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教学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
1
作者 许福 张旭辉 +1 位作者 曹国栋 朱崇政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具备减碳思维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同时,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目前将“双碳”与新工科相结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该文提出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 具备减碳思维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同时,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目前将“双碳”与新工科相结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该文提出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针对“双碳”和新工科的思考与做法,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改革对策方面,提出首先从架构层面探索“双碳”和新工科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对课程教学大纲提出调整建议;其次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创新思维;最后是以提高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和培养“双碳”思维为目标,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全过程的创新实践以提升创新技能,提出教学实践过程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新工科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问题 改革对策
下载PDF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145,共1页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现设有流变力学研究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湖南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及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点,结构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土木与建筑工程...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现设有流变力学研究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湖南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及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点,结构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土木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5个硕士点,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3个本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研究所 土木工程 湘潭大学 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筑环境与设备 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基础
原文传递
土木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张学兵 谢啸楠 +1 位作者 王礼 刘湘晖 《创新教育研究》 2022年第11期2680-2685,共6页
研究生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从土木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入手,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包括完善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导师引导、改善科研条件、加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从土木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入手,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包括完善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导师引导、改善科研条件、加强职业规划等。并对未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展望,旨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并为相关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 专业型
下载PDF
工程力学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4
作者 孙宏发 龙激波 许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面向新工科发展需求,工程力学专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和读研的质量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工程热力学”课程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作为一门选修课,一般采用短课时教学。然而,“工程热力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难度... 面向新工科发展需求,工程力学专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和读研的质量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工程热力学”课程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作为一门选修课,一般采用短课时教学。然而,“工程热力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较为吃力。针对“工程热力学”课程以短课时教学面临的问题,结合工程力学专业实际,提出了能够学为所用的短课时授课内容以及保障授课效果的学习监督机制,为“工程热力学”课程短课时授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工程热力学 短课时 授课质量
下载PDF
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志勇 陈英豪 罗正东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2期239-247,共9页
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类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良、耐久性优异、生态环保以及工业固废利用率高等优势,被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理想替代品。地质聚合物分为碱激发地质聚合物和酸激发地质聚合物,其中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是硅铝酸盐前... 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类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良、耐久性优异、生态环保以及工业固废利用率高等优势,被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理想替代品。地质聚合物分为碱激发地质聚合物和酸激发地质聚合物,其中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是硅铝酸盐前驱体原料在磷酸溶液或磷酸盐溶液激发活化作用下经地质聚合反应而生成的新型地质聚合物材料。为明确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进展,就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偏高岭土种类、磷酸激发剂浓度、养护制度、外加剂以及纤维类型对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偏高岭土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工程应用进展,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磷酸基 地质聚合物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砂浆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武 李政阳 罗正东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硬、耐腐蚀性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率高以及生态环保等显著优势,被视为是传统水泥基胶凝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为明确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效果... 