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上肢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会强 明新广 +2 位作者 王明利 韩青文 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折愈合时间及上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确诊骨折的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4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42例为观察组,采用微...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折愈合时间及上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确诊骨折的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4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42例为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少,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95.24%)远比对照组(80.49%)高(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4.76%)明显较对照组(21.95%)更低(P<0.0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促进术后骨折的愈合,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同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上肢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2
作者 明立功 曹宗申 +3 位作者 明立山 明朝戈 乔玉 王自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膜外—滑车内单枚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治疗Ⅰ区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22例锤状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1.5 mm单枚克氏针徒手骨膜外—滑车内穿入,至手指近节基底部,从而阻挡、限制远侧指... 目的:探讨骨膜外—滑车内单枚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治疗Ⅰ区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22例锤状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1.5 mm单枚克氏针徒手骨膜外—滑车内穿入,至手指近节基底部,从而阻挡、限制远侧指间关节的屈曲活动,使远侧指间关节于伸直或稍过伸位,直视下修复伸肌腱。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进行远侧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结果术后随访13~38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Crawford法进行疗效评定:优7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所有患者均无指甲畸形、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及肌腱粘连、腱鞘炎的发生。结论应用单枚克氏针骨膜外固定并切开修复肌腱,具有简化操作程序、固定牢靠,且不损伤远侧指间关节软骨关节面的优点,是治疗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克氏针 骨膜外固定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3 位作者 明立阳 王慧 乔玉 明朝戈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第5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0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64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2个月所有骨折都骨性愈合,随访2~15个月,平均5个月,... 目的 探讨第5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0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64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2个月所有骨折都骨性愈合,随访2~15个月,平均5个月,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正常,无感染、骨不愈合及外观畸形发生.术后颈干角15.7°±1.8°,愈合后14.9°±1.7°,健侧15.3°±1.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掌指关节(MCP)活动度86.7°±3.1°,与健侧88.7°±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闭合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2 位作者 明立阳 明立林 明朝戈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2例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采用修订后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2例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采用修订后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3个月(平均15个月),无感染、螺钉松动、过敏排斥反应及关节炎的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周。按修订后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闭合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HERBERT螺钉 微创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食指近节环形指动脉游离皮瓣修复中指中末节套脱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2 位作者 乔玉 王慧 王自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40-240,共1页
自i993年以来,Mutaf首先介绍了半环形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也有同样的报道。我院于2008年10月11日收治中指中末节套脱伤患者1例,采用食指近节环形指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岛状皮瓣 修复 套脱伤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2 位作者 王慧 乔玉 王自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7年2月,应用LPC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3例,平均年龄64岁。AO分型A3型6例,C2型3例,C3型4例。首先在“C”形臂X...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7年2月,应用LPC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3例,平均年龄64岁。AO分型A3型6例,C2型3例,C3型4例。首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通过手法行骨折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然后经掌侧入路切口长约5cm。结果所有骨折均得到随访,随访6-25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术后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及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后第1d即发生急性腕管综合征,经减张制动后缓解。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LCP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及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术中结合一期植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特别适合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自体骨棒结合松质骨、骨髓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愈合 被引量:1
7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4 位作者 明立阳 王慧 王自方 乔玉 明朝戈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皮质骨棒结合松质骨、骨髓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3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患者,骚刮骨折两端.建立新的骨折面,取胫骨近端前内侧皮质骨制作骨棒,舟骨复位后固定其骨折端,取其松质骨... 目的观察自体皮质骨棒结合松质骨、骨髓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3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患者,骚刮骨折两端.建立新的骨折面,取胫骨近端前内侧皮质骨制作骨棒,舟骨复位后固定其骨折端,取其松质骨移植骨折端,结合或不结合克氏针内固定,胫骨近端内抽取自体红骨髓2ml快速加压注入骨折端,使其混合于松质骨内。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CR片显示所有病例腕舟骨骨折均在4~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功能锻炼后,腕关节活动度达健侧腕关节活动标准,所有病例无疼痛,均恢复了原工作。结论该方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和固定的双重作用。结合自体松质骨及骨髓移植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保留了原腕舟骨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操作简单、经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骨移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电击伤致左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脱位1例
