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研究性学习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以“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鹅掌藤生长的影响”为例
1
作者 周忆堂 周子涵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4年第12期57-61,共5页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既是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起到培养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以及促进深度学习的作用。通过开展“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鹅掌藤生长的...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既是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起到培养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以及促进深度学习的作用。通过开展“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鹅掌藤生长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学生经历“选题立题—方案设计—实施研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成果展示、总结反思”的研究路径,学生学习生物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达实验结果,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下载PDF
苦荞基因FtAPDSLX1的克隆及其抗立枯病功能分析
2
作者 杨智敏 彭晓杨 +6 位作者 黄旭 焦茹玉 李伟 关超男 周美亮 严明理 肖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是蓼科荞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作物。荞麦立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苦荞种植的推广与发展。本研究对茉莉酸或水杨酸处理后的苦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FtAPDSLX1的表达模式...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是蓼科荞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作物。荞麦立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苦荞种植的推广与发展。本研究对茉莉酸或水杨酸处理后的苦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FtAPDSLX1的表达模式受到茉莉酸或水杨酸的诱导。对不同抗性水平苦荞中的FtAPDSLX1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立枯丝核菌抗性材料中FtAPDSLX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立枯丝核菌易感材料。以苦荞代表性品种川荞一号为材料,克隆得到FtAPDSLX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tAPDSLX1基因的CDS序列中包含1143个碱基对,编码3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该基因启动子具有多个与抗病相关的顺式元件。对FtAPDSLX1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苦荞幼苗中的FtAPDSLX1基因表达量受到立枯丝核菌侵染的诱导,且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对转FtAPDSLX1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抗病表型分析,结果表明FtAPDSLX1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立枯丝核菌抗性,同时病菌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中FtAPDSLX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并且FtAPDSLX1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以上结果显示,苦荞受到立枯丝核菌侵染时,FtAPDSLX1可能参与了对立枯丝核菌的防御机制。FtAPDSLX1的功能验证及相关研究为苦荞抗立枯丝核菌的分子机制解析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APDSLX1 天冬氨酸蛋白酶 立枯丝核菌 过表达 拟南芥
原文传递
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3
作者 张棠斯 刘良国 +2 位作者 罗丛强 谢晓 孙远东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元,以鲤科鱼类最多(73种),占60.83%;优势种有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伍氏华鳊(Sinibrama wui)、鲤(Cyprinus carpio);生态习性、食性、栖息地类型分别以湖沼定居型(53.33%)、杂食性(65.00%)和底栖型(43.33%)鱼类为主;不同采样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季节变化上春夏季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秋冬季;群落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沅水鱼类可分为4个类群,除靖州和洪江的鱼类群落呈中等相似外,其余站点之间均呈中等不相似。与禁渔前十年(2010—2011年)的鱼类调查结果比较,禁渔初期沅水土著鱼类物种数增加15种,其中鳤(Ochetobius elongatu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瓣结鱼(Folifer brevifilis)、湘华鲮(Decorus tungtin)等珍稀特有鱼类频繁出现;在鱼类群落中,小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下降,中大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上升;一些常见经济鱼类的平均体重比禁渔前明显增加。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十年禁渔效果初步显现,但与20世纪70—80年代鱼类资源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沅水水电梯级开发等其他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依然存在。研究为沅水及长江流域后续禁渔、鱼类增殖放流和渔业渔政部门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禁渔初期 沅水流域 鱼类资源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墨水3D打印固定化腺苷酸激酶及其ATP再生应用
4
作者 张哲扬 王健杰 刘长军 《生命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 ADK)可逆催化2分子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转化为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实现ATP再生。由于游离酶的反应温度和pH适应范...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 ADK)可逆催化2分子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转化为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实现ATP再生。由于游离酶的反应温度和pH适应范围窄、稳定性差且无法重复使用,导致游离酶的使用成本较高,这阻碍了其在工业规模生产中的应用。为了实现ADK的固定化,本研究首先构建了ADK的表达质粒pET-ADK,并经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获得重组ADK;然后优化了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以及固定化过程中酶液的pH、酶的质量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并检测了3D打印固定化ADK的理化性质及ATP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基于壳聚糖墨水3D打印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是——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酶液的pH为7.5,酶的质量浓度为0.10mg/m L,固定化时间为3 h;利用3D打印固定化的ADK,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D-葡萄糖-6-磷酸的产率提高了52.00%,而且重复使用8次后, 3D打印固定化的ADK仍能保留初次活性的74.83%。上述结果为可用于ATP再生的ADK固定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3D生物打印 生物墨水 壳聚糖 腺苷酸激酶(ADK) ATP再生