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硬、耐腐蚀性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率高以及生态环保等显著优势,被视为是传统水泥基胶凝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为明确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效果,就近年国内外学者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研究,对地质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耐腐蚀性以及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地质聚合物砂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结论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形态受原材料Si/Al比、碱激发模数、胶砂比以及养护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入天然纤维、矿物添加剂或减水剂等可改善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此外,地质聚合物砂浆和既有混凝土界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有效修复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砂浆 耐腐蚀 耐高温 多元基 工程应用
下载PDF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奇 吴亚飞 +3 位作者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3-625,共13页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粗糙度、法向应力和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土可分为非剪切区、过渡区和应变集中区,应变集中区仅存在剪切面之上。2)规则型接触面的上剪切带厚度均值为33D_(50),远大于下剪切带9D_(50)和“光滑”接触面剪切带厚度20.4D_(50)。3)密实度对剪切带及其过渡区厚度的影响微弱,而粗糙度对其影响显著;法向应力、密实度对应变集中区厚度影响有限,应变集中区厚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应变集中区长度随粗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密实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4)随剪切位移增大,上剪切带厚度不断增大而下剪切带厚度先增大后保持基本不变,应变集中区的长度增大,但剪切位移对应变集中区厚度的影响有限。5)获得归一化剪切带厚度取值h_(t)/D_(50)与D_(50)的关系,在有限元模拟规则型结构与砂土的相互作用时,建议砂土体细化网格单元的范围不小于最大剪切带厚度37D_(50)。研究成果深化了砂土-规则型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的认识,可为大粗糙度、带肋桩的承载变形特性的精细化有限元模拟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灌砂标记法 剪切带 细观变形
下载PDF
高强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陈俊 王秋湛 +3 位作者 郭鸣琴 曾琳惠 张学兵 谭鑫阳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实际承载力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性能受径厚比、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试件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增加而增加,但相同钢管直径和不同钢管直径增幅呈现不同规律.该文从延性、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强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相关参数设计建议.最后,将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试验承载力结果与国内外规范GB 50936—2014、AIJ计算承载力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高强圆钢管UHPC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结合该文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管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短柱 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三角形布置圆柱体群绕流特性与流动机理研究
9
作者 涂佳黄 吕海宇 +1 位作者 胡刚 王贯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7,共14页
基于浸没边界-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Re=100时等边三角形布置三圆柱体群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间距比(Kd)与来流角度(α)两个关键参数对流体力系数及流场特性的影响,揭示其流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流场下尾流模式分为单漩... 基于浸没边界-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Re=100时等边三角形布置三圆柱体群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间距比(Kd)与来流角度(α)两个关键参数对流体力系数及流场特性的影响,揭示其流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流场下尾流模式分为单漩涡、单漩涡体向双漩涡过渡、不规则的双漩涡、规则的双漩涡、双漩涡向三漩涡过渡、不规则的三漩涡和规则的三漩涡模式,在α=30°时流场下游涡街更加规则,尾流模式转变更快。三圆柱所受的时均流体力系数受间隙流流速影响较大,各来流角度下随间距比(除小间距比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尾流模式转变会导致三圆柱群的流体力系数均方根值发生显著变化,在Kd≥3.5后上游圆柱流体力系数均方根值有较大起伏。除α=0°工况外,在Kd≥2.5后中游圆柱的涡脱落频率受α和Kd影响较小,数值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边界-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等边三角形布置 尾流模式 流体力系数 流动机理
下载PDF
基于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高速铁路地震响应预测
10
作者 张学兵 谢啸楠 +1 位作者 王礼 吴晗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了更好地挖掘高速铁路在地震时的响应信息,提高光纤光栅监测的效率及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地震响应数据的时序性及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布设... 为了更好地挖掘高速铁路在地震时的响应信息,提高光纤光栅监测的效率及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地震响应数据的时序性及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布设准分布式光纤光栅采集地震时轨道板、钢轨、底座板、箱梁的响应数据,在每根光纤上布置7个光栅,利用两边光栅的响应数据预测中间点的光栅响应,将采集位置、历史数据及地震波形等信息作为特征图输入.利用CNN提取特征,再将提前提取出来的特征数据以时序方式作为LSTM网络的输入数据,最后LSTM网络进行地震应变响应预测.实验结果表明,LSTM网络在3层时效果最好,CNN-LSTM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根均平方误差(R_(RMSE))、平均绝对误差(R_(MAE))、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3753、0.2968、0.9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布式光纤光栅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模型
下载PDF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的AIFFC算法优化
11
