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识别及规范治疗探究
1
作者 吴吉胜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识别情况以及规范治疗的方法和效果。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7)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识别情况以及规范治疗的方法和效果。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7)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甲氨蝶呤与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胀关节及压痛关节更少,晨僵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Q评分明显更高(P<0.05)。研究发现,早期识别类风湿关节炎并实施有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给予患者甲氨蝶呤联合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症状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2
作者 吴吉胜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评估分析老年、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划分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以及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 评估分析老年、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划分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以及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起病关节为掌指+近指关节构成比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WBC、CRP、IL-6、TC检出值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合并高血压、CHD、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构成比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泼尼松使用率、雷公藤使用率、生物制剂使用率与中青年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且合并症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临床需要积极区分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选择对应药物,提高使用率,以实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青年 老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TNF-α拮抗剂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单次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新云 王金燕 +3 位作者 王学彬 夏振娟 史芳 王芳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3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单次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仅行1次关节腔穿刺,有积液者吸净关节积液后再注射药物。A组注射TNF-... 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单次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仅行1次关节腔穿刺,有积液者吸净关节积液后再注射药物。A组注射TNF-α拮抗剂—商品名益赛普(25mg/1ml),B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7mg/1ml),C组注射益赛普25mg/1ml+得宝松7mg/1ml,D组注射生理盐水1ml。注射后48h,注射后4周分别观察各组改良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关节总体状况评分(PVAS),医师对患者关节总体状况评分(DVAS),行走或站立时关节疼痛评分(AVAS),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8h、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A、B、C组HSS较高,CRP、PVAS、DVAS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48h、治疗后4周HSS、CRP、PVAS及DV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ESR治疗后48h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ES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ES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h和治疗后4周组间比较,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HSS、CRP、PVAS、D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B组与D组之间HSS、CRP、PVAS、D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出现关节肿胀积液2例,B组再次出现肿胀积液3例。C无一例出现再次肿胀积液。A组,C组各有1例局部皮疹,1d后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TNF-α拮抗剂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单次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有效,单药应用疗效相似,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药,能迅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及试验室指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益赛普 倍他米松 关节腔
原文传递
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淑野 夏振娟 +5 位作者 杜刚强 李朋 贾龙 王志刚 张锴 朱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的实习生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n=110)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观察组(n=110)采用案例教学联... 目的观察和分析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的实习生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n=110)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观察组(n=110)采用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然后观察实习生理论知识(分)、操作技能(分)、实习表现。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92.47±1.26)分、操作技能(95.56±1.89)分、实习生参与度95.45%、学习兴趣92.73%、积极性89.09%、教学方法满意度(90.47±1.78)分。对照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80.12±1.73)分、操作技能(79.08±2.50)分、实习生参与度73.64%、学习兴趣71.82%、积极性59.09%、教学方法满意度(78.63±2.90)分。结论将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骨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有效增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且能够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参与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对科室临床带教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 教学 任务驱动 教学法 骨科 临床带教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实施中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淑野 夏振娟 +2 位作者 王志刚 张锴 朱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我院骨科实习的104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科临床教学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2名)、观察组(52名)。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骨科临床教学...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我院骨科实习的104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科临床教学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2名)、观察组(52名)。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骨科临床教学,观察组接受3D打印技术骨科临床教学,即由骨科带教教师结合临床经验选择适宜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科病例模型,以3D骨科伤情模型为基础,开展教学,便于实习生清晰掌握骨科病例的局部解剖结构、病变特征等信息,加深其对骨科病例伤情状况的理解。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t=10.29)、实践考核成绩(t=10.86)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可改善实习生的骨科学习效果,改善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实习生其对骨科临床实习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打印技术 骨科 临床 教学 满意度
下载PDF
以多颅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道
6
作者 文新平 王侃侃 +3 位作者 吴吉胜 崔云霞 闫晓红 高金祥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3期317-318,321,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学指标众多,病程和预后多变[1-2]。多种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异质性,其中年龄是影响SLE病人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LSLE)指病人临床症状首...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学指标众多,病程和预后多变[1-2]。多种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异质性,其中年龄是影响SLE病人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LSLE)指病人临床症状首次发生于50岁以后,发生率为3%~18%。发病年龄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SLE病人,非常罕见。该文报道1例以多颅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老年SLE病人,旨在为临床诊疗老年SL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临床症状 多颅神经炎 发病年龄 自身免疫性疾病 首发表现 免疫学指标 晚发性 SLE
下载PDF
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锴 夏振娟 +3 位作者 窦永峰 邢建强 孙兆忠 杨淑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主要研究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未来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4—9月的50名接受骨科临床教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 目的主要研究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未来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4—9月的50名接受骨科临床教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生(25名)接受常规的临床教学,在对照组学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学生(25名)接受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联合教学,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题评分、实践操作题评分、病例分析题评分等,发现观察组学生的评分分别为:(92.3±2.6)分、(94.6±2.8)分、(95.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3.1)分、(85.6±2.5)分、(84.1±2.8)分,P <0.05。结论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有助于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影像学 骨科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护理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蹇斯荣 王金燕 +1 位作者 付艳芳 李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5-76,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1],是致残的重要因素。因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耗资大,患者感到疼痛、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差,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耐心地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的功能锻炼方法,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痛苦,预防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2]。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3]。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同伴教育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毕丽丽 李廷科 +2 位作者 邓洁敏 冯树丽 潘琳琳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在滨州市某三甲医院出院的RA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回访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干预组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干预时间...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在滨州市某三甲医院出院的RA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回访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干预组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AS、SDS量表)、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8个维度中在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职能(RE)、精神健康(MH)方面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类风湿关节炎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4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雪 王学彬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部分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期发现的新型炎症细胞因子,是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的第二种配体,已知其在炎症、破...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部分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期发现的新型炎症细胞因子,是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的第二种配体,已知其在炎症、破骨细胞形成以及髓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许多研究表明,IL-34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多种风湿性疾病相关,本文就IL-34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4 风湿性疾病
