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内瘘成形术血管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金玲 刘晓霞 +5 位作者 郭民 高学建 肖青 孙永红 李凯 郭振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2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上肢截肢患者的手腕部相当于内瘘位置血管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32例CKD5期患者桡动脉4例纤维组织增生,11例斑块形成,7例钙化灶形成,CKD组桡动脉(22/32)及头静脉(20/32)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仅有1/10例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2=8.376和?2=9.557,P=0.003和P=0.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5期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动脉以钙化为主,而静脉以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为主,提早进行内瘘手术可能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内瘘术 桡动脉 头静脉 病理改变
下载PDF
桥本氏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永红 郭文君 +1 位作者 黄文波 周风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4 0例桥本氏病和 2 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巨检和镜检的特点 ,为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 1993年 3月~ 2 0 0 3年 3月亚急性甲状腺炎术中切除甲状腺组织经病理确诊。切片行HE染色后普通光... 目的 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4 0例桥本氏病和 2 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巨检和镜检的特点 ,为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 1993年 3月~ 2 0 0 3年 3月亚急性甲状腺炎术中切除甲状腺组织经病理确诊。切片行HE染色后普通光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 0例桥本氏病均为女性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4 5 .5岁。 2 0例亚甲炎 ,男 1例 ,女 19例 ,年龄 2 2~ 5 0岁 ,平均 4 0 .2岁。结论 桥本氏病和亚甲炎多见于女性 ,以颈部包块为共同特征。桥本氏病巨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镜检主要为淋巴滤泡形成。亚甲炎巨检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错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 淋巴滤泡 肉芽肿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RG1和TGF-β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龙 张倩 +5 位作者 徐春明 蔡菁菁 张红霞 刘雨清 孙永红 丁小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 1,LRG1)及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 1,LRG1)及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G1、TGF-β1及Ki-67在64例BUC组织及2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RG1、TGF-β1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LRG1在BUC组织中强阳性27例(42.19%),癌旁组织中强阳性仅2例(8.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BUC组织中阳性49例(76.56%),在癌旁组织中阳性10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RG1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2)=0.6582,P<0.05);LRG1、TGF-β1表达均与BUC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及Ki-67增殖指数相关(P<0.05)。结论LRG1、TGF-β1在BUC中表达均明显增高,两者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细胞增殖指数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上下游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LRG1 TGF-Β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细支气管腺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齐高秀 于翠松 +6 位作者 徐鹏飞 孙永红 张绪美 杨翰潮 范雯媛 陶舒琪 周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42-845,887,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08—2021-05收治的BA病例5例,分析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主要为... 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08—2021-05收治的BA病例5例,分析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主要为中老年人,仅1例有吸烟史,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肺外周实性结节(3例)、磨玻璃样结节影(2例)。巨检:实性结节,直径0.7~1.5 cm,界清无包膜。组织学:双层细支气管型上皮,多种细胞成分的腔面层和连续的单/多层基底细胞层。免疫组化:CK5/6、p63、p40在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表达。随访6~18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BA是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及病理表现与癌相似,避免术中冷冻误诊对于外科处理很关键,结合典型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肺结节 诊断 免疫组化 术中冷冻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海洋 王登科 +6 位作者 韩金利 孙征 张海宇 柯进芳 马全瑞 张莲香 秦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闱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闱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形态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I,)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减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出血对照组比较减小;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出血对照组均降低;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较好地减轻脑出血水肿及抑制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脑出血 神经元 凋亡 脑水肿
下载PDF
IgG、Gab2、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绪美 张燕 陈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0-1462,1467,共4页
目的探讨IgG、Gab2、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G、Gab2、PTEN在55例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gG m 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中有IgG蛋白及Ig... 目的探讨IgG、Gab2、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G、Gab2、PTEN在55例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gG m 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中有IgG蛋白及IgG m RNA表达,Ig G、Gab2、PTEN的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5.0%vs.69.0%,5.0%vs.52.7%,85.0%vs.25.5%,均P<0.05),胶质瘤中IgG与Ga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2 4,P<0.05),IgG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22,P<0.05)。结论胶质瘤中IgG、Gab2高表达,PTEN低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IGG Gab2 PTEN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淋巴瘤累及小肠系膜的螺旋CT特征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董鹏 王滨 +3 位作者 李进 孙永红 崔慧 刘文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小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NHL累及小肠系膜的CT表现。结果小肠系膜受累主要表现为系膜体部和系膜根部淋巴结受侵,小肠系膜局灶性密度增高13例。系膜体部淋...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小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NHL累及小肠系膜的CT表现。结果小肠系膜受累主要表现为系膜体部和系膜根部淋巴结受侵,小肠系膜局灶性密度增高13例。系膜体部淋巴结增大22例,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者20例(90.9%),增大淋巴结有坏死者2例(9.1%)。系膜根部淋巴结增大22例,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者18例(81.8%),增大淋巴结有坏死者4例(18.2%)。