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水平变化分析
1
作者 王慧敏 谭炳芹 +1 位作者 王万鹏 吴梦雪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00-103,10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者27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52例(CHB组)、肝硬化(LC)125例(LC组)、原发性肝癌(PHC)102例(PHC组),LC患者中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者27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52例(CHB组)、肝硬化(LC)125例(LC组)、原发性肝癌(PHC)102例(PHC组),LC患者中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V-CC)27例(HBV-CC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V-DC)98例(HBV-DC组)。明确诊断后在抗病毒治疗前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GP73。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GP73对PHC、HBV-DC发生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P73对PHC、HBV-DC的诊断价值。结果CHB组、LC组、PHC组血清GP73水平依次升高(P<0.05)。HBV-DC组血清GP73水平高于HBV-CC组(P<0.05)。GP73水平升高(OR=1.006,95%CI:1.001~1.011)、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OR=1.021,95%CI:1.013~1.029)、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升高(OR=1.008,95%CI:1.003~1.012)是P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用GP73、AFP、和PIVKAⅡ构建PHC诊断模型(GAP模型),公式:logit(P)=0.006×GP73+0.021×AFP+0.007×PIVKAⅡ-4.103。GAP模型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高于GP73、AFP、PIVKAⅡ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GP73水平升高(OR=1.024,95%CI:1.011~1.036)、Hb水平降低(OR=0.932,95%CI:0.897~0.967)是HBV-D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用GP73、Hb构建HBV-DC诊断模型(GH模型),公式:logit(P)=0.023×GP73-0.071×Hb+6.149。GH模型诊断HBV-DC的曲线下面积高于GP73、Hb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结论随着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病进展血清GP73水平逐渐升高,血清GP73水平可提高其他指标对PHC、HBV-D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2012—2017年潍坊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永勤 赵静 +2 位作者 尹志红 高海英 褚瑞海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2012—2017年潍坊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潍坊市艾滋病注册患者2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艾滋病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12个月治疗后评估疗效... 目的探讨2012—2017年潍坊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潍坊市艾滋病注册患者2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艾滋病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12个月治疗后评估疗效,并根据疗效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查阅2组病历资料,对抗病毒治疗失败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012—2017年潍坊市艾滋病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90例;299例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41.59±5.71)岁;感染时间1~15年,平均(8.41±0.69)年;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94.98%),发病年龄<50岁患者占89.97%;56.52%患者为未婚/离异;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62.2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47例治疗失败,失败率为15.7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病程>8年、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合并感染及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是潍坊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不利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2012—2017年潍坊市艾滋病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男性行为者是艾滋病流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虽然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市 艾滋病 流行病学 抗病毒疗效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CD44与CA125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体内的炎症免疫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燕 范晖 +1 位作者 张偲 王永勤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63-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与糖链抗原-125(CA125)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体内的炎症免疫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与糖链抗原-125(CA125)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体内的炎症免疫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CD44、PBMC RNA进行检测;同时对THP-1细胞培养,并分化为巨噬细胞,进行CFU值统计。分离患者胸水,进行巨噬细胞的刺激试验;并检测CA-125水平。结果外周血PBMC中,经检测观察组的CD44、CD44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杆菌感染的CD44中加入巨噬细胞后,3周后计算CFU,其结核杆菌载量(1.12±0.02)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巨噬细胞前,观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后,观察组IL-10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入TNF-α和抗体后,观察组CD4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与CA125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感染患者体内的炎症免疫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CD44与CA-125表达与体内的炎症免疫反应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感染 炎症免疫 关系研究
下载PDF
MALDI-TOF MS鉴定分枝杆菌的可靠性及潍坊地区分枝杆菌菌种分布
4
作者 程娟 严琨 +4 位作者 韩守华 潘兆宝 李万生 王海志 刘光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估分枝杆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与多靶位基因测序结果的一致率,为MALDI-TOF MS鉴定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分枝杆菌菌种分布。方法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 目的评估分枝杆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与多靶位基因测序结果的一致率,为MALDI-TOF MS鉴定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分枝杆菌菌种分布。方法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经MALDI-TOF MS(生物梅里埃公司,IVD V3.0)鉴定的751例分枝杆菌菌株进行RNA聚合酶β亚基(rpoB)、热休克蛋白65(hsp65)、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序,以3个靶基因联合鉴定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ALDI-TOF MS对分枝杆菌鉴定的准确度,同时分析近5年临床分离的6350株分枝杆菌MALDI-TOF MS鉴定的菌种分布情况。结果以rpoB、hsp65、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为参考,MALDI-TOF MS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的准确率为99.66%,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鉴定的准确率为97.40%。