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我见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2B期126-128,共3页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五种不同的主张为出发点,对五种不同主张的内涵、优缺点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工学理论的出现对从本质上认识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积极影响,找寻增进两学科相...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五种不同的主张为出发点,对五种不同主张的内涵、优缺点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工学理论的出现对从本质上认识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积极影响,找寻增进两学科相互促进的联系,避免削弱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论 教学论 教育工学
下载PDF
梭罗作品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伟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4-57,62,共5页
亨利.大卫.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对立的宇宙观,提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思想;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文明的发展导致物欲膨胀而心灵荒芜,提倡节制物... 亨利.大卫.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对立的宇宙观,提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思想;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文明的发展导致物欲膨胀而心灵荒芜,提倡节制物欲、理性生活,提出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思想;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强调人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及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回归自然是人类走出精神困境,重建诗意栖居地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生态哲学 生态文学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钱秀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多模态元话语是在元话语层面上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多模态话语以及元话语,然后揭示其间的联系,并以"多模态元话语"这一概念分析听觉和视觉中的元话语,以期对全面解读作者/说话人如何运用多模态元话语组织... 多模态元话语是在元话语层面上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多模态话语以及元话语,然后揭示其间的联系,并以"多模态元话语"这一概念分析听觉和视觉中的元话语,以期对全面解读作者/说话人如何运用多模态元话语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元话语 听觉元话语 视觉元话语
下载PDF
篇章中的状语主位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伟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在篇章构建的过程中,篇章生产者为了突出某种语篇组织功能,采取能产生某种语篇效应的语言手段,而主位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理论为基础,并从功能文体的角度来探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的主... 在篇章构建的过程中,篇章生产者为了突出某种语篇组织功能,采取能产生某种语篇效应的语言手段,而主位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理论为基础,并从功能文体的角度来探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的主位化现象及其在篇章构建中的特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 标记性主位 篇章构建 状语主位化
下载PDF
隐性课程: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发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的前提和动力,恰当的隐性课程能有效地引发外语学习者的相关动机。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又从外语学习动机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和实质。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以不同类型的隐...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的前提和动力,恰当的隐性课程能有效地引发外语学习者的相关动机。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又从外语学习动机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和实质。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以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激发相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动机 外语学习
下载PDF
论《死者》中主人公的“精神顿悟”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伟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轴篇,也是对精神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乔伊斯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来揭示主人公对人生与社会现实瞬间的感悟。使"精神顿悟"这一技巧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最精彩的发挥。
关键词 精神瘫痪 精神顿悟 人生的本质
下载PDF
《小城畸人》作品中的女性群像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伟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从人性中最基本的两方面即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分析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众多女性,解读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安德森想表达的主题;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探讨现代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反应,审视女性的... 从人性中最基本的两方面即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分析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众多女性,解读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安德森想表达的主题;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探讨现代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反应,审视女性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群像 心理压抑与痛苦 畸人群体
下载PDF
海明威小说存在主义观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伟萍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6期79-81,共3页
海明威致力于文学创作的一生也是对生存本质思考的一生,这集中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人生悲剧和人生抗争。海明威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为现代西方人在主体失落及精神危机的时代指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存道路。
关键词 存在主义观 人生悲剧 人生抗争
下载PDF
卢梭对自然人性美的阐释与重塑
9
作者 吴伟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9-22,共4页
卢梭从维护自然人性美的角度对文明进行审视,认为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失落和自由天性的丧失,导致人性异化和道德滑坡,人类生存处于极不自由的状态之中。面对技术和文明给人带来的种种困境,卢梭发出"回归自然"的呐... 卢梭从维护自然人性美的角度对文明进行审视,认为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失落和自由天性的丧失,导致人性异化和道德滑坡,人类生存处于极不自由的状态之中。面对技术和文明给人带来的种种困境,卢梭发出"回归自然"的呐喊,并提出了恢复自然人性美的主张和培养"自然人"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文明 自然人性 自然人
下载PDF
弗罗斯特笔下的诗意自然及内在超越性
10
作者 吴伟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4-86,共3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将诗学与美学原则内化在自己的自然诗创作中,多以新英格兰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既有对自然界的神奇美妙十分直观和感性化的书写与讴歌,同时也是在抒写对自然万物的那份真挚动人的... 罗伯特.弗罗斯特将诗学与美学原则内化在自己的自然诗创作中,多以新英格兰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既有对自然界的神奇美妙十分直观和感性化的书写与讴歌,同时也是在抒写对自然万物的那份真挚动人的爱和关怀,灌注着那种以爱为核心的伦理观念,生发出关于人生的睿智和深刻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自然 人生哲理 内在超越性
下载PDF
多模态元话语研究
11
作者 钱秀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2-64,共3页
元话语是作者/发话人用于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涉及受众反应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言语形式,也包括非言语形式,是多模态的。作者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 元话语是作者/发话人用于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涉及受众反应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言语形式,也包括非言语形式,是多模态的。作者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者/发话人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受众连接、组织、解释、评价话语内容,从而对达到顺利交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 多模态元话语 模态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体验哲学视阈下汉语古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
12
作者 邱思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及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中的认知转换可以更加确切地描述翻译的主体审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隐喻 翻译主体 认知转换
下载PDF
思考批评的功能——从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说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少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艾略特文论的核心是研究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艾学批评界则热衷建立他的理论体系。他使用过的一些抽象名词含义被夸大后显得模糊和空洞,"客观对应物"就是其中的一个,讨论它的来龙去脉和还原它的本相是为了引发对文学批评实用... 艾略特文论的核心是研究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艾学批评界则热衷建立他的理论体系。他使用过的一些抽象名词含义被夸大后显得模糊和空洞,"客观对应物"就是其中的一个,讨论它的来龙去脉和还原它的本相是为了引发对文学批评实用功能的思考,并表达了对理论发展趋势的一种期盼:言守其实,简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意象 文字
下载PDF
神话的启示——《荒原》主题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少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5-99,共5页
西方的圣杯神话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也是现代社会学研究早期人类思想发展的文化素材。这两个不同的领域用各自的方式证实圣杯故事中的荒原代表生命衰竭。这个寓意的揭示不仅为探索艾略特《荒原》的真实主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西方的圣杯神话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也是现代社会学研究早期人类思想发展的文化素材。这两个不同的领域用各自的方式证实圣杯故事中的荒原代表生命衰竭。这个寓意的揭示不仅为探索艾略特《荒原》的真实主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也为艾略特在注释中引证人类学的玄机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荒野 萎蔫
下载PDF
寻找《荒原》的谜底——从艾略特的宗教意识谈起
15
作者 蔡少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宗教哲学是艾略特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也是他主要作品的中心内容。作为20世纪的《地狱篇》,《荒原》的神学寓意为艾略特的创作形式提供了一定的理据。
关键词 荒原 地狱 宗教 哲学
下载PDF
《荒原》与现代主义
16
作者 蔡少敏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产生在20世纪的现代主义给学术界留下巨大的研究空间。艾略特的《荒原》就是这一思潮的里程碑。多视角地探索它的人文思想和艺术方式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那场深刻文化运动一些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荒原》 现代主义 生命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