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亚型新等位基因803del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王立萍 于晓梅 +4 位作者 李书杰 李希 冀宝军 李新菊 孙福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血清学鉴定患者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PCR-SSP基因分型结果为A/O型,存在A基因,与血清学结果不符。进一步Sanger双链测序结果显示该标本在ABO^(*)B.01/ABO^(*)O.01.01的基础上,第7外显子803位置缺失C碱基。该突变最终导致多肽链上发生p.Ala268Gly和p.Phe269Ser的氨基酸替换,并且从269位置开始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新的开放阅读框第20号氨基酸为终止密码子,导致B基因表达终止。进一步ABO基因克隆测序证明该突变点位于ABO*B.01基因上,该突变已提交NCBI数据库,收录编号为OR343908。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1种新的导致B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基因检测方法可辅助鉴定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 新等位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血清学 疑难血型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配合激素治疗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萍 孙福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8,共3页
对于输血前血清不规则抗体效价低至测不出水平的患者输血所致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无法避免的,而输血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因此输血反应发生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激素 迟发性溶血 输血
原文传递
FGFR1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试验研究Meta分析
3
作者 刘凯 王立萍 +1 位作者 孙福廷 孙艳丽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临床试验研究报道中FGFR1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s、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FGFR1抑制剂在实体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试验报道,用CMA3.... 目的:系统性评价临床试验研究报道中FGFR1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s、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FGFR1抑制剂在实体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试验报道,用CMA3.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关于FGFR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研究报道,包括BGJ398、lucitanib、pazopanib、ARQ087、AZD4547、ASP5878、Infigratinib、rogaratinib和dovitinib共9种FGFR1抑制剂,共计700例实体瘤患者,均为单臂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FGFR1抑制剂应用后引起的所有级别的总的不良反应率为96.7%。常见的有:①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6.0%)、贫血(8.7%)、白细胞减少(3.6%);②非血液系统改变:腹泻(39.3%)、转氨酶升高(31.7%)、恶心(31.4%)。严重的不良反应(AE)(≥3级)发生率为47.3%。常见的有:①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1.6%)、贫血(1.0%)、白细胞减少(0.9%);②非血液系统改变:高血压(14.0%)、转氨酶异常(9.1%)、乏力(4.6%)。单药治疗后疾病完全缓解率(CR)为5.9%、部分缓解率(PR)为8.9%;疾病稳定(SD)39.7%;疾病进展(PD)的发生率45.5%,总体疾病控制率达到为54.5%。结论:FGFR1抑制剂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可耐受和调控。临床试验研究证实FGFR1抑制剂对部分实体瘤的治疗有一定疗效,期待进一步增加临床试验研究,通过改变给药剂量或/和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1抑制剂 实体瘤 安全性 有效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知兰 王学惠 赵月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3992-3993,共2页
关键词 抗体/分析 输血
下载PDF
科学地对待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对《女性找异性伴侣可适当考虑对方血型》的异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廷孝 王立萍 +2 位作者 韩海峰 刘凯 于晓梅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11期91-93,97,共4页
胎母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可致胎儿或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早产,甚至是脑瘫、死胎和新生儿夭折。中国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并不高,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更低。新生儿溶血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 胎母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可致胎儿或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早产,甚至是脑瘫、死胎和新生儿夭折。中国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并不高,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更低。新生儿溶血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根据中国血型的分布情况,找到血型相合异性伴侣的概率较低,困难较大。鉴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性,人们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地对待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但由此引申到寻找异性伴侣考虑血型问题,是对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的过度关注,也是没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ABO血型 RH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伴侣
下载PDF
反复输血患者HLA抗体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军 孙福廷 赵月凯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HLA抗原 HLA抗体 输血
下载PDF
Rh系统抗-D与抗-E抗体共同致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分析
7
作者 吴晓春 姜坤 +1 位作者 于晓梅 孙福廷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1例Rh系统2种不规则抗体(抗-D、抗-E)同时存在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提供,对产妇进行血型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分析;对新生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及抗体特异性... 目的:研究1例Rh系统2种不规则抗体(抗-D、抗-E)同时存在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提供,对产妇进行血型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分析;对新生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及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抗体为Rh系统抗-D与抗-E,IgG抗-D效价为512,IgG抗-E效价为2;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放散试验检出抗-D和抗-E抗体,游离试验检出抗-D抗体。结论:经新生儿三项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成立,积极给予对症治疗,患儿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RHD阴性 抗-D 抗-E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致顽固性呃逆1例
