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地方戏剧种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奇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1-91,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湖南19种本土剧种的艺术特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剧种的发展历史、音乐声腔、表演与舞美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湖南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跨学科、跨文化等研...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湖南19种本土剧种的艺术特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剧种的发展历史、音乐声腔、表演与舞美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湖南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跨学科、跨文化等研究方法的兴起,湖南地方戏曲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学界多视角、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方戏 剧种特征 戏剧研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地方戏剧作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奇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湖南地方戏曲的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戏曲界对湘籍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研究,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个别作家的少数作品,无论是作家作品研究,还是剧本的整理,还存在诸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湖南地方戏曲的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戏曲界对湘籍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研究,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个别作家的少数作品,无论是作家作品研究,还是剧本的整理,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学术界进行更加深广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方戏 戏剧作品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湖南演剧场所称呼及演剧场所史料的戏剧史意义
3
作者 李跃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明代以来,湖南民间为演剧方便修建了大量的演剧场所。这些场所称呼不一,有戏台、台、戏楼、歌台、舞台、歌舞楼、优台、演场、乐楼、乐台、剧台、露台、戏院等。这些称呼折射出古人对戏剧的多元理解:歌台、舞台、歌舞楼显示了中国传统... 明代以来,湖南民间为演剧方便修建了大量的演剧场所。这些场所称呼不一,有戏台、台、戏楼、歌台、舞台、歌舞楼、优台、演场、乐楼、乐台、剧台、露台、戏院等。这些称呼折射出古人对戏剧的多元理解:歌台、舞台、歌舞楼显示了中国传统戏剧表演重歌舞的艺术特征;乐楼、乐台揭示了神庙祭祀中,戏剧表演被当作祀神之“乐”,取得了与正统儒家礼乐同等的地位。湖南方志中的演剧场所史料证明,最晚在明朝中期湖南已有本土化的戏剧,同时也揭示了湖南地方戏生存空间的多元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戏剧 演剧场所 戏台 戏剧史 生存空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文学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立强 《船山学刊》 2006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通过文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得到了具体生动的演绎。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胜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文学表达 文学的文化呈现 文本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课程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跃忠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9期144-145,共2页
中国戏曲自古以来就对普通民众之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年青人未接触戏曲,当然无法接受戏曲的教育与教化,无法接受戏曲对其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高校《中国戏曲》课程在传授文史常识、提高艺术欣... 中国戏曲自古以来就对普通民众之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年青人未接触戏曲,当然无法接受戏曲的教育与教化,无法接受戏曲对其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高校《中国戏曲》课程在传授文史常识、提高艺术欣赏力、培养乡土情怀,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为人处世等社会规范等的教育有着较大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课程 大学生 人文素养
下载PDF
救赎的深度——莫运平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所施与的意义
7
作者 李胜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莫运平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是一部关于西方文学救赎与被救赎的文本。具体而言,该文本提出并回答了两个相关的问题:西方文学的元拯救问题;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意义连接问题。在文本中,基督教文化成为了西方文学的本体论基础。
关键词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救赎 被救赎
下载PDF
论唐代以扬州为中心的交通—文学三角
8
作者 李德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唐代,以扬州为中心,存在着三个路线不同的交通—文学三角,由长安、扬州、江陵、成都、广州五个城市及其间的交通路线组成。这是三个事关唐代文学全局的交通架构,布局宏大,结构稳定,功能强大,产生了众多的纪行诗,反映了唐代城市结构、... 在唐代,以扬州为中心,存在着三个路线不同的交通—文学三角,由长安、扬州、江陵、成都、广州五个城市及其间的交通路线组成。这是三个事关唐代文学全局的交通架构,布局宏大,结构稳定,功能强大,产生了众多的纪行诗,反映了唐代城市结构、交通路线和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以此为视点,可探索到唐人纪行诗的路线分布特点及规律,探摸到唐文人的成名路径,观察到唐代文学以西北—东南为重的区域分布格局,便于掌握扬州和其他城市在交通和文学上的关系,有利于考察扬州在唐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具有多重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扬州 诗歌 三角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皮影戏研究新变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跃忠 罗杨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10,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皮影戏研究亦取得了不菲成就。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皮影戏研究除继续沿袭传统媒体时代的相关范式外,也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新媒体视域下皮影戏研究视角更...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皮影戏研究亦取得了不菲成就。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皮影戏研究除继续沿袭传统媒体时代的相关范式外,也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新媒体视域下皮影戏研究视角更趋多元化,如皮影的新媒体传播、利用新媒体创新发展皮影等;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除传统的纸质文献成果外,还有数字博物馆、产品设计等;成果内容也可图文并茂、音视频并存;成果的传播方式也更多,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皮影戏研究 学术史
下载PDF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商品文化的问题意识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胜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7-159,共3页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品文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种表意系统或科技理性的文化产物。它的性质、特点和功能都表征了文化作为一种工业或商品的逻辑。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语境下,它主要形成了这样一些问题意识,即商品化与物化结构、标准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品文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种表意系统或科技理性的文化产物。它的性质、特点和功能都表征了文化作为一种工业或商品的逻辑。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语境下,它主要形成了这样一些问题意识,即商品化与物化结构、标准化与个性的缺席、消费化与形而下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文化 问题意识 商品化与物化结构 标准化 与个性缺席 消费化与形而下走向
下载PDF
研究土家抗倭将领彭翼南的一篇重要文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方高 《船山学刊》 2006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土家族 文献 将领 东南沿海 军事训练 抗倭斗争 土兵 明王朝 嘉靖 倭患
下载PDF
