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结合OSCE教学法在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惠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206-206,I0001,F0004,共3页
目的评价案例式教学法(C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于中医心血管内科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实习生76名,以抽签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8名。参照组应用常规... 目的评价案例式教学法(C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于中医心血管内科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实习生76名,以抽签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8名。参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模式,试验组应用CBL结合OSCE教学法,评析两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判读、病历书写及临床技能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总满意率为94.74%(36/38),高于参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结合OSCE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中医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质量,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带教 案例式教学法 OSCE教学法 带教质量
下载PDF
极小剂量滴定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衰合并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赵希军 张方霞 +1 位作者 王新霞 程艳丽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08-412,418,共6页
目的探讨极小剂量滴定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合并低收缩压(SBP)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低SBP的HFrEF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极小剂量滴定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合并低收缩压(SBP)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低SBP的HFrEF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从25 mg每天2次开始,剂量每2~4周倍增1次,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从小剂量25 mg每天1次开始,剂量每4~8周倍增1次,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治疗12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钾、血肌酐、血压的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sST2和LVDd均降低,而LVEF和LVFS均升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均P<0.001);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最大耐受剂量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血钾、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BP低于观察组(P<0.001),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低血压、再住院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01,P<0.05)。结论极小剂量缓慢滴定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伴低SBP的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低收缩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 滴定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探究黄连素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志强 刘振 孙经武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通路观察黄连素(BBR)改善心肌纤维化大鼠的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6周龄55只雄性SD大鼠(n=11),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浓度0.5 mg·... 目的 探讨基于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通路观察黄连素(BBR)改善心肌纤维化大鼠的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6周龄55只雄性SD大鼠(n=11),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浓度0.5 mg·mL^(-1),第1天5 mg·kg^(-1),剩余20 d按照2.5 mg·kg^(-1)·d^(-1))连续皮下注射21 d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制备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BR组、BBR+AMPK抑制剂组及美托洛尔组,另设1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28 d,最后一次给药12 h后麻醉处死动物并采集标本。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活动度、精神状态,实验结束后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及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AMPK、mTOR、ULK1、p-AMPK、p-mTOR、p-ULK1、Beclin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结果 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毛色白、有光泽、行动敏捷;模型组毛色干枯、行动迟缓、精神萎靡、活动力差;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空白组大鼠心肌纤维呈束状排列,无典型的纤维化现象。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胶原沉积,纤维化程度严重。BBR+AMPK抑制剂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BBR组、美托洛尔组较BBR+AMPK抑制剂组纤维化程度降低。模型组Beclin1蛋白、p-AMPK、p-ULK1显著降低,p-mTOR、Collagen 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BBR组及美托洛尔组Beclin1蛋白、p-AMPK、p-ULK1升高,p-mTOR、Collagen Ⅰ降低。与BBR组相比,BBR+AMPK抑制剂组Beclin1蛋白、p-AMPK、p-ULK1水平降低,p-mTOR、Collagen Ⅰ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BR可通过AMPK/mTOR/ULK1通路激活自噬来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纤维化,发挥心肌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黄连素 AMPK-mTOR-ULK1信号通路 自噬
下载PDF
骨膜蛋白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艾洁 王蔚琛 +2 位作者 赵云鑫 胡梦凡 张贝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是由于心肌造成大量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组织损失,心脏为了适应变化从而调节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心室重塑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骨膜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黏附、细胞分化等过程,在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是由于心肌造成大量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组织损失,心脏为了适应变化从而调节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心室重塑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骨膜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黏附、细胞分化等过程,在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有助于骨膜蛋白成为心肌梗死预后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就骨膜蛋白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蛋白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教学评价
5
作者 吕惠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53-54,77,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教学评价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实习生1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教学评价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实习生1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教学,比较两组最终理论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最终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总满意度为100.00%(6/6),高于对照组的50.00%(3/6)(P<0.05)。因此观察组应用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受到实习生喜欢。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教学中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教学效果较好,受到了实习生的喜爱,且教学满意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理论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补气活血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实习生 教学评价
下载PDF
