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成人单纯输尿管囊肿(附23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范星球 李波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23例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术前均通过B超、IVP或膀胱镜确诊,24个囊肿直径1.0~4.0 cm。均行经...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23例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术前均通过B超、IVP或膀胱镜确诊,24个囊肿直径1.0~4.0 cm。均行经尿道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23例手术1次成功,共切除24个囊肿,18个囊肿行保留部分囊肿壁术,6个行囊肿切除术,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8 min,出血量平均低于10 mL;术后住院2~6 d,平均3 d。随访3月至24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经尿道内镜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腔内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盐霉素及mTO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蒋鸿涛 吴涛 +6 位作者 章运生 刘罗根 蒋茂林 彭潋 张弘 周明澍 王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92-209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以ALDH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的百分比。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后,用Wes...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以ALDH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的百分比。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p-p70s6、p-s6等的表达变化。盐霉素结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DU145细胞,利用流式细仪检测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百分比。结果盐霉素显著性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抑制率为77.78%),是紫杉醇的2倍(抑制率为38.64%)。盐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TOR、p-70s6k、p-p70s6、p-s6等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盐霉素结合雷帕霉素能够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比例(抑制率为77.95%)。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通路信号来发挥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 肿瘤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 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应用(附32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波涌 王欢 +4 位作者 李斌 范星球 唐秀英 唐华 钟江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1例手术成功,1例转开放性手术。共切除囊肿数目为46个。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20~150mL,平均...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1例手术成功,1例转开放性手术。共切除囊肿数目为46个。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20~150mL,平均100mL。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5d。手术并发症包括:腹膜损伤5例(15.6%),皮下气肿1例(3.1%),尿路感染2例(6.2%),腰背部和肩部疼痛3例(9.4%),切口疼痛2例(6.3%)。随访时间1~56个月,平均23个月。B超或CT检查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微,并且易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青年原发性肾癌51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李波涌 王欢 张国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629-3631,3634,共4页
目的分析年龄≤40岁青年肾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6年7月间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情况的随访。结果 51例患者年龄(32.41±7.05)岁,2000年前诊治11例,2000年后诊治40例。有症状肾癌30例,... 目的分析年龄≤40岁青年肾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6年7月间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情况的随访。结果 51例患者年龄(32.41±7.05)岁,2000年前诊治11例,2000年后诊治40例。有症状肾癌30例,无症状肾癌21例。均行B超和CT检查,诊断定位率分别为95.83%和100%。CT诊断符合率94.44%。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41例,保留肾单位术6例,姑息性肾切除术4例。术后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12例,Ⅲ期9例,Ⅳ期7例。随访时间(42.35±33.74)月。5年总生存率是76.40%。症状肾癌5年生存率55.20%,无症状肾癌5年生存率91.70%,两组生存曲线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02,P=0.003)。结论年龄≤40岁的青年肾癌发病率近年有所增高。有症状肾癌仍在青年肾癌中占较高比例。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青年肾癌临床分期较早,手术根治率和5年生存率较高。无症状肾癌5年生存率高于有症状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青年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双“J”管在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天成 殷红 唐秀英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双“J”管在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作用。方法对17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观察组),经膀胱或经腹腔双侧输尿管置入双“J”管,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X射线检查双“J”管;术后3个月时,X射线复查双“J”管,在... 目的探讨双“J”管在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作用。方法对17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观察组),经膀胱或经腹腔双侧输尿管置入双“J”管,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X射线检查双“J”管;术后3个月时,X射线复查双“J”管,在膀胱镜下拔除。19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对照组),在不使用双“J”管下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对两组进行术中、术后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达标率为76.47%(1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3%(10/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输尿管损伤、尿瘘发生。对照组有3例输尿管损伤(P<0.01),1例输尿管阴道瘘。观察组术后发生输尿管痉挛、血尿、发热等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时,观察组17例均顺利。随访,观察组2例死亡(非尿毒症)。对照组1例死亡(合并尿毒症)。结论Ⅱb期宫颈鳞癌使用双“J”管,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对输尿管的损伤和压迫,维持输尿管通畅,提高手术达标率,降低手术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双“J”管 手术 输尿管