下载PDF
重庆地区野生林麝的生境选择
5
作者 刘晴 王霞 +8 位作者 申玲 周洪艳 袁旭东 李新 张承伦 孙容 韦维 崔小娟 彭建军 《林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2022-2023年,采用样方及样线法对重庆野生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栖息地生境的选择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偏好于海拔1300m左右、距水源距离400m左右、距人为干扰距离1000m左右、坡向为南坡、坡度50°左右、郁闭度60%左右... 2022-2023年,采用样方及样线法对重庆野生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栖息地生境的选择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偏好于海拔1300m左右、距水源距离400m左右、距人为干扰距离1000m左右、坡向为南坡、坡度50°左右、郁闭度60%左右、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石质基底生境中,且不同地区林麝对生境的选择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重庆地区林麝生境选择主要生态因子有海拔、距水源距离、距人为干扰距离、坡度、郁闭度和坡向.本研究为重庆野生林麝种群的生态学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林麝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生境选择 可塑性 重庆市
原文传递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以“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为例
6
作者 欧阳钢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1042-1052,共11页
新课程改革强调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应严格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全面协调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然而课堂缺乏目标导向、教学与课程标准不一致以及“教、学、评”分离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折射出当前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亟需变革... 新课程改革强调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应严格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全面协调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然而课堂缺乏目标导向、教学与课程标准不一致以及“教、学、评”分离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折射出当前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亟需变革。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设计模式,且本身就蕴含了“教、学、评”一致的理念,二者相得益彰,十分契合。本文以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探究基于逆向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路径,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提供参考。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mphasizes the thorough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with the teaching process strictly guided by these standards, coordinating all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However, the lack of goal-oriented classrooms, inconsistency between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re still common phenomena, reflecting the urgent need for change in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pproach. Reve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vides a practical design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nd inherently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alignment among these three component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perfect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to achieve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reve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using the example of “Basic Tools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from the elective compulsory course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对壬基酚胁迫的响应
7
作者 张琼宇 彭娟 +1 位作者 田雨苏 孙远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9-1159,共11页
【目的】明确红鲫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8基因(Sox8)表达模式及壬基酚(NP)暴露对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NP胁迫下红鲫胚胎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红鲫Sox8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P... 【目的】明确红鲫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8基因(Sox8)表达模式及壬基酚(NP)暴露对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NP胁迫下红鲫胚胎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红鲫Sox8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PredictProtein、Deep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红鲫Sox8基因在各成体组织及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浓度NP暴露对红鲫胚胎期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红鲫Sox8基因c DNA序列全长2163 bp,其开放阅读框(ORF)1176bp,共编码391个氨基酸残基;红鲫SOX8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3798.30Da,理论等电点(pI)为6.90,脂溶指数为49.92,不稳定指数为66.04,总平均亲水性指数(GRAVY)为-1.026,其N端含有Sox_N二聚化结构域和HMG-box结构域;基于SOX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红鲫与鲫的亲缘关系最近。