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56家医院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及管理现况调查
1
作者 林琴 李旭英 +2 位作者 刘佳惠 袁忠 王童语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调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nous Access Ports,TIVAP)应用现况及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干预策略,为实现TIVAP的科学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于2022年10月—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湖... 目的:调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nous Access Ports,TIVAP)应用现况及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干预策略,为实现TIVAP的科学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于2022年10月—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湖南省14个地区的56家医院TIVAP应用及管理现况。结果:20家(35.7%)医院开展了TIVAP植入技术,47家(83.9%)医院开展了TIVAP维护技术。在TIVAP管理方面,47家已开展TIVAP业务的医院中,有39家(83.0%)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管理小组,14家(29.8%)医院开展了TIVAP植入数据监测,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家(85.1%)医院定期对专科护士进行TIVAP培训,只有17家(36.2%)医院定期对TIVAP使用情况进行质量督查。结论:湖南省各级医院的TIVAP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同等级医院的TIVAP管理规范、维护流程等,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和专科人员培训,以提高TIVAP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医院 专科护士 静脉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安全输液知识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星凤 李旭英 +2 位作者 谌永毅 袁忠 林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49-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安全输液知识的效果,为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及推广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参加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 目的探讨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安全输液知识的效果,为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及推广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参加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的14个地州市106所基层医院14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培训前后基层医院护士对血管通道安全输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培训的效果。结果经过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144名(96.6%)护士对培训非常满意;培训后基层医院护士对安全输液知识掌握程度比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65,P<0.01)。结论基层医院护士迫切需要血管通道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其能显著提高护士安全输液相关知识水平,为提高基层护理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士 安全输液 适宜技术 护理教育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王童语 李旭英 +3 位作者 袁忠 林琴 方运霞 王莉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1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构建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 目的:构建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及可推广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有效地评估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肿瘤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1例双侧乳腺癌不同术式后保留PICC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王童语 林琴 +3 位作者 李旭英 袁忠 宋小花 刘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总结1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右侧乳房重建术患者成功保留患肢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多学科评估保留PICC的利弊,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综合护理方案;加强对症管理、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强化延续护理。结果患者... 总结1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右侧乳房重建术患者成功保留患肢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多学科评估保留PICC的利弊,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综合护理方案;加强对症管理、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强化延续护理。结果患者术后住院18 d,切口愈合好,携带PICC出院。出院后继续相关治疗至治疗结束拔除PICC,共留置338 d(入院前留置128 d,住院期间留置85 d,出院后留置125 d),未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 静脉血栓 外科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方运霞 刘佳惠 +5 位作者 林琴 彭思意 魏涛 袁忠 王童语 李旭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4,共7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网站、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循证文献资源库及原始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网站、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循证文献资源库及原始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判断、临床情境提取证据并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4篇,队列研究2篇。从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维护、血栓诊断、血栓治疗、拔管等6个方面共汇总了3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医护人员可结合文化背景、临床情境选择证据,制定科学的血栓预防及管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开萍 陈燕玲 周江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分析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方法】对在门诊抽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评估方法参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TNM分期、治疗、检查及护士采血情况等资料进... 【目的】分析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方法】对在门诊抽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评估方法参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TNM分期、治疗、检查及护士采血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用Poisson回归分析发生晕针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晕针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 ECOG评分≥2分患者高于<2分患者,TNM分期中Ⅵ期患者高于Ⅲ期患者,化疗周期≥4周期患者高于≤3周期患者,血色素水平≤9g/L患者高于>9g/L患者,空腹采血患者高于餐后采血患者,采血穿刺次数≥2次患者高于1次患者,采血时间≥3 min患者高于<3 min患者。年龄>60岁患者略高于≤60岁患者,白细胞>10×10^9/L或<4×10^9/L患者略高于≤4~10×10^9/L患者。【结论】肿瘤患者晕针原因与性别、ECOG评分、TNM分期、化疗周期、血色素水平、空腹采血、采血穿刺次数、采血持续时间有关,与年龄、白细胞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肿瘤 血样采集/副作用 晕针/病因学
原文传递
湖南省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与管理现况调查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琴 袁忠 +2 位作者 夏开萍 谌永毅 李旭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9期3721-3727,共7页