作者 陈宾 李颖懿 +4 位作者 张联志 屈添强 魏娜 刘宁 黄春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坡度、坡向、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道路、断层、岩性和土地利用9类评价因子,运用AIFFC及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NBC)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并分别代入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区划图。采用单因子分级结果精度、灾积比分析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对AIFFC分级法的优越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因子采用AIFFC算法分级的AUC值均高于自然断点法;基于AIFFC的随机森林模型及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高易发区灾积比分别提升了56.3%、74.6%,低易发区灾积比分别降低了48%、58.1%,AUC值分别提升了7.6%、2.7%。采用AIFFC分级方法优化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因子 模糊覆盖 加权信息量 随机森林 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灾害强度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12
作者 陈宾 魏娜 +3 位作者 张联志 李颖懿 刘宁 屈添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以斜坡为单元,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在采用加权信息量方法进行易发性区划的基础上,逐个提取斜坡单元最高易发值点的高程、坡高、坡度、坡向、月平均降雨... 以斜坡为单元,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在采用加权信息量方法进行易发性区划的基础上,逐个提取斜坡单元最高易发值点的高程、坡高、坡度、坡向、月平均降雨量为特征参数,分别代入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及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训练与精度测试对比,构建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滑坡体积预测模型,建立以灾害体积为灾害强度指标,以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财产密度等为脆弱性指标的易损性综合评价模型。针对研究区开展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完成高易损区(面积占比1.5%)、中易损区(面积占比28.5%)和低易损区(面积占比70%)的区划,实现了区域性易损性评价过程中致灾体灾害强度与承灾体脆弱性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损性评价 滑坡体积 PSO-BP神经网络 斜坡单元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路网韧性的贝叶斯网络评估
13
作者 赵荣国 杨锦琛 +1 位作者 李洁 周苏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性、恢复性4个方面建立功能层,选取稳定性、可变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服务性、安全性、鲁棒性、可修性、适应性9个因素建立性能层,选取客运量、公共汽车数量、道路面积率、出租车数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共交通投资、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道路运输从业人数、人均道路面积9个因素建立因素层。研究结果表明:路网韧性指数最高的为深圳(60%),而最低的为中山(43%);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路网韧性一直稳定增长,其余城市的路网韧性浮动较小;路网韧性并非总是随着城市GDP的增长而提高,还与人均GDP有关;敏感性分析表明,路网重构性、路网可靠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各自所在层中对路网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城市路网韧性。研究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通路网功能完善与韧性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韧性评价 贝叶斯网络 敏感性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冻融作用下断续节理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龙士国 徐继同 +2 位作者 李日进 刘雪儿 陈劲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寒区断续节理岩体受冻融作用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冻融作用下节理特征对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的影响,使用相似材料制备不同节理倾角、岩桥长度的断续节理试样,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对冻融试样进行损伤分析与单轴压缩试验,得到... 寒区断续节理岩体受冻融作用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冻融作用下节理特征对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的影响,使用相似材料制备不同节理倾角、岩桥长度的断续节理试样,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对冻融试样进行损伤分析与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各类试样的劣化损伤特性及其对抗压强度与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下,断续节理类岩石试样的劣化模式以片落模式为主,裂纹模式为辅,且不同节理特征试样间存在冻融损伤差异;节理特征与片落损伤的关联较小,但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显著,节理倾角越大,裂纹发育越不明显,岩桥长度越短,裂纹贯通越迅速,裂纹扩展程度不同是造成试样间冻融损伤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差异性冻融损伤的影响下,各类试样的抗压强度普遍降低,并随节理特征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损失规律;试样破坏过程中延性增强,节理尖端的拉伸裂纹减少、剪切裂纹增多,部分类型试样的破坏模式与岩桥贯通模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断续节理 损伤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聚氨酯固化钙质砂物理力学特性
15
作者 王智超 彭柱 +1 位作者 彭峰 闫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聚氨酯加固是一种新型环保快速的土质改良方法。针对南海钙质砂采用聚氨酯快速改良,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该处置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通过对聚氨酯固化钙质砂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静力荷载和循环荷载下的三轴试验以及渗透试验,... 聚氨酯加固是一种新型环保快速的土质改良方法。针对南海钙质砂采用聚氨酯快速改良,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该处置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通过对聚氨酯固化钙质砂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静力荷载和循环荷载下的三轴试验以及渗透试验,研究聚氨酯固化钙质砂的最佳凝胶时间,静、动强度特性及渗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化试样的最佳凝胶时间为6.5 h;随着掺量的增加,固化钙质砂黏聚力得到显著提高,内摩擦角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水环境养护下的聚氨酯钙质砂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聚氨酯钙质砂的初始动剪切模量增加,最大阻尼比降低;钙质素砂渗透系数的数量级为10^(-6),掺入2%~10%聚氨酯后数量级降至10^(-8)~10^(-7),聚氨酯补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聚氨酯 凝胶时间 力学特性 渗透系数
下载PDF
考虑骨料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预估模型
16
