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1例诊治分析
1
作者 郝晨宇 陈学丛 +3 位作者 栾慧文 张彬 汤佳 时宝林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总结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治经历。结果 患者女,49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 目的 总结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治经历。结果 患者女,49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眼睑下垂7天”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痛,主要表现为左侧额部、颜面部疼痛不适,可向右侧及下颌放射,昼轻夜重,伴头部昏沉。7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头痛剧烈,伴左侧耳后和颈部疼痛,以持续性针刺痛为主,并出现左眼上睑下垂。门诊以“头痛”收入院。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C5~C6段团状血管影,双侧皮层少量腔隙性梗死灶。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可见一瘤样凸起,大小约11.4 mm×9.0 mm×6.2 mm。根据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结合病情和个人意愿,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动脉瘤未再显影、远端血流通畅。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左眼上睑下垂明显改善,现预后良好,无其他不适。结论 该例颅内动脉瘤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起病隐匿,以同侧头面部疼痛为首发症状,可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现预后良好,无其他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霍纳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可视化评分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杜晓光 王鹏 +4 位作者 于力群 刘琦慧 邱晓琪 段长琦(综述) 周丽(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该领域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不同脑小血管病负荷评分与伴无症状腔隙的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3
作者 杜晓光 魏荣 +2 位作者 刘琦慧 于力群 周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评分与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3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8例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运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 目的 探讨不同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评分与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3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8例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运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统计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CSVD负荷,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社会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及CSVD负荷评分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oCA评分与两种CSVD负荷评分的关系,采用趋势检验分析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趋势。结果 研究共纳入伴无症状性腔隙的CSVD患者128例,其中认知障碍组68例(53.1%),无认知障碍组60例(46.9%),两组患者人口社会学信息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01)。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显示,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障碍发病风险随CSVD改良负荷评分增加而增加(Ptrend<0.05),该发病风险与CSVD总负荷评分间趋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trend=0.069)。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均可用于筛检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认知障碍患者。改良负荷评分可能在识别认知障碍高风险患者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 腔隙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剑平 周丽 +2 位作者 张爱娟 张淑云 郑艳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45-545,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按脑梗死后开始治疗时间分为6h内或6h后溶栓组(共47例)及对照组(共40例),分别在住院第7天和第30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FS)评分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按脑梗死后开始治疗时间分为6h内或6h后溶栓组(共47例)及对照组(共40例),分别在住院第7天和第30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FS)评分和日常生活状态评估。结果6h内溶栓组或6h后溶栓组,恢复期NFS和BI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临床观察6h内溶栓组较6h后溶栓组康复效果更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恢复期 临床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不同剂量凯洛欣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剑平 王延苓 +4 位作者 郑艳华 王成东 周丽 张爱娟 张淑云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凯洛欣(KLX)对急性脑梗死(AC I)神经功能评分(NFS)、日常生活状态评分(ADL)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叠加、安慰剂对照方法;KLX分10m l/d和20m l/d 2种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NFS、ADL...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凯洛欣(KLX)对急性脑梗死(AC I)神经功能评分(NFS)、日常生活状态评分(ADL)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叠加、安慰剂对照方法;KLX分10m l/d和20m l/d 2种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NFS、ADL评分和血浆ET测定。结果治疗后7天和14天,KLX1组、KLX2组NF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KLX1组和KLX2组NFS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ET在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T在对照1组和对照2组>KLX1组>KLX2组,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KLX治疗AC I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0m l/d以下剂量范围内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凯洛欣 内皮素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状态评分
下载PDF
载脂蛋白E与神经免疫疾病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继兰 钟池 王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398,共3页
