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回归方程
1
作者 张阳 曲俊生 +2 位作者 程雪兵 王洪省 黄娜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风险回归方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 目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风险回归方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T2DM组(n=82,单纯T2DM)和DPN组(n=28,发生DPN),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DPN的相关因素,建立判断DPN的风险回归方程。结果DPN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占比人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清Wnt1诱导型信号通路蛋白1(Wnt1-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水平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WISP1、HOMA-IR、FPG及HbA1c是T2DM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P均<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T2DM并发DPN的风险回归方程Y=0.454+1.333×(HOMA-IR)+0.895×(FPG)+1.904×(HbA1c)+1.150×(血清WISP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该方程判断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659。结论血清WISP1、HOMA-IR、FPG及HbA1c是T2DM并发DPN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风险回归方程有助于判断DPN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多因素回归分析 风险回归方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德谷胰岛素在治疗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鲍亚慧 王健楠 +1 位作者 孙晓东 惠宗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9924-9928,共5页
目的:比较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德谷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在治疗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比较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德谷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在治疗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德谷组和德谷门冬组各20例,德谷组给予早、中、晚餐前各1针门冬胰岛素 + 睡前1针德谷胰岛素皮下注射,德谷门冬组给予早、晚餐前各1针德谷门冬胰岛素 + 午餐前1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肽(C-P)、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组均有较强的降糖效果,且糖化水平及胰岛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德谷组降低2hPG、HbA1c水平优于德谷门冬组,两组间FPG、C-P改善程度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德谷胰岛素 血糖指标
下载PDF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梁雲资 陈冰 +4 位作者 陈敏 许琳斐 丁雯丽 孙晓东 韩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9-640,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因排尿困难入院,临床表现无肉眼血尿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超声示:左侧肾中部靠下极见一大小2.7 cm×2.1 cm实性回声。CT示:左侧肾占位,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影(图1),高度怀疑嗜酸细胞腺瘤... 患者男性,58岁。因排尿困难入院,临床表现无肉眼血尿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超声示:左侧肾中部靠下极见一大小2.7 cm×2.1 cm实性回声。CT示:左侧肾占位,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影(图1),高度怀疑嗜酸细胞腺瘤,遂行左侧肾根治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性 低级别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
4
作者 冯学强 相佳宁 +1 位作者 李泉 曹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681-468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温针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82例老年DPN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依帕司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普通针刺,观察组实施温针灸,连续治疗3 w...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温针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82例老年DPN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依帕司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普通针刺,观察组实施温针灸,连续治疗3 w。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低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β、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DPN可提高疗效,帮助症状缓解,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糖尿病 神经病变 温针灸
下载PDF
1例Gitelman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敏 黄稳莹 +1 位作者 张甜 郭英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1例Gitelman综合征(GS)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同时行遗传学分析。方法抽取Gitelman综合征(GS)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进行SLC12A3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其家庭成员... 目的探讨1例Gitelman综合征(GS)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同时行遗传学分析。方法抽取Gitelman综合征(GS)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进行SLC12A3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的SLC12A3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964G>A(p.Arg655His)、c.1456G>A(p.Asp486Asn)。患者的弟弟SLC12A3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964G>A(p.Arg655His)、c.1456G>A(p.Asp486Asn);表型正常家庭成员中母亲携带c.1964G>A杂合突变,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父亲携带c.1456G>A杂合突变。结论导致该患者发病的致病基因为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为c.1964 G>A(p.Arg655His)、c.1456G>A(p.Asp486Asn);c.1964G>A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12A3基因 SLC12A3基因突变 GITELMAN综合征 甲状腺疾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SLC12A3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肾脏嗜酸性空泡状肿瘤1例
6
作者 陈冰 梁雲资 +4 位作者 陈敏 瞿娜 李雪 孙晓东 韩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2,共2页
患者男性,33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患者无腰背部疼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及尿痛。CT示左肾外侧实质类圆形稍低密度肿块影突出肾轮廓外,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影,符合左侧肾癌表现(图1)。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侧... 患者男性,33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患者无腰背部疼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及尿痛。CT示左肾外侧实质类圆形稍低密度肿块影突出肾轮廓外,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影,符合左侧肾癌表现(图1)。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侧肾肿物。遂行部分肾切除术,术中左侧肾外缘中部见棕褐色肿物膨出肾脏表面,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肾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空泡状肿瘤 嗜酸性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胸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手术复发后经米非司酮治疗缓解一例
7
