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疾病CT扫描定位下穿刺活检36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耀明 崔必珂 刘晓鸣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3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疾病CT扫描定位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36例胸部疾病在CT扫描定位下的穿刺活检术。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32例,占92%(32/36),两次以上重复穿刺3例,占8%(3/36)。炎性假瘤4例,肺结核3例,纵膈淋巴瘤1例,各种... 目的探讨胸部疾病CT扫描定位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36例胸部疾病在CT扫描定位下的穿刺活检术。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32例,占92%(32/36),两次以上重复穿刺3例,占8%(3/36)。炎性假瘤4例,肺结核3例,纵膈淋巴瘤1例,各种类型肺癌27例。少量气胸4例,占8.3%(4/36),少量肺内出血1例,占2.7%(1/36)。结论胸部疾病CT扫描定位下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定性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广泛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CT定位 穿刺活检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大咯血(附32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耀明 崔必珂 刘献翼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5期2847-2848,共2页
目的研究大咯血的介入栓塞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性胸部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或明胶海棉颗粒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近期(两周内)成功止血率达100%,2例分别在2周及6个月后复发咯血,... 目的研究大咯血的介入栓塞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性胸部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或明胶海棉颗粒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近期(两周内)成功止血率达100%,2例分别在2周及6个月后复发咯血,再次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介入性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介入 栓塞 止血
下载PDF
胸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DR、CT、MRI综合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蒋宏坤 吴科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7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DR、CT和MRI表现特征,评价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8例外伤患者共计52个椎体轻度变形的DR、CT和MRI表现.结果48例患者中,DR诊断为轻度压缩性骨折35例。片示患椎上缘皮质...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DR、CT和MRI表现特征,评价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8例外伤患者共计52个椎体轻度变形的DR、CT和MRI表现.结果48例患者中,DR诊断为轻度压缩性骨折35例。片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椎体非对称性轻度楔形变;CT扫描30例,诊断轻度压缩性骨折27例,CT片显示患椎中前部皮质断裂,骨小梁紊乱;MRI诊断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MRI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正侧位DR片结合CT可明确诊断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MRI可明确压缩性骨折为急性期或陈旧性骨折.各种影像手段综合运用,可提高胸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数字化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拥军 吴耀明 崔必珂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总结肝脏海棉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27例患者在... 目的:总结肝脏海棉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27例患者在介入术后血管瘤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几近消失,有效率达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微创、疗效好,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瘤 介入栓塞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
5
作者 唐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50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50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对50例AD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分为A型27例,B型23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夹层典型征象;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14例;穿透性溃疡征6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30例。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