系膜体部"三明治征"6例,系膜根部"三明治征"1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全面显示NHL累及小肠系膜的解剖细节及淋巴结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上皮细胞间质转型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柴春香 王晓敏 +1 位作者 郭文君 孙永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En Vision)检测78例晚期NSCLC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GFR、E-钙黏素(E-cadherin)和波蛋白(Vimentin)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En Vision)检测78例晚期NSCLC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GFR、E-钙黏素(E-cadherin)和波蛋白(Vimentin)的表达。EGFR 18~21号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结果78例NSCLC中,EGFR、E-cadherin和Vimentin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8/78)、43.6%(34/78)和56.4%(44/78),EGFR基因突变率为24.4%(19/78),正常组为阴性。EGFR野生型组的EMT发生率高(67.8%vs 21.1%),EGFR蛋白与EMT呈正相关性(r=0.236,P=0.037)。结论 E-cadherin降低或全部丢失及EGFR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可以促进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美红 张绪美 张式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4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30例CINⅠ、40例CINⅡ/Ⅲ及40例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Wnt-1阳性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25.0%、60.0%、82.5%、97.5%,其在4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P<0.05);(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5.0%、26.7%、57.5%、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25,P<0.05);(3)两者在SCC中表达的相关性:Wnt-1蛋白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有相关性(r=0.33,P<0.05)。结论:Wnt-1和β-catenin参与了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在由CIN发展到宫颈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Wnt-1蛋白 Β-CATENIN
下载PDF
过表达Snail增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侵袭能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洪利 尹崇高 +2 位作者 李文通 孙永红 钟延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3-948,共6页
用锌指转录因子Snail诱导肺癌细胞A549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检测肺癌发生EMT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为临床筛选分子靶向药物提供依据.构建pcDNA3.1-snail载体,用pcDNA3.1-snail及空pcDNA3.1载... 用锌指转录因子Snail诱导肺癌细胞A549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检测肺癌发生EMT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为临床筛选分子靶向药物提供依据.构建pcDNA3.1-snail载体,用pcDNA3.1-snail及空pcDNA3.1载体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进行G418筛选;光镜观察培养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达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改变,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进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检测.采用pcDNA3.1-snail转染细胞后,A549细胞变得细长,细胞融合度降低.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钙黏着蛋白表达降低,波形蛋白表达升高;transwell侵袭小室法结果显示,过表达Snail的A549细胞穿透matrigel胶的细胞数明显增多.结果提示,Snail能有效诱导肺癌发生EMT,并且能增强肺癌的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NAIL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肺癌 侵袭能力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IF-2α、ABCG-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盼盼 冯玉光 +2 位作者 郭文君 袁明亮 桂忠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08-812,共5页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HIF-2α、ABCG-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干细胞机制及对化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45例慢性胃炎组织的Hp感染情况...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HIF-2α、ABCG-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干细胞机制及对化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45例慢性胃炎组织的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IF-2α、ABCG-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Hp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的45.2%(1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Hp感染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HIF-2α蛋白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与Hp阴性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和50.0%,且HIF-2α蛋白表达与Hp感染之间呈正相关(r=0.321,P=0.017)。ABCG-2蛋白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与Hp阴性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和55.6%,且ABCG-2蛋白表达与Hp感染之间呈正相关(r=0.342,P=0.011)。在37例Hp阳性胃癌组织中,HIF-2α与ABCG-2表达呈正相关(r=0.604,P<0.0001)。结论 Hp可能通过激活HIF-2α-ABCG-2通路来促进胃癌组织中HIF-2α和ABCG-2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的干细胞化及化疗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Hp) HIF-2α ABCG-2
下载PDF
TGF-β_1对乳腺癌细胞系Snai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崇高 李洪利 +2 位作者 李文通 孙永红 张宝刚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通过TGF-β1诱导乳腺癌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后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改变,探讨Snail在EMT及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后,用TGF-β1诱导其发生EMT,用... 目的通过TGF-β1诱导乳腺癌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后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改变,探讨Snail在EMT及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后,用TGF-β1诱导其发生EMT,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进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Vi mentin、Snail的表达;用real ti me PCR检测E-cadherin、Vi mentin、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处理72h后的MCF-7细胞穿透能力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Vi mentin、Snail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结论E-cadherin、Vi mentin是细胞发生EMT的重要生物学标志,Snail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Vi mentin蛋白的表达,Snail在EMT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乳腺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SNAIL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多药耐药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敏 任力 +1 位作者 岳颖 郑吉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多药耐药蛋白(MD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EGFR与肺耐药蛋白(LRP)、P-...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多药耐药蛋白(MD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EGFR与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谷光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 95例NSCLC中,EGFR、LRP、P-gp、MRP及GST-π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60.00%、40.00%、41.05%和55.79%。