8
作者 范会强 明朝戈 +1 位作者 马彦飞 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70-471,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以触电致左肩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h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脉搏110次/min。左肩部肿胀,局部有压痛,无张力性水疱,骨擦感不明显,活动受限,杜加征...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以触电致左肩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h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脉搏110次/min。左肩部肿胀,局部有压痛,无张力性水疱,骨擦感不明显,活动受限,杜加征(+),手指无麻木,末梢血运良好,肘、腕关节正常。左小指掌侧可见烧灼伤,面积较小,手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皮肤均未见电流“出口”。左肩关节正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示:左肱骨头呈粉碎性骨折,肱骨头为盂下脱位(图1-3)。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⑴电击伤;⑵左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脱位;⑶左手小指电击伤。入院经检查诊断明确,烧伤口给予外敷烧伤膏。病情稳定后左肩关节骨折脱位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取仰卧位,麻醉生效后,取肩关节前侧弧形切口,逐层分开,锐性切开关节囊,暴露盂肱关节,上臂外旋可见粉碎骨折块,直视下撬拨整复肩关节脱位,撬起压塌的肱骨头部分,位置良好后,两枚2.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钻孔用两枚规格为4.5 mm&#215;45.0 mm可吸收生物螺钉配合一枚3.5 mm&#215;50.0 mm钛质螺钉固定,缝合切开肩袖。术中直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再次复查X线片证实脱位关节已复位,骨折复位良好后,患肢置外展支架,以利于关节囊及肩袖的恢复。术后给予特殊降温以缓解渗出减轻疼痛,抗生素应用3d预防感染,口服活血化瘀生骨汤,用于接骨。鼓励患者主动静止性肩部肌肉活动2~3周后,配合理疗按摩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及上举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6个月,肱骨头骨折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图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头 电击伤 骨折
下载PDF
(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
9
作者 马彦飞 明立功 +1 位作者 王自方 范会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6月,采用(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6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边缘早期出现水疱... 目的 探讨(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6月,采用(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6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边缘早期出现水疱,后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5个月,皮瓣蒂部无臃肿,质地优良,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拇)横动脉背侧皮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趾残端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横动脉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下载PDF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外形的修复 被引量:7
10
作者 明立功 明新文 +4 位作者 明立山 明立阳 乔玉 王慧 王自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中间细小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出现指中间细小外观不佳的外形采用以指总动脉为蒂的单指或双指指侧方皮瓣镶嵌于再造拇指指侧方或指掌侧的方法.对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进行修复...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中间细小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出现指中间细小外观不佳的外形采用以指总动脉为蒂的单指或双指指侧方皮瓣镶嵌于再造拇指指侧方或指掌侧的方法.对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进行修复,临床上修复5例。结果5例再造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10个月,整形的拇指(再造指)指腹平坦外形佳、中节指周径有较明显的增粗,末节屈曲接近伸直位,平均约10°,末端和中节的周径差距为3mm,且外形接近正常拇指,外形满意。趾端两点辨别觉平均9mm。结论该方法能明显改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后的外形,与正常拇指接近,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患者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 拇指 再造 移植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明朝戈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背侧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治疗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对整复后腕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观测。结... 目的探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背侧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治疗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对整复后腕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观测。结果本组20例在腕关节中立位固定时有移位的可能,占45%(9/20);在掌屈位固定均未发生骨折端移位,占100%(20/20);在背伸10°时,大部分发生移位,占75%(15/20);当背伸位大于10°时,骨折端随着背伸位的角度增加移位也逐渐增大,甚至完全移位。本组20例骨折全部一期愈合。结论对于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关节外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性 非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第5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明立功 明立山 +2 位作者 明立阳 明立林 明朝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陈旧性第5掌骨颈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髓内针内固定 陈旧性骨折 多发生 拳击
原文传递
自体腱膜条网状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1
13
作者 明立功 明新文 +4 位作者 明立德 明立阳 明立山 王慧 乔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8-499,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自体腱膜条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12例新鲜闭合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岁。跌伤6例,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h~5d,平均3d。术中... 目的总结采用自体腱膜条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12例新鲜闭合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岁。跌伤6例,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h~5d,平均3d。术中克氏针固定大骨折块后,采用自体股四头肌腱膜条、髌韧带腱膜条翻转交叉缝合及髌前筋膜紧缩,在髌前形成网状结构固定小骨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示术后8~17周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疼痛、感染及骨折端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屈膝90~140°,平均128°。疗效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综合判定,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3%。结论自体腱膜条网状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自体腱膜条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