下载PDF
B细胞激活因子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风梅 王学彬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2-64,68,共4页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又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是一种含有285个氨基酸的Ⅱ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它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又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是一种含有285个氨基酸的Ⅱ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它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中性粒细胞、恶性B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多种细胞,并以膜结合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 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BELIMUMAB
下载PDF
免疫调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及足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瞿 王学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0期2902-2905,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足细胞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发生的中心靶点,足细胞损伤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足细胞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发生的中心靶点,足细胞损伤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内环境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免疫调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及足细胞损伤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调节 内环境 足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无复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琼 毕丽丽 +2 位作者 张金杰 任瑞 赵希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1-644,共4页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再灌注治疗常见并发症,患者预后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多项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除具有明显的调整血脂作用外,还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血液再灌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预防和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再灌注治疗常见并发症,患者预后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多项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除具有明显的调整血脂作用外,还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血液再灌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预防和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功能,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及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和抗凋亡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无复流 心肌功能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BAFF及IL-17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明姝 王新云 +2 位作者 张云清 韩丽 李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病人48例,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BAFF和IL-17... 目的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病人48例,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BAFF和IL-17的水平。结果 SLE组血清BAF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256,P<0.05)。SLE组血清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004,P<0.05);且SLE初治组IL-17水平高于经治组(t=3.625,P<0.05);有狼疮性肾炎组IL-17水平高于无狼疮性肾炎组(t=3.357,P<0.05)。SLE组血清BAFF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 BAFF及IL-17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且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SLE病人血清BAFF水平可以作为观察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IL-17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狼疮肾炎的指标,并有望成为狼疮肾炎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B细胞激活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血清25-(OH)D3和IL-17水平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兰华 邵琴 夏振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血清25-(OH)D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肥胖儿童62例,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诊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36例,...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血清25-(OH)D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肥胖儿童62例,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诊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6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和IL-17水平。结果NAFL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为(15.2±2.1)ng/mL,NASH儿童为(9.6±1.3)ng/ml,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的(26.3±2.3)ng/mL,而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7.1±7.8)μg/L和(36.2±12.6)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1.4±0.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脂肪变儿童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4.1±15.4)U/L和(46.5±12.6)U/L,重度组儿童分别为(117.1±37.1)U/L和(78.5±31.0)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的(33.4±4.6)U/L和(30.5±2.9)U/L(P<0.05);中度脂肪变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为(10.2±1.4)ng/ml,重度组儿童为(8.4±1.1)ng/ml,显著低于轻度组的(15.8±2.0)ng/mL(P<0.05),而血清IL-7水平分别为(22.2±6.3)μg/L和(39.6±9.2)μg/L,显著高于轻度脂肪变儿童的(13.5±3.5)μg/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儿童血清25-(OH)D3水平降低,而血清IL-17水平升高,它们的变化可能与肝内脂肪变程度有关,动态监测这些变化,可能对了解病情和防治效果判断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5羟维生素D3 白细胞介素-17 肥胖儿童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锴 夏振娟 +1 位作者 孙兆忠 房清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TESSY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TESSY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术后3月疗效结果。结果 1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98、8.19分下降至术后1d3.21、2.83分,术后1月2.06、2.45分,术后3月1.64、1.92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ODI由术前的75.93%降至术后3月时21.46%。术后3月随访,按照MacNab评价标准,优者51例(43.59%),良者59例(50.43%),可者7例(5.98%),差者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4.02%。结论采用TESSY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大黄酸通过抑制SGK1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学彬 王芳芳 张晓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49-252,24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表达及相关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大黄酸组(R组)各8只,大黄酸剂量70 mg·kg-1·d-1。第8周...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表达及相关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大黄酸组(R组)各8只,大黄酸剂量70 mg·kg-1·d-1。第8周末分别检测各组血糖、体重、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GK1的蛋白表达,Real time RT-PCR检测SGK1 mRNA及CTGF mRNA水平。结果与DM组比较,R组血糖、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病理检查发现R组较DM组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明显减轻。肾皮质SGK1 mRNA及CTGF mRNA水平在R组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及FN均有不同程度下调。结论大黄酸可能通过抑制SGK1信号传导通路阻止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延缓疾病向终末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 肾脏纤维化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新云 张云清 孙明姝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了在非洲儿童淋巴瘤母细胞株中发现的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后被命名为Epstein-Barr(EB)病毒。此后,众多研究证实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了在非洲儿童淋巴瘤母细胞株中发现的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后被命名为Epstein-Barr(EB)病毒。此后,众多研究证实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发病相关。近年来,关于EB病毒感染与SLE相关的机制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为阐明SLE发病机制和为其提供新的治疗契机带来了有益的思考。本文将重点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国勇 邴爱玲 +1 位作者 姜坤 孙恋冬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行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共105位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进入研究的患者共7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患... 目的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行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共105位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进入研究的患者共7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患者52例,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26例。收集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0天、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ODI评分,随访时间均大于12月。结果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0天VA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椎管减压组(P<0.05);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单纯椎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花费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管减压 内固定融合
下载PDF
男性狼疮性肾炎伴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1例
20
作者 王芳芳 王学彬 +3 位作者 史芳 闫秀清 葛风梅 王新云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症状多样多变。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SLE生存率已显著提高。然而,狼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却不容忽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症状多样多变。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SLE生存率已显著提高。然而,狼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却不容忽视。本文报道1例22岁年轻男性,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起病,继而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以期提高对狼疮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