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汁型黄桃罐头感官与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涛 彭芳刚 +8 位作者 舒楠 宁密密 周雨佳 何翊 吴玉英 单杨 朱向荣 张群 李绮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为探究钙离子、果胶、非浓缩还原(NFC)橙汁的添加量对果汁型黄桃罐头的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砀山黄桃NJ83为原料,采用黄桃果肉与NFC橙汁复配,通过色度、质构特性及感官等评价指标,对果汁型黄桃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直观分... 为探究钙离子、果胶、非浓缩还原(NFC)橙汁的添加量对果汁型黄桃罐头的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砀山黄桃NJ83为原料,采用黄桃果肉与NFC橙汁复配,通过色度、质构特性及感官等评价指标,对果汁型黄桃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钙离子添加量对果汁型黄桃罐头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NFC橙汁添加量,最后为果胶添加量,其最佳生产工艺为钙离子质量分数0.4%,果胶质量分数0.35%,NFC橙汁质量分数8%。终产品果汁透明,果肉呈金黄色,色泽均匀,块形完整、无毛边,口感酸甜适口,软硬适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最佳工艺下罐头的黄酮成分进行检测发现:果汁型黄桃罐头中橙皮苷含量最高,达70.665 mg/kg,是对照组清水型黄桃罐头的22倍(3.149 mg/kg);其次为芸香柚皮苷(9.193 mg/kg)和香蜂草苷(6.807 mg/kg),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1倍和33倍,说明果汁型黄桃罐头是一款兼具口感和营养的新型罐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型黄桃罐头 加工工艺 品质 黄酮
下载PDF
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2
作者 单杨 丁胜华 +2 位作者 苏东林 刘伟 张菊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产量第一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生产及加工大国,随着柑橘种植业与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柑橘种植过程中的落果和残次果、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废水等副产物资源也随之增多,因此由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产量第一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生产及加工大国,随着柑橘种植业与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柑橘种植过程中的落果和残次果、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废水等副产物资源也随之增多,因此由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对柑橘副产物资源除可直接利用外,还可用于制备果胶、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类柠檬苦素、香精油和辛弗林等功效成分,或通过生物质发酵转化用于制备乙醇、柠檬酸、饲料和有机肥等。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缺乏、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略少等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难点。绿色低碳、高效高值、综合循环利用是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技攻关、制定专项规划、强化财政投入等可有效提升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度的建议,希望为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副产物资源 类黄酮 柠檬酸 有机肥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不同品种百合内外鳞片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07
3
作者 王馨雨 王蓉蓉 +6 位作者 王婷 杨绿竹 刘洁 黎欢 张群 单杨 丁胜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1-22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百合鳞茎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综合品质的差异,以7种百合内外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百合中氨... 为研究不同品种百合鳞茎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综合品质的差异,以7种百合内外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百合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均含有21种FAAs,总量在4.10~10.10 mg/g之间。不同品种之间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s)、呈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均存在差异。整体上,内片TFAAs含量高于外片,平均值分别为7.00 mg/g和6.18 mg/g;所有品种中,兰州(平陆)、兰州(兰州)、川百合中TFAAs含量较高,岷江百合最低;卷丹、川百合中EAAs含量高,内外片含量均占TFAAs的10%以上;呈味氨基酸中,以苦味和鲜味氨基酸占优势,谷氨酸和精氨酸为主要贡献者;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所有品种占TFAAs的49.18%~70.15%。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803%,能较好体现FAAs综合信息。根据综合排名得出前3位分别为兰州百合(平陆)内片、川百合内片、川百合外片。分层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的内外鳞片百合分为5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较一致,可反映出不同百合种质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游离氨基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余年 张维 +4 位作者 张群 李高阳 单杨 苏东林 朱向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1-242,共12页
以黄桃为材料,研究采前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期间果肉褐变指数、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总酚、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 以黄桃为材料,研究采前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期间果肉褐变指数、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总酚、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未套袋组黄桃果实的腐烂和褐变程度较套袋组轻,贮藏8 d时,腐烂率分别达90%(套袋组)和80%(未套袋组),褐变指数分别达78.3%(套袋)和67.5%(未套袋)。品质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延缓了黄桃果肉硬度、TA、总糖、SS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抗氧化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可保持PPO、POD、SOD和CAT活力,且在贮藏后期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但分别与营养组分、总抗氧化活性呈高度负相关。抗氧化剂(VC,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酶活性(PPO,POD和SOD)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层聚类分析将17种生理生化指标分为2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反映黄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似与差异。结论:采前未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贮藏品质优于采前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 套袋 贮藏品质 抗氧化酶 果肉褐变
下载PDF
1-MCP结合乙烯吸附剂处理对黄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智鑫 孙畅 +3 位作者 李高阳 苏东林 刘伟 朱向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3,共11页
为探究1-MCP结合乙烯吸收剂对黄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锦绣”黄桃为试材,采用对照(CK)、1-MCP(10μL/L)、乙烯吸附剂(3%)处理和1-MCP+乙烯吸附剂4种处理方法,分析不同处理间黄桃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货架期10 d时的腐败率... 为探究1-MCP结合乙烯吸收剂对黄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锦绣”黄桃为试材,采用对照(CK)、1-MCP(10μL/L)、乙烯吸附剂(3%)处理和1-MCP+乙烯吸附剂4种处理方法,分析不同处理间黄桃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货架期10 d时的腐败率分别为CK组86.7%、乙烯吸附剂组80%、1-MCP组70%、1-MCP+乙烯吸附剂组60%,1-MCP+乙烯吸附剂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黄桃腐烂率的上升,减少果肉褐变的发生,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的下降,总黄酮与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808 mg/100 g和559.6 mg/100 g,总抗氧化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种处理所得数据,根据模型评价,综合品质得分从高到低排列顺序:1-MCP+乙烯吸附剂>1-MCP>乙烯吸附剂>CK。结论:1-MCP+乙烯吸附剂处理对黄桃采后保鲜效果最好,能够更好地保持黄桃货架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 1-MCP 乙烯吸附剂 货架期 品质
下载PDF
山苍子精油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畅 李湘 +4 位作者 王银红 程小梅 李高阳 单杨 朱向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5,共9页
山苍子精油(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LCEO)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抗药性和广谱抑菌活性等优点,作为一种天然抗菌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LCEO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方法:测定LCEO对... 山苍子精油(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LCEO)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抗药性和广谱抑菌活性等优点,作为一种天然抗菌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LCEO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方法:测定LCEO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其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率、细胞成分释放、胞外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LCEO处理后柑橘意大利青霉菌菌丝表面形态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孢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感染柑橘果实测定柑橘果实青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结果表明:LCEO对意大利青霉的MIC为1.17 mg/mL,LCEO能显著抑制意大利青霉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质量浓度1000 mg/L LCEO处理后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8.17±0.30)%与(97.78±0.30)%,随着LCEO质量浓度的增加,意大利青霉胞外电导率和胞外pH值逐渐增加,核酸泄漏严重。SEM观察发现,经LCEO处理后意大利青霉菌菌丝线性丧失,菌丝表面出现扭曲、皱缩和干瘪等不可逆形态变化,LCEO质量浓度越高,菌丝体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受损越严重。PI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经LCEO处理后意大利青霉菌孢子的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LCEO处理后柑橘果实发病率及其病斑直径较未处理显著降低(P<0.05),其中LCEO溶液质量浓度为4800 mg/L效果最佳。结论:LCEO能有效抑制意大利青霉菌在柑橘果实中的扩散,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柑橘 意大利青霉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