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0度评估在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专业住培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智 谢燕 +5 位作者 刘沼清 唐雅兵 胡赛男 吴静 葛静 袁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目的 为了解住院医师和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住培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方法 在某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培专业基地组织360度评估,共有住院医师636人次、带教老师602人次和护理人员361人次完成评估。结果 评估问卷信度效度... 目的 为了解住院医师和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住培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方法 在某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培专业基地组织360度评估,共有住院医师636人次、带教老师602人次和护理人员361人次完成评估。结果 评估问卷信度效度评价指标均在0.95以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的评估结果提示,被评估住院医师在职业精神[(4.7±0.5)分]、患者照护[(4.6±0.6)分]和沟通合作[(4.6±0.7)分]维度获得较高得分,在知识技能[(4.2±0.8)分]和教学能力[(4.1±0.8)分]维度得分较低。对评估分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的评估中,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F=4.29,P<0.05),但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对带教老师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8,P> 0.05),不同护理人员对住院医师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1,P>0.05)。在三类评估中,对带教老师评估的平均得分虽然最高[(96.5±8.3)分],但主观反馈中,住院医师给带教老师提出教学时间不够,教学意识不强等具体建议。结论 应用360度评估工具,有利于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为专业基地制定培养计划和规范过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度评估 妇产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评价 教学管理
下载PDF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31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桂先 谢志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7期60-61,共2页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31例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410008)陈桂先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泌尿外科(410008)谢志光输尿管损伤是妇产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1970年1月~1995年12月两院收治...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31例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410008)陈桂先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泌尿外科(410008)谢志光输尿管损伤是妇产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1970年1月~1995年12月两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31例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损伤 妇产科手术 子宫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例分析 剖宫产术 阔韧带 子宫动脉 输尿管导管 再植术
下载PDF
开展产科麻醉安全降低剖宫产率 被引量:29
3
作者 胡灵群 唐雅兵 李韵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5-257,共3页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中国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46.2%[1],美国剖宫产率近年也逐渐攀升到了30%。剖宫产这个在母婴生命受到威胁或难产时刻,用以挽救生命的现代医学手段已被广泛地滥用。文献数据结果显示,除了非正常途径造成的新...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中国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46.2%[1],美国剖宫产率近年也逐渐攀升到了30%。剖宫产这个在母婴生命受到威胁或难产时刻,用以挽救生命的现代医学手段已被广泛地滥用。文献数据结果显示,除了非正常途径造成的新生儿健康问题以外,择期剖宫产产妇死亡率、病残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阴道产增加了10倍、5倍、3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产科麻醉 择期剖宫产 新生儿健康 无痛分娩 分娩镇痛 再次剖宫产 胎位异常 阴道分娩 第二产程
下载PDF
湖南省乡镇卫生院急救设备配备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仇君 祝益民 +3 位作者 吴晓丽 王可为 罗海燕 肖政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3-1425,共3页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导。交通事故、跌倒、溺水、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近1/5,且一半以上的居民分布在农村地区,因此乡镇卫...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导。交通事故、跌倒、溺水、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近1/5,且一半以上的居民分布在农村地区,因此乡镇卫生院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急救设备作为决定急救服务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急救设备的配备对完善基层急救服务体系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湖南省乡镇卫生院急救设备的现状与WHO《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急救设备配备的最低标准》的差距,进一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基层乡镇卫生院基本急救设备配备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急救服务 设备配备 湖南省 紧急医疗服务体系 非传染性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站 急救设备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思斯 谢琪 李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收治的98例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收治的98例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胎儿脐动脉血流情况[脐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比值(S/D)]、胎儿生长指标(头围、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新生儿结局(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4.346,P=0.037)。治疗4周后,2组PT、APTT较治疗前延长,Fib、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PT、APTT较对照组更长,Fib、D-D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4周后,2组胎儿脐动脉RI、PI、S/D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治疗4周后,2组胎儿头围、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大(P<0.01)。试验组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孕妇凝血功能,并可改善胎儿脐动脉血流,从而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胎儿生长受限 低分子肝素钠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清连蛋白水平与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病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6