目的 调查湖南省38家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情况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对湖南省38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静脉输液治... 目的 调查湖南省38家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情况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对湖南省38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静脉输液治疗现状、静脉输液治疗质量管理情况、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队伍情况.结果 38家医院中,36家医院通过静脉治疗/PICC专科门诊和指定院内某科室提供静脉治疗延续服务;21家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PICC专科门诊;门诊服务开诊形式灵活,但门诊护士资质认证还需进一步规范.开展中长导管输液的医院和开展PICC输液的医院拥有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穿刺技术比例分别为100.00%、72.22%.在血管可视化技术方面,使用红外线技术、超声技术和X线技术的医院分别为2.63%、63.16%、34.21%.各医院在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穿刺及导管维护时使用的皮肤消毒剂和消毒范围及冲封管液浓度、维护频率方面离国家规定标准均有一定的差距.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方面,34家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静脉治疗小组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各不同.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方面,38家医院共有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505名,在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上结构持续优化,但各医院需进一步重视专科护士的发展.结论静脉治疗延续护理的内容需进一步扩展,PICC门诊的管理有待加强,输液器及输液接头的规范化使用尚待提高,静脉治疗的穿刺护理和导管维护存在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各医院质控标准有待规范、统一,需进一步重视专科护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治疗 质量管理 专科门诊 专科护士 PICC
原文传递
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童语 林琴 +2 位作者 李旭英 王莉杰 方运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在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规范护士PICC维护操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从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成员所在医院随机选取45所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了解护士在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规范护士PICC维护操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从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成员所在医院随机选取45所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士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士PICC维护环节整体依从性得分为(79.59±1.82)分。在10个维度中,执行正确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评估患者(98.36%)、执行手卫生(94.26%)、更换输液接头(93.85%);执行正确率较低的分别是规范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67.21%)、消毒输液接头(52.05%)。不同工作年限及是否具有PICC资质证书的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整体应用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PICC维护环节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较好,但知识与实践仍存在差距,各医疗机构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PICC导管 维护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防措施 依从性
下载PDF
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旭英 林琴 +3 位作者 方运霞 刘佳惠 王莉杰 袁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6期807-812,共6页
目的:调查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从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团队医院随机选取21家医院,再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70名护士为... 目的:调查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从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团队医院随机选取21家医院,再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7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的CRBSI重点预防措施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得分为(89.20±15.19)分,6个维度执行依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毒剂选择”(98.89%)、“静脉导管选择”(96.67%)、“导管固定”(91.85%)、“最佳穿刺部位选择”(88.52%)、“手卫生”(85.93%)、“皮肤消毒”(73.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与每周置管次数是影响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35.7%。结论: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良好,护理管理者需要针对薄弱点加强护士规范使用留置针置入的培训,定期评估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质量,减少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士 留置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金花 陈婕君 +5 位作者 李星凤 李旭英 袁忠 雷静 肖羽乔 于娣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对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手臂输液港植入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病情变化应急... 目的:对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手臂输液港植入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病情变化应急预案及无特征性P波改变处理流程,并将该流程运用于手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结果:320例手臂输液港植入患者全部一次置港成功,特征性P波引出率为98.8%,经拍摄X线片定位评价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为96.6%,置港过程中有2例(0.6%)患者出现心悸、心慌等异常症状,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适用于手臂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可帮助医务人员实时识别并处理置港中的异常情况,提高置港工作效率,保障手臂输液港的安全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电图 标准化流程 手臂输液港 置港 团体标准
原文传递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琴 袁忠 +3 位作者 王童语 夏开萍 洪源 李旭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手臂输液港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原文传递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开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7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 对18例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经采取将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再抬高患者头肩部30°、偏头、深呼吸、拔出部分导...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 对18例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经采取将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再抬高患者头肩部30°、偏头、深呼吸、拔出部分导丝等措施,分别在导管进入体内10min内、25-30min等2个时间段对异位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调整,并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拍片定位,确认是否调整成功,记录调整次数及调整成功的例数。结果 18例异位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中在导管进入体内10min内经4次以下调整,6例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33.3%,12例经4次异位调整仍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对于调整失败的12例异位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导管进入体内25-30min,再次进行异位导管调整,均经1次调整到上腔静脉下段,调整成功率为100%。结论 采用将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抬高头肩部30度、偏头、深呼吸、退出部分导丝等措施下,将导管在人体温度下软化25-30min后再进行导管异位调整,能有效的将异位的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调整置入上腔静脉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 异位颈内静脉 调整 效果观察
下载PDF
新型医用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林琴 孟令琦 +2 位作者 李旭英 夏开萍 袁忠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10期16-20,共5页
新型医用敷料如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银离子敷料、中药敷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中,本文对新型医用敷料治疗PICC后穿刺点感染进行综述,总结不同医用敷料治疗PIC... 新型医用敷料如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银离子敷料、中药敷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中,本文对新型医用敷料治疗PICC后穿刺点感染进行综述,总结不同医用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特点、护理方法以及不同敷料的成本效益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感染 敷料 护理
下载PDF
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思意 魏涛 +4 位作者 李旭英 袁忠 林小平 许湘华 林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6-110,共5页
