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联合超声C-TIRADS分级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1
作者 王玉堂 王红霞 +2 位作者 黄娅楠 黄俊霖 姜兴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联合超声C-TIRADS分级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44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及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能谱CT联合超声C-TIRADS分级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44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及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结节长径、能谱CT参数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能谱CT的独立预测因素,引入超声C-TIRADS分级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迭代1000次,内部验证模型的稳定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能谱参数[包括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准化碘浓度(normal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the energy spectrum curve,λHU)]以及结节长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期IC及静脉期NI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变量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利用超声C-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其AUC为0.823。超声C-TIRADS分级联合能谱CT参数构建列线图,其AUC为0.982。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校准度表现优秀,Brier评分为0.051。决定曲线分析显示,在广泛阈值概率范围内,列线图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净收益。应用Bootstrap法进行1000次迭代,计算平均AUC来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平均AUC为0.961。结论能谱CT预测模型AUC高于超声C-TIRADS分级。联合模型可以提高能谱CT及超声C-TIRADS分级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能谱CT 超声C-TIRADS分级 诊断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强 李淑芹 周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21-123,128,共4页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动脉收缩,具体表现为脑部动脉收缩性狭窄,常伴受累血管远端分布区的血液灌注减少。此病发病隐匿,预后不佳,依据临床症状明确诊断时病程已进展到末期,错过最佳治疗时...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动脉收缩,具体表现为脑部动脉收缩性狭窄,常伴受累血管远端分布区的血液灌注减少。此病发病隐匿,预后不佳,依据临床症状明确诊断时病程已进展到末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何有效迅速地诊断脑血管痉挛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监测手段的出现,为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主要从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诊断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SMPD4基因相关NEDMABA患儿1例
3
作者 徐斐斐 孙艳峰 +7 位作者 苗静 崔敏 郭晓辉 何呈晓 李艳飞 陈岩红 陆素妮 刘玉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对1例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伴小头畸形、关节卷曲病和大脑结构异常的男性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男性患儿临床特征表现为小头畸形、肌阵挛、口腔分泌物多、吸吮吞咽弱、呼吸窘迫、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机辅助通... 对1例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伴小头畸形、关节卷曲病和大脑结构异常的男性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男性患儿临床特征表现为小头畸形、肌阵挛、口腔分泌物多、吸吮吞咽弱、呼吸窘迫、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机辅助通气反复撤机困难。基因检测提示患儿2(q21.1)chr:g:130900005_130942483del,区域内SMPD4基因有一个半合子突变,c.179_180delTA(p.I60Kfs*2)。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分析2号染色体的基因缺失为致病性变异,SMPD4基因变异为疑似致病性变异。SMPD4基因突变可引起神经系统异常伴小头畸形、关节卷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磷二酯酶4 NEDMABA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与成骨型转移癌
4
作者 温馨 左立平 +7 位作者 王勇 田子玉 卢飞 石硕 常玲玉 纪宇 张冉 于德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BI)与成骨型转移癌(O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3个医疗机构的98例BI患者109个病灶及158例OBM患者282个病灶(包括48例肺癌103个转移灶、52例乳腺癌86个转移灶及58例前列腺癌93个转移灶);以机构1数...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BI)与成骨型转移癌(O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3个医疗机构的98例BI患者109个病灶及158例OBM患者282个病灶(包括48例肺癌103个转移灶、52例乳腺癌86个转移灶及58例前列腺癌93个转移灶);以机构1数据为内部数据集并按7∶3比例分为内部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以机构2、3数据作为外部数据集;并以性别分为女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乳腺癌OBM)及男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前列腺癌OBM)。基于CT图像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包括模型1(鉴别BI与OBM)、模型2(鉴别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及模型3(鉴别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模型1、单一CT值及3名医师(甲、乙、丙)鉴别BI与OBM的效能,以及模型2、3鉴别不同OBM的效能。结果模型1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脊柱OBM与BI的AUC分别为0.99、0.98及0.86。针对内部训练集,模型1鉴别BI与OBM的AUC高于医师甲(AUC=0.78)、乙(AUC=0.87)、丙(AUC=0.93)及单一平均CT值(AUC=0.78,P均<0.05)。模型2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9、0.75及0.73;模型3鉴别各集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7、0.74和0.77。结论根据CT影像组学SVM模型能可靠鉴别BI与O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硬化 肿瘤转移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脏MRI延迟强化联合T_(1) Mapping技术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赵猛 李志强 +1 位作者 曹强 张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897-1901,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利用心脏MRI延迟强化技术(LGE)和T_(1) Mapping技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进行半定量、定量评价,并探讨LGE与T_(1) Mapping技术在评价心肌纤维化中的区别。方法选取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此标准参照中国基层高血压诊疗指... 目的探讨联合利用心脏MRI延迟强化技术(LGE)和T_(1) Mapping技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进行半定量、定量评价,并探讨LGE与T_(1) Mapping技术在评价心肌纤维化中的区别。