作者 吴珊 郭慧 李萍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809-28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水平与肝内胆汁淤积(ICP)孕妇病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28例妊娠期ICP患者作为ICP组,根据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分为轻度组(10μmol/L≤TBA<40 umo...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水平与肝内胆汁淤积(ICP)孕妇病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28例妊娠期ICP患者作为ICP组,根据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分为轻度组(10μmol/L≤TBA<40 umol/L)80例和重度组(TBA≥40μmol/L)48例,另选取同期86例健康产检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CP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清连蛋白水平。ICP组孕妇随访至终止妊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拟合血清连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清连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2.22)ng/mL、(12.32±2.94)ng/mL、(7.64±1.01)ng/mL,其中重度组血清连蛋白水平最高,轻度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至终止妊娠,ICP组患者41例出现妊娠不良归为妊娠不良组,其余87例归为妊娠良好组;妊娠不良组妊娠合并高血压占比为29.27%,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为(45.71±10.07)U/L、TBA为(39.15±4.92)μmol/L、血清连蛋白水平为(13.59±2.47)ng/mL,均较妊娠良好组的11.48%、(39.60±7.88)U/L、(35.63±4.80)μmol/L、(10.64±2.44)ng/m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高血压、GGT、血清连蛋白、TBA均为ICP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ICP孕妇血清连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间呈显著非线性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连蛋白水平与ICP病情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血清连蛋白 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ASPP2,iASPP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密霞 胡媛 曾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1例早期宫颈癌、5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期、48例CIN I期及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SPP2,iASPP与p53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阴性时,ASPP2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CIN Ⅱ-Ⅲ组、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PP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Ⅰ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时,ASPP2和iASPP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P2和iASPP可能通过调节野生型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生,ASPP2和iASPP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凋亡刺激蛋白2 ASPP家族抑制成员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多因素分析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雪英 罗军 程卫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复发因素。方法收集116例Ⅱ~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术后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三组:A组:55例,术后诺雷德治疗3~6个月,B组31例,术后...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复发因素。方法收集116例Ⅱ~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术后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三组:A组:55例,术后诺雷德治疗3~6个月,B组31例,术后用孕三烯酮3~6个月,C组30例,术后未用任何药物。比较三组术后复发率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复发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总复发率为30.2%。三组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A组复发率最低(P<0.05)。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的药物治疗、最大囊肿直径和r-AFS高评分与复发有统计学相关,术后药物治疗(诺雷得)和术后妊娠与低复发率相关,而年龄,不孕,疼痛,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既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治疗,多发囊肿,双侧或单侧卵巢受累以及是否同时存在深部子宫内膜异位与复发无关。结论中重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以及术后妊娠对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因素分析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Fascin-1介导自噬参与子宫内膜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晓梅 程卫 +1 位作者 王诗章 陈志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7-963,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靶向干预自噬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ATG5干扰片段、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和自噬抑制剂3-MA等干预子宫内膜CRL-7566细胞自噬,通过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 目的:探讨自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靶向干预自噬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ATG5干扰片段、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和自噬抑制剂3-MA等干预子宫内膜CRL-7566细胞自噬,通过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和MTT检测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收集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标本,检测自噬标志物LC3II和自噬底物蛋白P62的表达。结果:雷帕霉素抑制子宫内膜CRL-7566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而自噬抑制剂3-MA及自噬相关基因ATG5的干扰作用相反。雷帕霉素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伪足生长,而伪足相关蛋白fascin-1的过表达能抑制雷帕霉素引起的侵袭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标本中,自噬标志物LC3II显著降低而自噬底物P62增加。结论:自噬抑制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自噬激活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噬 增殖 雷帕霉素 伪足
下载PDF
HMGB1过表达和沉默影响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和侵袭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静 高雨琪 +1 位作者 刘心怡 吴佳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9-775,共7页