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
关键词 PICC 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模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儿童静脉血栓栓塞预测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思意 魏涛 +4 位作者 李旭英 袁忠 李金花 林小平 谭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17,共5页
使用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预测工具,正确识别患者VTE发生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层是后续采用合适预防措施的关键。本文对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早发现儿童血栓高风险患者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 使用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预测工具,正确识别患者VTE发生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层是后续采用合适预防措施的关键。本文对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早发现儿童血栓高风险患者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儿童 预测 综述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涛 彭思意 +4 位作者 李旭英 李星凤 林琴 谭艳 田玉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8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国内外截至...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国内外截至2018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累计研究组495例,对照组79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胎盘早剥[OR=3.45,95%CI(1.54,7.69)]、低出生体质量[OR=2.42,95%CI(1.84,3.18)]、早产(胎龄≤37周)[OR=2.83,95%CI(1.76,4.53)]、呼吸窘迫[OR=1.79,95%CI(1.15,2.79)]、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OR=5.08,95%CI(2.62,9.85)]、穿刺耗时(≤30 min)[OR=0.04,95%CI(0.01,0.24)]、穿刺次数(<2次)[OR=0.06,95%CI(0.01,0.46)]、置管地点(病房)[OR=3.44,95%CI(2.02,5.86)]、堵管史[OR=76.75,95%CI(11.34,519.68)]、导管留置时间(≤7天)[OR=0.64,95%CI(0.42,1.00)]。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胎盘早剥、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胎龄≤37周)、呼吸窘迫、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堵管史、病房置管是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穿刺时长≤30 min、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7天是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感染 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长沙专科发展需求对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指标体系的建设与评估
17
作者 林琴 李旭英 +1 位作者 袁忠 夏开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52-0155,共4页
以长沙专科发展需求为基础,对长沙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设及实践效能进行探讨,为专科门诊护理在长沙静脉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 对专科护理门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质性访谈初步确定长... 以长沙专科发展需求为基础,对长沙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设及实践效能进行探讨,为专科门诊护理在长沙静脉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 对专科护理门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质性访谈初步确定长沙市专科护理门诊建构指标。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80%、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918、0.915。2 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268、0.270(P<0.001)。最终形成的长沙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包括27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次研究中构建的长沙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长沙市未来的长沙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 德尔菲 静脉治疗 专科门诊护理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孟令琦 刘佳惠 +6 位作者 彭思意 魏涛 李星凤 林琴 马航霞 戚熠 李旭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499,共7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该文对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应用现状和优缺点等内容进行综述,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和应用效果,以期为国内临床护理人员精准选择创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该文对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应用现状和优缺点等内容进行综述,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和应用效果,以期为国内临床护理人员精准选择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 模型 综述 护理
原文传递
PICC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旭英 谌永毅 +2 位作者 王一任 王红红 袁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称《操作规范》)的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PICC培训网络中随机抽取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重庆、云南、上海8个省份或直辖市,共抽取470名护士进行依从性问... 目的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称《操作规范》)的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PICC培训网络中随机抽取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重庆、云南、上海8个省份或直辖市,共抽取470名护士进行依从性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操作规范》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依从性得分为77.43±9.67,其中80分以上的占52.35%。在各维度依从性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PICC穿刺""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操作基本原则";依从性较差的是"冲管及封管""操作前评估""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结论 PICC专科护士对《操作规范》的总体依从性较好。但各医疗机构要针对《操作规范》的重点和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护士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护士 依从
原文传递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设置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琴 李旭英 +1 位作者 夏开萍 袁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5011-5017,共7页
目的:构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内容,并评价该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期针对护士进行的静脉治疗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6个模块、62个项目的课程培训内容,于2019年... 目的:构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内容,并评价该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期针对护士进行的静脉治疗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6个模块、62个项目的课程培训内容,于2019年3—5月、9—11月在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开展2期培训,共有84家医院的97名护理人员参与完成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学习,2期培训的学员分别为46、51名。采用阶段性考核合格率、毕业考核合格率和自评问卷的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结果:97名学员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自评分为3.30~5.00分。阶段性考核中理论成绩为(87.50±4.48)分,PICC维护操作成绩为(86.25±5.62)分,输液港维护成绩为(89.50±6.25)分,PICC置管操作成绩为(84.42±4.13)分。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为100.0%。毕业考核中,97名学员均完成了毕业考核要求,共成功置入留置针4941次,成功置入PICC 509次,完成小讲课97次,毕业考核合格率为100.0%。结论:本课程的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课程设置科学,培训课程促进了学员对静脉治疗专科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可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静脉治疗 课程设置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