红鲫Sox8基因在各成体组织中广泛表达,以脑组织中的Sox8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在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从受精后到14体节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从21体节期开始Sox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直到孵化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NP暴露能显著影响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特别是14体节期后的发育阶段,NP暴露主要是不同程度地激活Sox8基因表达。【结论】Sox8基因表达在红鲫成体中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NP暴露能显著影响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14体节期后Sox8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NP致畸红鲫胚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鲫 Sox8基因 壬基酚 胚胎发育 毒性 致畸
下载PDF
“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8
作者 杨承忠 杨雨婷 +6 位作者 李海涛 陈围 陆子茜 彭建军 崔小娟 马雪梅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0-2108,共9页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7个完整型微卫星,总长311751 bp,在全基因组中占0.3%。在6种微卫星重复类型中,单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数量最多,占42.5%,其次是二碱基(26.0%)、三碱基(17.9%)、四碱基(12.5%)、五碱基(0.8%)和六碱基(0.4%)。得到位于外显子区的微卫星93个,分别定位于39个基因。GO注释结果显示,基因中涉及到生物过程的基因数量最多,其中最显著的条目是胞内细胞器组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基因共涉及到80条通路,其中集合管酸分泌物通路最为显著。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鳞上碘泡虫含有微卫星的外显子可能与体内生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获得了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布特征及规律方面的基础数据,将为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分析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微卫星 分布特征 鳞上碘泡虫
下载PDF
图尔敏论证模型在高中生物SSI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器官移植为例
9
作者 高健 阚文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65-470,共6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生物知识领域与社会环境的日益交融,高中生物学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高中生物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I)(科学、技术与社会议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生物知识领域与社会环境的日益交融,高中生物学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高中生物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I)(科学、技术与社会议题)教学中引入图尔敏论证模型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SSI与图尔敏论证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框架,构建了一个稳定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并以“器官移植”为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一教学框架的应用。这种SSI与图尔敏论证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 图尔敏论证模型 器官移植 高中生物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种子中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一铭 吴金锋 +5 位作者 李洪戈 李浩 陈碧云 闫贵欣 蔡光勤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4,共14页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P_(1)、P_(2)、F_(1)/RF_(1)、B_(1)/RB_(1)、B_(2)/RB_(2)、F_(2)/RF_(2)),测定各世代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对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油酸与芥酸、神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酸与芥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个亲本的神经酸含量分别为(2.998±0.274)%和(0.000±0.000)%,芥酸含量分别为(47.644±2.343)%和(0.000±0.000)%,油酸含量分别为(8.853±1.963)%和(48.649±3.395)%,亲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和RF1的三种脂肪酸含量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分离世代的表型分布广泛。遗传分析表明:三种脂肪酸含量的加性效应较强,其最佳遗传模型均为MX2-ADI-ADI(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B2/RB2和F2/RF2中三种脂肪酸的遗传都以主基因为主,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小。B1和RB1的神经酸和芥酸以主基因或多基因遗传为主,环境影响小,油酸受环境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高神经酸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神经酸 芥酸 油酸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下载PDF
紫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弘峰 朱思颖 +5 位作者 贺丹 刘丽莉 陈道宗 谭晨 张大为 严明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随着发育紫色逐渐加深,抽薹期后紫色逐渐变浅最终消失(>16周),GL叶片则全时期呈绿色;转录组KEGG分析在第6,13,16周找到2 523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青素合成途径显著富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24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包括3个MYBL2、1个C4H、1个F3H、2个F3′H、2个TT8、3个DFR、4个ANS、5个UGT、3个TT19,上述基因在第6,13周PL叶片中表达量均高于GL。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数据趋势一致。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共检测到50种花青素,其中29种积累差异显著;PL相对于GL有16种花青素积累上调,13种花青素积累下调。PL叶片中多种矢车菊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而矮牵牛素积累量显著下降,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显著水平。TT8及其靶基因(DFR、ANS、UGT、TT19)在发育早期(6~13周)的上调促进了PL中以矢车菊素为主的花青素的积累以及矮牵牛素为主的花青素的减少,导致叶片叶色出现差异。而发育后期(13~16周),这些花青素合成基因的下调和花青素的降解可能导致花青素积累的减少,使PL由紫叶转变为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青素 转录组 代谢组 叶色