目的:探讨HMGB1基因过表达和沉默对子宫内膜癌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MGB1重组质粒和HMGB1 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子宫内膜癌HEC-1A,建立过表达和沉默HMGB1基因的HEC-1A细胞株。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HMGB1基因过表达和沉默对子宫内膜癌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MGB1重组质粒和HMGB1 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子宫内膜癌HEC-1A,建立过表达和沉默HMGB1基因的HEC-1A细胞株。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Transwell小室、细胞划痕实验分析HMGB1过表达和沉默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和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过表达和沉默HMGB1后HEC-1A细胞中NF-κB,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过表达HMGB1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且HEC-1A细胞中NF-κB,VEGF及MMP2表达上调;干扰HMGB1表达抑制HEC-1A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HEC-1A细胞中NF-κB,VEGF及MMP2表达下调。结论:HMGB1与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且可能通过NF-κB,VEGF及MMP2影响子宫内膜癌的侵袭与转移;HMGB1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子宫内膜癌 过表达 抑制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GnRHa对离体培养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及分泌VEGF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凤英 王焕萍 +2 位作者 刘秋红 邹颖 方小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86,共6页
目的研究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及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0-10M、10-8M和10-6M的GnRHa分别干预,用MTT法测定内膜间质细... 目的研究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及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0-10M、10-8M和10-6M的GnRHa分别干预,用MTT法测定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GnRHa可抑制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在位(P<0.05);GnRHa可降低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VEGF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高浓度(10-6M)对异位强于在位(P<0.05)。结论 GnRHa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降低其分泌VEGF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异位内膜间质细胞 在位内膜间质细胞 细胞增殖 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湘 龚颖萍 +1 位作者 许海南 李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2120-21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与年龄、原发昏迷、血肿部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与年龄、原发昏迷、血肿部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及脑中线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112例患者中有37例术后出现脑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而年龄、是否有原发昏迷及血肿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和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术后脑水肿越严重,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对术后发生较大范围的脑水肿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外科学 子宫肿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新国 吴敏 张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82,共6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NS-398与卡铂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用NS-398、卡铂及两者联合作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NS-398、卡铂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细...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NS-398与卡铂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用NS-398、卡铂及两者联合作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NS-398、卡铂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分析NS-398、卡铂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NS-398、卡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卡铂联合NS-398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加,其联合抑制率近似于NS-398和卡铂单药抑制率之和,也近似于2倍卡铂剂量时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NS-398处理组G1期细胞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卡铂处理组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S-398(200μmol/L)作用Hela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NS-398处理组凋亡率为3.43%±0.02%,对照组凋亡率为1.48%±0.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卡铂(80mg/L)处理组凋亡率为9.32%±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NS-398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凋亡无关。NS-398与卡铂在宫颈癌化疗中具有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抑制剂 NS-398 宫颈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璟 方小玲 龚颖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100例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在行子宫肌瘤切...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100例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在行子宫肌瘤切除前在子宫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B组则在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进行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子宫肌层局部使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出血,效果较缩宫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方法 子宫肿瘤/外科学 垂体激素类 后叶/治疗应用 催产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静 薛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基因突变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ET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缺失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TEN基因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缺失率与是否绝经、孕产次、体重指数、有无糖尿病、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5例PTEN蛋白表达缺失,表达缺失组织中18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结论: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相关性,而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突变是PTEN蛋白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PCR-SSCP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S-P法
下载PDF
