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问题初探——以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黎植 段永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途径。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科技成果技术转移的效率能否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技术转移的现状,提出了科研单位在水稻乃至整个农业产业的科研成果技术转移中存在的... 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途径。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科技成果技术转移的效率能否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技术转移的现状,提出了科研单位在水稻乃至整个农业产业的科研成果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科研机构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水稻 科研机构 湖南
下载PDF
水稻镉吸收及调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铭铰 毛瑞清 +5 位作者 旷娜 陈玉梅 邹丹 张明 肖芳曦 刘桂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94-99,共6页
为了解水稻Cd污染及调控治理进展情况,从水稻Cd的吸收和转运规律、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和器官的Cd累积规律、Cd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Cd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减少Cd积累的调控措施出发等方面进... 为了解水稻Cd污染及调控治理进展情况,从水稻Cd的吸收和转运规律、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和器官的Cd累积规律、Cd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Cd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减少Cd积累的调控措施出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针对中国水稻Cd污染情况提出今后研究方向:(1)开展新型原位钝化材料的研发,如纳米吸附材料等,此材料应具有绿色环保、廉价高效和使用便捷等特点;(2)研发出更多科学合理的土壤修复技术,在不破坏土壤自身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效去除土壤中的各类重金属;(3)运用分子新型育种手段,培育一批耐Cd和Cd超低积累稳定型品种,同时围绕品种研发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Cd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 Cd超标 水稻 产量 研究进展 调控措施
原文传递
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研究Ⅲ——水稻改旱作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铁球 戴力 +4 位作者 夏胜平 晏小虎 王艳兰 李基光 赵正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05-109,共5页
为了解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水田改旱作的发展现状,对湖南省14个州市的29个县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重点对醴陵市进行了座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稻田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比率为8.42%,比2017年稍有增加,且2019年预计... 为了解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水田改旱作的发展现状,对湖南省14个州市的29个县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重点对醴陵市进行了座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稻田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比率为8.42%,比2017年稍有增加,且2019年预计仍将增加;调整推进速度主要受政府引导、水稻生产效益和改制作物市场预期的影响。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后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其次为粮食作物,此外果蔬、中药材和园艺观赏类作物也占有一定比例;影响稻改作物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种植效益、产品市场和种植技术难易度。此外,综合考虑稻改旱粮模式的种植成本、效益和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潜力可以发现,稻改大豆和红薯具有相对较高的发展潜力。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水田改旱作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结构调整 水改旱 模式 效益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Ⅰ)——以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闵军 黎用朝 +4 位作者 刘三雄 汪四龙 王翠兰 贺淼尧 黄海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统计了湖南省2005~2009年共11组的一季晚稻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湖南省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在湖南永州、衡阳、长沙、常德等9个试验点的产量、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汕优63年际组别间产量均在500 kg/667m... 统计了湖南省2005~2009年共11组的一季晚稻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湖南省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在湖南永州、衡阳、长沙、常德等9个试验点的产量、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汕优63年际组别间产量均在500 kg/667m2以上,生育期变化幅度相差小,千粒重变化小,米质与抗性表现变化不大,适宜作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在各区域试验点的表现有差异,随着纬度升高,水稻品种生育期相对延长,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而产量、有效穗与纬度相关性不大,这表明水稻品种进行多点的适应性鉴定试验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水稻 品种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及湖南省水稻区试新组合(品系)稻曲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善军 高杜娟 +1 位作者 陈友德 李友荣 《农学学报》 2012年第8期28-32,共5页
为了解区试水稻新组合(品系)在田间的稻曲病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采用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和湖南省水稻区试的427个新组合(品系)在病圃内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供试材料对稻曲... 为了解区试水稻新组合(品系)在田间的稻曲病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采用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和湖南省水稻区试的427个新组合(品系)在病圃内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供试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明显,长江中下游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品系)的抗病频率高于湖南省水稻区试材料,前者抗病频率占16.4%,而后者的抗病频率仅为3.1%,但前者中感频率低于后者,感病及高感频率高于后者;不同生态型水稻新组合(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其抗性程度强弱依次为:中籼>双季晚籼>单季晚粳>一季晚籼;首次报道了优质稻组合(品系)的农艺性状与稻曲病抗性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和穗长与稻曲病病穗率不相关,穗部性状除穗长外均与病穗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着粒密度>穗总粒数>二次枝梗>一次枝梗;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稻品种,仅‘农香18’表现为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抗性 相关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友德 高杜娟 +1 位作者 李友荣 唐善军 《作物研究》 2012年第4期331-333,共3页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质稻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的占80.0%。因此,必须重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鉴定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研究Ⅱ——水稻种植模式调整 被引量:4