8
作者 李廷孝 赵月凯 +1 位作者 冀宝军 顾琳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贫血 再生障碍性 呃逆 顽固性
下载PDF
ABO亚型分子遗传学分析及罕见等位基因鉴定
9
作者 宿军 王夕钢 +5 位作者 杨红霞 车玲玲 任甜甜 杨春晴 赵玲 王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研究95例血清学ABO亚型标本的分子机制。方法对95例血清学ABO正反定型不符亚型标本全部进行血清学确认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ABO基因分型,对PCR-SSP无法检测到亚型等位基因的标本分别先后进行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双链... 目的研究95例血清学ABO亚型标本的分子机制。方法对95例血清学ABO正反定型不符亚型标本全部进行血清学确认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ABO基因分型,对PCR-SSP无法检测到亚型等位基因的标本分别先后进行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双链测序和单链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以及突变点所在基因位置。结果95例标本共检测出34个ABO等位基因。其中5个常见ABO等位基因(ABO*A1.01、ABO*A1.02、ABO*B.01、ABO*O.01.01和ABO*O.01.02)和29个罕见亚型等位基因,包括16个ISBT命名等位基因(ABO*A2.01、ABO*A2.05、ABO*A2.13、ABO*A3.07、ABO*AW.37、ABO*AEL.05、ABO*B3.01、ABO*B3.05、ABO*BW.03、ABO*BW.07、ABO*BW.27、ABO*BEL.03、ABO*cisAB.01、ABO*cisAB.05、ABO*BA.02、ABO*BA.04)和5个dbRBC曾命名等位基因(A223、B309、Bw37、Bel09、Bw40)和8个均未命名新等位基因[ABO*B.01+978C>A、ABO*A1.02+248A>T、ABO*B.01+125dupT、ABO*B.01+(98+1G>A)、ABO*A1.02/ABO*B.01+1A>G,ABO*A1.02/ABO*O.01.01+28G>T,ABO*A1.02/ABO*B.01+538C>T,ABO*A1.02/ABO*O.01.01+797insT,后4个标本因标本量不足无法进行单链测序验证]。95例标本通过PCR-SSP确认亚型等位基因76例(21个ISBT和dbRBC已命名等位基因),剩余19例标本进行ABO基因第1~7外显子测序确认,其中确认8例未命名等位基因标本,剩余11例标本经测序未发现在检测范围内的亚型等位基因。结论研究揭示了95例血清学ABO亚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发现8种罕见的未命名新等位基因。血清学疑难血型的检测受到患者病理、生理等因素的干扰,ABO亚型鉴定需要血清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ABO亚型 血清学 基因 测序
原文传递
一次性双三通采、输血器的改进与应用
10
作者 刘知兰 赵月凯 周青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采血输血器 自体血
下载PDF
潍坊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抗体鉴定与分析
11
作者 孙福廷 王立萍 +3 位作者 姜坤 韩海峰 赵月凯 吴晓春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9期38-4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潍坊地区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类型。方法:排除非免疫因素,采用PAKPLUS试剂盒对2012年8月~2013年2月的89例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鉴定,分析HLA-I类抗体与HPA抗体的分布情况,评价抗... 目的:初步探讨潍坊地区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类型。方法:排除非免疫因素,采用PAKPLUS试剂盒对2012年8月~2013年2月的89例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鉴定,分析HLA-I类抗体与HPA抗体的分布情况,评价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血小板输注后的效果。结果:89例患者中,81例检测出HLA-Ⅰ类抗体和(或)HPA抗体,其中只有HLA-Ⅰ类抗体阳性48例(53.94%),只有HPA抗体阳性22例(24.72%),两类抗体均呈现阳性11例(12.36%);均未检出两类抗体8例(8.99%);对33例HPA抗体阳性患者中,GPⅡb/Ⅲa抗体共29例(35.80%),GPIa/Ⅱa抗体共21例(25.93%),GPIb/Ⅸ抗体共7例(8.64%),GP IV抗体共4例(4.94%);HLA-Ⅰ类抗体或HPA阳性抗体患者中女性为47例,男性为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例抗体阳性患者经输注配合性血小板后均为有效性输注。结论:潍坊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主要为HLA-I类抗体,阳性抗体在女性群体中所占比例要高于男性群体,抗体阳性患者经输注配合性血小板后均为有效性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Ⅰ类抗体 HPA抗体
下载PDF
潍坊地区无偿献血者HLA抗体和HNA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军丽 王立萍 +3 位作者 王丽 刘凯 赵月凯 孙福廷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随机抽样检测潍坊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HLA抗体及HNA抗体阳性率,评估在潍坊献血人群中开展HLA及HNA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20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无上述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168例... 目的:通过随机抽样检测潍坊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HLA抗体及HNA抗体阳性率,评估在潍坊献血人群中开展HLA及HNA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20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无上述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16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荧光微珠法对两组标本进行HLA抗体和HNA抗体检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献血者HLA抗体和H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208例献血者中HLA抗体阳性47例(22.60%),HNA抗体阳性4例(1.92%)。对照组168例献血者中HLA抗体阳性1例(0.60%),HNA抗体阳性2例(1.19%)。两组比较HLA抗体阳性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N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献血者HLA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相关免疫史的献血者,其所捐献的血液成分有诱导免疫性TRALI发生的高风险。对此类献血者开展HLA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相关血液产品进行必要的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应增加检测例数进一步了解潍坊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NA抗体携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地区 无偿献血者 HLA抗体 HNA抗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廷孝 孙福廷 冀宝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排除单纯C3d型)34例免疫复合型(IgG+C3d)和单IgG型的患者。其中原发性26例,继发性8例;男11例,女23例;平...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排除单纯C3d型)34例免疫复合型(IgG+C3d)和单IgG型的患者。其中原发性26例,继发性8例;男1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8(0.5-79)岁。