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呼吸内科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Δ 被引量:18
1
作者 鲁晟 谢艳萍 王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为AECOPD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4-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 目的:为AECOPD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4-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联用情况)、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7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619例(6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42株(70.03%),革兰氏阳性菌232株(29.97%);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07株,26.72%)。有765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11%。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76例(36.08%),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435例(56.86%),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有54例(7.06%)。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品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55例次,47.05%)、莫西沙星注射液(241例次,24.92%)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192例次,19.86%)。联合用药方案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7例次,21.88%)、注射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6例次,19.63%)和注射用拉氧头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5例次,13.29%)。结论: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依据相应指南,分析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原学检查,尽早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科学、安全、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晓玮 范晓萍 +2 位作者 钟涛 姚斌 何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02-260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评价其质量,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篇文献共纳入受试者14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RR=2.98,95%CI(1.57~5.67),P=0.0008]。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MD=-2.54,95%CI(-2.91^-2.17),P<0.00001]。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表现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少、质量低,故尚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马钱子碱新型给药系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何晓玮 范晓萍 +1 位作者 钟涛 何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08-2911,共4页
对1989—2012年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字为"马钱子碱"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Pub Med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字"brucine"或"rheumatoid arthritis"进行检索,整理近10年来马钱子碱在类风... 对1989—2012年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字为"马钱子碱"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Pub Med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字"brucine"或"rheumatoid arthritis"进行检索,整理近10年来马钱子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马钱子碱的一般性质、药理作用及新型给药系统三个方面,对马钱子碱新型给药系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理作用 新型给药系统
原文传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ET-1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光辉 薛涛 +4 位作者 张东伟 李萍 俞雪梅 莫建民 许丽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3期73-75,78,共4页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光辉 薛涛 +4 位作者 马博 李萍 俞雪梅 莫建民 许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65-67,71,共4页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的效果,并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分为...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的效果,并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时接受保肝、保胃和止血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生化检测,以判定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放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明显改善率[46.67%(28/60)]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率[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肝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173.2±35.8)pg/m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67.5±37.1)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肝癌放射性肝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有效保护肝脏,并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冬氨酸鸟氨酸 放射性肝损伤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恒 黄三雄 +3 位作者 贺颖 何晓玮 郭璐 鲁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讨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短、中、长时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IL-22、肝脏IL-22BP mRNA、IL-22Rα1 mRNA及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IL-22及IL-22BP在... 目的探讨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短、中、长时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IL-22、肝脏IL-22BP mRNA、IL-22Rα1 mRNA及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IL-22及IL-22BP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相比短时间缺血/再灌注组,中、长时间缺血/再灌注组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再灌注损伤。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清IL-22浓度升高,但肝内STAT3通路的激活却被明显抑制,IL-22BP/IL-22Rα1 mRNA比值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给予外源性重组IL-22,遭受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肝损伤明显减轻,肝内STAT3通路被明显激活。结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L-22表现出保肝作用,而IL-22BP/IL-22Rα1 mRNA比值是肝损伤负向指标,其机制可能与IL-22/IL-22BP轴对STAT3通路激活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 STAT3 肝损伤 部分肝切除术
下载PDF