7
作者 戴力 赵杨 +3 位作者 潘孝武 罗先富 夏胜平 赵正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田种植模式,适合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季稻+再生稻模式不利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增产难以增效,只宜适度发展;稻渔模式快速发展,存在着极大风险,同时可能严重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结构调整 双季稻 一季稻 再生稻 稻油模式 稻渔模式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多抗性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黄景夏 余应弘 +1 位作者 刘进明 王联芳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3,共4页
湖南省水稻多抗性育种的研究与应用黄景夏,余应弘,刘进明,王联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植物内在的抗性基因防治病虫害和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即选育和采用抗性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 湖南省水稻多抗性育种的研究与应用黄景夏,余应弘,刘进明,王联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植物内在的抗性基因防治病虫害和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即选育和采用抗性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简便而又不污染环境和食品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育种 湖南省 抗性鉴定 生理小种 多抗性品种 褐飞虱 水稻 抗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下载PDF
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
9
作者 邓晶 刘新红 +2 位作者 段永红 余亚莹 余应弘 《中国种业》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对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总体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将岳麓山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备份库行列,予以稳定的支持、加快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利用机制等推... 对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总体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将岳麓山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备份库行列,予以稳定的支持、加快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利用机制等推进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高温的时空分布与水稻生产的利用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厚敖 宋忠华 +1 位作者 刘云开 陈梦琼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3-455,共3页
利用湖南1970—2000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高温的时空分布,以高温天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的高温分布进行了分区,根据高温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上的利用对策。
关键词 高温 水稻 湖南
下载PDF
湖南水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共享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小湘 段永红 +3 位作者 彭新德 朱校奇 黄志才 黎用朝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湖南稻作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多样造就了湖南遗传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湖南水稻种质资源工作对全省稻作变革和水稻育种突破性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针对湖南收集、保存、评价、利用水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享对策。
关键词 水稻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共享 对策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品种区域性试验1972~1992产量结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应斌 颜育民 +4 位作者 刘国斌 陈佩玺 萧光玉 唐桐茂 范燕萍 《作物研究》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的台阶。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的台阶。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4.0万/m2,结实率75%~80%,千粒重26~28g。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目标确定的依据。由于水稻育种的进步,早稻和晚稻具有相同的生产潜力,生产上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晚稻 区域试验 产量 产量构成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优质常规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闵军 黎用朝 +1 位作者 刘三雄 黄海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119-121,123,共4页
湖南省近年选育了一大批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为了更好地扩大这些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特征集了湘晚籼10号、湘晚籼17号、玉针香、创香5号等共计15个品种(系),以湘晚籼13号为对照,在海南省三亚市作晚造种植,进行优质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 湖南省近年选育了一大批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为了更好地扩大这些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特征集了湘晚籼10号、湘晚籼17号、玉针香、创香5号等共计15个品种(系),以湘晚籼13号为对照,在海南省三亚市作晚造种植,进行优质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试验表明:创香5号、农香18、天龙香103、黄华占等品种表现突出,可在试验地区域进行试种与小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优质籼稻 生态适应性 海南三亚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推广品种种子寄藏真菌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韬 薛丹 +2 位作者 范叶 高必达 周倩 《作物研究》 2017年第5期533-537,共5页