健康对照者30名,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龄42.8(18-55)岁。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34例AIHA患者及其中的32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IgG亚类检测。结合患者血细胞部分参数,分析患者IgG亚类水平与血细胞部分参数的关系。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测,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结果:34例AIHA患者IgG1-4平均值高于30例健康对照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1:t=-4.88,P<0.01;IgG2:t=-3.06,P<0.01;IgG3:t=-5.39,P<0.01;IgG4:t=-3.16,P<0.01)。而2组各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4外,其余3个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4.03,P<0.01;IgG2:t=7.38, P<0.01;IgG3:t=-3.03,P<0.01;IgG4:t=1.73,P>0.05)。对34例AIHA患者血浆中IgG亚类与部分血细胞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gG1与Hb、RBC、HCT呈正相关(Hb:r=0.358,P<0.05;RBC:r=0.426,P<0.05;HCT:r=0.363,P<0.05),IgG1、IgG2与WBC计数呈负相关(IgG1:r=-0.437,P<0.05;IgG2:r=-0.487,P<0.01),IgG2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436,P<0.05)。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各亚类所占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2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3个亚类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6.528,P <0.01;Ig G2:t=1.544,P>0.05;Ig G3:t=-8.488,P<0.01;Ig G4:t=-9.434,P<0.05)。结论:AIHA与Ig G1和Ig G3相关,IgG亚类检测对研究AIHA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球蛋白G IGG亚类
原文传递
抗-HLA检测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福廷 侯军 王立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及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室佐证。方法应用淋巴细胞输注方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ELISA法对治疗后患者血清HLA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及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室佐证。方法应用淋巴细胞输注方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ELISA法对治疗后患者血清HLA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体产生与否及产生抗体类型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226名接受治疗患者中64.2%(145/226)产生HLA抗体,获得回访结果的159名患者中79.25%(126/159)治疗成功,HLA抗体转为阳性组的患者治疗成功率77.23%(78/101),抗体阴性组的患者治疗成功率82.76%(48/58),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产生Ⅰ类抗体、只产生Ⅱ类抗体、Ⅰ+Ⅱ类抗体均阳性和抗体阴性4组病例比较治疗成功率总体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细胞输注是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能够刺激机体产生HLA抗体,检测HLA抗体尚不能作为评价和指导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体 淋巴细胞输注 复发性流产
原文传递
IgG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立萍 阎东河 李廷孝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98-799,共2页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病因学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操作流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福廷 宫济武 李志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6-827,共2页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者。排除常见的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异常外,仍有近50%患者流产原因不明,临床上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逐步认识到妊娠是成功的...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者。排除常见的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异常外,仍有近50%患者流产原因不明,临床上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逐步认识到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胚胎携带一半不同于母体的基因,但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淋巴细胞 治疗 流产
原文传递
34例孕产妇Rh抗体免疫血液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东河 赵月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9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血液学 孕产妇 检查分析 RH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 血液学检查
下载PDF
AB型白血病患者单纯A抗原减弱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冀宝军 顾琳琳 闫东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抗原/减弱 ABO血型
下载PDF
高效价冷凝素误定血型4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军 赵月凯 闫东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813-3813,共1页
关键词 血型不合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诊断
下载PDF
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福廷 阎东河 +4 位作者 李新菊 周青林 李廷效 侯军 王立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S1期83-78,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疗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56例,分析流产者年龄、流产次数、免疫治疗次数、治疗时机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经主动免疫治...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疗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56例,分析流产者年龄、流产次数、免疫治疗次数、治疗时机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经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45例、失败11例,有效率为80.35%;免疫疗效与流产者年龄相关。两者相比P<0.01,而与流产次数、免疫治疗次数、治疗时机等因素关系不明显。结论 主动免疫疗法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患者年龄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年龄小治疗效果好,以引起临床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复发性 原因不明 主动免疫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