下载PDF
渍水和生物炭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志东 张煜 +5 位作者 李湘如 杨世鉴 杨菁 谭婧 刘莹成 陈远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7-1093,共7页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结果表明:渍水处理仅增加植物茎长和全长;生物炭添加处理增加植物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降低植物根茎长度比、根冠比和CAT与POD活性,且上述效应在渍水条件下也同样存在;生物炭添加对CAT活性影响的时间长于POD。综上,紫花苜蓿能适应一定的渍水环境,生物炭可作为紫色土渍水环境的改良剂,并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与生物量的累积。本研究为紫花苜蓿在南方湿热地区种植与管理提供了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分胁迫 生物炭 抗氧化酶 生物量
下载PDF
黑芥和埃塞俄比亚芥PAP2基因克隆及B基因组PAP2功能验证
13
作者 谢娜娜 黄伟 +6 位作者 高国应 张大为 周定港 吴金锋 向建华 刘丽莉 严明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编码MYB转录因子,与bHLH、WD40形成MYB-bHLH-WD40复合体来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从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分别克隆出2个和1个PAP2基因拷贝,分别命名为BcaB.PAP2、BcaC.PAP2、BniB.PAP2,这三... 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编码MYB转录因子,与bHLH、WD40形成MYB-bHLH-WD40复合体来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从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分别克隆出2个和1个PAP2基因拷贝,分别命名为BcaB.PAP2、BcaC.PAP2、BniB.PAP2,这三个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均编码247个氨基酸。基于本研究克隆的PAP2基因序列和已报道的其他芸薹属PAP2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能分别检测A、B、C基因组PAP2基因的引物,通过等位特异PCR可以区分芸薹属禹氏三角中的6个物种PAP2的基因组来源。选取芥菜型油菜B基因组的BjuB.PAP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其叶片变紫,表明PAP2基因正调控花青素合成。遮光处理10天后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的叶片紫色变淡,花青素含量下降了41.22%。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研究表明,遮光处理植株叶片中BcaB.PAP2和BcaC.PAP2表达量均下降,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DFR)、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等基因的表达量也下降。本研究完成了对芸薹属植物中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PAP2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根据本实验中克隆及其他已报道的PAP2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为芸薹属种间杂交后代PAP2基因的基因组传递鉴定提供了分子标记。通过BjuB.PAP2基因转拟南芥植株结果表明PAP2基因参与花青素的积累。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经遮光处理后,发现BcaPAP2基因及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光照的诱导。本研究在芸薹属中克隆PAP2基因,并初步验证PAP2的功能,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2基因 花青素 芸薹属 克隆 功能验证
下载PDF
癌症治疗中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雨凝 苏佳琳 +2 位作者 谭树华 罗永忠 张乐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4,共9页
传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但在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型ADC,如双特异性、位点特异性、双有效载荷和前药型ADC,... 传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但在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型ADC,如双特异性、位点特异性、双有效载荷和前药型ADC,通过同时结合2个不同抗原或表位、选择更稳定的连接子、与抗体特定氨基酸位点偶联、携带不同药物有效载荷以及采用前药策略等优化方法,在保留传统ADC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和安全性,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新型ADC可能会在未来的癌症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探讨新型ADC在癌症治疗中的进展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可为开发抗癌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为药物研发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癌症 双特异性 位点特异性 双有效载荷 前药型
下载PDF
18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15
作者 焦茹玉 朱羿霖 +6 位作者 谢其均 谭文清 曲亮 刘新红 邓力超 刘丽莉 严明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1-2093,共13页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定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浓度为1.25%。在该浓度下对1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萌发势、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盐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建立耐盐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25%NaCl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萌发势耐盐指数、萌发率耐盐指数、根长耐盐指数、下胚轴长耐盐指数、鲜重耐盐指数、干重耐盐指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项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809%。依据3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各种质的D值,将186份种质划分为4个等级,筛选出5份耐盐材料。建立了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D=0.111+0.201X_(1)+0.165X_(2)+0.381X_(5)。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材料可为开展油菜耐盐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期 甘蓝型油菜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外源脱落酸对甘蓝型油菜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分析
16
作者 陈静 赵玉全 +4 位作者 黄锡金 贺春军 张大为 肖璐 刘丽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7-2121,共15页
