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每搏量变异度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梅习平 刘际童 +2 位作者 王亚平 魏来 谭素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纳布啡预防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锋 唐轶珣 +2 位作者 陈文雁 孔高茵 魏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085-2086,209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对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男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置入导尿管前5min A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1mg/kg,B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2mg/kg,C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对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男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置入导尿管前5min A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1mg/kg,B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2mg/kg,C组(对照组)推注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导尿管置入1 min后CRBD严重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三组CRBD发生率,给药后30min内镇静、多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导尿管置入1min后A组和B组中度和重度CRBD发生率和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三组多汗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S);A组和B组镇静率高于C组(P<0.05);且B组镇静率高于A组。【结论】0.2mg/kg纳布啡能有效地用于预防成年男性CR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投药和剂量 导尿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婴儿期幼年性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3
作者 刘鑫宇 彭创 +4 位作者 易为民 杨平洲 贺湘玲 孔高茵 刘苏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19,331,共4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发现右肝占位3月余入院。患儿母亲诉其为体外受精方式妊娠,并于2017年8月2日孕38+2周在医院进行常规孕检时,B超提示"胎儿胆囊右侧、肝中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2.8 cm×2.2 cm大小混合性肿块.
关键词 血管瘤 肝脏肿瘤 婴儿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寒战的疗效
4
作者 罗锋 陈文雁 +2 位作者 唐轶珣 魏来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气管导管拔出前予以生理盐水;D1、D2、D3组分别予以Dex 0.5 μg/kg、1 μg/kg、2 μ...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气管导管拔出前予以生理盐水;D1、D2、D3组分别予以Dex 0.5 μg/kg、1 μg/kg、2 μg/kg双侧鼻腔滴入。比较各组患者鼻咽温、寒战分级、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1组与C组比较术后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D2组、D3组明显低于C组(P<0.05);D2组、D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D1组、D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3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发生率高于C组(P<0.05)。四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经鼻给予1 μg/kg Dex可以有效预防肝叶切除术患者苏醒期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投药和剂量 肝切除术 寒战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来 陈文雁 +4 位作者 代亚 孔高茵 刘际童 黄晓玲 刘永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3例行择期PD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前20 min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T_(8-9)、T_(11-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3例行择期PD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前20 min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T_(8-9)、T_(11-12)行两点椎旁阻滞,每点使用0.4%罗哌卡因10 m L,所有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16、24、48 h安静和90°翻身时VAS评分,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后5 min时平均MAP(83 mm Hg vs.95 mm Hg)和HR(77次/min vs.87次/min)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3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2、16、24 h安静与90°翻身平均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术后48 h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平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0.9μg/kg vs.1.5μg/kg)、术后PCIA按压次数(13.1次vs.27.6次)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恶心、呕吐、出汗、眩晕、瘙痒、谵妄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能显著减轻PD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镇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转氨酶和HMGB1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来 黄俊 +4 位作者 周柔 唐轶珣 陈文雁 刘景诗 孔高茵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曲池穴,对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门阻断后肝转氨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0~65岁,ASA I-III级,随...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曲池穴,对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门阻断后肝转氨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0~65岁,ASA I-III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手术结束出手术室时,在患者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曲池穴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患者在相同穴位连接刺激仪,但不进行通电刺激。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肝门阻断时间、切除肝段数、阻断后20min时乳酸值;两组患者术前(T0)、再灌注后6h(T1)、24h(T2)、48h(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MGB1和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肝门阻断时间、切除肝段数、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ALT、AST、HMGB1、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3各时间点两组血清ALT、AST、HMGB1、TNF-α均较T0升高,其中T组升高明显低于C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曲池穴,能抑制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门阻断后肝转氨酶、HMGB1和TNF-α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肝叶切除术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