方法选取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此标准参照中国基层高血压诊疗指南)的患者147例组成病例组,同时纳入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86例组成对照组。两组均完成了3.0T心脏MRI扫描,扫描包括心脏结构扫描、动态电影扫描、心肌灌注扫描、LGE及T_(1) Mapping扫描,定量数据由Medis Suit心脏模块进行后处理并计算细胞外间隙容积(ECV)。结果病例组LGE阳性数为44例(29.9%),对照组LGE阳性数为0例(0%)。病例组平均T_(1)值为(1243.88±59.06),ECV值为(0.33±0.04);对照组平均T_(1)值为(1187.35±47.43),ECV值为(0.27±0.04),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例组分为LGE阳性组(44例)和阴性组(103例),LGE阳性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3.21±5.13)%,平均T_(1)值为(1288.54±57.33),ECV值为(0.36±0.03);LGE阴性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8.41±6.35)%,平均T_(1)值为(1211.36±52.17),ECV值为(0.31±0.04),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利用心脏MRI LGE技术、T_(1) Mapping技术可精确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是临床诊断、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心脏病 延迟强化 细胞外间隙容积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心肌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晓 李锡军 赵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心脏磁共振在心血管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2月成功进行的72例心脏磁共振检查,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基于自旋回波的HASTE黑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True FISP亮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多时相电影序... 目的评价心脏磁共振在心血管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2月成功进行的72例心脏磁共振检查,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基于自旋回波的HASTE黑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True FISP亮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多时相电影序列(True FISP Cine)、心肌首过灌注扫描(Turbo FLASH)、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PSIR Turb FLASH)等。结果心脏磁共振扫描阳性病例66例,阳性率91.7%。阳性病例中包括缺血性心脏病23例,其中单纯心肌缺血,活性心肌尚存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14例,其中合并室壁瘤4例,存在无复流心肌2例,存在附壁血栓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肥厚型心肌病5例,其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无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8例,代偿期3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3例。限制型心肌病1例。瓣膜性心脏病6例。心包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心脏肿瘤4例。主动脉瘤1例。心脏扫描过程中间接发现肺肿瘤(病理证实为腺癌)1例。结论心脏磁共振的"一站式"扫描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限度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玉彬 刘玉元 +2 位作者 唐金祥 吴立德 朱炳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5期2315-2316,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胸部外伤在工作中越来越常见。在临床工作中,X线检查(摄片、胸透)是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联合CDE与MRI在诊断上皮来源卵巢恶性肿瘤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希运 王军 +2 位作者 张毅 张晓 赵猛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8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来源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和MRI征象,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上皮来源卵巢肿瘤患者经阴道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同时总结分析其MRI征象,对比分析超声和MRI检查... 目的探讨上皮来源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和MRI征象,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上皮来源卵巢肿瘤患者经阴道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同时总结分析其MRI征象,对比分析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良性病灶形态规则、包膜连续,内部回声囊性为主,少有乳头及腹腔积液,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乏血供为主;恶性病灶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包膜不连续,内部回声实性为主,乳头及腹腔积液多见,CDFI显示富血供为主。MRI显示良性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囊性为主、信号多均匀、多无强化、少腹腔积液、周围器官不受累、无淋巴结转移;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实性为主、信号不均匀、均有强化、多腹腔积液、周围器官受累、有淋巴结转移。结论MRI联合经阴道超声及CDE检查可有效提升上皮来源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而且当上皮来源卵巢恶性肿瘤不典型或病灶较小时,两种方法相联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来源卵巢肿瘤 经阴道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晓 万洪强 +1 位作者 张善华 马吉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4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点。结果因病变时期不同而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典型表现为由肺门向肺野散布的斑点状或片状阴影(2例),多发团块状影1例,... 目的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点。结果因病变时期不同而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典型表现为由肺门向肺野散布的斑点状或片状阴影(2例),多发团块状影1例,网状影及柯氏B线1例,CT示有含铁血黄素沉着1例。结论本病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肾穿刺活检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肾小球 肾炎 GOODPASTURE综合征 CT
下载PDF
