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射线辐照灭菌对四妙君逸软膏中有效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群 陈光宇 +3 位作者 王适 彭思源 何永恒 罗堃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索γ-射线辐照灭菌对四妙君逸软膏有效成分的降解作用和灭菌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为四妙君逸软膏能否采用γ-射线辐照灭菌提供依据。方法:HPLC测定四妙君逸软膏中延胡索乙素和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建立四妙君逸软膏HPLC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探索γ-射线辐照灭菌对四妙君逸软膏有效成分的降解作用和灭菌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为四妙君逸软膏能否采用γ-射线辐照灭菌提供依据。方法:HPLC测定四妙君逸软膏中延胡索乙素和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建立四妙君逸软膏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同一批和不同批次四妙君逸软膏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延胡索乙素和三七中三种皂苷总量的变化,以及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改变。结果: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延胡索乙素含量基本上无变化(P>0.05);三七中三种皂苷总量无改变(P>0.05);比较γ-射线辐照灭菌与未灭菌软膏在280 nm处的HPLC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峰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征峰减少了1个,即C8号峰在辐射灭菌图谱中消失,C6、C9、C14号峰相对峰面积明显减小,C12号峰相对峰面积增大。结论:γ-射线辐照灭菌对四妙君逸软膏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和三七中三种皂苷总量无影响;四妙君逸软膏可采用γ-射线辐照灭菌法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君逸软膏 γ-射线辐照灭菌 延胡索乙素 三七总皂苷 HPLC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秦皮甲素两种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群 姜宇 +3 位作者 陈本超 陈光宇 郭锦明 谢名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秦皮甲素两种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秦皮甲素经大鼠灌胃(ig)和腹腔注射(ip)给药(100 mg/kg)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样,采用HPLC测定秦皮甲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秦皮甲素灌胃给... 目的研究秦皮甲素两种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秦皮甲素经大鼠灌胃(ig)和腹腔注射(ip)给药(100 mg/kg)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样,采用HPLC测定秦皮甲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秦皮甲素灌胃给药和腹腔注射给药两种途径的药动学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关键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_(0→∞)=(3.76±0.44)mg·h/L,(149.64±20.71)mg·h/L;Ke=(0.83±0.22)/h,(1.38±0.13)/h;C_(max)=(2.63±0.60)mg/L,(164.37±16.94)mg/L;T_(max)=(0.17±0.00)h,(0.17±0.00)h;T_(1/2(ke))=(0.88±0.21)h,(0.51±0.05)h;MRT=(1.69±0.31)h,(0.99±0.06)h。结论秦皮甲素两种给药途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有显著性差异,腹腔注射给药代谢速度较高,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甲素 药物动力学 给药途径 HPLC
下载PDF
薄膜分散-超声法工艺参数对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群 陈光宇 +2 位作者 庹勤慧 张彩平 廖端芳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索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参数对其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以期获得制备粒径小、包封率高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烟酸姜黄素酯的含量,以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 目的:探索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参数对其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以期获得制备粒径小、包封率高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烟酸姜黄素酯的含量,以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法、95%可信区间重叠法统计分析,优选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的工艺参数。结果: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浴温度40℃,茄型瓶旋转速度80 r·min-1。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7.8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583,包封率为68.91%。结论:茄型瓶旋转速度对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影响较大,而水浴温度对其包封率影响较大,两者兼顾考虑,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平均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的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姜黄素酯固体脂质纳米粒 薄膜分散-超声法 粒径 包封率
原文传递
双烟酸姜黄素酯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静一 何群 +3 位作者 郭瑜 庹勤慧 廖端芳 严建业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2期197-200,214,共5页
目的:测定双烟酸姜黄素酯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研究新剂型提供基础。方法:将双烟酸姜黄素酯分别溶解于pH1.2~7.8的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饱和法测定双烟酸姜黄素酯的平衡溶解度,以摇瓶法测定正辛醇-水及缓冲盐溶... 目的:测定双烟酸姜黄素酯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研究新剂型提供基础。方法:将双烟酸姜黄素酯分别溶解于pH1.2~7.8的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饱和法测定双烟酸姜黄素酯的平衡溶解度,以摇瓶法测定正辛醇-水及缓冲盐溶液中双烟酸姜黄素酯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双烟酸姜黄素酯在pH6.8时的溶解度最大,双烟酸姜黄素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在pH1.2,pH5.8,pH6.5,pH7.8中lgP_(ap)值落在有利于体内药物的吸收范围(lgP_(ap)值为1.69~1.98)。但在其pH2.0,5.0,6.8时lgP_(ap)值大于2,亲脂性较强。结论:双烟酸姜黄素酯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缓冲溶液介质的pH有关。在溶解度相对较大的pH下脂溶性较强,难以被人体吸收,需要进一步做剂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烟酸姜黄素酯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湿疹乳膏中保湿剂(甘油)用量筛选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园园 赵碧清 +3 位作者 刘引妃 杨鹏 陈光宇 何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 为解决湿疹乳膏暴露过程中失水开裂的问题,对该制剂中保湿剂(甘油)的最佳用量进行筛选。方法 配制8份不同用量的甘油样品,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失水百分率,建立每个温度下每组样品失水百分率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求算失水... 目的 为解决湿疹乳膏暴露过程中失水开裂的问题,对该制剂中保湿剂(甘油)的最佳用量进行筛选。方法 配制8份不同用量的甘油样品,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失水百分率,建立每个温度下每组样品失水百分率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求算失水速度常数,采用等级一致性检验法,比较不同温度下8份湿疹乳膏样品失水速度差别,得出保湿剂(甘油)的最优用量。结果 实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数学表达式皆为幂函数模型,方程的斜率即为失水速度常数。等级有一致性的倾向,即各温度下各样品的失水速度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疹乳膏中保湿剂(甘油)用量为13.6%时等级和Ri最大,保湿效果最佳。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在25-65℃内,失水速度最慢的湿疹乳膏甘油用量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乳膏 失水百分率 失水速度常数 保湿剂 甘油 幂函数模型 等级一致性检验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