近5年临床分离的分枝杆菌中NTM占15.51%,NTM种类主要为缓慢生长型(90.46%),其中胞内分枝杆菌占比最高(73.20%),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12.08%);快生长型分枝杆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6.19%)。结论MALDI-TOF MS鉴定分枝杆菌结果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潍坊地区NTM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质谱鉴定 多靶位测序 准确度 菌种分布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带教效果及对临床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魏海丽 周怡 王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2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带教效果及对临床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安丘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实习...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带教效果及对临床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安丘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实习的92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出科成绩、临床思维、知识应用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学后理论考试为(95.63±3.96)分,临床技能考试中病史采集为(96.11±3.35)分、专科技能为(95.19±3.68)分、体格检查为(96.32±3.37)分及病历书写为(95.98±3.51)分,高于对照组的(92.27±3.25)分、(93.25±3.11)分、(92.63±3.21)分、(93.26±2.96)分、(92.26±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8、4.244、3.556、4.627、5.304,P均<0.05)。观察组教学后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学习积极性、鉴别诊断及临床知识应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用于神经外科中效果良好,能提高实习生出科成绩,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案例教学法 神经外科 带教效果 临床思维 知识应用能力
下载PDF
八珍汤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气血两虚证患者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施施 高海英 +3 位作者 刘雯静 王永勤 尹志红 冯静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4期416-421,436,共7页
目的:探讨八珍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对气血两虚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HIV/AIDS气血两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 目的:探讨八珍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对气血两虚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HIV/AIDS气血两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八珍汤联合HAART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HAART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系列得分、体质量指数(BMI)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总的健康感知程度、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四个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社会关系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及总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HAART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气血两虚证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汤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气血两虚证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转归情况及抗病毒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英霞 黄雁翔 +3 位作者 郭丹丹 郑燕红 贾德兴 陈新月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TD转归。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采用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聚...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TD转归。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采用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 mg/(kg·d)],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至24周。于基线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4周复查丙肝病毒(HCV)RNA、甲状腺功能,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及TD转归。结果 194例患者完成48周的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TD组脱落2例,非TD组脱落1例。TD组50例患者中共17例甲状腺功能复常,占34.0%,其中基线TD、治疗中新出现TD患者分别有17.4%(4/23)与48.1%(13/27)出现甲状腺功能复常,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5.202,P=0.037)。TD组12周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44.2%(23/52),非TD组为54.2%(77/142);TD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59.6%(31/52),非TD组为58.5%(83/142);TD组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60.0%(30/50),非TD组为54.6%(77/141)。两组EVR、ETVR、SV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不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完成治疗后随访24周,部分TD可复常,干扰素治疗后合并TD者其临床转归明显优于基线合并TD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任陈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接受为期8周的治... 目的分析评价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进而比较60例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以及肝功能(ALT、AST)。结果治疗前后60例患者的TG(甘油三酯)和TC(总胆固醇)水平、LDL(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患者施以荷丹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荷丹片
下载PDF
视频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岳新新 高海英 +5 位作者 张春苓 林芳 董新英 孙振腾 魏秀红 李静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迅速发展,视频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教育方式逐渐流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多采用口头讲授、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教育效果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视频健康教育方式具有形象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迅速发展,视频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教育方式逐渐流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多采用口头讲授、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教育效果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视频健康教育方式具有形象化、逼真化、现代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在充分调动患者视觉、听觉系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育效果。视频健康教育的成效已经在国内外众多的调查研究中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视频健康教育的相关论述,包括健康教育的定义、形式和视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视频健康教育在国内外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应用优势,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应用现状 优势
下载PDF
血清sTFR联合Bikunin对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0
