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简介
1
作者 王德强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99-400,共2页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是医院一级临床科室,以教学、科研为两翼,突出头面痛、骨与关节疾病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4个亚专业临床诊疗技术为优势,定位学科发展全国为视野、世界前沿为方向,并以创建省临床重点专科为责任、...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是医院一级临床科室,以教学、科研为两翼,突出头面痛、骨与关节疾病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4个亚专业临床诊疗技术为优势,定位学科发展全国为视野、世界前沿为方向,并以创建省临床重点专科为责任、争创全国重点专科为目标的朝阳学科,是目前山东省医疗、教学与科研规模较大、业务范围较广、水平较高、专业人才梯队较合理的规范的疼痛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医院 疼痛科 医学院 山东省 滨州 临床重点专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标准化病人结合PBL教学法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晶 于慧 崔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4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实习的48名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实习的48名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SP结合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习带教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并对教学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35.97±2.64)分及(57.32±3.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73±2.78)分及(50.86±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应用SP结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PBL 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 疼痛科 教育
下载PDF
疼痛护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杜长虹 冯娟元 +1 位作者 孟萍萍 冷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护理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护理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常规加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83%(90/92),高于对照组的85.87%(7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3,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缓解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晶 崔晓 +1 位作者 于慧 程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疗程12周。检测中医病证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s-CRP、T...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疗程12周。检测中医病证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VAS评分、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TNF-α、IL-6、VAS评分降低(P<0.05),SF-36评分更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控制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疼痛阈值,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双氯芬酸钠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下载PDF
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莎莎 刘莉 +4 位作者 许红梅 王洪岩 安新荣 袁艳荣 王金燕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4,共5页
目的构建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专科护士的长期监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预调查、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拟定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法、百分权重法、乘积法确立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2轮... 目的构建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专科护士的长期监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预调查、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拟定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法、百分权重法、乘积法确立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6,协调系数分别为0.366,0.417(P<0.01)。最终形成的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结论专科护士追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可以为我国专科护士的追踪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追踪考核评价 德尔菲 优序图法 权重法
下载PDF
DNA可逆甲基化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疼痛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翠杰 高勇 +2 位作者 金丹 王丹 王德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组、SAM+Sham组、SAM+CFA组。分别于术后1、3、5、7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因术后3 d疼痛较为明显,处死并取术后3 d脊髓腰膨大部(L4-L6),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DNF基因甲基化以及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TWL/PWT明显降低(P<0.01);SAM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AM+CFA组大鼠TWL/PWT与CF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FA组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SAM+CFA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FA组(P<0.01)。BDNF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水平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脊髓水平BDNF启动子区甲基化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发生,腹腔注射SAM减轻慢性炎性疼痛与降低脊髓水平BDNF、改变其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脑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性炎性疼痛 S-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庆祥 吴小娟 +2 位作者 高勇 林峰 商青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3-776,共4页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NLRP3可能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慢性疼痛治疗策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综述了NLRP3炎性小体在慢性疼痛中作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小体 慢性疼痛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如何开设疼痛门诊与病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德强 舒春华 +1 位作者 王建波 史文文 《疼痛》 1999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目前,疼痛疹疗的临床与科研正迅速展开,并已初步得到医学界的公认。根据卫生部(1989)第12号文件精神,在取得院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下我科于1992年3月和1994年10月分别开设疼痛门诊和病房,疼痛门诊与病房隶属于麻醉科,由麻醉科主任... 目前,疼痛疹疗的临床与科研正迅速展开,并已初步得到医学界的公认。根据卫生部(1989)第12号文件精神,在取得院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下我科于1992年3月和1994年10月分别开设疼痛门诊和病房,疼痛门诊与病房隶属于麻醉科,由麻醉科主任直接领导,任命一名医疗组长具体管理,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门诊 病房 开设 麻醉科主任 医疗组 名医 临床 医学 卫生部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注射剂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慧 孙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0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妥乐注射剂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参考组(60例)和一般组(60例)。一般组实施常规治疗,参考组实... 目的:分析神经妥乐注射剂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参考组(60例)和一般组(60例)。一般组实施常规治疗,参考组实施神经妥乐注射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较一般组,参考组的临床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显著更小,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神经妥乐注射剂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总体副作用少,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注射剂 慢性疼痛性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提高诊断水平是疼痛临床发展与提高的关键
10
作者 王德强 舒春华 《疼痛》 2001年第1期7-7,共1页
疼痛学作为麻醉学科的分支学科,正迅速发展起来,且已得到医学界及世人们的公认。但是麻醉科医师开展疼痛临床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即陈旧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往往单纯侧重于神经阻滞等方法的治疗效果,没有真正意识到诊断重于治疗的... 疼痛学作为麻醉学科的分支学科,正迅速发展起来,且已得到医学界及世人们的公认。但是麻醉科医师开展疼痛临床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即陈旧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往往单纯侧重于神经阻滞等方法的治疗效果,没有真正意识到诊断重于治疗的重要性,在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诊断 病史 查体 X线片 CT MRI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女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崔晓 徐守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对女性右下腹疼痛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治的50例女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分为B超组和螺旋CT组,每组患者25例。结果:(1)B超组与螺旋CT组对女性... 目的:对女性右下腹疼痛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治的50例女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分为B超组和螺旋CT组,每组患者25例。结果:(1)B超组与螺旋CT组对女性下腹疼痛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7(例)68.00%、22(例)88.0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9(例)76.00%、24(例)96.00%。两组有差异(P<0.05)。(2)B超组对女性下腹疼痛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右下腹疼痛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右下腹疼痛 64层螺旋CT B超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进展