作者 王智超 刘东海 胡槟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为了更准确预测不同骨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本研究基于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疲劳预估模型(JTG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AC-16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通过67组玄武岩... 为了更准确预测不同骨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本研究基于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疲劳预估模型(JTG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AC-16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通过67组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数据,对JTG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1)简化的JTG模型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不同骨料类型对模型参数a的取值有影响;(2)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长,石灰岩最短,花岗岩居中;(3)修正后的JTG模型与实际疲劳试验数据高度吻合。本研究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弯曲疲劳试验 疲劳预估模型 模型参数修正
下载PDF
平面拉伸下聚氨酯裂纹板的裂纹扩展研究
17
作者 魏超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聚氨酯(PU)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常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屋面、地下室、浴室、卫生间地面等防水工程,但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裂纹或微孔等缺陷,裂纹地萌生与扩展将劣化材料的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构件的承载力,甚至导致... 聚氨酯(PU)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常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屋面、地下室、浴室、卫生间地面等防水工程,但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裂纹或微孔等缺陷,裂纹地萌生与扩展将劣化材料的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构件的承载力,甚至导致结构失效或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平面拉伸试验,探究了不同拉伸速率下聚氨酯裂纹板的力学性能及其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拉伸速率对裂纹板的应力应变关系、断裂失效时间以及裂纹扩展规律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拉伸 聚氨酯 裂纹扩展 应力应变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研究
18
作者 邓煜晨 陈琛 +2 位作者 杨奇 冷伍明 徐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0-561,共12页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接触面模型初始剪切系数、模型扰动参数(A和Z)对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易呈现应变软化,在低法向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桩-密砂接触面的应变软化程度最大。2)模型扰动参数Z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孔隙比。模型扰动参数A越大,砂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的软化显著程度越大。参数A随着密实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密砂的扰动参数A呈近似线性衰减,松砂和中密砂的扰动参数A近似呈双折线衰减。3)初始剪切系数k_s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密实度越大,增速越快。4)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可靠、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且易确定,能很好地表征桩-砂土接触面的应变软化及硬化等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实度 桩-砂土接触面 荷载传递模型 扰动状态概念
下载PDF
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抗渗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周韬剑 杨才千 +2 位作者 李科锋 曾领雄 许福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23,69,共11页
采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劈裂黏结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其使用形式包括喷洒稀释溶液及作为增强相的砂浆界面剂两种方式,并与整体现浇试件及传统界面凿毛组的抗渗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劈裂黏结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其使用形式包括喷洒稀释溶液及作为增强相的砂浆界面剂两种方式,并与整体现浇试件及传统界面凿毛组的抗渗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纳米界面剂的黏结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探究.最后,从界面强度、抗渗性能和微观机理3方面分析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纳米SiO_(2)界面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界面黏结强度及其抗渗性能,其中纳米SiO_(2)砂浆界面剂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O_(2)溶液组,且两者均存在最优掺量,分别为3.75%和2.5%;随着界面粗糙度的增加,黏结试件渗水高度和相对渗透系数逐渐降低;界面相对渗透系数与劈裂强度呈负相关,且相比于劈裂强度,相对渗透系数对界面缺陷更敏感.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掺入改变了界面过渡区(ITZ)水化产物数量和C-S-H凝胶形貌,有效抑制了界面孔隙网络贯通,使ITZ微观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剂 界面处理 纳米SIO2 黏结性能 渗透试验
下载PDF
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钙质砂中海底管道贯入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杨阳 王乐 +4 位作者 马建华 童晨曦 张春会 王智超 田英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2,共10页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结合离散元数值分析对钙质砂中海底管道竖向贯入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钙质砂中管道竖向贯入阻力与埋深基本呈线性关系,其值大致等于管-土接触宽度与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中相同深...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结合离散元数值分析对钙质砂中海底管道竖向贯入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钙质砂中管道竖向贯入阻力与埋深基本呈线性关系,其值大致等于管-土接触宽度与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中相同深度锥尖阻力的乘积。当管道埋深较小时,由于土体变形主要以颗粒重排挤密为主,管道竖向贯入阻力几乎不受颗粒强度影响;当管道埋深较大时,管道竖向贯入阻力随着颗粒强度的降低以及颗粒破碎的加剧而减小。钙质砂中管道竖向贯入机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冲剪破坏,土体变形主要集中在管道底部,且水滴状变形区域随着颗粒破碎的加剧逐渐收缩。颗粒破碎从管道底部向远离管道径向发展,大量贴近管道底部的颗粒发生连续破碎,少量远离管道的颗粒发生独立破碎。颗粒破碎导致管道底部土体中的集中应力释放,颗粒破碎越多,应力释放导致管道竖向贯入阻力减小的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颗粒破碎 海底管道 离心机试验 离散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