阿瑞匹坦与昂丹司琼防治化疗引起的呕吐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雅丽 沈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比较阿瑞匹坦与昂丹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引起呕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化疗的肿瘤患者14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昂丹司琼组79例,注射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口服,阿瑞匹坦组64例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口服。观察防治化疗所致急性与延迟性呕... 目的比较阿瑞匹坦与昂丹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引起呕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化疗的肿瘤患者14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昂丹司琼组79例,注射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口服,阿瑞匹坦组64例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口服。观察防治化疗所致急性与延迟性呕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于化疗所致急性呕吐,两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瑞匹坦组预防延迟性呕吐有效率为79.7%显著高于昂丹司琼组的65.8%。不良反应两组均以便秘、腹胀、困倦、呃逆为主,均为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瑞匹坦预防化疗所致延迟性呕吐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昂丹司琼 化疗 呕吐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营养状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斌 何晓玮 范晓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并改善其营养状况的随机对...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并改善其营养状况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文文献,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项目的质量,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28例血液透析患者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的加入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WMD=9.21,95.% CI(7.69 ~ 10.73)]和血细胞比容[WMD =2.61,95% CI(2.28~2.93)],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WMD=-38.24,95% CI(-76.87 ~0.39)],从而改善肾性贫血状况;同时提高血清白蛋白[WMD=1.64,95%CI(1.04~2.24的)]、血浆总蛋白[WMD=2.72,95% CI(0.67~4.77)],从而改善营养状况;对甘油三酯[WMD=-0.01,95% CI(-0.11~0.10)]和血磷[WMD =0.09,95%CI(0.00~0.19)]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并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同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库位码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斌 何晓玮 范晓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819-3820,共2页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在新门诊大楼落成后,随着药房的合并,场地面积较大,整个大药房里容纳了全部的1200多种药品,药师和实习生很难对每一个药品的准确位置完全了解,因而导致配方速度减慢,差错率上升,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在新门诊大楼落成后,随着药房的合并,场地面积较大,整个大药房里容纳了全部的1200多种药品,药师和实习生很难对每一个药品的准确位置完全了解,因而导致配方速度减慢,差错率上升,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运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让药师和实习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大药房药品的布局、分类以及位置的摆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库位码的学习、应用以及在其他各部门推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管理 三级乙等医院 药房药品 工作压力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实习生 药师
原文传递
1例脑出血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使用丙戊酸钠致血小板减少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盾聪 何昱 何晓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226-2226,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抽搐伴意识丧失1 h"于2015年6月15日送我院急诊。入院前1 h患者诉头晕后出现抽搐,口角向左侧歪斜抽搐,双眼向左凝视,四肢屈曲,持续约0.5 h,伴意识丧失。患者呈昏迷状态,口唇发紫,气道吸出大量分泌物,SPO298%...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抽搐伴意识丧失1 h"于2015年6月15日送我院急诊。入院前1 h患者诉头晕后出现抽搐,口角向左侧歪斜抽搐,双眼向左凝视,四肢屈曲,持续约0.5 h,伴意识丧失。患者呈昏迷状态,口唇发紫,气道吸出大量分泌物,SPO298%,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查头颅CT提示脑疝、脑干出血,予带气管插管入ICU监护治疗。既往高血压史,未服药治疗,否认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小板计数 急性肾损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晓玮 鲁晟 +6 位作者 钟涛 徐巍 严冰 吴飞连 邱丽 何昱 唐坎凯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免疫营养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免疫营养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12月期间研究常规肠外营养(常规组)与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干预组)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2.0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7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RR=0.63,95%CI(0.47,0.84),Z=3.16,P=0.002],但两组间ICU病死率[RR=1.00,95%CI(0.83,1.22),Z=0.04,P=0.97]、6个月病死率[RR=0.95,95%CI(0.67,1.34),Z=0.29,P=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肺部感染发生率[RR=0.91,95%CI(0.62,1.32),Z=0.52,P=0.61]、尿路感染发生率[RR=0.79,95%CI(0.37,1.67),Z=0.62,P=0.54]、菌血症[RR=0.52,95%CI(0.21,1.33),Z=1.36,P=0.18]、导管相关感染[RR=0.69,95%CI(0.32,1.49),Z=0.95,P=0.34]及其他感染[RR=0.94,95%CI(0.80,1.10),Z=0.81,P=0.42]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WMD=-0.26,95%CI(-3.81,3.28),Z=0.15,P=0.88]及住ICU时间[WMD=-1.04,95%CI(3.95,1.87),Z=0.70,P=0.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不能改善重症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胃肠外营养 META分析 重症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晓玮 钟涛 +3 位作者 刘凤琪 朱冰楠 唐坎凯 陶剑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中的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人基本资料搜集,主要包括:性别、年...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中的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人基本资料搜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感染疾病的种类及受教育程度等;在无菌条件下,对患者血液培养样本、伤口处渗液、呼吸道处的分泌物、导管尖端的物质以及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布情况;对患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D-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lytic products,FDP)、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PT)、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的差异以及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脓毒症发病相关因素与发病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脓毒症患者中男性、年龄≥50岁、肺炎感染、脑膜炎感染、初中及以下的人群患病率较高,脓毒症患者患病与性别、年龄、感染疾病的种类、受教育程度有关。对186例脓毒症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63株,其中阴性菌占比为(136/263)51.71%,阳性菌占比为(90/263)34.22%,真菌占比为(37/263)14.07%,其中分布最大的为葡萄球菌属,占所有病原菌的14.82%。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与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相比,APTT、PT、TT延长,血小板计数、FDP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与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相比,D-dim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FDP、TT、APTT、PT等凝血指标和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D-dimer指标和脓毒症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性别、大年龄、感染疾病的种类、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均为脓毒症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感染特定疾病的种类、受教育程度低等为脓毒症的主要患病因素,且病原菌分布最多的为葡萄球菌属,对脓毒症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病原菌分布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