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平 李青春 林春丽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大小的PVA颗粒剂为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聚乙烯醇(PVA)颗粒...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大小的PVA颗粒剂为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聚乙烯醇(PVA)颗粒剂大小将患者分为A组(350~560μm)、B组(560~710μm)、C组(710~1000μm),每组20例,对各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A、B两组术后6月肌瘤缩小率、经量多等症状改善最明显,A组患者宫腔深度缩小率及子宫内膜萎缩率最大,C组最小,且C组肌瘤缩小率、症状改善明显低于A、B组,术后A组FSH水平最高,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定程度影响卵巢功能,而B、C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比较选取B组560~710μm直径大小的聚乙烯醇(PVA)颗粒剂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被引量:17
17
作者 阳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12名剖宫产术中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实施子宫捆绑式缝合术之前的出...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12名剖宫产术中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实施子宫捆绑式缝合术之前的出血量、手术完成后24 h内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体温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12名患者在实施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后,出血均得到控制。总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3.25±15.56)min;子宫捆绑式缝合时间4~12 min,平均(7.08±2.11)min;实施子宫捆绑式缝合术之前出血量约为1000~1800 mL,平均(1500.00±236.45)mL;手术完成后24 h内出血量40~120 mL,平均(71.08±21.90)mL;术后最高体温36.6~38.3℃,平均(37.19±0.58)℃,均未超过38.3℃;术后36 h内均排气;术后除1人6 h出院外,其余均4 h按时出院;术后半年内4人月经复潮,复潮患者月经量及周期无改变,其余均月经未复潮。术后4 d及42 d复查子宫双附件,B超均无异常。结论改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是一种新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这一新方法为产后出血的保守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捆绑式缝合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下载PDF
不孕症妇女支原体感染与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赟 肖立志 +3 位作者 罗军 邓朝晖 周绍明 龚颖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1578-1579,15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产生的关系。【方法】使用RocheLightCycle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对374例女性不孕患者宫颈粘液进行UU检测,同时对其血清的AsAb和AEMAb采用酶...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产生的关系。【方法】使用RocheLightCycle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对374例女性不孕患者宫颈粘液进行UU检测,同时对其血清的AsAb和AEMAb采用酶学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对UU、AsAb和UU、AEMAb均为阳性组均予强的松治疗3个月;两组随机分为加用抗生素组和不用抗生素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74例不孕症患者中,UU阳性组AsAb检出率为45.2%,UU阴性组AsAb检出率为23.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UU阳性组AEMAb检出率为38.4%,UU阴性组AEMAb检出率为18.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体转阴率为64.9%,未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31.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UU、AEMAb均为阳性组加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56.7%,未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42.3%,两组比较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UU与AsAb和AEMAb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引起女性免疫性不孕。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有助于降低抗体滴度,阻止抗体形成,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雌)性 支原体感染 精子 自身抗体 子宫内膜
下载PDF
GnRHⅡ对离体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凤英 邹颖 +3 位作者 王焕萍 刘秋红 方小玲 林秋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GnRH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nRHⅡ(0、10-10、10-8、10-6mol/L)干预,采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 目的:研究GnRH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nRHⅡ(0、10-10、10-8、10-6mol/L)干预,采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发生情况。结果:GnRHⅡ可诱导离体培养的在位或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随着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且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在位者(P<0.05)。结论:外源性GnRHⅡ可明显促进人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为开发内异症促凋亡治疗方面的新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Ⅱ 细胞凋亡 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CK2β、CDK6和TNFAIP8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婷婷 郭彦 +2 位作者 杨丽娟 谭海燕 何薇薇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974-1976,1980,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K2β、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6(CDK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和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卵巢癌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2β、CDK6和TNFAIP8在卵巢癌...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K2β、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6(CDK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和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卵巢癌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2β、CDK6和TNFAIP8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CK2β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组织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TNFAIP8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FIGO分期及化疗敏感性无相关性(P>0.05)。卵巢癌组织中三者相关性分析显示,CDK6与CK2β和TNFAIP8表达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6和0.171,P>0.05)。CK2β与TNFAIP8表达呈正相关(r=0.575,P<0.05)。结论CK2β蛋白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CDK6作为不利因素促进早期卵巢癌的发生,TNFAIP8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分级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K2β CDK6 TNFAIP8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