2013年西峡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广平 《云梦学刊》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2013年8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屈原学会、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年西峡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圜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两峡县颧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日本等国家与地区... 2013年8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屈原学会、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年西峡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圜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两峡县颧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余篇。与会专家围绕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大陆 楚辞学 屈原 西峡 年会综述 学会 第十五届年会
下载PDF
文学公共性的存在论命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胜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7-111,140,共5页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功能,它使人的本质获得实现与确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存在发生历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公共性 存在论 公共立法者 类本质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史料·问题·统系:论王水照先生的苏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友胜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王水照先生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学术活力,专力于包括苏轼研究在内的宋代文学研究,成就卓著,为学界公认。《王水照文集》所收苏轼研究内容,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苏轼研究成果,其论域主要有以宋编年谱与宋刊文集整理为重点的苏轼史料研... 王水照先生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学术活力,专力于包括苏轼研究在内的宋代文学研究,成就卓著,为学界公认。《王水照文集》所收苏轼研究内容,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苏轼研究成果,其论域主要有以宋编年谱与宋刊文集整理为重点的苏轼史料研究、以论域拓展与问题分析为导向的苏轼文学研究及以统系勾勒与逻辑建构为目标的苏轼生平与思想研究。王水照苏轼研究的方法与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苏轼研究早期资料与海外资料的整理,但开风气,不求宏大叙事与庞大体系,不断拓展研究面向,聚焦热点问题,紧跟前沿问题,着力重要问题,解决难点问题,以还原苏轼多重社会身份、多样文化性格与多种创作风格,追求学术原创性为首务等。王水照先生的诸多苏轼论著堪为标杆与样本,将引发学界进一步之探讨,为后来者开启诸多法门,具有示范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水照文集》 史料 问题 统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宋玉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广平 邓康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宋玉赋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丰富的生态审美意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审美观照,反映了宋玉朴素的生态审美智慧;对符合人的生态本性的“性”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人性之本的肯定和赞颂;对自然的动人描绘,充分表现出自然... 宋玉赋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丰富的生态审美意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审美观照,反映了宋玉朴素的生态审美智慧;对符合人的生态本性的“性”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人性之本的肯定和赞颂;对自然的动人描绘,充分表现出自然独立而独特的审美属性。这些生态审美意蕴对当今生态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赋 生态美学 天人合一 生态审美意蕴
下载PDF
湘南宗祠演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跃忠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6-60,共5页
明清以来,湘南民间宗祠演剧活动较为兴盛。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明显不足,迄今尚无人对之做过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不过,百余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该地区古戏台、戏曲声腔剧种、宗祠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著作或论文中,有的简要论及... 明清以来,湘南民间宗祠演剧活动较为兴盛。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明显不足,迄今尚无人对之做过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不过,百余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该地区古戏台、戏曲声腔剧种、宗祠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著作或论文中,有的简要论及了"修谱戏"、宗祠演剧的剧目选择特点等问题,但多语焉不详,未作深入阐述。这些简略的论述为开展湘南宗祠演剧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宗祠 宗祠演剧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北齐“乐府新声”及其文学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德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北齐中后期,通过帝王带动,经由西域乐工和帝侧文臣的努力,制作出一批乐府新声,以西域鼓吹乐器伴奏,少数曲调配有文辞;多数曲调仅为胡吹乐曲,并无固定的文辞相配。这两种乐曲的音乐性都要强于文学性,而唐人皆称邺下新声。其后又传入隋唐... 北齐中后期,通过帝王带动,经由西域乐工和帝侧文臣的努力,制作出一批乐府新声,以西域鼓吹乐器伴奏,少数曲调配有文辞;多数曲调仅为胡吹乐曲,并无固定的文辞相配。这两种乐曲的音乐性都要强于文学性,而唐人皆称邺下新声。其后又传入隋唐,影响两朝的雅乐、俗乐和歌诗。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批不同于拟乐府的抒情性、娱乐性的北朝乐歌。在提供声情享受的同时,也引发出与之匹配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乐府诗的新品种。而从文学史上看,也构成北朝乐府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乐府文学史上不太为人知的重要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乐府 新声 文学意义
下载PDF
明代作家个案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收获——评鲁茜《李维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友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李维桢,作为晚明诗坛重要作家之一,其诗学思想开放圆满,文学交游范围广泛。目前,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不高。鲁茜博士的专著《李维桢研究》,结合李维桢的文学创作与诗学思想,从学术史的角度分析、挖掘其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李维桢,作为晚明诗坛重要作家之一,其诗学思想开放圆满,文学交游范围广泛。目前,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不高。鲁茜博士的专著《李维桢研究》,结合李维桢的文学创作与诗学思想,从学术史的角度分析、挖掘其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不乏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维桢 明代作家 新思路
下载PDF
短信文学合法化与生活诗学——评欧阳文风《短信文学论》
19
作者 李胜清 刘艳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74-176,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得以迅速更新换代,作为文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传播也随之出现新的现象,继网络文学这种以传播媒介为标志命名的文学现象之后,短信文学进入文学传播领域,
关键词 短信文学 文学论 生活诗学 合法化 文风 传播媒介 互联网技术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美育素质调查
20
作者 李胜清 李超然 +2 位作者 王浪红 杜敏 夏文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9期119-122,共4页
传统的大学生美育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尤其是艺术课堂,困囿于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模式。而在当代,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则日趋开放化与多元化。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我的美育素质。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大学生... 传统的大学生美育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尤其是艺术课堂,困囿于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模式。而在当代,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则日趋开放化与多元化。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我的美育素质。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现象特点与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日常生活 美育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