作者 陶丰宝 杨红园 +1 位作者 刘金凤 陈建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588-2593,259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尿胰蛋白酶抑制剂(Bikunin)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根据疾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尿胰蛋白酶抑制剂(Bikunin)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根据疾病进展分为早期组(n=46)、中期组(n=34)、晚期组(n=23),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并收集同期6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入院时临床病历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FR和Bikunin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sTFR、Bikunin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FR、Bikunin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sTFR、Bikun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且HBV-ACLF组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于对照组,且HBV-ACLF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组比较,中期组和晚期组血清sTFR、Bikunin水平降低,且晚期组低于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晚期组MELD评分增加,且晚期组高于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血清sTFR、Bikunin与MELD评分相关(r=-0.638、-0.592,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r_(s)=-0.722、-0.671,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升高、HBV DNA定量升高、HBVACLF中期和晚期、MELD评分升高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sTFR和Bikunin升高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sTFR、Bikunin对短期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Z=2.139、2.165,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TFR、Bikunin降低,并与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预测入院后30 d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万鹏 冯静 +2 位作者 许蕾 高海英 贾德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目的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26)和非出血组(n=24)。比较并分析两组SAAG、PVD及Plt/S-D,绘制SAAG、PVD、Plt/S-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两组SAAG、PVD及Plt/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PVD及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AG、PVD、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1及0.67。SAAG取值为20.50 g/L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58.3%;取值为20.10 g/L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2.5%。PVD取值为13.50 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3%;取值为14.25 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3.3%。Plt/S-D取值为0.88×109个/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7%;取值为0.97×109个/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6.7%。(3)SAAG、PVD及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评分公式为:预测出血评分=SAAG×PVD÷Plt/S-D,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取值为890.35时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90.7%。结论 SAAG、PVD及Plt/S-D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预测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贾德兴 冯静 +2 位作者 李萍 伦秀英 于贤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模式的变化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14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给予72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7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阿... 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模式的变化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14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给予72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7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冶疗,在72例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中,给予36例联合拉米夫定、另36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各组均治疗48 w,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区相关变异位点变化。结果在拉米夫定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发生M204V和IL180M变异率分别为98.6%(140/142)和56.3%(80/142),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6.1%,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97.1%)比,无显著性差异;在阿德福韦酯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A181V和N236T变异频率分别为63.9%(46/72)和52.8%(38/72),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52.8%,显著低于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组(77.8%,P<0.05);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中,19例(52.8%)HBV DNA阴转,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36例患者中,28例(77.8%)患者HBV DNA阴转,差异具有显著性(x2=4.963,P<0.05)。结论以rtM204变异为主的拉米夫定耐药在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挽救治疗后疗效确定;以rtA181变异为主的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在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后的疗效优于联合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耐药 挽救治疗
下载PDF
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海峰 毛丽梅 +1 位作者 王海彦 胡丽娜 《中国医药导刊》 2018年第9期525-528,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放疗对c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放疗对c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住院确诊NSCLC并选择放疗患者30例为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放疗前、放疗后第15天、放疗后第30天,对照组于入组后次日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鉴定内皮祖细胞,并检测c EPCs数量、迁移、粘附能力。结果:NSCLC患者放疗前c EPCs数量高于对照组; c EPCs迁移、粘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NSCLC患者c EPCs的数量及迁移、粘附能力在放疗后各期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 EPCs的数量在放疗后第30天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 EPCs的迁移、粘附能力在放疗后第30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NSCLC患者c EPCs数量升高,迁移、粘附能力增强,放疗后c EPCs数量降低,迁移、粘附能力下降,检测c EPCs有可能作为NSCLC患者辅助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循环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伴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1例