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 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5μmol/L对油菜镉胁迫下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幼苗地上/地下部Cd含量、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Cd胁迫3 d,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脱落酸能有效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明显提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获得脱落酸调节油菜Cd胁迫特有上调基因514个,下调基因431个,并对其所富集的相关通路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被大量富集在蔗糖和淀粉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在半纤维素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含苯化合物代谢、细胞壁大分子代谢过程、系统获得性抗性等分类条目中。qRT-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外源脱落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叶片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代谢相关基因XTH、BXL、PAL、C4H等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脱落酸处理后大部分呈现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脱落酸调控油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外源脱落酸 生理响应 转录组
原文传递
苦荞FtWRKY28基因克隆及其在低磷与激素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17
作者 文碧瑶 彭喜旭 +3 位作者 田建红 邬清韬 王海华 唐新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0-937,共8页
[目的]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基于前期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克隆FtWRKY28基因,预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在各器官中以及在低磷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活... [目的]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基于前期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克隆FtWRKY28基因,预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在各器官中以及在低磷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活性,为阐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苦荞基因组数据库注释设计特异引物,用逆转录PCR从低磷处理的苦荞根RNA样中克隆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与蛋白的结构以及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用酵母单杂交分析蛋白的转录激活活性。[结果]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长876bp,编码1个含291个氨基酸、有1个WRKY结构域、锌指结构域为C2H2型的蛋白,归属WRKY家族Ⅱ组。FtWRKY28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FtWRKY28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受低磷、吲哚乙酸、赤霉素3和6-苄氨基嘌呤显著诱导。[结论]FtWRKY28具有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化学特征,可能通过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信号网络的交互作用,调控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低磷胁迫 WRKY基因 基因表达 结构预测 生化特征
下载PDF
鲇楚克拉虫的地理新记录及不同地理株系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袁采莉 唐发辉 +5 位作者 杨雨婷 彭建军 谭禄奇 张雕雕 杨承忠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为探索地理隔离对鲇楚克拉虫(Zschokkella parasiluri Fujita,1927)株系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对鲇楚克拉虫进行了广泛采样并获得了鲇楚克拉虫重庆沙坪坝株系(S3)、重庆渝北株系(S4)、重庆秀山株系(S5)、贵州铜仁株系(S6)及河南信阳株系(... 为探索地理隔离对鲇楚克拉虫(Zschokkella parasiluri Fujita,1927)株系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对鲇楚克拉虫进行了广泛采样并获得了鲇楚克拉虫重庆沙坪坝株系(S3)、重庆渝北株系(S4)、重庆秀山株系(S5)、贵州铜仁株系(S6)及河南信阳株系(S7)等5个地理株系,其中重庆秀山、贵州铜仁和河南信阳为鲇楚克拉虫的地理新记录。基于形态与18S rDNA分子数据对鲇楚克拉虫不同地理株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获得的鲇楚克拉虫5个地理株系的形态与原始报道及已发表的其他株系一致,主成分及显著性差异分析进一步显示,5地理株系间(S3—S7)形态量度无显著差异。联合已有分子信息的湖北株系(S1)和重庆渝北株系(S2)进行遗传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7株系间(S1—S7)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8.7%—100%,遗传距离为0—0.006。这表明,鲇楚克拉虫不同地理株系间已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鲇楚克拉虫各株系间并未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地理隔离可能并非鲇楚克拉虫株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种群分化 形态学 18S rDNA 鲇楚克拉虫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妍 《求知导刊》 202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的教育理念,符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标的实施和“双减”政策以及高考改革的实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的教育理念,符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标的实施和“双减”政策以及高考改革的实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为例,探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设计
下载PDF
鲇病原粘孢子虫米氏碘泡虫不同株系的比较
20
作者 向乾 谭禄奇 +3 位作者 彭建军 石小威 杨承忠 赵元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研究米氏碘泡虫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实验基于其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 为研究米氏碘泡虫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实验基于其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1(鲇鳃腔膜寄生)、重庆株系2(鲇肠寄生)和江西株系(鲇肠寄生)间相似度为98.6%~99.9%,遗传距离为0.000~0.01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2先与江西株系聚支,其形成的进化支再与重庆株系1形成姐妹群关系。研究表明,米氏碘泡虫并没有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而是依据寄生部位形成肠寄生支系和鳃腔膜寄生支系。宿主种类相同的条件下,较之于地理隔离,寄生部位差异对于米氏碘泡虫种群分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碘泡虫 18S rDNA 株系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