EGFR表达在有无吸烟史、不同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和MRP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P<0.05),MRP在高分化癌的表达阳性率低于中、低分化(P<0.05)。MRP与LRP、P-gp与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1,P=0.001;r=0.213,P=0.038),EGFR与LRP、P-gp、MRP、GST-π的表达无关(P>0.05)。EGFR阳性表达的化疗有效率为37.5%,低于EGFR阴性表达的化疗有效率(66.0%)(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与多药耐药蛋白常阳性表达,形成MDR的4种蛋白相互联系,可能对耐药的形成起协同作用,EGFR可以作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多药耐药蛋白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建立与功能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群 乔颜春 +1 位作者 崔晶 孙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建立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模型,探讨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GJIC的变化在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技术及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检... 目的建立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模型,探讨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GJIC的变化在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技术及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及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胞共培养之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状况。结果相邻接触的内皮细胞在激光漂白后出现荧光恢复现象,低转移能力的HT29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荧光恢复明显减缓;高转移能力的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荧光恢复更慢([25.68±15.74)%和(15.13±7.76)%,P<0.05]。结论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后,其间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减少,并且高转移能力的LoVo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通讯减少尤其明显。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后,其间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发生改变,与恶性肿瘤的转移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下载PDF
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洋 韩金利 +3 位作者 孙征 张海宇 王登科 秦毅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验证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回笼饲养3天后灌注取脑,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的对比实验。结果 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效... 目的验证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回笼饲养3天后灌注取脑,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的对比实验。结果 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表明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结论 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较便捷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可作为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等标记凋亡细胞实验的预观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染色 脑组织
下载PDF
PD-1和PD-L1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刚 王晓敏 +2 位作者 陈学勋 张宝刚 曹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cc-RCC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结果 90例cc-RCC中,PD-1和PD-L1在cc-...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cc-RCC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结果 90例cc-RCC中,PD-1和PD-L1在cc-R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6%和36.7%。cc-RCC中PD-1和PD-L1表达与WHO/ISUP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显著(P<0.05)。肿瘤组织中PD-1与PD-L1之间没有相关性(χ2=1.469,P=0.2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D-L1阳性患者PFS(P=0.034)和OS(P=0.032)低于PD-L1阴性患者。结论 PD-1和PD-L1参与了cc-RCC的进展,PD-L1是评估cc-RCC患者预后不良的一种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PD-1 PD-L1 免疫组化 预后
原文传递
慢性乙醇中毒大鼠中枢氨基酸类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亚南 孙永红 +1 位作者 支爱华 程秀臻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海马、小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慢乙醇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60%(V/V)白酒灌胃12周,第1周每天给酒5ml/kg,1次灌胃,第...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海马、小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慢乙醇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60%(V/V)白酒灌胃12周,第1周每天给酒5ml/kg,1次灌胃,第2周至第3周每天给酒10ml/kg,分2次灌胃,第4周每天给酒15ml/kg,分3次灌胃,至第12周,同时给予低浓度(体积分数0.1~0.2)的乙醇随意饮用;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Morris水迷宫法分别检测大鼠小脑和海马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gid,GABA)含量的变化以及逃逸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小脑和海马中Glu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小脑的GAB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的GABA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小脑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比值分别显著升高(P<0.01)和明显升高(P<0.05) 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EL值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但实验组大鼠的EL值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中毒 慢性 逃逸潜伏期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中E1AF,MMP-1和MMP-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璐 李贵新 +3 位作者 路中 李文通 陈敏 张禄尧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MMP-1及其mRNA表达.结果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E1AF基因、MMP-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高于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E1AF的表达与MMP-1,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3/E1AF/ETV4 MMP-1 MMP-9 MCF-7 MDA-MB-231 MDA-MB-435S
下载PDF
眼脉络膜出血误诊为黑色素瘤的原因分析(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雨清 黄文波 +2 位作者 张新潍 吴洪娟 孙永红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眼脉络膜 出血 误诊 黑色素瘤 病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群 乔颜春 +1 位作者 崔晶 孙青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及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及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胞共培养之内皮细胞内Actin的表达.结果 单独内皮细胞培养组的细胞内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细胞间连接紧密,没有间隙形成,荧光强度较强;而内皮细胞与HT29细胞共培养组中内皮细胞周边的Actin基本消失,出现应力纤维,排列呈明显的极向分布,细胞间隙形成,荧光强度减弱;内皮细胞与LoVo细胞共培养组变化则更显著(26.55±15.23和15.78±11.54, P<0.05).结论 大肠癌细胞的粘附可使内皮细胞的骨架蛋白发生改变和分布异常,高转移能力的癌细胞对内皮细胞Actin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肌动蛋白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