一;张谷英村文化基因传承明确了活跃文化传播和活态文化展演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理论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活化 湖南省
下载PDF
旅游驱动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新新 李伯华 +1 位作者 李雪 窦银娣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1-808,共8页
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该村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旅游驱动机理。结果发现:①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经历萌芽期、探索期和转型期。其中:萌芽期,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初次受到干预;探索期,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干... 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该村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旅游驱动机理。结果发现:①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经历萌芽期、探索期和转型期。其中:萌芽期,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初次受到干预;探索期,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干预要素增加;转型期,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干预要素抗衡。②张谷英村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受人口、政策、资本和土地等要素驱动。旅游驱动下,人口、政策要素对多元主体、社会文化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系统具有驱动力,资本、土地要素对社会文化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系统具有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机理 人居环境 转型发展 传统村落 张谷英村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伯华 陈淑燕 +2 位作者 刘一曼 刘沛林 窦银娣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5期604-608,共5页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2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3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传统村落 居民感知 感知差异 张谷英村
下载PDF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 被引量:60
18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1 位作者 窦银娣 王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53-1360,共8页
以系统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自组织性、周期性和波动性等3个方面总结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的演变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将旅游要素流的时空变换作为主要驱动因子,构建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的动力模型... 以系统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自组织性、周期性和波动性等3个方面总结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的演变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将旅游要素流的时空变换作为主要驱动因子,构建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的动力模型,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驱动力量和作用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人居效应有差异。其中,入侵过程可看做是旅游要素流的空间集聚对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的影响;竞争过程实质上是分化过程和共生过程的统一;反映过程是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系统对外界干扰的适应与调整;调控过程是厘清乡村人居环境时空格局与旅游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人居环境 自组织演化 生态群落演替
原文传递
转型期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伯华 王云霞 +1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114,共7页
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了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农业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 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了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农业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影响最大,外出务工户次之,兼业户最小.在对乡村人居环境各要素的评价中,3种类型农户生产方式的影响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户、务工户和兼业户,与总体评价结果趋势一致.基于此,政府应加强技术指导,减少环境污染;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利用效率;强化环境监管,保障农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乡村人居环境 影响机制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李伯华 曾菊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共5页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农户空间行为变迁是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目标就是从农户空间行为调控的内在机制出发,制定引导农户空间行为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空间行为变迁 乡村人居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