载脂蛋白E(Apo E)是血浆中重要的载脂蛋白之一,除在脂蛋白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o E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如调节吞噬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等。已有研究[1-3]发现,Apo E与多发性硬化(M... 载脂蛋白E(Apo E)是血浆中重要的载脂蛋白之一,除在脂蛋白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o E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如调节吞噬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等。已有研究[1-3]发现,Apo E与多发性硬化(MS)、重症肌无力(MG)等多种神经免疫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神经免疫 吞噬细胞功能 免疫调节活性 淋巴细胞增殖 氧化应激 多发性硬化 重症肌无力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双双 张晓燕 +3 位作者 王建伟 赵磊 陈红兵 汪明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连续住院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连续住院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死亡)分为END组和无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和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史);发病后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入院时血压、入院24 h内血压最大差值、入院时随机血糖、发病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HDL-C、LDL-C、尿酸水平)、梗死部位(前循环和后循环)、TOAST分型、溶栓前和溶栓24 h时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颅内出血等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END组和无END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86例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组30例(16.1%),无END组156例(8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END组比较,END组空腹血糖(OR 1.199,95%CI 1.051~1.367,P=0.007)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OR 1.401,95%CI 1.055~1.819,P=0.020),前循环梗死(OR 3.121,95%CI 1.266~7.296,P=0.013)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更高(OR 4.365,95%CI 1.768~10.773,P=0.001),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R 1.129,95%CI 1.061~1.202,P<0.001)、溶栓后24 h颅内出血比例更高(OR 7.600,95%CI 1.910~30.244,P=0.004);高血压病史比例更低(OR 0.417,95%CI 0.188~0.926,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高NIHSS评分(OR 1.079,95%CI 1.004~1.164,P=0.048)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OR 0.392,95%CI 0.160~0.962,P=0.041)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END的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缺血后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业亮 郑培敏 熊克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NADPH-d反应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缺血后变化进行研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LHA内的NOS阳性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研究结果提示NOS阳性神... 采用NADPH-d反应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缺血后变化进行研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LHA内的NOS阳性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研究结果提示NOS阳性神经元的损伤在脑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外侧区 一氧化氮合酶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双侧腓神经麻痹1例报告
9
作者 韩立堂 朱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178-179,共2页
临床上单侧腓神经损伤比较常见[1-3],但是双侧腓神经同时损伤非常罕见,现将本人临床上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腓神经麻痹 双侧 腓神经损伤 临床
下载PDF
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电生理及临床研究(附26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钟池 宋保华 +2 位作者 杜业亮 赵勇 罗宁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提高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 ,指导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有 16例系肘管综合征 ,病侧肘上 肘下段尺神经运动... 目的 提高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 ,指导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有 16例系肘管综合征 ,病侧肘上 肘下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为 2 0 .1± 13 .5m/s(P <0 .0 1) ,动作电位波型离散、波幅降低 ;尺神经指 -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SCV)为 14 .5± 2 1.4m/s(P <0 .0 1) ;外展小指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 10例系尺管综合征 ,病侧尺神经MCV正常 ;尺神经指 -腕段SCV 40 .1± 16 .8m/s(P <0 .0 5 ) ;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可靠手段 ,可早期确诊、准确定位 ,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神经嵌压综合征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红 周丽 程秀臻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288-2292,共5页
乙醇中毒、乙醇依赖和乙醇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在我国乙醇滥用亦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大量中枢神经递质参与了乙醇中毒过程,如内源性阿片肽、多巴胺递质、γ-氨基酸能递质、谷氨酸能递质、5-羟色胺等。本文主要探讨乙醇对... 乙醇中毒、乙醇依赖和乙醇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在我国乙醇滥用亦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大量中枢神经递质参与了乙醇中毒过程,如内源性阿片肽、多巴胺递质、γ-氨基酸能递质、谷氨酸能递质、5-羟色胺等。本文主要探讨乙醇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影响,以了解其在乙醇中毒以及乙醇依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乙醇中毒以及乙醇依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中毒 内源性阿片肽 Β-内啡肽 脑啡肽 强啡肽
下载PDF
缬草酸对癫痫小鼠神经元保护及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忠娟 柴峰 +2 位作者 时宝林 张跃其 吴春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缬草酸联合丙戊酸钠(VPA)对戊四唑(PTZ)诱导癫痫小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VPA组、缬草酸组+VPA(低中高剂量各一组),记录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及持续时间... 目的研究缬草酸联合丙戊酸钠(VPA)对戊四唑(PTZ)诱导癫痫小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VPA组、缬草酸组+VPA(低中高剂量各一组),记录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及持续时间;分析脑组织P-GP和caspase-3活性片段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VPA组比较,不同剂量缬草酸+VPA组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中剂量缬草酸+VPA组发作潜伏期延长。中剂量及高剂量缬草酸+VPA组癫痫发作级别较VPA组下降。模型对照组大脑皮质P-G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PA组P-GP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缬草酸+VPA各组P-GP蛋白较VPA组下降,缬草酸中剂量组Cleaved-caspase-3表达较VPA组下降。缬草酸+VPA各组凋亡率较VPA组下降。结论缬草酸可能通过P-GP表达减少相关机制降低了戊四唑点燃/VPA处理小鼠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酸 癫痫 丙戊酸钠 P-糖蛋白 凋亡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逄锦晶 宋保华 赵蓓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12250μg肌注,每日1次,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0.01),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提高(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慢性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14