14
作者 于贤杰 李俊 赵鸿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有10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的患者因恶心就诊,经保肝治疗后转氨酶好转,但HBV DNA持续高载量,考虑免疫耐受期可能,未行抗病毒治疗。随访转氨酶持续异常,HBV DNA下降,免疫球蛋白G(IgG)最高达33.00 g/L,抗核抗体效价为1∶320,肝组... 有10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的患者因恶心就诊,经保肝治疗后转氨酶好转,但HBV DNA持续高载量,考虑免疫耐受期可能,未行抗病毒治疗。随访转氨酶持续异常,HBV DNA下降,免疫球蛋白G(IgG)最高达33.00 g/L,抗核抗体效价为1∶320,肝组织病理检查示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阴转,肝功能和IgG复常。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均可引起高IgG血症,肝活体组织检查是重要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高IgG血症
原文传递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合并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一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贤杰 马小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2-603,共2页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病的1%~2%,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5个月,以反复发热、血小板减少、肝损害为主要特点。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血压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辅助检查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病的1%~2%,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5个月,以反复发热、血小板减少、肝损害为主要特点。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血压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辅助检查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血EB病毒(EBV)DNA 18 000拷贝/ml;支气管吸取物结核分枝杆菌(TB)DNA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TB DNA弱阳性,EBV DNA 60 000拷贝/ml;骨髓组织原位杂交结果: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EBER ISH)(+)。骨髓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易见吞噬细胞及吞噬细胞现象,血小板少见。血、痰培养、BALF、支气管吸取物分枝杆菌培养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AFP、AFP-L3%、PIVKAⅡ和HSP 90α在HBV相关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谭炳芹 肖婷 +6 位作者 李金秋 胡丽娜 陶丰宝 杨红园 冯静 褚瑞海 王万鹏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热休克蛋白90α(HSP 90α)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为研...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热休克蛋白90α(HSP 90α)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HBV相关肝细胞癌(HBV-HCC)组(n=86)和良性肝病组(n=104);以AFP检测上限7.0μg/L进行亚组分析,>7.0μg/L为AFP阳性组,≤7.0μg/L为AFP阴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HSP 90α;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FP、AFP-L3%和PIVKAⅡ。结果(1)HBV-HCC组AFP、AFP-L3%、PIVKAⅡ和HSP 90α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2)HBV-HCC组和良性肝病组AFP均与AFP-L3%、HSP 90α呈正相关(P<0.05);(3)HBV-HCC组AFP与PIVKAⅡ呈正相关(r=0.469,P<0.001),而良性肝病组AFP与PIVKAⅡ之间无相关性(P>0.05);(4)亚组分析组内比较:两组的AFP阴性组AFP、AFP-L3%、HSP 90α均低于AFP阳性组(P<0.05),HBV-HCC组中AFP阴性组PIVKAⅡ低于AFP阳性组(P<0.001);(5)亚组分析组间比较:AFP阳性组中,良性肝病组AFP、AFP-L3%、PIVKAⅡ明显低于HBV-HCC组(P<0.05),HSP 90α表达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FP阴性组中,AFP、AFP-L3%、PIVKAⅡ、HSP 90α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FP、PIVKAⅡ、AFP-L3%可作为HBV-HCC早期诊断标志物,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能;而HSP 90α诊断效能不佳,不宜作为HBV-HCC早期诊断标志物;AFP-L3%可用于区分AFP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 异常凝血酶原 热休克蛋白90Α HBV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无热期误诊为单纯关节滑膜炎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晓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9期867-868,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因右侧髋膝关节及脊柱疼痛8d入院。患者入院前10d曾经从事重体力劳动,随后出现右侧髋关节、膝关节及脊柱疼痛,以髋关节疼为主,疼痛呈锥刺性,无游走。无发热及头痛,无晨僵及肢体活动障碍。在家曾自服...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因右侧髋膝关节及脊柱疼痛8d入院。患者入院前10d曾经从事重体力劳动,随后出现右侧髋关节、膝关节及脊柱疼痛,以髋关节疼为主,疼痛呈锥刺性,无游走。无发热及头痛,无晨僵及肢体活动障碍。在家曾自服“布洛芬”,止痛效果欠佳,并感渐进性加重,遂疑“关节炎”加服阿莫西林治疗,无明显缓解。为明确诊断来骨外科就诊。查体:体温36.9℃,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右下肢跛行步态。右侧髋关节压痛,“4”字试验阳性,应力试验阳性。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髋关节核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2)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38.4(正常值0~20)U/ml,C反应蛋白22.13(正常值0~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关节滑膜炎 发热 四环素 利福平
下载PDF
慢性乙肝请不要等待
18
作者 于贤杰 《健康世界》 2024年第2期57-58,共2页
笔者支农时碰到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来咨询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临床治愈情况。这位患者满怀感恩地讲述,自己两年前妊娠中期开始的乙肝抗病毒治疗和产后国家免费提供的乙肝阻断药物让她的孩子免遭乙肝感染,但也噢悔这两年自己没有按照... 笔者支农时碰到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来咨询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临床治愈情况。这位患者满怀感恩地讲述,自己两年前妊娠中期开始的乙肝抗病毒治疗和产后国家免费提供的乙肝阻断药物让她的孩子免遭乙肝感染,但也噢悔这两年自己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慢性乙肝 定期复查 乙型肝炎 临床治愈 乙肝感染 乙肝抗病毒治疗 女性患者
原文传递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菊 张志勇 张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肌钙蛋白Ⅰ( cTn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5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普通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 目的:探讨心肌酶、肌钙蛋白Ⅰ( cTn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5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普通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心肌酶、cTnⅠ的水平,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并分析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cTn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酶、cTn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cTnⅠ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重症病例心肌酶、cTnⅠ升高更为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为导致手足口病加重的一个诱因,手足口病心肌酶、cTn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检测的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心肌酶 肌钙蛋白Ⅰ 肺炎支原体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