心肌淀粉样变性MRI及临床特征分析(附4例报道)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 赵猛 王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981-983,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临床和/或病理学确诊的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超声(echocardiology,UCG)、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加强对该疾病综合认识,进一... 目的综合分析临床和/或病理学确诊的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超声(echocardiology,UCG)、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加强对该疾病综合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方法收集4例经心内膜下活检、肾脏、骨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直接或间接证实的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综合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结果4例患者CMR表现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壁弥漫性均匀增厚并舒张运动受限,延迟增强呈弥漫性心内膜下粉尘样强化3例;表现为双心室扩大,双心室壁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并舒张运动受限,延迟增强呈弥漫性心内膜下强化1例。同时,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瓣返流及心包积液。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ECG、UCG等可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脏 磁共振成像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ADC值对上颌窦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希运 王军 +2 位作者 张毅 张晓 赵猛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9期97-102,119,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上颌窦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上颌...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上颌窦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上颌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28例)及恶性组(34例),比较两组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及DCE-MRI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ROC)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28例,MRI示形态较规则,信号较均匀,边界较清,膨胀性生长为主。恶性病变34例,MRI示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多见、边界欠清、侵袭性生长、周围组织结构受累。良、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病变TIC曲线以A型为主,恶性病变TIC为B或C型。良、恶性病变Tpeak、WR、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5)。K^trans灵敏度最高(84.52%),WR特异度最高(67.71%),K^trans和WR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论MRI常规序列结合DWI与DCE-MRI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综合评估图像征象与量化指标,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上颌窦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 巩曰红 +2 位作者 李洪福 宋振龙 刘少恒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量的控制、部位选择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各类原因的脾脏肿大并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反减少性紫癜(ITP)36例的体会。结果脾动脉栓塞时,致胰尾动脉误栓1例,出现较重胸部不良反应3例...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量的控制、部位选择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各类原因的脾脏肿大并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反减少性紫癜(ITP)36例的体会。结果脾动脉栓塞时,致胰尾动脉误栓1例,出现较重胸部不良反应3例。结论脾动脉栓塞应超选择性插管,并选择中、下级动脉为佳,栓塞24h后即可跟踪影像学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 脾脏肿大 脾功能亢进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腰椎骨髓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的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小峰 张晓 +1 位作者 程军 吴立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51-2153,215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腰椎骨髓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各序列上的差异,找出高、低场磁共振对病灶检查的局限性,避免不同场强磁共振的不足,以积累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2年12月腰椎退变14例,腰椎外伤8例,腰椎骨转移瘤5例,在Siem... 目的:通过对比腰椎骨髓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各序列上的差异,找出高、低场磁共振对病灶检查的局限性,避免不同场强磁共振的不足,以积累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2年12月腰椎退变14例,腰椎外伤8例,腰椎骨转移瘤5例,在Siemens verio 3.0T和日立Airis‐Ⅱ0.3T磁共振仪上分别做检查,两次检查在同一天完成,期间未做任何治疗,两名副主任医师单盲法阅片,分析14例腰椎退变中30处局灶性黄骨髓,8例腰椎外伤中10处骨髓水肿,5例腰椎转移瘤中16处转移灶及2例瘤周水肿的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各序列的表现差异。结果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仪上,各序列信号清晰,但T2加权像对水肿显示不清;在Airis‐Ⅱ0.3T磁共振仪,各序列图像较模糊,尤其 T2加权像对局灶性黄骨髓显示不清,但对水肿信号的显示明显优于高场T2加权像。结论高场磁共振,各序列图像清晰,低场磁共振图像模糊;低场T2加权像对于局灶性黄骨髓的显示明显差于高场;而对于水肿的显示明显优于高场 T2加权像,高场磁共振的T2压脂序列是不可缺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信号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善华 付风魁 周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5期82-83,共2页
目的为了在影像学上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故对其在螺旋CT和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方法将42例术间病理确定为胃底贲门癌,并术前都接受了螺旋CT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CT报告作为CT组,钡餐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为了在影像学上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故对其在螺旋CT和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方法将42例术间病理确定为胃底贲门癌,并术前都接受了螺旋CT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CT报告作为CT组,钡餐检查结果作为钡餐组,两者综合作为CT+钡餐组。将三组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CT的检出率为92.86%,钡餐的检出率73.81%,CT+钡餐检出率100.00%。结论 CT+钡餐能大大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钡餐造影 胃底贲门癌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盼盼 陈斐 +1 位作者 王少青 曹新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典型肝脓肿(AHA)、肝脏转移瘤(LM)、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共38例患者(58个病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HA组12例(19个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典型肝脓肿(AHA)、肝脏转移瘤(LM)、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共38例患者(58个病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HA组12例(19个病灶)、LM组11例(24个病灶)、IMCC组15例(15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行DWI序列、增强扫描检查,并由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对三组病变的强化方式(边缘持续强化、向中心填充强化)、强化形态(类环形、分叶状、簇形)、辅助征象(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周围一过性肝灌注异常)、扩散受限方式(病变中心扩散受限、病变周边扩散受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HA组、LM组、IMCC组在强化方式、强化形态、伴发的辅助征象、DWI扩散受限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CC组表现为向中心填充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征象,分别与LM组、A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HA组表现为病变中心扩散受限,分别与IMCC组、L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组表现为类环形强化,分别与IMCC组、A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组与AHA组在边缘持续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与IMCC组在病变周边扩散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CC组、AHA在分叶状强化、簇形强化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态MRI成像在诊断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定性方面有明显价值,值得在日常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不典型肝脓肿 