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PS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思思 李月娥 +3 位作者 陈双艳 李丽萍 朱颗粒 刘炳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2年10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试验组采取BOPPPS教学...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2年10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30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试验组采取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护生对教学满意度。结果使用BOPPPS教学方法带教后,试验组理论成绩为(87.57±5.00)分,操作成绩为(92.40±1.6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各个条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提升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BOPPPS教学 护理教育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2
作者 鄢林 姜诚 +3 位作者 欧阳倩 廖新斌 张治平 肖格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感染、是否具有多房结构、手术次... 目的研究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感染、是否具有多房结构、手术次数以及最终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策略。结果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中,男性169例,女性97例。其中,165例患者存在感染,130例患者存在多房结构;手术次数为1至6次不等;治愈例数240例,治愈率为240/266=90.2%。结论复杂性脑积水如果早期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诊疗效果。感染是形成复杂性脑积水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处理复杂性脑积水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复杂性脑积水需要多次手术,但是手术方式无优劣之分,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手术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复杂性脑积水 治疗策略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灌洗液温度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程名 袁宁 +2 位作者 汪浚泉 刘玉明 李鑫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灌洗液温度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30例幕上单侧CSDH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生理盐水行血肿腔灌洗操作,其中65例使用体温灌洗液(37℃,体温组),65例... 目的探讨灌洗液温度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30例幕上单侧CSDH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生理盐水行血肿腔灌洗操作,其中65例使用体温灌洗液(37℃,体温组),65例使用室温灌洗液(20℃,室温组),观察两组术后2周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血肿复发、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体温组术后2周手术相关硬膜下积液发生率(7.7%,5/65)与室温组(9.2%,6/65)无统计学差异(P=0.753)。体温组术后3个月血肿复发率(7.7%,5/65)明显低于室温组(20.0%,13/65;P=0.042)。体温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1.52±1.35)分]明显优于室温组[(2.43±1.44)分;P<0.001]。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时,术中采用接近体温的灌洗液更有利于血肿引流,可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灌洗液温度 疗效
下载PDF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相关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卉 姜兵 +4 位作者 张伟 王娟 王将军 邹和琴 黄亚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相关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FCD相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FCD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12~36个月,根据Engel分级评定患者预后,E...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相关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FCD相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FCD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12~36个月,根据Engel分级评定患者预后,EngelⅠ级定义为预后良好,EngelⅡ~Ⅳ级定义为预后不佳。使用χ^(2)检验对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评估结果、病程、手术切除方式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入组FCD患者63例,其中FCDⅠ型19例,FCDⅡ型17例,FCDⅢ型27例。术后36例(57.14%)预后良好,27例(42.86%)预后不佳。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MR评估结果、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与MR定位是否一致及切除方式是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病灶位置、病理类型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10年、VEEG与MR定位不一致是患者术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CD相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长的患者更易预后不佳。FCD相关难治性癫痫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 预后
下载PDF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周礼 瞿祥勇 +2 位作者 张彭 黄昊 刘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日由湖南省脑科医院诊治的1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9岁,躯干、四肢皮肤遍布牛奶咖啡斑,多处长... 目的探讨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日由湖南省脑科医院诊治的1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9岁,躯干、四肢皮肤遍布牛奶咖啡斑,多处长径>1.5 cm;头颅三维CT示左侧颞枕部(约7.5 cm×6.7 cm)及右后枕骨粗隆下(约3 cm×3 cm)颅骨缺损。患儿临床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出1个致病突变(NF1:p.Arg681Ter),行腰大池引流、囊肿切除、枕大池造瘘及钛网修补成形术,病理结果为增生蛛网膜及纤维组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NF1合并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极为罕见,早期手术利大于弊,采用带滑槽钛网可一定程度缓解对颅骨生长的限制。NF1临床表现多样化且起病年龄不一,应长期多学科团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先天性脑膜膨出
原文传递
精准调控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鑫 程名 +3 位作者 陈姬如 王凡 刘玉明 袁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术术中、术后全程采用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核-丘脑区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精准...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术术中、术后全程采用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核-丘脑区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精准调控血肿引流组(试验组)和常规血肿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长、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术后72 h内血肿再扩大情况,术后第5天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区及半暗带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差异;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侧别、脑实质内血肿量及Graeb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108.8±9.1)min、(92.0±5.6)min,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分别为(18.1±2.2)ml、(25.1±2.8)ml,术后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72.5±22.2)分、(61.5±23.9)分,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血肿增大的患者分别为0、5例(P=0.065).术后第5天PW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肿区、半暗带区的CBF、CBV值均增加,MTT、TTP值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置管引流手术全程采取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虽然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加有利于血肿的引流、改善血肿及其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引流术 颅内压 灌注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Rotterdam CT评分评估的颅脑损伤术中控制性减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李鑫 刘炳辉 +3 位作者 程名 王凡 刘玉明 周绍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技术治疗以鹿特丹(Rotterdam)CT评分为评估基础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TBI后严重颅高压需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技术治疗以鹿特丹(Rotterdam)CT评分为评估基础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TBI后严重颅高压需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控制性减压)和对照组(快速减压),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Rotterdam CT评分辅助评估,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中各Rotterdam CT分值区间一过性脑膨出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Rotterdam CT 4~6分的脑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40例患者预后良好,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组13例,试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Rotterdam CT分值段(5~6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发生与术前高颅压状态有关,对颅内压失代偿需去骨瓣患者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控制减压操作,可明显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鹿特丹CT评分 控制性减压 快速减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