原文传递
膀胱白斑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2 位作者 官阳 唐敏 李良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超微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取52例膀胱白斑病灶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病理学改变。同时取病灶旁正常膀胱黏膜12例作对照。结果膀胱白斑组织电子显微镜下改变显著,表面由多...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超微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取52例膀胱白斑病灶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病理学改变。同时取病灶旁正常膀胱黏膜12例作对照。结果膀胱白斑组织电子显微镜下改变显著,表面由多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胞核较幼稚,核仁明显,胞浆内张力原纤维丰富,36例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糖原储积,14例糖原颗粒散在分布,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宽,细胞表面均有丰富的指状突起,相邻细胞以指状突起相连,连接部位可见桥粒结构。上皮基底部形成乳头状结构。结论电子显微镜检可更加清晰的显示膀胱白斑的超微病理变化,且可提示病变程度、发病趋势、细胞增殖活跃程度等,是膀胱白斑的重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超微病理学 电子显微镜 细胞增殖 糖原颗粒
原文传递
膀胱白斑四型法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3 位作者 官阳 邢金春 李良玉 唐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确诊膀胱白斑患者726例。女710例,男16例。平均年龄41(17~78)岁。随机取白斑边缘旁1.0、1.5、2.0、2.5cm处膀胱黏膜共121例次,同期50例慢性膀胱炎膀胱黏膜标...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确诊膀胱白斑患者726例。女710例,男16例。平均年龄41(17~78)岁。随机取白斑边缘旁1.0、1.5、2.0、2.5cm处膀胱黏膜共121例次,同期50例慢性膀胱炎膀胱黏膜标本作为对照,根据膀胱白斑的病理特点进行病理分型,并与传统分型法比较。结果726例标本根据细胞变异程度、鳞状细胞角化程度、基膜形状等不同分为4型:0型30例、I型42例、Ⅱ型585例、Ⅲ型69例。而按传统分型法其中60例难以确切分型。101例白斑边缘旁2.0cm内膀胱黏膜标本中已存在病理改变64例。结论膀胱白斑4型病理分型法可较全面地反映膀胱白斑的病理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病理分型可考虑改进膀胱白斑的传统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膀胱镜检查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膀胱白斑膀胱镜影像系统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5 位作者 邢金春 官阳 唐敏 文定军 王欢 李良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在膀胱镜影像系统的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抽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膀胱白斑患者556例,观察膀胱镜影像系统中病变的显像特点。患者均予抗感染治疗1~2周,复查膀胱镜,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556...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在膀胱镜影像系统的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抽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膀胱白斑患者556例,观察膀胱镜影像系统中病变的显像特点。患者均予抗感染治疗1~2周,复查膀胱镜,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556例患者膀胱镜显像中膀胱白斑病变呈4种表现,按病情轻到重分别为:充血型42例、斑点型56例、薄斑型399例、厚斑型59例。抗感染治疗后,病变各型可相互转化,其中好转131例、无变化304例、加重12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膀胱白斑4种类型变化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2,ν=6,P〈0.001),从充血型到斑点型、薄斑型、厚斑型,治疗后好转比率有逐渐减少趋势,无明显变化和加重比率有逐渐增多趋势。结论在膀胱镜影像系统中膀胱白斑显像表现可初步分为充血型、斑点型、薄斑型、厚斑型4型,根据分型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膀胱镜 影像系统
原文传递
膀胱白斑的电切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9
9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6 位作者 李良玉 文定军 林海岳 李斌 李波涌 张国富 范星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白斑的电切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对门诊 43 6例患者用电切镜进行膀胱尿道镜检和病灶活检 ,发现膀胱白斑 68例 ,观察膀胱白斑 ,取病灶组织活检 ,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电切镜下膀... 目的 探讨膀胱白斑的电切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对门诊 43 6例患者用电切镜进行膀胱尿道镜检和病灶活检 ,发现膀胱白斑 68例 ,观察膀胱白斑 ,取病灶组织活检 ,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电切镜下膀胱白斑为白色不规则稍隆起白色斑片状 ,多见于膀胱三角区。病检所见膀胱白斑为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 ,并有活跃的细胞角化。 68例中增生型 65例 ,增生、萎缩混合型 3例。合并腺性膀胱炎 2 3例。固有膜炎性浸润 3 6例。细胞增生活跃、排列紊乱、有异形性 9例 ,合并移行细胞癌Ⅰ级 1例。合并膀胱颈部炎性息肉 13例 ,慢性滤泡性膀胱炎 1例 ,发现结石或结晶 6例 ,可见出血灶 7例。结论 膀胱白斑是较常见的膀胱黏膜变异现象 ,可能为癌前病变 ,常与慢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合并存在 ,用电切镜检查较易发现 ,及时取病灶组织活检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电切镜 病理特点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