作者 高秀千 杜业亮 李增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慢性脑缺血引发的疾病提供指导。方法 54只Wistar大鼠,分为NO含量组和NOS阳性神经元组,每组再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利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慢性脑缺血引发的疾病提供指导。方法 54只Wistar大鼠,分为NO含量组和NOS阳性神经元组,每组再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利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染色NOS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NO含量和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减少。结论依达拉奉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慢性脑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洪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8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血清Lp-PLA2检测,比较其血清Lp-PLA2的水平。然后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的患者,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患者,P<0.05。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Lp-PLA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相关性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16
作者 王智亮 赵莉 +2 位作者 李靖 高世超 张跃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AMP8鼠分为5组:SAMP8组、治疗组(分别给予8.75×10^(-3)、1.75×10^(-2)、3.5×10^(-2)、7.0×10^(-2)PNAU·...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AMP8鼠分为5组:SAMP8组、治疗组(分别给予8.75×10^(-3)、1.75×10^(-2)、3.5×10^(-2)、7.0×10^(-2)PNAU·kg^(-1) HUK),并以SAMR1溶媒组作为空白对照。各组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认知水平,选取认知改善最明显一组(HUK组)进行后续实验。免疫组化检测CA3区ChAT表达情况,以RT-PCR进一步验证。Western blot检测PSD95、SYN、BDNF、pCREB蛋白表达。测定MPO活性及IL-1β、IL-18含量。结果SAMP8组小鼠的平台穿梭次数较SAMR1组减少(P<0.05),给予不同剂量HUK后,平台穿梭次数较SAMP8组增多(P<0.05或P<0.01),目的象限探索时间短(P<0.05或P<0.01),我们以7.0×10^(-2)PNAU·kg^(-1)剂量组(HUK组)进行后续实验。SAMP8组CA3区ChAT阳性细胞较SAMR1组表达明显减少;HUK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RtPCR显示ChAT在SAMP8组表达明显低于SAMR1组,给予HUK治疗后ChAT表达明显高于SAMP8组。与SAMR1组比较,SAMP8组CA3区中IL-1β、IL-18含量、MPO活性明显升高,PSD95、SYN、BNDF和pCREB蛋白表达降低。经HUK干预后,IL-1β、IL-18含量及MPO活性降低,PSD95、SYN、BNDF和p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HUK改善SAMP8小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A3区ChAT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及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SAMP8小鼠 认知 胆碱乙酰转移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18)F-PSMA与^(18)F-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全身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
17
作者 刘长青 王晓丽 李现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18)F-PSMA与^(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前列腺癌全身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31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2周内分别行^(18)F-PSMA和^(18)F-FDG PET... 目的:比较^(18)F-PSMA与^(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前列腺癌全身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31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2周内分别行^(18)F-PSMA和^(18)F-FDG PET/CT检查,淋巴结转移以手术病理或治疗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淋巴结转移区域数量、区域内最大淋巴结短径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检出结果差异;对比两种显像剂的诊断效能及SUVmax的差异。结果:2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共确诊转移区域107组,PSMA和FDG分别检出85组和51组(Z=-3.773,P<0.001);各区域淋巴结PSMA检出数量均高于FDG(Z=-2.953、-2.496,P=0.003、0.013);以短径1.0 cm为界比较,PSMA的检出率均高于FDG(χ^(2)=14.988、6.016,P<0.001、P=0.014);两者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0.00%、95.24%、81.82%及76.19%、50.00%、76.19%、50.00%,两者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4,P=0.048);PSMA在淋巴结病灶中SUVmax高于FDG(12.95和5.6,H=1353.50,P<0.001)。结论:^(18)F-PSMA对前列腺癌全身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均高于^(18)F-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及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高琳芝 张爱娟 +2 位作者 张爱元 马梦冰 钟孟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总结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8例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痛温觉减退占92.86%(26/28),共... 目的总结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8例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痛温觉减退占92.86%(26/28),共济失调占85.71%(24/28),肢体麻木占75%(21/28),头晕占71.43%(20/28);MRI均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灶,病变位于延髓头部9例(32.14%)、中部7例(25%)、尾部12例(42.86%);CTA显示27例(96.43%)存在责任动脉,分别为椎动脉狭窄(15例,53.57%)、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0例,35.71%)、双侧椎动脉闭塞和单侧椎动脉夹层(各1例,3.57%)。11例(39.29%)予以静脉溶栓,其中3例桥接椎动脉支架植入术,17例(60.71%)予以保守治疗;19例(67.86%)预后良好,9例(32.14%)预后不良。5例(17.86%)并发呼吸衰竭,对症治疗后1例预后良好、1例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重残、2例死亡。结论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应密切监测其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综合征 呼吸功能不全 椎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的康复疗效
19
作者 冯立丹 杜衍君 +2 位作者 范凌燕 范杰诚 于海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平衡训练仪治疗,高频rTMS组给予高频rTMS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高频rTMS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周,共18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并以平衡训练仪测定患者运动时倾斜角度,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FMB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前后倾斜角度及左右倾斜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高频rTMS组BBS评分、MBI评分、前后倾斜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平衡训练仪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平衡训练仪 脑梗死 平衡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