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面镜的隐喻:欲望的无限可能和情感的修辞策略——解读电影《导火线》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奎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2-13,共2页
《导火线》是甄式功夫的又一力作,延续了警察抓贼的故事。在这欲望的无限可能和理性秩序的反钳制的双面镜悖论中,欲望与情感既相互牴牾又相互合作,延宕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像。剥落《导火线》的警匪片外壳,我们发现在内蕴上... 《导火线》是甄式功夫的又一力作,延续了警察抓贼的故事。在这欲望的无限可能和理性秩序的反钳制的双面镜悖论中,欲望与情感既相互牴牾又相互合作,延宕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像。剥落《导火线》的警匪片外壳,我们发现在内蕴上这是一出丰富的伦理情感戏。对家园的破坏与守护、对家的寻找与回归便成了电影伦理隐喻中的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火线》 欲望 情感 家园
下载PDF
“心理定势”对阅读的影响
2
作者 杨泉良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11期41-42,共2页
所谓的心理定势就是根据一种习惯的认识和行为对事物进行分解和判断的一种固定的心理趋势。它的产生是与人的学识水平、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定势”是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现象,由于它的成因不尽相同,因此,“心理... 所谓的心理定势就是根据一种习惯的认识和行为对事物进行分解和判断的一种固定的心理趋势。它的产生是与人的学识水平、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定势”是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现象,由于它的成因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定势”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心理学认为:“被定势效应抓住,对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通常效率来说,简直是个贡献”,它“使解决问题的行为越来越自动化”。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心理定势作为一种作家综合素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定势 阅读 学识水平 性格特点 生活经历 心理现象 定势效应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求同思维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
3
作者 杨泉良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5期3-4,共2页
在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发展总是在求异思维的培养中进行的,即在不断的质疑和否定中形成问题意识,在不断重新认定及意义的构建中培养和完善个性素质。而求同思维,往往被认为是扼杀个性的杀手。尤其是长期应试教育... 在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发展总是在求异思维的培养中进行的,即在不断的质疑和否定中形成问题意识,在不断重新认定及意义的构建中培养和完善个性素质。而求同思维,往往被认为是扼杀个性的杀手。尤其是长期应试教育所形成的“标准答案”情结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把求同思维推向了一种极致,形成了语文教学目标定位、语文教学内容定量、语文教学过程定序,全方位的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千人一面,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完全被禁锢在“标准答案”的框格之内。这种求同思维的培养所造成的整个语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在反思语文教育中谈求同思维而色变。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单一的求同思维的培养,确实给我们基础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我们绝不可因噎废食,在新课标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学生个性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应理智地认识到求同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个性发展 求同思维 学生个性培养 语文教育观念 教学目标定位 标准答案 语文教学 求异思维
下载PDF
纤手绘图画,伤情忆美人——读林徽因的《钟绿》
4
作者 阎开振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8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林徽因 小说 《钟绿》 图画 手绘 中年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