PBL教学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希军 李景森 +2 位作者 徐会圃 张芳 李跃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4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42名,随机分为PBL带教组21名,传统带教组2...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4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42名,随机分为PBL带教组21名,传统带教组21名,教学完成后分别给予相同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住院医师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与传统模式教学相比,PBL模式教学住院医师基础理论考核成绩(23.7±1.2 vs.18.2±2.8,P〈0.05)、病史收集及病例分析成绩(41.5±3.1 vs.34.3±8.4,P〈0.05)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24.9±4.2 vs.19.1±6.5,P〈0.05)均提高;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教学的评价显示,PBL模式教学在6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式教学(P〈0.05)。结论 PBL模式教学有助于在心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操作能力的掌握,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教学模式 心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强 孙经武 +1 位作者 董文敬 张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75-180,共6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VD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CVD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VD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CVD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如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已成为导致CV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相关致病机制复杂而多样。本文就Hcy相关知识点、致病机制及与CVD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氧化应激 高血压
下载PDF
心瓣膜病的内科治疗
8
作者 张文博 曹景花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病因学 病理生理学 心瓣膜病 内科治疗
下载PDF
黄连素与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志强 孙经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74-178,共5页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心肌纤维化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过渡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在病理条件下(如高血压病、心肌病、冠心病),心肌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或细胞外部...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心肌纤维化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过渡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在病理条件下(如高血压病、心肌病、冠心病),心肌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或细胞外部分基质、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该过程称为心肌重构,而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构的基本病理过程,黄连素可改善心肌纤维化,现对心肌纤维化的致病机制及黄连素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心肌纤维化 病理性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志强 张翠 +2 位作者 董文敬 刘振 孙经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97-1300,共4页
心肌纤维化是诸多心血管疾患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心脏泵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与成纤维细胞(CFs)的不断增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介导磷酸化的主要系统,A... 心肌纤维化是诸多心血管疾患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心脏泵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与成纤维细胞(CFs)的不断增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介导磷酸化的主要系统,AMPK激活自噬,可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也可磷酸化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AMPK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寿娟 张海涛 +3 位作者 崔明丽 王建 李洋 程艳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Wn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蛋白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下游信号分子产生级联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重构... Wn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蛋白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下游信号分子产生级联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重构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因此,促进心肌再生、减少瘢痕面积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正常的心肌细胞还是心血管疾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均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研究Wnt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可以为AMI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与思路。本文对Wnt信号通路在AMI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瘢痕组织 心血管疾病 成纤维细胞 心脏功能 受体结合
下载PDF
分析情景理论下P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丽丽 孙茂芹 +1 位作者 李元飞 曹邦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教学期间应用情景理论下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8月—2021年6月抽取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内科实习的68名医学生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医学生分成两组,各34名。对... 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教学期间应用情景理论下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8月—2021年6月抽取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内科实习的68名医学生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医学生分成两组,各34名。对照组施以传统教学法,研究组施以情景理论下PBL教学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临床能力、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例分析(87.92±7.45)分及理论知识(84.69±8.13)分考核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思维能力(82.26±4.55)分、沟通能力(84.42±5.53)分、临床能力(86.74±5.12)分、问题处理能力(90.02±6.1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认为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94.12%)、规范操作技能(97.06%)、加强团队合作(91.18%)、促进理论联系实际(97.06%)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4.12%)及教学满意度(91.18%)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理论下PBL应用于心内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成绩,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同时能促进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临床教学 情景理论 PBL 综合能力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心内科带教中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静悦 衣丽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实习的76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将实习生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内科...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实习的76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将实习生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内科护理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以及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OSCE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基于微信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较高。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心内科护理带教 微信平台 临床实践 护理专业知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题预习案例带教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茂芹 徐丽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7期55-56,83,共3页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带教过程中应用主题预习案例的效果。方法 选入样本80例,均为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9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带教过程中应用主题预习案例的效果。方法 选入样本80例,均为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9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主题预习案例带教、常规带教,总结护生的综合能力(基础操作、理论考核、专科操作、健康教育)、带教质量评分(急救护理、护理态度、手术配合、操作手法)。结果 实验组在综合能力与带教质量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带教中应用主题预习案例带教方法的有效性显著,可提升护生的带教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心内科 主题预习案例 带教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致急性血小板减少1例