肝脏转移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盼盼 陈斐 王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8期845-848,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由单纯的平扫检出病变,发展到对病变的定性、定量及对病变治疗后的评价;本研究对磁共振增强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的技术原理在肝脏常见的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基因组 肿瘤 化学定量分析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彬 吴立德 +2 位作者 毛小峰 刘玉元 马吉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回顾性讨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方法:经临床证实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范围6~51岁,平均年龄21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扫描。结果:... 目的:回顾性讨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方法:经临床证实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范围6~51岁,平均年龄21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扫描。结果:本组病例中,出现临床症状1~4天胸片像表现为阳性者10例,占83%;4~8天胸片像上为阳性者2例,占17%。多数患者的病灶多发。进展期病变发展迅速,常累及多部位及双肺。好转期一般在7~14天。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病变位于肺的外周多,多部位受累,双肺各叶均可发生,以双肺下叶为著;②病变多发,大小不等;③早期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④病变变化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X线诊断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芳 相龙全 +2 位作者 王海庆 程军 周凤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166-169,1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特点:2例均为...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特点: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7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两者均行麻醉下单纯切除肿物,术后未行其它方式辅助治疗,分别随访37个月和33个月,无复发、转移。病理检查:2例均为单发肿瘤,切面灰白、灰红,囊实性,质硬,与周围组织界尚清;其中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8 cm×2.2 cm×1cm,切面灰红,质细腻。镜下特点:肿瘤瘤细胞呈组织细胞样特点,由较厚的假包膜,周围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Desmin部分(+)、CD68部分(+)、EMA(+)、CD99(+)、SMA部分(+)、MyoD1(-)、CD34(-)、CD31(-)、S⁃100(-)、CyclinD1(+),Ki⁃67阳性率5%~8%。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属于罕见的交界性病变,其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明确诊断。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局部适当进行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是主要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实性亚型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芳 相龙全 +3 位作者 李倩 王海庆 程军 林凡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实性亚型(SPRCC)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对1例SPRCC病例进行显微镜下HE切片观察组织学特征,采用EnVision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并与其它类型肾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SPRCC...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实性亚型(SPRCC)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对1例SPRCC病例进行显微镜下HE切片观察组织学特征,采用EnVision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并与其它类型肾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SPRCC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小管状、囊状,乳头状结构很少或几乎看不到,肿瘤细胞呈立方形,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核仁不明显,WHO/ISUP分级较低,大部分为1级,少部分为2级。免疫表型示CKpan、CK7、CK8/18、CK19、P504S、CD10、EMA、PAX⁃8以及Vimentin均表达,而RCC、WT⁃1、CK20、CD57、Syn、CD56、CgA、CD117、Desmin、SMA、Myogenin、S⁃100、E⁃cadherin均不表达,Ki⁃67阳性指数很低。结论SPRCC镜下特点不同于经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而免疫表型又与经典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几乎表达一致,通过HE观察与免疫组化的鉴别诊断相结合,以帮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组织学特点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胎盘植入MRI征象:出现两种或以上异常MRI征象时诊断准确性更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斐 张盼盼 王立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评估产前MRI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我院临床怀疑胎盘植入MRI图像,共47例孕妇图像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分析2名医师对胎盘植入异常MRI征象检验的一致性,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MRI胎盘植入诊断效能,... 目的评估产前MRI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我院临床怀疑胎盘植入MRI图像,共47例孕妇图像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分析2名医师对胎盘植入异常MRI征象检验的一致性,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MRI胎盘植入诊断效能,比较评估胎盘植入的两种诊断方法:至少出现一种MRI征象(方法1)与至少出现两种MRI征象(方法2)。结果胎盘植入异常MRI图像中,2名医师对以下征象有较高一致性,T2WI序列低信号暗带(Kappa=0,874)、子宫肌层局部中断胎盘组织突入(Kappa=0.753)、胎盘内见异常增粗迂曲血管(Kappa=0.870)。MRI诊断胎盘植入总体准确度较高:Youden指数0.69,敏感度90.91%,特异性78.57%。诊断粘连性胎盘准确度低于植入性及穿透性胎盘。方法1诊断胎盘植入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方法2诊断胎盘植入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方法2的准确度高于方法1。结论MRI是评估胎盘植入的有效手段,至少出现两种异常MRI征象时诊断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前置胎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