作者 阚成霞 曲俊生 +2 位作者 侯宁宁 惠宗光 孙晓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患者,女,55岁,工人,因“乏力2个月,加重1天”于2016年3月13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个月前出现乏力,无头晕、胸闷、多尿、口干、多饮,外院查血钾<2.00 mmol/L(3.50~5.30 mmol/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诊断为“低钾血症”,经... 患者,女,55岁,工人,因“乏力2个月,加重1天”于2016年3月13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个月前出现乏力,无头晕、胸闷、多尿、口干、多饮,外院查血钾<2.00 mmol/L(3.50~5.30 mmol/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诊断为“低钾血症”,经补钾对症处理后乏力减轻。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四肢乏力,于我院查血钾2.09 mmol/L(3.50~5.50 mmol/L),以“低钾血症原因待查”收住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2个月体重较前增加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胸腺类癌 米非司酮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唐青青 郭英 +4 位作者 张广栋 李娜 刘建伟 李聪伶 李秀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1例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并分析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HbA1c及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DR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DR组,分别为50、41例。采用回顾性CGM系统行连续7~14 d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监测,计算TIR。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TIR、HbAlc与DR的相关性;同时生成一个新的指标即预测概率值(PRE_1),以代表TIR和HbA1c预测发生DR的联合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IR、HbAlc和PRE_1预测DR发生的价值。结果NDR组、DR组患者TIR分别为(81.58±15.51)%、(67.27±22.09)%,HbA1c分别为(8.03±2.16)%、(9.01±2.01)%。两组患者TIR、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1、-2.208,P=0.001、0.0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HbA1c与DR呈显著相关(比值比=0.960、1.254,P=0.002、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R、HbA1c和PRE_1预测发生DR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0.668、0.707[95%可信区间(CI)0.597~0.812,P=0.001;95%CI 0.558~0.778,P=0.006;95%CI 0.602~0.798,P=0.001)。TIR、HbA1c和PRE_1预测发生DR风险的AUC之间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TIR之间的线性方程为HbAlc(%)=11.37-0.04×TIR(%)。结论TIR、HbA1c均与DR相关且均可预测发生DR的风险,两者联合使用对发生DR的预测价值并无提高。TIR与HbAlc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持续葡萄糖监测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及配偶二元应对与患者病耻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秀英 程雪兵 +2 位作者 张升平 刘霞 隋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5期2050-2055,共6页
目的调查糖尿病夫妻双方二元应对及患者病耻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潍坊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30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及其配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病耻感量表... 目的调查糖尿病夫妻双方二元应对及患者病耻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潍坊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30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及其配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病耻感量表、二元应对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得分与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得分为(55.67±10.41)分,二元应对得分为(120.62±17.39)分,配偶的二元应对得分为(121.49±16.5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夫妻双方的二元应对得分均与患者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值为-0.514~-0.208,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状态(离退休)、需要照顾者、合并慢性病是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回归方程39.0%的变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处于低等水平,夫妻双方的二元应对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配偶 病耻感 二元应对
原文传递
应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
10
作者 鲍亚慧 曹志斌 +3 位作者 王健楠 别瑶 孙晓东 惠宗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CMC-Na)联合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CMC-Na组、C...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CMC-Na)联合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CMC-Na组、CMC-Na联合VSD组,每组40例。在常规降糖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黄柏液冲洗及生理盐水纱布敷贴治疗,CMC-N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MC-Na治疗,CMC-Na联合VS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MC-Na联合VSD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1、2、4周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缩小率、窦道深度变化情况、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创面缩小率:3组创面缩小率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F=203.588、582.072、606.211,P<0.05);治疗1、2周,CMC-Na联合VSD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23.086,P<0.05),与CMC-N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64、14.305,P>0.05);治疗4周,CMC-Na联合VSD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和CMC-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8、-4.999,P<0.05)。(2)窦道深度变化情况:3组窦道深度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F=7.888、4.197、12.388,P<0.05);CMC-Na联合VSD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2.958、-3.289,P<0.05);与CMC-Na组比较,CMC-Na联合VSD组窦道深度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1.166,-1.162,P>0.05)。(3)总有效率: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2.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6,P<0.05)。(4)患者满意度:3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5.0%、82.5%、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3,P<0.05)。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羧甲基纤维素钠 封闭负压吸引
原文传递
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合并颈深部间隙感染伴Lemierre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健楠 别瑶 +5 位作者 阚成霞 曹志斌 曲俊生 张琪 孙晓东 惠宗光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疾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发病初期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难以鉴别。现报道1例最初被误诊为SAT的青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但...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疾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发病初期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难以鉴别。现报道1例最初被误诊为SAT的青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但临床确切诊断为患有AST合并颈深部间隙感染(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DNSIs)并伴有Lemierre综合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过程,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颈深部间隙感染 亚急性甲状腺炎 Lemierre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