为明确湖南省目前水稻推广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情况,本试验通过保湿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对150个湖南推广的品种种子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种子中带菌率最低的是‘黄华占’,仅0.18%,带菌率最高的是‘湘早籼17号’,为6.35%;两... 为明确湖南省目前水稻推广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情况,本试验通过保湿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对150个湖南推广的品种种子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种子中带菌率最低的是‘黄华占’,仅0.18%,带菌率最高的是‘湘早籼17号’,为6.35%;两系杂交稻种子中‘八两优18’和‘奥两优69’带菌率最低,均为0.27%,‘株两优819’带菌率最高,为7.13%;三系杂交稻种子‘益优701’、‘金优463’和‘中优177’均不带菌,‘珞优8号’品种带菌率最高达11.65%。从种子带菌部位来看,颖壳带菌率远远高于米粒。检出的种子携带的寄生菌有胡麻斑菌、鞘腐菌、黑粉菌、弯孢霉、镰刀菌、黑孢霉,未检出稻瘟病菌;检出的种子携带的腐生菌有毛霉、曲霉、青霉、链格孢等。这些种子携带的真菌有可能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或在水稻育秧期间造成烂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真菌 检测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品种应用生产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闵军 刘三雄 +2 位作者 曾翔 肖军治 黎用朝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28-31,共4页
湖南是中国稻米第一生产大省,新时期下,水稻品种应用情况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对湖南省30个县(市、区)的3000户农户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在水稻品种应用上,存在着农户对选用的稻种名称关注度不高、应用的品种个数多等问题,未形成"... 湖南是中国稻米第一生产大省,新时期下,水稻品种应用情况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对湖南省30个县(市、区)的3000户农户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在水稻品种应用上,存在着农户对选用的稻种名称关注度不高、应用的品种个数多等问题,未形成"一村一种"规模化种植的局面。最后,对现阶段湖南省水稻品种应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生产现状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稻谷氮含量估算研究
16
作者 范耀冰 吴尚蓉 +3 位作者 匡炜 陈友兴 方宝华 任建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2-343,423,共13页
水稻稻谷氮含量直接影响其营养状况和作物品质,本文基于高光谱特征与植株氮含量间关系开展稻谷氮含量估算研究。获取了水稻拔节期、扬花期和完熟期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在获取窄波段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NDVI)与水稻植株氮含量敏感波... 水稻稻谷氮含量直接影响其营养状况和作物品质,本文基于高光谱特征与植株氮含量间关系开展稻谷氮含量估算研究。获取了水稻拔节期、扬花期和完熟期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在获取窄波段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NDVI)与水稻植株氮含量敏感波段中心波长以及极大值区域Ω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内接矩形自动确定了水稻植株氮含量估算的最优敏感波段宽度,并建立了植株氮含量与稻谷氮含量的相关关系;基于最优波宽构建N-NDVI实现了稻谷氮含量估算,并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内接矩形自动筛选出的N-NDVI植株氮含量最优敏感波段宽度在各时期水稻植株氮含量和稻谷氮含量反演中均取得较高精度。在稻谷氮含量反演精度验证中,稻谷氮含量实测值和稻谷氮含量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4109~0.6106,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1.33%~16.85%,平均相对误差MRE为9.53%~13.24%,各生育期预测精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完熟期、拔节期、扬花期。在完熟期,敏感波段中心波长为629.85/701.93 nm,对应高光谱最优波宽±6 nm构建的N-NDVI估算稻谷氮含量的精度最高(R2=0.5900,NRMSE为14.06%,MRE为11.59%)。本文提出的稻谷氮含量反演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为禾本科谷类作物预测籽粒氮含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谷氮含量 植株氮含量 无人机 高光谱影像
下载PDF
近30年国家和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杜娟 唐善军 +1 位作者 陈友德 李友荣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总结了近30年参加国家和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情况,并对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减轻白叶枯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分析 抗源
下载PDF
国外水稻资源在湖南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银喜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6-17,共2页
国外水稻资源在湖南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冯银喜(湖南省水稻研究所)70年代初,国外水稻资源的大量引入,使杂交三系、常规和其他方法的育种进入新阶段。特别是针对当时生产上发生的三病三虫,我们同省植保所等单位一起,对不断引进... 国外水稻资源在湖南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冯银喜(湖南省水稻研究所)70年代初,国外水稻资源的大量引入,使杂交三系、常规和其他方法的育种进入新阶段。特别是针对当时生产上发生的三病三虫,我们同省植保所等单位一起,对不断引进的国外材料进行了抗源筛选、抗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资源 育种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育成和应用水稻品种(组合)亲源分析及评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应弘 黄景夏 +1 位作者 刘进明 王联芳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16,共6页
湖南省主要育成和应用水稻品种(组合)亲源分析及评述余应弘,黄景夏,刘进明,王联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1961年,夏爱民等人用矮脚南特与陆财号杂交,于1963年育成了迟熟早籼品种南陆矮,揭开了湖南省矮... 湖南省主要育成和应用水稻品种(组合)亲源分析及评述余应弘,黄景夏,刘进明,王联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1961年,夏爱民等人用矮脚南特与陆财号杂交,于1963年育成了迟熟早籼品种南陆矮,揭开了湖南省矮秆杂交育种的序幕。此后水稻矮化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遗传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湖南省优质晚稻品种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洋 刘芳清 +1 位作者 周克艳 张玉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稻谷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9.8%和58.8%,显著高于长沙地区。不同的优质晚稻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地区:创香5号、玉针香、农香18、农香21、湘晚籼12号、黄华占适宜在益阳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星2号和湘晚籼13号更适合在郴州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晚稻 出糙率 整精米率 垩白度 直链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