15
作者 梁艳胜 王佳 +1 位作者 冯民 程艳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中于左前降支近中段植入支架,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后24h内发生急性血小板减少,经停用替罗非班、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药物、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患者好转后出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洋 程金凤 +2 位作者 魏景迅 崔明丽 程艳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0期3369-3372,共4页
阿霉素(DOX)是一种强效化疗药物,常用于单独或联合治疗多种癌症,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氧化应激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DIC)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综述总结了DIC中与氧化应激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Nrf2/Keap1/ARE、Sirt1/p66Sh... 阿霉素(DOX)是一种强效化疗药物,常用于单独或联合治疗多种癌症,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氧化应激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DIC)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综述总结了DIC中与氧化应激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Nrf2/Keap1/ARE、Sirt1/p66Shc信号通路,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氮氧化物(NOX)、亚铁离子(Fe2+)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尝试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解释DIC的发生机制,并为DIC防治的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或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病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即刻康复护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朱靖 孙亦粉 +1 位作者 李俊娜 杨敬媛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目的:观察即刻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行PCI的... 目的:观察即刻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行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即刻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即刻康复护理组患者采取即刻康复护理方案。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脑利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肌钙蛋白I评估患者心功能;使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用6分钟步行距离评价患者运动耐力水平;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此外,术后6个月随访并统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发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CO、BNP、肌钙蛋白I、BI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2周、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LVEF、CO、BI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且即刻康复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即刻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周时两组患者的BNP、肌钙蛋白I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时随访,两组患者的MA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应用即刻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肾功能指标、CRP、ET-1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王凌雁 曲辅政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肾功能指标联合CRP、ET-1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房颤分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和慢性心衰组(n=43)。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 目的探究肾功能指标联合CRP、ET-1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房颤分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和慢性心衰组(n=43)。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以及血管内皮素(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分析CysC、Cr、BUN、ET-1、CRP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ET-1水平、CRP水平、CysC水平、年龄、合并吸烟史、合并冠心病史、合并高血压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与肾功能指标CysC(r=0.419,P<0.01)和ET-1(r=0.209,P<0.01)、CRP(r=0.228,P<0.01)等因素相关,但与高血压、吸烟、BUN等因素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ET-1、CRP、CysC水平为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ET-1、CR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密切相关,且上述指标上升的患者房颤较为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房颤发生率 相关性 CRP ET-1 肾功能指标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应用现状
19
作者 张宁 刘现亮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7期48-51,共4页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或室间隔起搏方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失同步,从而引发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相比之下,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起搏被认为是一种更为生理的起搏方式。然而,随着对希氏束起搏(HBP)的研究深入,发现其存在...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或室间隔起搏方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失同步,从而引发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相比之下,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起搏被认为是一种更为生理的起搏方式。然而,随着对希氏束起搏(HBP)的研究深入,发现其存在起搏阈值高、导线易脱落、手术难度大以及推广受限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左束支起搏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左束支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解决心力衰竭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心力衰竭 心血管病学 左束支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4 h内发生心衰及1个月后未缓解的相关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菁翊 曲辅政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24 h内发生心衰及1个月后未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患者心衰缓解的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24 h内发生心衰及1个月后未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患者心衰缓解的情况分为心衰组(n=25)和非心衰组(n=7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衰未缓解的因素。结果心衰组多支血管病变占比、左前降支病变占比及血管开通时间均多于非心衰组(P<0.05),心衰组单支血管病变占比、右冠病变占比均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开通时间延长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4h内出现心衰及1个月后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开通时间延长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4 h内发生心衰及1个月后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