12
作者 刘娴 徐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9期2801-2805,共5页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跑步成为人们常见的运动方式,膝关节运动损伤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主要表现为髌骨周围的弥漫性疼痛,若不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最终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膝关节的损伤...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跑步成为人们常见的运动方式,膝关节运动损伤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主要表现为髌骨周围的弥漫性疼痛,若不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最终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膝关节的损伤,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适当使用物理治疗及足部矫形器辅助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髌股关节功能,但治疗效果尚不确定。本文旨在对国内外PFPS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继而为治疗师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矫形器
下载PDF
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Ⅲ)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峰 程玲 +2 位作者 高勇 周建业 商青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背景: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 背景: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皿中进行体外三维培养。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行超声检测,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PBS组(n=12);②透明质酸组(n=12);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n=15)。造模1周后将模型鼠行二次开胸,按照分组将PBS、透明质酸水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梗死边缘区及梗死区。移植后1 d、1周、2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域及周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腺素β4以及c-Kit的蛋白表达水平,移植后2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移植后1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在移植后2周时,透明质酸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无差异,这可能反映了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因子起到缓释作用以至于移植细胞的旁分泌效应得到延长,这种延长的旁分泌效应抵消了2周时透明质酸水凝胶引发的抑制效应;②与PBS组相比,透明质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的胸腺素β4及c-Ki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移植后2周未检测到移植细胞向心肌细胞或血管分化;④提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心肌修复,透明质酸水凝胶延长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心功能 干细胞
下载PDF
3D-CT指导单孔分体脊柱内镜精准切除钩状突减压颈神经的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刘昌震 王红艳 +4 位作者 孙兆忠 孙宁 冯志萌 李洒 李岳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资料,并在Mimics21.0上观测C3~4至C7~T1相关参数:UPT分别至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前缘前后距离(a)、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垂直距离(b)、颈神经起点上缘左右距离(c)、颈神经起点上缘垂直距离(d)、颈神经起点下缘垂直距离(e)、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前后距离(f)、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左右距离(g)、颈神经外展角(∠A)、前倾角(∠B)。结果:C_(3~4)至C_(7)~T_(1),同节段不同性别、不同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节段b、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减压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即可实现颈神经起点下缘减压;随着C_(3~4)至C_(7)~T_(1)节段降低,a逐渐减小;b、d、e、g、∠A、∠B逐渐增加;c、f先增加后减小(P<0.05)。结论:以UPT作为重要骨性标志点,明确颈神经减压范围并精准切除钩状突。UPT向前(0.9±0.5)mm至(2.3±1.3)mm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向外磨透钩状突,可完成UPT至椎弓根区出口处颈神经腹侧减压;向上(5.5±2.1)mm至(8.0±3.0)mm、向内(1.1±0.5)mm至(1.9±0.9)mm分别磨除部分上位椎体和钩状突后外侧壁增生骨赘,可显露硬脊膜外侧缘和颈神经起点上缘,完成UPT至颈神经起点减压,为手术精准切除钩状突安全减压颈神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单孔分体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钩状突尖端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崔静 邸卫华 +5 位作者 李燕 王金燕 毕锋莉 王万胜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89-2692,共4页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展障碍 发育障碍 穴位按压 语言疗法 康复 智力
下载PDF
HPLC-DAD法同时测定柴黄片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长玲 崔俊凤 +4 位作者 石效荣 徐洋洋 成文娜 张金杰 赵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柴黄片中6种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检测同一厂家的3批柴黄片。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柴黄片中6种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检测同一厂家的3批柴黄片。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水溶液(pH调至7.0),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277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3795~7.5904、0.08296~1.6592、0.03939~0.7878、0.04072~0.8144、0.04045~0.8090、0.03863~0.7726μg(r均≥0.9993),检测限分别为0.008、0.007、0.005、0.005、0.020、0.018μg/mL,定量限分别为0.025、0.022、0.015、0.015、0.060、0.054μg/mL,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48h)中的RSD<1.5%(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6%、97.06%、100.90%、96.13%、96.91%、96.57%(RSD<2.0%,n=6)。结论:建立的同时测定柴黄片中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柴黄片 含量测定 黄芩苷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昕 高勇 +2 位作者 谭树颖 于慧 王德强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 5-S 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了62例L 5-S 1节段LDH患者,其中椎间孔入路27例,...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 5-S 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了62例L 5-S 1节段LDH患者,其中椎间孔入路27例,作为PETD组;椎板间入路35例,作为PEID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其相关指标。结果①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ET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亦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PEID组的总优良率为91.43%,略高于PETD组的88.89%,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L 5-S 1节段LD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PEID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临床应依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5骶1节段 经皮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窥镜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晶 孟萍萍 +1 位作者 杜唯 程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71-3174,共4页
目的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 目的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2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Ig)M、IgA含量、T淋巴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 w(T1)、2 w(T2)、3 w(T3)、4 w(T4)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M、Ig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T0时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T1、T2、T2、T4时VAS评分较T0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比单独服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刺激 更昔洛韦 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神经痛 生物电流刺激
下载PDF
皮内注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庆祥 王德强 +1 位作者 高勇 吴小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经济负担更使病人苦不堪言。而皮内注射,在治疗PHN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花费低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是目前疼痛医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故本文就皮内注射治疗PHN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L-甲硫氨酸通过调节脊髓DNA甲基化水平减轻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栾顺莲 李玉娜 +3 位作者 金丹 高勇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94-2299,共6页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 甲醛 甲硫氨酸 脊髓 DNA甲基化 镇痛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